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与防控对策
杨晓东 梁玉山 赵武祥等
摘要:近年来由于畜产品安全引起的重大事件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自身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危胁,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文章分析了畜产品安全事件造成的主要原因及应采取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畜产品安全;原因;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92-03
1近几年国内外出现的畜产品安全事件
近年来,由畜产品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旧的污染尚未得到解决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不断发生的畜产品安全事件造成了人们对畜产品的恐惧和对畜产品安全的担忧[1]。以下是近几年来发生的影响较大的畜产品安全事件。
(1)疯牛病。疯牛病是牛海绵状脑病的俗称,早在1985年4月英国就出现了可疑病例,1986年发现17例确诊病例,此后逐年增加。到1994年5月,估计有超过13万头牛患有此病。后来又发现此病可能传染给人,从而引起英国及整个欧洲的恐慌,欧洲各国断然拒绝进口英国的牛肉、活牛及奶制品。英国政府也于1996年3月20日正式承认疯牛病有可能传染给人,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谈牛色变”。在随后的短短几个月中,欧盟多个国家牛肉销量下降了70%,英国先后宰杀约400多万头牛,损失高达30亿英镑。2001年,疯牛病在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相继发生,欧盟各国牛肉及其制品销售遭受重创。
(2)1999年5月在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食品”事件。二恶英是多氯甲苯和多氯乙苯类有机化合物的俗称,毒性很大,是砒霜的900倍,故被称为“毒中之王”,世界卫生组织将二恶英在已知致癌物中排列为头号致癌物。这一事件的起因是比利时一些养鸡场的饲料中使用了维克斯特饲料公司被高浓度二恶英污染的动物脂肪而引起的。调查发现比利时这家饲料厂采用的脂肪中二恶英含量超过允许限量200倍以上,该公司把被二恶英污染的饲料出售给上千家欧洲农场和家禽饲养公司,造成欧盟生鲜肉类和肉类深加工产品重大污染,致使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禁止从欧盟进口肉类产品。
(3)2000年6~7月份,位于日本大阪的雪印牌牛奶厂生产的低脂高钙牛奶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污染,造成14 500人患有腹泻、呕吐疾病,180人住院治疗,使市场份额占日本牛奶市场总量14%的雪印牌牛奶进行产品回收,全国21家分厂停业整顿,接受卫生调查。
(4)2001年1月,浙江先后有60多人到医院就诊,症状为心慌、心跳加快、手颤、头晕、头痛等,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发病原因是食用了含有“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
(5)2001年9月,英国和爱尔兰等国相继暴发口蹄疫,危机持续了11个月,欧盟国家肉类市场全面萎缩,经济损失惨重。
(6)2003年8月13日,安徽阜阳出世仅130天的女婴荣荣由于严重的营养匮乏死去,扼杀荣荣的“元凶”是一种伪劣婴儿奶粉。这种因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基本营养物质不及国家标准的1/3,从而终止婴儿生长的奶粉被当地人称为“空壳奶粉”。截止到2004年4月20日为止,劣质奶粉共造成安徽阜阳171名婴儿出现营养不良综合征,其中因并发症死亡13人。
(7)2005年3月,肯德基奥尔良烤翅的苏丹红事件爆发,苏丹红是一种工业原料,如果作添加剂可以致癌并产生多种负面效果。
(8)2005年5月,雀巢奶粉被查出碘超标,一时间食品安全问题卷土重来,名牌产品危机又现。
(9)2005年6月,光明牛奶被曝光变质返厂加工再销售,牛奶危机再次升级。
(10)2006年底,某些不法商贩为了使鸭蛋颜色鲜艳卖个好价钱,昧着良心,不顾消费者的健康,添加苏丹红,制造了又一个骇人听闻的红心蛋食品安全事件。
(11)2008年3月以来,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9月12日,三鹿集团全面停产。9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12)2008年10月28日报道,香港食物安全部门在产自大连韩伟养鸡有限公司的“佳之选”新鲜鸡蛋中验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标88%。
(13)2008年12月6日,爱尔兰政府通报说,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被宰杀的生猪遭到二恶英污染,所含二恶英成分是欧盟安全标准上限的80~200倍,一些猪肉可能已出口到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25个国家。
2畜产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畜产品安全问题却成为困扰人们的重大问题呢?为什么在生产技术日趋完善的当今世界仍有如此严重的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使生态平衡失调,从而使病原体更易生长繁殖而波及到农产品、食品和饲料,导致某些疾病更易通过畜产品暴发流行。生产者在畜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只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为了追求产量和短期利益,非法或不当地使用含有有毒物质或激素等的化学药剂,也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污染严重。一些工业企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及由于对农业生产管理的无知或失误,过多施用农药和化肥等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日益积累都可能污染畜产品、食品和饲料。
(3)管理体系不健全。政府部门多头管理,对生产原料及产品质量监管存在严重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监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存在漏洞。法制建设滞后,行业指导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部分畜产品企业存在欺诈和缺乏诚信行为,如有的畜产品生产企业无视国家法律规定,利欲熏心,为追求利润,明目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中添加各种添加剂,出售过期、变质畜产品,还有极少数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的安危,利用有毒有害原料加工畜产品,直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行业主管部门对以上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4)有效的畜产品安全保障控制体系没有大范围推广或实施不到位。要确保畜产品的安全性,建立和执行有效的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是必须的。良好的操作规范(GMP)、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和HACCP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2],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实施情况还严重不到位,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应该采用有效的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来保证畜产品的安全性。
(5)养殖方式落后,畜产品加工条件差。养殖企业(户)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低,原料生产与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分配不合理,农户分散饲养方式与现代化企业规模生产不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从事畜产品生产经营的必要技术和专业知识,在不具备合格场地和设备的情况下,利用简陋的工具和缺乏卫生保证的原料,无照加工生产畜产品,给畜产品安全带来重大的隐患。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中的一些弱势人群,由于收入水平较低,畜产品的购买力较差,往往为了满足温饱等基本需要,而忽视了畜产品的卫生安全,使一些生产经营条件差、畜产品卫生不能得到保障的摊贩,街头和地下黑窝点生产的畜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市场空间,这也是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6)政治原因和经济利益等因素。如英国的疯牛病事件,在1985年就发现可疑病例,直到1996年英国政府才正式承认和公布,这是政府为了本国经济利益和政治需要而违背科学和忽视消费者利益的一个典型案例。
(7)检测方法落后。畜产品的安全检测与监督技术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和监督的需要,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都存在急需检测项目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畜产品中不明有毒有害物质的鉴定技术、违禁物品、兽药残留等的检测等方面,我国因投入不足和科技落后,监督检验能力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制约了畜产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造成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在短期内完全解决以上问题并非易事,除了要解决以上问题本身以外,还要解决它们所伴随的复杂而艰巨的社会问题。
3防控畜产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对策
我国面临着畜产品安全性的严峻挑战,必须大量应用有效的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运用法律、法规强化管理,才能保证消费者的健康[3-5]。今后要逐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来应对目前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1)畜产品安全法规的健全与实施。畜产品卫生标准是畜产品卫生法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畜产品卫生标准要以保证公众健康为标准,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所组成的国家畜产品卫生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法制,加强执法力度。吸纳国外的经验,建立包括可追溯制度、问题畜产品召回制度、风险评估制度、诚信制度等。加快相关法规的制定,建立责任追究制和 “领导问责”制,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不仅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追究监管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2)建立协调有序和高效精干的政府管理机构。要彻底解决过去存在或新出现的多头管理、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的现象,针对畜产品安全现状建立起协调有序和高效精干的政府管理机构需要做许多工作。应减少行政许可,加强过程的监督,切实解决监管过程中的越位、错位。以人为本,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队伍建设,严把进人关,选拔专业技能突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执法岗位中去;开展优化组合、竞聘上岗,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树立“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治理,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加强“从养殖场到餐桌”各环节的全方位监管,形成打假合力。
(3)健全国家畜产品安全监测信息及其控制网络。我国需要健全和完善畜产品污染物监测网系统,全面掌握畜产品污染物的污染状况,科学评价污染水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准确提出降低畜产品污染和消除畜产品中不安全因素的指导性建议,将畜产品污染物监测网建设成为指导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有效工具。要通过污染物监测网,及时发现新的畜产品卫生问题,指导各有关部门在食物链各个阶段加强监管措施。建立畜产品安全综合数据库,制定畜产品信息采集制度、畜产品安全投诉举报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重大事故应急求援预案、假劣畜产品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等。
(4)加强国家畜产品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加大经费投入和依靠科技进步是加强畜产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基础。需要投入专项经费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合作研究,包括改进检测方法;研究微生物的抗性、病原的控制等预防技术;畜产品的现代加工、贮藏技术等。大力发展快速灵敏的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并推广应用,提高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畜产品卫生保证能力和消费者的自我防范水平。
综上所述,保障畜产品安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与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避免人类健康受到食源性疾病的威胁,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畜产品可在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受到污染,不可能靠单一的预防措施来确保所有畜产品的安全。新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新的包装材料、新的储藏和运输方式等都会给畜产品带来新的不安全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使新的检测程序和安全保障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保证人类的食物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远.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杂志,2005(9):15-18.
[2] 李业鹏.美国食品安全系统[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1,13(4):44-49.
[3] 葛少锋.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几点思考[J].社科纵横,2002,17(5):33-34.
[4] 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 藏大存.食品质量与安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