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蒙古舞蹈教学改革探讨

    郝琳

    摘要:蒙古舞蹈在我国舞蹈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及学生艺术素养培养起着关键性影响,所以如何开展蒙古舞蹈教学是中职教育应长期努力的方向。随着艺术教育的不断改革与网络的不断普及,学生所接触信息日益多样化,对舞蹈理解亦日益多元化,所以中职教育应加大蒙古教学关注并主动进行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关键词:中职教育? ?蒙古舞蹈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J70-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3-0134-02

    蒙古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舞蹈教学,其较为注重臂腕、马步等训练,不局限于固有种类的动作是蒙古舞蹈重要基础,是蒙古舞蹈优势特征,这就决定了中职蒙古舞蹈教学需要打破传统局限,积极融入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进一步提升教学时代性与影响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训练环境。

    一、中职蒙古舞蹈教学常用方法

    当前,中职蒙古舞蹈教学方法多集中于元素教学与以舞带舞教学。

    元素教学,其与元素教材整理方法相关。该方法是先人所留下的可行性方法,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动作起因跟元素优化来补充民间舞教材,实践中贯彻着整体性思想与循序渐进原则。据观察,中职蒙古舞蹈教学多使用该方法进行教材编撰,所以日常教学时以元素教学为主,换言之,整合舞蹈动作并提炼出有效元素,分层次进行训练,在此基础上逐步叠加训练,从单一训练至复杂训练,逐步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舞蹈理解。该方法在舞蹈教学创新发展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是可操作性的合理性教学方法,既能够融会贯通亦能够举一反三,但一定程度上肢解了原生态舞蹈,与现代舞蹈相适应,进行元素重组时可能性面临风格丢失现象,若应用不当将会促使教学成为灌输式教学,既枯燥又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同时易导致学生忽视动作衔接,难以把握蒙古舞蹈特殊风格韵律,因此中职蒙古舞蹈教学不应局限于这一固有方法。

    以舞带舞教学,传统的蒙古舞蹈教学多以老艺人跳唱、晚辈模仿学习方式呈现,这一过程中没有多余的语言描述,包括动作分解介绍,仅以舞带舞,此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后辈在反复模仿与学习中,不断发现情感、感受内涵、领悟风格、感受韵律,进一步提高蒙古舞蹈这一艺术认知。现阶段,仍有部分民族民间舞蹈延续此种方式,韩国舞蹈教学也是如此,首先舞蹈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舞蹈技术,通过自身舞蹈吸引学生关注并主动分析动作细节,从而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刚接触舞蹈时,学生可能感到手无足措,需要通过长期学习掌握舞蹈技巧,但所取得效果有所不同,除了需要依靠自己熟记舞蹈动作,还需要通过教师舞蹈观察把握舞蹈动作风格韵律。从现实层面来说,蒙古舞蹈风格韵律的感受与保留需要学生用心感受与领悟。

    二、中职蒙古舞蹈教学改革思考

    (一)激发学生蒙古舞蹈学习参与

    学生是课堂主体,其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换言之,学生学习参与是影响学生蒙古舞蹈学习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舞蹈种类相当丰富,但现实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民族民间舞蹈内涵、价值,因而具体的课堂学习中兴趣较低,课堂参与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开展蒙古舞蹈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地位与个性,尽可能地激发学生课堂参与,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保持高度热情。首先可以通过新媒体播放蒙古舞蹈教学视频与图片,进一步展现舞蹈特征,提高学生蒙古舞蹈认知,以及可以讲述与蒙古舞蹈相关的故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蒙古舞蹈魅力,激发探索欲望;其次应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加大蒙古舞蹈动作讲解力度,全方位介绍蒙古舞蹈动作风格韵律,避免学生因多样化动作难以了解舞蹈精髓进而不愿学习舞蹈,所以通过动作讲解提高学生舞蹈精髓把握至关重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舞蹈基础的重要保障;最后应强化舞蹈示范,教师是课堂教学核心人物,部分学生习惯于模仿教师,这就决定了进行蒙古舞蹈教学时,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示范展现蒙古舞蹈之美,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感受蒙古舞蹈独特风格特征,从而全身心投入到蒙古舞蹈学习与训练之中。

    (二)丰富蒙古舞蹈教学内容

    蒙古舞蹈教学时,若一直延续传统教学模式,以传统蒙古舞蹈教材为主要授课教材,将会促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生搬硬套教材知识,生记硬背舞蹈技巧,不愿深层次挖掘蒙古舞蹈内在价值,所以传统的蒙古舞蹈教学环境下学生难以把握舞蹈精髓。对此,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平等交流了解学生实际,并以此为依据选择舞蹈内容,引导学生分组创作,使学生对蒙古舞蹈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能够从内心接受蒙古舞蹈,进而主动配合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同时适当融入蒙古文化知识,包括文化背景与生活习俗,基于蒙古文化进行舞蹈学习与训练更易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在把握舞蹈普遍性规律的同时自主创编蒙古舞蹈,以此打破传统局限,拓展教学内容,进一步促进蒙古舞蹈发展。一方面动作分析,肩部动作是蒙古舞蹈关键动作,被广泛应用于蒙古舞蹈之中,大部分动作集中于上半身动作,频繁动肩,舞蹈时肩部动作与手臂、手腕相互配合,共同作出多样化上肢动作;另一方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在了解蒙古舞蹈风格特征与学生个性爱好的基础上将蒙古舞蹈教学划分为硬肩训练、其他相关肩类训练、步伐流动过程中涉及的肩类训练、学习创造四个部分。

    (三)培养学生辨别力与表现力

    民族民间舞蹈独特特征要求中职教师以舞蹈特征促学生舞蹈表现,但具体学习时多数学生无法将自身情感与舞蹈学习相融合,这就决定了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豐富学生蒙古生活认知,切实将思想情感渗进舞蹈学习之中,全方位展现舞蹈表现力,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师首先应摒弃教育者角色,与学生成为朋友,引导学生观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观察意识;其次应采取对比等方式深化学生辨别能力,能够有效辨别蒙古舞蹈正确与否;最后应通过动作模仿激发学生舞蹈兴趣,结合现实,动作模仿是蒙古舞蹈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对学生掌握蒙古舞蹈知识与技能大有裨益,故教学时还应做好示范动作,通过示范丰富学生舞蹈感受与舞蹈表现力感知。

    (四)创新蒙古舞蹈教学方法

    教学既是科学亦是艺术,虽然存在普遍性规律,但所使用教学方法不可局限于单一方法,不可生搬硬套其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有保证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质量。蒙古舞蹈教学应在延续普遍性方法的同时适当使用情景启发方法与角色转换方法,首先就情景启发方法来说,该方法强调以丰富多样材料、生动具体语言促学生舞蹈感知,即学习与训练舞蹈动作时,启发学生辨别差异化着力模式,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灵活肢体动作展现舞蹈动作,以此达到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民族情感认可的目的;其次就角色转换方法来说,该方法也称错位式教学方法,即课堂教学中,教师摒弃教育者身份,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交流并互换角色,换言之,学生扮演教育者身份,营造平等的课堂氛围,师生共同讨论、学习,值得一提的是,此种教学方法不可应用于教学全过程,因为前期教学阶段,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缺乏认知,难以科学教授,这就决定了该方法应用于中后期阶段。除此之外,模拟方法、生活感受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结合蒙古舞蹈实际与学生个性爱好适当应用。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教学方法也不例外,与课堂环境、学习主体、社会需求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会随着此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人物,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应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在教学钻研方面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以学生实际为依据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并能够在实践运用中随机应变,适当调整,以确保教学顺利进行;以及应做好备课工作,估计正式教学过程中可能性面临问题并构建多种解决方案,灵活把握教学进度,最大限度地提升蒙古舞蹈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民间舞蹈在民族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推动民族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故开展此类舞蹈教学时,理应树立与时俱进理念,制定灵活多样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打造高效课堂,彰显舞蹈魅力的同时丰富学生学习体验。蒙古舞蹈作为中职教育与民间艺术的重要部分,自然也需延续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目标,结合实际积极作出创新,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林平.关于构建蒙古族舞蹈教学体系的思考[J].舞蹈.2010,(08).

    [2]谢飞.论高师蒙古族舞蹈教学体系的构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