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坚定文化自信
【摘 要】 中国出版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国具有代表性贡献成果的专业性博物馆,必须紧密联系文化自信进行功能定位。中国出版博物馆应整合文化、创意与教育等诸多出版模块,弘扬爱国主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陈列国家典籍,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展示当代东方文明印记,推广中国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关 键 词】出版博物馆;功能定位;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洪莹,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7.019
文化是人民构建精神家园的砖瓦,是群众强化思想认同的基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出版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出版事业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中国出版界的文化遗产,或者得不到综合性博物馆的青睐,或者无法被图书馆容纳与承载。因此,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和出版文化的繁荣需要中国出版博物馆的支持。中国出版博物馆是具有“中国视角”的专业性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对全球文明最具代表性的贡献成果[1]。适应时代的要求,明确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有益于加速这类专业性博物馆的建设进程,推动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的根本,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这一论述把文化自信提升到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命线的高度。显然,坚定文化自信对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必须紧密联系文化自信。
一、中国出版博物馆应整合文化、创意与教育等诸多出版模块,弘扬爱国主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通过中国出版博物馆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是当今出版界的一个时代主题。中国出版博物馆在建设和睦、和谐的幸福家园方面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使命。社会的文明、时代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蕴藏在出版博物馆中。中国出版博物馆作为展示出版文物、介绍出版文化发展史的平台,会对广大受众的自我定位、社会认知与价值认同产生影响。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展品引导大众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趣味,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塑造受众的理念与观点。中国出版博物馆陈列的大量优秀出版产品,具有凝聚社会人心,建构国家与民族的精神文化大厦,为社会提供思想养料和知识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3]。
中国出版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应当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念,帮助受众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性、真理性和正义性,培塑和提升他们的价值观与自信。中国出版博物馆是公益性出版专业博物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受众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尤以青少年群体及学生群体为主。因此,中国出版博物馆的文创设计可以针对受众群体开展爱国主义文化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中国出版博物馆可以在产品中体现爱国主义的出版文化和出版知识,寓教于乐。另外,中国出版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设计和绿色设计,注重对青少年及学生群体的生态中国、绿色家园等理念教育。
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展品应当反映出版界一些大家的业绩和精神,坚定受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近代著名的出版家邹韬奋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成为一位敬业的伟大爱国人士,被周恩来誉为“出版事业的楷模”。邹韬奋在创办《生活》周刊之初,办刊经费不足,无力支付高额的稿酬,稿酬标准低得离谱,很难实现组稿。他只好自己承担起《生活》周刊绝大部分版面的文稿写作,分文不收,他那时候的写稿完全是义务劳动。他在两年的时间里坚持每周写一篇文章发表在内部刊物上,从来不收分文。邹韬奋具备极高的敬业精神,对事业做出了崇高的奉献。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展品展现以邹韬奋为代表的出版人的爱国事迹与敬业精神,密切配合时代变革的主旋律,积极融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文化传播,为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中国出版博物馆应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
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展品应涵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印记,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早期共产党人创办了新青年社、人民出版社、华兴书局、上海书店等出版机构。这些出版机构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辑、出版任务,推出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如上海书店翻印了陈望道的译本《共产党宣言》,华兴书局出版了华岗的译本《共产党宣言》。这些译本给予在苦难中彷徨的中国人极大的激励,给予“黑暗中寻找光明的革命群众难以估计的力量”[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增强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具有原生态的意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提出的共产党性质,才能不断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排除万难,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出版博物馆展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的需求、过程、影响,对我们当今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具有特殊价值。
中国出版博物馆应当陈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创办的典型刊物,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五四运动爆发后,创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进步刊物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迫切需要,是早期共产党人弄清中国国情、正确把握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迫切需要,是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迫切需要。为此,早期共产党人创办了大量报刊,如《新青年》《湘江评论》《劳动周刊》《向导》《先驱》《劳动界》《中国农民》等。早期共产党人编辑出版的刊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的编辑出版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发展。中国出版博物馆展示中共党史上马克思主义刊物创办、发行的过程与反响,有助于我们守住理论之根、思想之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强基固本、开拓前行,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
中国出版博物馆应注重马克思主义读物出版的版本价值,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李达等人翻译、撰写和出版了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具有非凡的社会影响力。部分译著多次重版、重印,例如,《唯物史观解说》(译)、《女性中心说》(译)、《社会问题总览》(译)、《现代社会学》(著)等再版五次以上,尤其是《唯物史观解说》与《现代社会学》,再版达十三次之多。“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法宝。中国出版博物馆展示马克思主义读物的不同版本,更加坚定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
三、中国出版博物馆应陈列国家典籍,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展品从先秦时期的甲骨文到现当代的名家手稿,从敦煌遗书、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罕见珍本,到《神策军碑》等稀世金石拓片,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记忆的历史变迁。
典籍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承载着启迪智慧、教化社会的功能。中国出版博物馆在典籍展览中可以大规模引进互动项目,如模拟书房、传承人现场演示、多媒体展示等。以多媒体手段为例,我们可以采用小游戏项目,设计不同的知识互动环节,将各个时期的书写方式、文字载体、书籍的装帧形式等融入游戏内容中,让受众近距离感受中华典籍的恒久魅力。中国出版博物馆还可以配合展览进行拓展性的教育活动,如加强与学术研究机构、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联系,注重与相关论坛、讲座等活动的有机结合,让受众轻松了解隐藏在每一部典籍背后的精彩故事,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国出版博物馆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解读中华典籍,能够让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认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中國出版博物馆收藏、陈列、保护和利用国家典籍,对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以及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修齐治平、开物成务的过程中,塑造了文以载道的人文精神,形成了敬业乐群、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培育了尚正义、守诚信、重民本、讲仁爱、崇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始终蕴藏在中华典籍的字里行间,都是我们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养分,都能够在与壮丽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相互碰撞中形成新的思想光芒,可以创造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情操品格,进而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增添新的文化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能够在逆境中奋进崛起、在顺境中保持淡定从容,就是因为有中华典籍所涵养的精气神的强大支撑。在当代中国,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留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魂”,使之为越走越宽广的中国道路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为世界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6]。
四、中国出版博物馆应展示当代东方文明印记,推广中国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中国出版博物馆应主动“走出去”,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坚定国内受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出版文化“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后的自然需求。莫斯科尚斯博库书店作为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俄罗斯经营的首家中文书店,其设有一个专门的书柜,用来陈列包括莫言的《生死疲劳》、老舍的《猫城记》、铁凝的《笨花》、余华的《兄弟》、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王安忆的《长恨歌》等俄语版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让海外读者深刻感受当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借鉴尚斯博库书店的先进理念,开展中国主题的出版文化互动,能够使海外出版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版块。
中国出版博物馆应当充分展示当代东方文明“走出去”的典型成果,坚定国内受众的先进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品牌工程即“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在国际图书市场推出了一批具有较强感染力、吸引力与影响力的主题出版物,如陆续输出到美、俄、德、法、英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梦:谁的梦?》等图书,以及莫言、曹文轩、刘慈欣、麦家等一批当代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2007—2015年,该计划工作小组成员单位版权输出总量从1132项增长到4375项,增长了近4倍,版权贸易的地域不断拓展,遍布欧美主要国家,影响日益扩大。中国出版博物馆展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状况,陈列版权贸易快速拓展的具体过程,总结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经验教训,有益于出版业加大对周边国家、重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布局和拓展,切实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琳,肖东发. 创建中国出版博物馆 保留东方文明印记[J]. 中国编辑,2016(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7-02.
[3]陈伟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出版文化[J]. 中国出版,2013(17).
[4]邱少明. 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史(1912至1949年)[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5]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求是,2016(9).
[6]肖卜文. 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中华传统文化自信[N]. 湖南日报,2017-06-15.
【关 键 词】出版博物馆;功能定位;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洪莹,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7.019
文化是人民构建精神家园的砖瓦,是群众强化思想认同的基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出版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出版事业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中国出版界的文化遗产,或者得不到综合性博物馆的青睐,或者无法被图书馆容纳与承载。因此,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和出版文化的繁荣需要中国出版博物馆的支持。中国出版博物馆是具有“中国视角”的专业性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对全球文明最具代表性的贡献成果[1]。适应时代的要求,明确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有益于加速这类专业性博物馆的建设进程,推动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的根本,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这一论述把文化自信提升到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命线的高度。显然,坚定文化自信对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必须紧密联系文化自信。
一、中国出版博物馆应整合文化、创意与教育等诸多出版模块,弘扬爱国主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通过中国出版博物馆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是当今出版界的一个时代主题。中国出版博物馆在建设和睦、和谐的幸福家园方面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使命。社会的文明、时代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蕴藏在出版博物馆中。中国出版博物馆作为展示出版文物、介绍出版文化发展史的平台,会对广大受众的自我定位、社会认知与价值认同产生影响。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展品引导大众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趣味,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塑造受众的理念与观点。中国出版博物馆陈列的大量优秀出版产品,具有凝聚社会人心,建构国家与民族的精神文化大厦,为社会提供思想养料和知识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3]。
中国出版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应当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念,帮助受众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性、真理性和正义性,培塑和提升他们的价值观与自信。中国出版博物馆是公益性出版专业博物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受众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尤以青少年群体及学生群体为主。因此,中国出版博物馆的文创设计可以针对受众群体开展爱国主义文化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中国出版博物馆可以在产品中体现爱国主义的出版文化和出版知识,寓教于乐。另外,中国出版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设计和绿色设计,注重对青少年及学生群体的生态中国、绿色家园等理念教育。
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展品应当反映出版界一些大家的业绩和精神,坚定受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近代著名的出版家邹韬奋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成为一位敬业的伟大爱国人士,被周恩来誉为“出版事业的楷模”。邹韬奋在创办《生活》周刊之初,办刊经费不足,无力支付高额的稿酬,稿酬标准低得离谱,很难实现组稿。他只好自己承担起《生活》周刊绝大部分版面的文稿写作,分文不收,他那时候的写稿完全是义务劳动。他在两年的时间里坚持每周写一篇文章发表在内部刊物上,从来不收分文。邹韬奋具备极高的敬业精神,对事业做出了崇高的奉献。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展品展现以邹韬奋为代表的出版人的爱国事迹与敬业精神,密切配合时代变革的主旋律,积极融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文化传播,为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中国出版博物馆应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
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展品应涵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出版印记,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早期共产党人创办了新青年社、人民出版社、华兴书局、上海书店等出版机构。这些出版机构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辑、出版任务,推出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如上海书店翻印了陈望道的译本《共产党宣言》,华兴书局出版了华岗的译本《共产党宣言》。这些译本给予在苦难中彷徨的中国人极大的激励,给予“黑暗中寻找光明的革命群众难以估计的力量”[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增强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具有原生态的意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提出的共产党性质,才能不断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排除万难,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出版博物馆展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的需求、过程、影响,对我们当今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具有特殊价值。
中国出版博物馆应当陈列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创办的典型刊物,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五四运动爆发后,创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进步刊物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迫切需要,是早期共产党人弄清中国国情、正确把握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迫切需要,是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迫切需要。为此,早期共产党人创办了大量报刊,如《新青年》《湘江评论》《劳动周刊》《向导》《先驱》《劳动界》《中国农民》等。早期共产党人编辑出版的刊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的编辑出版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发展。中国出版博物馆展示中共党史上马克思主义刊物创办、发行的过程与反响,有助于我们守住理论之根、思想之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强基固本、开拓前行,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
中国出版博物馆应注重马克思主义读物出版的版本价值,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李达等人翻译、撰写和出版了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具有非凡的社会影响力。部分译著多次重版、重印,例如,《唯物史观解说》(译)、《女性中心说》(译)、《社会问题总览》(译)、《现代社会学》(著)等再版五次以上,尤其是《唯物史观解说》与《现代社会学》,再版达十三次之多。“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法宝。中国出版博物馆展示马克思主义读物的不同版本,更加坚定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
三、中国出版博物馆应陈列国家典籍,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展品从先秦时期的甲骨文到现当代的名家手稿,从敦煌遗书、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罕见珍本,到《神策军碑》等稀世金石拓片,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记忆的历史变迁。
典籍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承载着启迪智慧、教化社会的功能。中国出版博物馆在典籍展览中可以大规模引进互动项目,如模拟书房、传承人现场演示、多媒体展示等。以多媒体手段为例,我们可以采用小游戏项目,设计不同的知识互动环节,将各个时期的书写方式、文字载体、书籍的装帧形式等融入游戏内容中,让受众近距离感受中华典籍的恒久魅力。中国出版博物馆还可以配合展览进行拓展性的教育活动,如加强与学术研究机构、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联系,注重与相关论坛、讲座等活动的有机结合,让受众轻松了解隐藏在每一部典籍背后的精彩故事,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国出版博物馆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解读中华典籍,能够让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认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中國出版博物馆收藏、陈列、保护和利用国家典籍,对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以及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修齐治平、开物成务的过程中,塑造了文以载道的人文精神,形成了敬业乐群、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培育了尚正义、守诚信、重民本、讲仁爱、崇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始终蕴藏在中华典籍的字里行间,都是我们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养分,都能够在与壮丽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相互碰撞中形成新的思想光芒,可以创造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情操品格,进而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增添新的文化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能够在逆境中奋进崛起、在顺境中保持淡定从容,就是因为有中华典籍所涵养的精气神的强大支撑。在当代中国,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留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魂”,使之为越走越宽广的中国道路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为世界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6]。
四、中国出版博物馆应展示当代东方文明印记,推广中国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中国出版博物馆应主动“走出去”,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坚定国内受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出版文化“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后的自然需求。莫斯科尚斯博库书店作为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俄罗斯经营的首家中文书店,其设有一个专门的书柜,用来陈列包括莫言的《生死疲劳》、老舍的《猫城记》、铁凝的《笨花》、余华的《兄弟》、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王安忆的《长恨歌》等俄语版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让海外读者深刻感受当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借鉴尚斯博库书店的先进理念,开展中国主题的出版文化互动,能够使海外出版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版块。
中国出版博物馆应当充分展示当代东方文明“走出去”的典型成果,坚定国内受众的先进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品牌工程即“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在国际图书市场推出了一批具有较强感染力、吸引力与影响力的主题出版物,如陆续输出到美、俄、德、法、英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梦:谁的梦?》等图书,以及莫言、曹文轩、刘慈欣、麦家等一批当代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2007—2015年,该计划工作小组成员单位版权输出总量从1132项增长到4375项,增长了近4倍,版权贸易的地域不断拓展,遍布欧美主要国家,影响日益扩大。中国出版博物馆展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状况,陈列版权贸易快速拓展的具体过程,总结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经验教训,有益于出版业加大对周边国家、重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布局和拓展,切实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琳,肖东发. 创建中国出版博物馆 保留东方文明印记[J]. 中国编辑,2016(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7-02.
[3]陈伟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出版文化[J]. 中国出版,2013(17).
[4]邱少明. 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史(1912至1949年)[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5]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求是,2016(9).
[6]肖卜文. 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中华传统文化自信[N]. 湖南日报,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