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荷”绘画创作探寻

    摘 要:以张大千荷画创作为切入点,从画“荷”缘由到艺术创作理念,通过水墨写意、没骨表达、泼墨泼彩、光色交辉四方面阐述了其画荷的审美意象。张大千以荷花图式为载体,探索荷绘画创作语言形式,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突破,开启了现当代荷绘画创作新征程。

    关键词:张大千;荷;荷绘画

    张大千是我国近代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国画大师,其绘制的画作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收藏性。张大千先生在绘画创作上集大家之长,不断创新,在诗词、书法、戏剧、音乐方面也颇有建树,具有渊博的学术涵养。本文就张大千荷绘画创作语言的演变进行分析探寻。

    一、张大千画荷的源流脉络概述

    传统文化意蕴中,我国不同的花卉代表不同的精神内涵:牡丹代表富贵、梅花代表毅力、兰花代表清雅、荷花代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在张大千毕生的绘画作品中,最多的就是荷花。他之所以对荷情有独钟,可能与其早年出家和后期隐居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汉魏时期,荷花文化形象跟随佛教传入我国,在佛教中荷花代表净土和重生,具有很强的宗教性。直到“文人画”创作高峰时期,荷花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备受文人墨客的赞赏和喜爱,以荷花为载体来传达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张大千先生之爱荷,与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周敦颐《爱莲说》中提出“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托物言志,以莲花比喻人格,以物拟人。周敦颐的佛家理念与张大千先生性情相呼应,看透人间百态、世态炎凉,隐居乡间,平淡生活,把自己的思想寄托在荷花元素之中。张大千先生一生创作了众多优秀的荷作品,供大家品鉴研习。

    二、张大千荷绘画创作理念

    (一)观察物态,体会物情

    观察物态,体会物情,是画荷花最关键的技巧之一。在荷花盛开的夏季,每到闲暇时间张大千先生都会到池塘边观看荷花的生长,了解和体会荷花的生长规律及种种姿态。如:艳阳下绽放的荷花、在风中摇曳的荷花、在夜空映衬下的荷花、被雨水拍打过的荷花等等。他通过长年累月的观察认知,对“荷”的生活习性以及神态姿势有充分地把握,积累实践经验,做到从写生到物态的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张大千的荷绘画在运用笔墨、气韵、章法等方面都凸显出艺术革命的特征,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合现代抽象艺术,主张传统与现代艺术实践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师古不泥古,自成一法

    文化的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张大千先生吸收了朱耷之“韵”石涛之“气”宋画之“理”,追求“形神兼备”的审美观,以师承古法不复古,挖掘荷深层次的内涵,从而推测、判断、理解荷画的内在发展规律,使得他的笔墨产生独特的韵味,呈现出浑然一体的充盈与丰沛。张大千先生关注荷的品格、性格、心理,侧重荷的艺术成因和本体分析研究,他不断探索以荷为载体的绘画语言形式,自创其法,无论是工笔、没骨,还是写意水墨都堪称一绝。

    随着时代的变迁,绘画方式也随之改变。首先技与艺,情感与技能,二者相辅相成,既要有美感又要有意境,发自内心的灵感与心灵的交融,将独特的感悟体现于丰富的画面修养。其次,明确技艺从属于思想,从感性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者,以书画同源,书为画之高度,画为书之形则。张大千以书入画,评借书法的底蕴,书法与绘画结合,推进其荷画的契机与关键。在《张大千画语录·荷花论》中有记载,扎实的书法功底,对画荷花的用笔、用墨处理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如:荷花的秆子可以通过篆书的技巧来画,荷花的叶子则通过隶书的技巧来画,荷花的花瓣需要通过楷书的技巧来进行,而水草则可用草书来表达。将书法融入荷画中,以其丰富的笔墨、巧拙,书写出荷浑厚、拙扑的线条,洒脱的表现了“物”对他的束缚,易理于画中,开创了画荷新风。

    三、张大千荷的审美意象

    面对大自然,无论古今,东方与西方,写意与印象派、狂草与抽象画等都讲究平面分割的构成偶合因素。张大千爱荷,也擅长于画荷。青年时以水墨写意荷花之多,到中年受到敦煌壁画的影响,长年研究石窟图像,以工笔重彩的形式呈现颇多。晚年以泼墨泼彩作品为代表,开创了金碧、没骨、泼墨等多种技法,被称之为得荷之魂者,有“古今画荷登峰造极”的美誉。

    (一)水墨写意,气韵生动之意

    我国南宋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六法”中将“气韵生动”列为之首,其“气韵”的“韵”即源于当时玄学风气下的人伦鉴识,“气”亦如此。[1]汉王冲《论衡·无形》:”人以气为寿,形随气而动,气性不均,则于体不同。[2]”其实,绘画也是一样。“气”要显示其“韵”,“韵”也要有“气”的基础,“韵”决定“气”的灵力,“气”体现“韵”的生命。

    早期张大千主要通过水墨画的形式绘制荷画,其风格雄奇隽永,重视“韵”和“气”以及画作具有的内在精神表达。他认为画荷,最容易也最难,易于掌握其外在形态,难在表达其内在神韵,而影响“气韵”的主要因素是墨法、笔法、水法的灵活运用。张大千借对荷画笔墨、荷画精神的理解,追求道家空灵、心境合一、情景交汇的审美情怀,不刻意追求其外在的形式,毅然摆脱自然荷花形象的纸上再现,着重其神韵,突出荷“气韵生动”的“境外之象”的精神表达。

    (二)没骨表达,艳丽清新之象

    “没骨法”是张大千中晚期运用较多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在绘画过程中不用墨笔进行绘画,打破原有山水花鸟在绘画过程中采用笔墨勾勒绘制的画法,通过彩笔代替墨笔,在绘画过程中直接进行点戳的一种全新作画风格。没骨画法最早始于北宋时期,张大千的没骨借助荷外在的视觉形象的“意”来表现自己内在强烈的主观情感。通过对荷花的整体对照,把握荷花的各种造型特点,做到胸有成足,而后意在笔先,注入客观思想对象,表现出荷脱俗的韵味和优雅的姿态,渲染了“画尽意在”的气氛。

    (三)泼墨泼彩,自然再现之景

    泼墨是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技法之一,主要以墨为主,笔起辅助作用。要求画家对要创造的事物了然于心,讲究一气呵成的效果。张大千曾说过:“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3]。泼墨画是大千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自身的反复实践,做到墨中有水,水中有墨,墨中有笔,笔中有水,水墨交融,拓展了水墨画范畴。张大千谈道“有修养的画家,运用他们纯熟而酣放的笔法,借着淋漓生动的墨汁,表现出山色空濛,林木蓊郁,烟云变幻之奇,使作品现出了文学化韵律化的意境。[4]”他熟练采用山水画技法到荷花创作,笔墨雄阔,气势磅礴,融中西技法于一体,自成风貌,意态雄深众横,将荷妖娆、淡雅、清馨的姿态呈现于眼前,传递出他对荷花的深厚情感。

    (四)色光交辉,虚实相生之境

    色光交辉,虚实变化之意象是张大千先生荷画的主要特征之一。色彩能在瞬间调动人的视觉注意力与情感达成共识。绘画中的色彩源自色与色。色与光的关系,情感素质的高低决定画作的品质,画面就如创作者的血液及脉搏。色彩能够用来表现具象或抽象的艺术形象,很好地体现人们的审美。在张大千的画作中经常把色光分开,需要光则加入光,需要色调则加入色调,完全取决于画作意境而服务,这与西方画作中色光运用原理。近大远小的层次空间布局有着本质的区别。张大千在泼墨泼彩荷画的经营布局上,非常讲究画面的黑白、虚实构成形势。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他绘制的荷无论是叶还是花都非常自由、随性,无一固定模式,利用虚实相生的理念,强调明暗的色光及设色灵活的应用表现于荷花的虚实变化中,形成鲜明的景象,增加荷花画作的艺术性和真实性,打破传统绘画的束缚,建立新的体系。

    四、结语

    真正的艺术作品是集精神的象征性、艺术的表现性和造型的抽象性于一体的综合体,仅靠娴熟的笔墨技巧无法引发观者心灵的共鸣。荷绘画语言创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张大千透过荷作品彰显出其情感的高尚纯洁及思维蕴涵的深度,构造出张大千的荷精神,映现出他现代意识的独特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陈传习.六朝画论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170.

    [2]陈传习.六朝画论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171.

    [3]张大千.大风堂中龙门阵[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191.

    [4]张大千.大风堂中龙门阵[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127.

    作者简介:

    王勃凯,硕士,讲师,油画创作与教学研究,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