中草药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探析

    刘益光 蒋太运

    摘要:采用中草药组方排毒逐瘀散,对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某猪场 100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猪进行治疗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该组方对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猪蓝耳病;中草药;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26-0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PRRS病毒引起一种以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俗称“猪蓝耳病”,为国内养猪业防患的主要疾病之一。自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我国暴发以来[1-3],全国各省相继发生有病例出现[4]。该病发病急,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发病死亡率高,防治困难等特点,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湖南省洞口县2006年7月发现首例猪蓝耳病,9月在一个乡镇出现散发,2007年4~8月发生大面积流行。通过采样送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确诊为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该县最初采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此病,治疗效果不理想。解剖发现肝脏肿大,肾水肿、变色,药物反应和中毒症状明显。2008年6月采用邵阳市家畜疫病防检站研制的中草药组方排毒逐瘀散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行防治,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猪蓝耳病介绍

    猪蓝耳病是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猪不同的年龄和品种均能感染,发病率高,占整个猪群的50%~80%,病猪的死亡快,死亡率高达80%。死亡后多呈败血症变化。妊娠母猪和仔猪最易感染,妊娠母猪的后期出现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

    1.1病原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为圆形,直径为50~60 nm,含有20~35 nm的核衣壳;有囊膜,对乙醚、氯仿敏感;不凝集鸡、哺乳动物和人的O型红细胞。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高温、酸碱度敏感。在4 ℃的条件下仅存活1个月,37 ℃存活18 h,56 ℃存活15 min以内。在pH6.0时稳定,在pH5.0以下和pH7.0以上感染力下降85%~90%,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不长,常用消毒对该病毒有效。

    1.2流行病学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1.3临床症状

    该病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

    (1)全身症状。体温升高至40.0~42.5 ℃呈稽留热,皮肤发红,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眼睑肿胀,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出现眼结膜炎症状,后期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皮肤发红变紫,少数濒死前不能站立或突然倒地,出现甩头、震颤、尖叫、四肢划水样等神经症状。

    (2)呼吸道症状。病猪呼吸困难,喜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少部分猪充鼻涕,打喷嚏,咳嗽。

    (3)消化道症状。有的病猪便秘,粪便呈球状,有白色黏膜,有的下痢,粪便腥臭,部分猪出现呕吐,尿黄而少,混浊。

    (4) 繁殖障碍。母猪体温升高,便秘,厌食,出现流产,妊娠母猪感染流产率达40%~60%左右。

    1.4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肺与胸膜发生粘连,肺肿胀,肺有弥漫性出血,呈间质性肺炎,有的肺萎缩,呈肉样变性,严重丧失气体交换能力;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的泡沫状黏液或淡黄色脓性黏液。腹股沟浅淋巴结显著肿胀、切面湿润外翻,充血、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明显肿胀,呈土黄色或暗红色。少数病例胃肠道黏膜有溃疡或糜烂,脾脏肿大,边缘出血。

    2治疗试验

    2.1材料与方法

    2.1.1中草药组方及给药方法排毒逐瘀散组方( 按猪体重50 kg 计) :大黄粉30 g,大青叶30 g,蒲公英30 g,青蒿20 g,连翘20 g,栀子20 g,千里光30 g,生石膏50 g,黄苓30 g,黄芪30 g。组方原料购自洞口县怀仁大药房,加水10 kg浸泡30 min煎沸10 min后,自然放凉。大猪每次100 mL,3~6次/日;小猪每次20~50 mL,3次/日灌服。给药时间均为8 d。

    2.1.2试验对象2009年6月15日,将洞口县职业中学附属猪场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猪集中到隔离舍,从中随机选取大小和病况基本一致的病猪100头,分成5个组,每组20头,第1~3组为试验组,使用上述中草药组方治疗,第4~5组为对照组,分别使用西药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至7月5日试验结束。

    2.1.3治愈效果判定标准病猪体温、体色、粪便、精神、食欲恢复正常,且不复发。

    2.1.4观察方法自投药之日起连续观察20 d,每天上、下午各观察1次,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2.1.5饲养环境的控制试验期间保持圈舍干燥、清洁、通风,饲喂、饮水和饲养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尽可能保持一致。

    2.2试验结果

    排毒逐瘀散组方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疗试验效果见表1。由表1可知,显示中草药方剂较西药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愈率要高、死亡率较低,说明该组方对于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有着显著的效果。

    3小结与讨论

    (1)从中兽医学的角度分析猪蓝耳病,“虚邪共济”是发病诱因,尤其哺乳仔猪发病死亡严重,也就是中医所讲的五脏处于“虚”时病毒乘虚而入,导致邪盛正衰,抗病无力所致;该病夏季多发,多因外感湿热化火,导致肺气不宣,升降失常、阴阳失调。猪蓝耳病属温热病,治疗宜 “清热解毒”、“清肺止咳”、“扶正祛邪”、“抗菌消炎”。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可引起猪的免疫抑制,病猪混合感染居多,往往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研究发现,组方中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4];大青叶、黄苓、蒲公英、连翘、栀子、石膏等凉血解毒、消肿散结、泻火除烦、利尿通淋;青蒿、千里光等清除虚热、明目解暑;黄芪补气升阳、托毒排脓。诸药合用,能够调和阴阳,标本兼治,使机体在体质上、免疫上表里如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有病少发、发病少亡”的理想养殖状态。

    (3)中草药防治猪病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目前西药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病毒性疾病,中草药更显示出巨大优势和潜力。排毒逐瘀散组方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仅治疗效果显著,且方法简单,取材容易,价格低廉,无残留,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但是中草药给药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对猪只进行灌服,一般猪场缺乏相应的器械而导致用药困难,如果能提炼开发出中草药针剂,将对猪蓝耳病的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4)在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同时应用该组方1/10的剂量对未发病生猪进行预防,每天1~2次,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进行对比试验,有关定量数据尚待验证。

    参考文献:

    [1] 唐耀平,周双海,刘若愚,等.3 种中药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07,43(6):48-50.

    [2] 郑杰,宁宜宝,赵启祖,等.高致病性变异株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在我国的发生与流行[J].中国兽医杂志,2007,43(6):48-50.

    [3] 徐辉,李晓成,陈伟杰,等.猪高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主要病因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16):19-21.

    [4] 王贵毫,于家良.浅谈高热病防治过程的误区[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7):36.

    摘要:采用中草药组方排毒逐瘀散,对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某猪场 100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猪进行治疗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该组方对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猪蓝耳病;中草药;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26-0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PRRS病毒引起一种以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俗称“猪蓝耳病”,为国内养猪业防患的主要疾病之一。自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我国暴发以来[1-3],全国各省相继发生有病例出现[4]。该病发病急,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发病死亡率高,防治困难等特点,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湖南省洞口县2006年7月发现首例猪蓝耳病,9月在一个乡镇出现散发,2007年4~8月发生大面积流行。通过采样送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确诊为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该县最初采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此病,治疗效果不理想。解剖发现肝脏肿大,肾水肿、变色,药物反应和中毒症状明显。2008年6月采用邵阳市家畜疫病防检站研制的中草药组方排毒逐瘀散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行防治,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猪蓝耳病介绍

    猪蓝耳病是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猪不同的年龄和品种均能感染,发病率高,占整个猪群的50%~80%,病猪的死亡快,死亡率高达80%。死亡后多呈败血症变化。妊娠母猪和仔猪最易感染,妊娠母猪的后期出现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

    1.1病原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为圆形,直径为50~60 nm,含有20~35 nm的核衣壳;有囊膜,对乙醚、氯仿敏感;不凝集鸡、哺乳动物和人的O型红细胞。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高温、酸碱度敏感。在4 ℃的条件下仅存活1个月,37 ℃存活18 h,56 ℃存活15 min以内。在pH6.0时稳定,在pH5.0以下和pH7.0以上感染力下降85%~90%,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不长,常用消毒对该病毒有效。

    1.2流行病学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1.3临床症状

    该病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

    (1)全身症状。体温升高至40.0~42.5 ℃呈稽留热,皮肤发红,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眼睑肿胀,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出现眼结膜炎症状,后期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皮肤发红变紫,少数濒死前不能站立或突然倒地,出现甩头、震颤、尖叫、四肢划水样等神经症状。

    (2)呼吸道症状。病猪呼吸困难,喜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少部分猪充鼻涕,打喷嚏,咳嗽。

    (3)消化道症状。有的病猪便秘,粪便呈球状,有白色黏膜,有的下痢,粪便腥臭,部分猪出现呕吐,尿黄而少,混浊。

    (4) 繁殖障碍。母猪体温升高,便秘,厌食,出现流产,妊娠母猪感染流产率达40%~60%左右。

    1.4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肺与胸膜发生粘连,肺肿胀,肺有弥漫性出血,呈间质性肺炎,有的肺萎缩,呈肉样变性,严重丧失气体交换能力;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的泡沫状黏液或淡黄色脓性黏液。腹股沟浅淋巴结显著肿胀、切面湿润外翻,充血、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明显肿胀,呈土黄色或暗红色。少数病例胃肠道黏膜有溃疡或糜烂,脾脏肿大,边缘出血。

    2治疗试验

    2.1材料与方法

    2.1.1中草药组方及给药方法排毒逐瘀散组方( 按猪体重50 kg 计) :大黄粉30 g,大青叶30 g,蒲公英30 g,青蒿20 g,连翘20 g,栀子20 g,千里光30 g,生石膏50 g,黄苓30 g,黄芪30 g。组方原料购自洞口县怀仁大药房,加水10 kg浸泡30 min煎沸10 min后,自然放凉。大猪每次100 mL,3~6次/日;小猪每次20~50 mL,3次/日灌服。给药时间均为8 d。

    2.1.2试验对象2009年6月15日,将洞口县职业中学附属猪场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猪集中到隔离舍,从中随机选取大小和病况基本一致的病猪100头,分成5个组,每组20头,第1~3组为试验组,使用上述中草药组方治疗,第4~5组为对照组,分别使用西药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至7月5日试验结束。

    2.1.3治愈效果判定标准病猪体温、体色、粪便、精神、食欲恢复正常,且不复发。

    2.1.4观察方法自投药之日起连续观察20 d,每天上、下午各观察1次,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2.1.5饲养环境的控制试验期间保持圈舍干燥、清洁、通风,饲喂、饮水和饲养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尽可能保持一致。

    2.2试验结果

    排毒逐瘀散组方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疗试验效果见表1。由表1可知,显示中草药方剂较西药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愈率要高、死亡率较低,说明该组方对于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有着显著的效果。

    3小结与讨论

    (1)从中兽医学的角度分析猪蓝耳病,“虚邪共济”是发病诱因,尤其哺乳仔猪发病死亡严重,也就是中医所讲的五脏处于“虚”时病毒乘虚而入,导致邪盛正衰,抗病无力所致;该病夏季多发,多因外感湿热化火,导致肺气不宣,升降失常、阴阳失调。猪蓝耳病属温热病,治疗宜 “清热解毒”、“清肺止咳”、“扶正祛邪”、“抗菌消炎”。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可引起猪的免疫抑制,病猪混合感染居多,往往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研究发现,组方中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4];大青叶、黄苓、蒲公英、连翘、栀子、石膏等凉血解毒、消肿散结、泻火除烦、利尿通淋;青蒿、千里光等清除虚热、明目解暑;黄芪补气升阳、托毒排脓。诸药合用,能够调和阴阳,标本兼治,使机体在体质上、免疫上表里如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有病少发、发病少亡”的理想养殖状态。

    (3)中草药防治猪病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目前西药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病毒性疾病,中草药更显示出巨大优势和潜力。排毒逐瘀散组方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仅治疗效果显著,且方法简单,取材容易,价格低廉,无残留,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但是中草药给药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对猪只进行灌服,一般猪场缺乏相应的器械而导致用药困难,如果能提炼开发出中草药针剂,将对猪蓝耳病的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4)在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同时应用该组方1/10的剂量对未发病生猪进行预防,每天1~2次,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进行对比试验,有关定量数据尚待验证。

    参考文献:

    [1] 唐耀平,周双海,刘若愚,等.3 种中药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07,43(6):48-50.

    [2] 郑杰,宁宜宝,赵启祖,等.高致病性变异株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在我国的发生与流行[J].中国兽医杂志,2007,43(6):48-50.

    [3] 徐辉,李晓成,陈伟杰,等.猪高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主要病因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16):19-21.

    [4] 王贵毫,于家良.浅谈高热病防治过程的误区[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7):36.

    摘要:采用中草药组方排毒逐瘀散,对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某猪场 100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猪进行治疗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该组方对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猪蓝耳病;中草药;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26-0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PRRS病毒引起一种以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俗称“猪蓝耳病”,为国内养猪业防患的主要疾病之一。自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我国暴发以来[1-3],全国各省相继发生有病例出现[4]。该病发病急,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发病死亡率高,防治困难等特点,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湖南省洞口县2006年7月发现首例猪蓝耳病,9月在一个乡镇出现散发,2007年4~8月发生大面积流行。通过采样送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确诊为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该县最初采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此病,治疗效果不理想。解剖发现肝脏肿大,肾水肿、变色,药物反应和中毒症状明显。2008年6月采用邵阳市家畜疫病防检站研制的中草药组方排毒逐瘀散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行防治,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猪蓝耳病介绍

    猪蓝耳病是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猪不同的年龄和品种均能感染,发病率高,占整个猪群的50%~80%,病猪的死亡快,死亡率高达80%。死亡后多呈败血症变化。妊娠母猪和仔猪最易感染,妊娠母猪的后期出现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

    1.1病原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病毒为圆形,直径为50~60 nm,含有20~35 nm的核衣壳;有囊膜,对乙醚、氯仿敏感;不凝集鸡、哺乳动物和人的O型红细胞。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高温、酸碱度敏感。在4 ℃的条件下仅存活1个月,37 ℃存活18 h,56 ℃存活15 min以内。在pH6.0时稳定,在pH5.0以下和pH7.0以上感染力下降85%~90%,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不长,常用消毒对该病毒有效。

    1.2流行病学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1.3临床症状

    该病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

    (1)全身症状。体温升高至40.0~42.5 ℃呈稽留热,皮肤发红,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眼睑肿胀,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出现眼结膜炎症状,后期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皮肤发红变紫,少数濒死前不能站立或突然倒地,出现甩头、震颤、尖叫、四肢划水样等神经症状。

    (2)呼吸道症状。病猪呼吸困难,喜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少部分猪充鼻涕,打喷嚏,咳嗽。

    (3)消化道症状。有的病猪便秘,粪便呈球状,有白色黏膜,有的下痢,粪便腥臭,部分猪出现呕吐,尿黄而少,混浊。

    (4) 繁殖障碍。母猪体温升高,便秘,厌食,出现流产,妊娠母猪感染流产率达40%~60%左右。

    1.4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肺与胸膜发生粘连,肺肿胀,肺有弥漫性出血,呈间质性肺炎,有的肺萎缩,呈肉样变性,严重丧失气体交换能力;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的泡沫状黏液或淡黄色脓性黏液。腹股沟浅淋巴结显著肿胀、切面湿润外翻,充血、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明显肿胀,呈土黄色或暗红色。少数病例胃肠道黏膜有溃疡或糜烂,脾脏肿大,边缘出血。

    2治疗试验

    2.1材料与方法

    2.1.1中草药组方及给药方法排毒逐瘀散组方( 按猪体重50 kg 计) :大黄粉30 g,大青叶30 g,蒲公英30 g,青蒿20 g,连翘20 g,栀子20 g,千里光30 g,生石膏50 g,黄苓30 g,黄芪30 g。组方原料购自洞口县怀仁大药房,加水10 kg浸泡30 min煎沸10 min后,自然放凉。大猪每次100 mL,3~6次/日;小猪每次20~50 mL,3次/日灌服。给药时间均为8 d。

    2.1.2试验对象2009年6月15日,将洞口县职业中学附属猪场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猪集中到隔离舍,从中随机选取大小和病况基本一致的病猪100头,分成5个组,每组20头,第1~3组为试验组,使用上述中草药组方治疗,第4~5组为对照组,分别使用西药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至7月5日试验结束。

    2.1.3治愈效果判定标准病猪体温、体色、粪便、精神、食欲恢复正常,且不复发。

    2.1.4观察方法自投药之日起连续观察20 d,每天上、下午各观察1次,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2.1.5饲养环境的控制试验期间保持圈舍干燥、清洁、通风,饲喂、饮水和饲养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尽可能保持一致。

    2.2试验结果

    排毒逐瘀散组方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疗试验效果见表1。由表1可知,显示中草药方剂较西药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愈率要高、死亡率较低,说明该组方对于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有着显著的效果。

    3小结与讨论

    (1)从中兽医学的角度分析猪蓝耳病,“虚邪共济”是发病诱因,尤其哺乳仔猪发病死亡严重,也就是中医所讲的五脏处于“虚”时病毒乘虚而入,导致邪盛正衰,抗病无力所致;该病夏季多发,多因外感湿热化火,导致肺气不宣,升降失常、阴阳失调。猪蓝耳病属温热病,治疗宜 “清热解毒”、“清肺止咳”、“扶正祛邪”、“抗菌消炎”。

    (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可引起猪的免疫抑制,病猪混合感染居多,往往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研究发现,组方中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4];大青叶、黄苓、蒲公英、连翘、栀子、石膏等凉血解毒、消肿散结、泻火除烦、利尿通淋;青蒿、千里光等清除虚热、明目解暑;黄芪补气升阳、托毒排脓。诸药合用,能够调和阴阳,标本兼治,使机体在体质上、免疫上表里如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有病少发、发病少亡”的理想养殖状态。

    (3)中草药防治猪病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目前西药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病毒性疾病,中草药更显示出巨大优势和潜力。排毒逐瘀散组方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不仅治疗效果显著,且方法简单,取材容易,价格低廉,无残留,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但是中草药给药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对猪只进行灌服,一般猪场缺乏相应的器械而导致用药困难,如果能提炼开发出中草药针剂,将对猪蓝耳病的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4)在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同时应用该组方1/10的剂量对未发病生猪进行预防,每天1~2次,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进行对比试验,有关定量数据尚待验证。

    参考文献:

    [1] 唐耀平,周双海,刘若愚,等.3 种中药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2007,43(6):48-50.

    [2] 郑杰,宁宜宝,赵启祖,等.高致病性变异株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在我国的发生与流行[J].中国兽医杂志,2007,43(6):48-50.

    [3] 徐辉,李晓成,陈伟杰,等.猪高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主要病因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16):19-21.

    [4] 王贵毫,于家良.浅谈高热病防治过程的误区[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7):36.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