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美感情趣教育现状调研

     王阳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从教师角度调研和了解目前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状况,包括教师对的幼儿音乐美感情趣教育观念与方法,以发现当前幼儿音乐美感情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音乐教育? 美感情趣教育?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J60-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3-0128-02

    本文选取了徐州市9所幼儿园作为调查对象,针对幼儿园教师展开了幼儿音乐美感情趣教育现状调研,所调查的幼儿包含市直、普通、私立三类幼儿园,本次调查针对幼儿园教师发放的有效问卷有40份。

    一、音乐教育观念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现代的幼儿音乐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我国古代的儒家虽然在礼教和蒙学等方面有比较系统的思想与教育方法,但这些思想与方法在经历了近现代历史发展潮流的洗礼后,已逐渐被人们所摈弃。而且自古以来,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主要还是由幼儿家长自行承担,并没有针对幼儿的专门音乐教育。但随着近代以来,幼儿音乐教育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但教育观念上还存在的一些偏差。

    (一)幼儿教师对音乐教育目标缺乏充分的认识

    幼儿音乐教育目标对于幼儿音乐教育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方式以及评价手段的选取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幼儿美育旨在“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其核心在于使幼儿能够获得对环境及生活中美的感受,并以自己偏爱的方式表现出来。显然,幼儿园在实施幼儿音乐教育中应当着重探索如何更好地关注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并积极为幼儿感受音乐之美创造充分的机会,为幼儿表现音乐之美尽可能多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支持。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有高达76.7%的幼儿教师对音乐教育目标没有足够的了解与认识,他们往往对幼儿音乐教育的一般就是歌唱,甚至还有15%的幼儿教师直接将音乐课本上的教育目标照搬了出来。不难看出,许多幼儿教师更多地强调着对音乐技能的掌握,而未对幼儿心里的音乐感受给予充分关注。他们在多数时候更加在意幼儿唱歌时音调是否足够准确,舞蹈动作是否能够达到自己的标准,以及节奏的掌控是否整齐等,常常将音乐教育沦落为音乐技巧训练教学,其结果是,在反复、枯燥训练过程中,很多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低,他们学习音乐更多是只是出于老师的要求或安排,而没有自发地形成对音乐的个人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的幼儿音乐教育远远没有体现对幼儿个性、品质及创造性塑造的要求,难以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师音乐思想模式化,无法激发幼儿自身的音乐创造力形成

    音乐需要想象和创造性,这种特殊的精神表达方式能够将流动的乐音以视听的方式呈现给众人,这种表现方式直接体现了人的创造力。从人类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音乐源自人所固有的创造能力,而音乐也同时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音乐教育发展至当代,塑造幼儿的创造力已经成为该项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目标。此外,音乐属于二度创作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方式能够借助于表演、欣赏等不同类型的方式,充分调动人们的视听感观,进而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对于幼儿来说,歌唱是幼儿在获得音乐审美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方式,但许多幼儿教师错误地将歌唱直接等同于幼儿音乐审美教育了。我们调查发现,有高达83.3%的幼儿教师并没有对幼儿的音乐创造力给予足够的关注,只要多数学生能够学会老师所要教授的歌曲,幼儿教师就会认为自己开设的音乐课教学目标就达到了。江苏省在幼儿园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中给出了几十首歌曲可供教学和欣赏,但多数教师都只从中选取了几首歌曲针对幼儿开展了教学,而其他的音乐欣赏课、活动课则都没有被开展起来。部分幼儿教师会在音乐课上自行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如填词、编曲、伴奏、创编动作等,这些老师认为这些方式是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的途径,他们错误地将这些发散性思维直接等同于幼儿的音乐创造力,只要幼儿的这些技能或能力越强,那么他们的创造力就越丰富。显然,许多幼儿教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在理解有误的,他们应当更多的关注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审美兴趣的培养以及音乐作品情感和意境的感受,而不应过多的关注音乐技巧与技能,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塑造其个人品质与素养。

    (三)将技能培训当作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

    幼儿阶段的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审美教育,我们调查发现,有63.3%幼儿教师在音乐教育中主要还是地技能培训为主,幼儿教师就认为学生掌握了相应的音乐技能,也就达到了教育目标。其实,幼儿音乐技能的学习与幼儿音乐审美的获得并不是完全互斥的,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使之具备完整的人格与品质,但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应当以帮助幼儿获得音乐审美的实践作为出發点。

    二、音乐教学方法

    (一)教育方法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相适应

    幼儿所处的人生阶段是其个人发展的起步阶段,他们在这个阶段接收了大量外界知识,因而在该阶段对幼儿的教育应当集中于幼儿智力与创造力的发展。音乐教育家陈鹤琴认为,音乐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教育能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为大家所广泛接受,且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为最终目标,能够帮人远离世俗,达到纯粹的精神境界,针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不应让智力和技能对幼儿产生完全的支配作用,而应当通过美育培训幼儿的创造力与使之具备相应的情感以及自由发展,让幼儿成为真正快乐的人。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有83.3%的教师提出的教育主张并与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这种不相适应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于重视单种音乐技能教学,而相对忽视对不同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整合,从而使得音乐教学活动变得简单、乏味,不利于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二是,所选取的音乐作品与幼儿的发展规律不相符,没有将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作为音乐作品教学与欣赏的出发点,出现了过于专业化与成人化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

    (二)教師在音乐教育中主导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应当体现“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原则,教师在音乐教育中不能完全代替幼儿个人的音乐实践,更不能其音乐发展,但现实中往往产生了与此相反的情形,出现了抑制幼儿音乐学习主动性,不考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与需要的现象,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将教育过程当成了教学内容灌输的过程,使得幼儿难以音乐活动产生兴趣。

    (三)教育中个性发展与品质培养相对比较忽视

    在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错误的教学方式:一是,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由于幼儿园属于集体活动的场所,幼儿要在该环境下逐渐学习如何融入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并形成自己的自尊心,但由于幼儿心智发展尚未完全,他们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引导。然而,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有高达73.3%的幼儿教师通常过于关注某些幼儿,而忽视其他幼儿,未能够做到公平的对待所有幼儿,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幼儿行为出现偏差。二是,忽视幼儿品质的塑造与形成。许多老师对音乐教育的理解往往停留在音乐技能教学与培训层面,而对于幼儿的审美情趣以及通过音乐教育产生的思想道德及性格教育则相对比较忽视,这也显示出当前幼儿音乐教育中对传统的礼乐教育比较忽视,这显然是后续应当加强的。

    三、结语

    从幼儿音乐美感情趣教育现状来看,幼儿音乐教育在我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被许多家长所重视,但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仍然在观念上存在的一些偏差。这种观念的偏差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幼儿教师对音乐教育目标缺乏充分的认识;幼儿教师音乐思想模式化,无法激发幼儿自身的音乐创造力形成;将技能培训当作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在音乐教学方法上,教育方法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教师在音乐教育中主导幼儿,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将教育过程当成了教学内容灌输的过程,使得幼儿难以音乐活动产生兴趣,教育中个性发展与品质培养相对比较忽视。

    参考文献:

    [1]周海如.浅析音乐游戏在幼儿美育中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3+5.

    [2]魏卿.浅谈音乐游戏在幼儿美育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8,(10):180-181.

    [3]卢丽娜.跃动以礼,趣玩以乐——幼儿园礼乐文化与晨锻活动[J].新丝路(下旬),2016,(11):195.

    [4]王薏萍,蔡丽英.聆听音乐之美 育幼儿审美之趣——审美视野下的幼儿音乐欣赏教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5):69-72.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