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精潘石屹.彭州吃冰粉.以药养医论.奥数经济学

    徐 敏

    人精潘石屹

    在国内地产界,潘石屹是个特让人喜欢的人物,被戏称为娱乐化的地产商。他既吃过“文革”苦,亦享着改革福,是一个彻头彻尾地把地产概念玩得炉火纯青的高人。他精于地产,更乐于习文,做任何事都像玩儿一样,所到之处彰显的是一张清纯与乐天的面孔。日前,他赠与笔者一本他所著的《我用一生去寻找》,其人生哲学跃然纸上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而生活拥有善的力量,你就是圣贤拥有的多,不如计较的少……

    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一路风雨同舟,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房地产项目,SOHO现代城博鳖蓝色海岸建外SOHO时尚现代化商业社区长城脚下的公社等。有人评价,是他给中国一贯单调的公寓和写字楼带来明快的色彩他的楼盘在品位上已经国际化。老潘告诉笔者,他注重打造的是商业楼盘的经营开发,档次高,利润空间大,可以把设计理念贯穿在楼盘之中。而另一个房地产大鳄任志强则戏谑地对笔者说潘石屹很精,他只做高档商业楼盘,“不顾民众死活”,在他那里买不到每平方米四,五万元以下的楼盘。

    潘石屹奉行中庸之道,却超越了中庸所具有的消极保守意义。他对商业地产抱有独到的心理体验和感悟,从不单纯追求开发规模和营业额,倾全力打造中国的和当代的建筑范本,重视建筑的艺术价值和长远价值,从而使得SOHO所开发的项目利润率,在国内地产行业飚至最高,所缴税额自然也名列地产界前茅。

    与老潘聊天很开心,他平易得就像一本书,可随意翻阅。“很多人喜欢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是很愚蠢的做法。大自然会让铁生锈,我们就刷油刷漆,甚至做成不锈钢:大自然会让木头腐朽,我们就不断给他保护,与大自然抗衡和大自然较劲,伤害大自然的神经,最终大自然总是给予等量的惩罚,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如此散漫的话细一琢磨,还真有几分哲理呢。

    彭州吃冰粉

    冰粉是夏日四川街头巷尾的一道美食,一元一碗的冰粉,是笔者每到四川的必食之物,其美味,价廉,爽滑,透明,冰爽,倍受当地人和省外人的青睐。溽暑之夏,汗流浃背,一碗冰粉下肚,署意顿消,两碗冰粉下肚,从内沁着凉意。三步一摊,五步一店,四川人就这么踏踏实实地赚着小钱,不为人惑,不为己动,一家老小轮番上阵,养家糊口,太平安详。

    据考证,冰粉始于明清之际,创始人为武阳(今彭山县)人王味缘,史称“味缘冰粉”。冰粉即出,好评如潮,初贩邻里,渐行渐远,盛于清末,至“文革”前进入鼎盛,后因制作工艺繁琐,买卖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遂逐渐消失。改革开放之后,彭山人将其摆上街面,无需吆喝,繁荣局面便再次呈现。截至目前,彭山几乎家家都种有几株冰粉树,开口便以“吃冰粉了没得”作为问候语,其冰粉之乡名不虚传。日前笔者前往彭州,吃穿住行仍感不便,然“味缘冰粉”小店却随处可见。

    冰粉亦草亦树,一年生草本,茎紫黑色,花冠杯形,形似灯笼。此树性喜高温,春、秋两季均可播种,其药用价值着实不俗,全草可入药,名假酸浆,具有镇静、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功效;对精神病,狂犬病、风湿,感冒疥癣有特效。冰粉乃以树种制作,将籽长泡过滤,与做豆腐般点入凝固剂(石灰水),三,五分钟后便固化成品莹剔透的冰粉,浇以红糖水食之,自乃绝配。

    四川乃美食天地,区区冰粉之所以大行其道,实为天然尤物,吃腻了冰激凌,雪糕的人们,忽然发现如此美味,自然趋之若鹜。笔者有一成都老板朋友,吩咐下属,每天必购几碗置于室,自食且待客,每每滔滔:冰粉虽价廉,利口且爽清,春日利水道,秋日最祛风,冬日清热火,夏日解暑燥,冰粉不出川,它处无有卖。日前偶见袋装“冰粉粉”,惊诧,以说明书炮制,竟与冰粉毫无二致,不胜喜极。

    以药养医论

    “以药养医”最初叫“以药补医”,它是建国初期国家对医疗领域实行的一项特殊政策。由于当时国家经济比较困难,无力对医疗领域给予资金上的支持,而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又是头等大事,为了维持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转,国家于上世纪50年代实施了这一政策,以期医疗机构尽可能地“自给自足”。该政策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等口号的引领下,“以药补医”的“补”字被逐渐改为“养”字,即“以药养医”。如果说“补”是贫困的象征,那么“养”就是颐养天年的行为。据悉,我国目前80%以上的药品都是通过医院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医院对药品销售已拥有了绝对垄断权。由于药品研制开发的周期长,价值难于估算等原因,导致了药品价格领域的相对混乱和无序,以致呈现出药品价格再高也“不奇怪”的现象。不少医疗机构将利润放大到极致,让药品差价率高到连自己都不好意思的地步。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将我国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与国外作了一个比较,说除新引进的检查或诊断项目外,其它收费标准都比国外低得多。对于这种解释,我们没有发言权,只觉得既然“都比国外低得多”,为什么老百姓还是那样看不起病,莫非我们得的都是绝症,本该“以德养医”的医疗机构,如今演变成了令人不齿的“以药养医”,“以患养医”的场所,布衣以为,这都是陈旧的体制在作怪,改革开放已经改掉了很多东西,医疗体制也该好好改改了。

    奥数经济学

    奥数热已持续了10多年,如今不但没有降温,反而温度越来越高。在一些大中城市,舆数成为小学生升学的必修课,继而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链,奥数培训班,辅导班,提高班……奥数到底怎么了?是什么让奥数变得如此疯狂?

    笔者周围的一些同事,其子女们几乎没有不上奥数班的,目的只有一个,能让孩子考入一所“名牌”初中。虽然教育部取消了择校生,但各“名牌”学校仍在私下通过办各类奥数班抬高门槛,牟取暴利。不上这班那班,即便成绩再好,也难进“名牌”,而办班的人却和“名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怪日前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杨东平教授痛斥“奥数之害远甚黄、赌、毒”。

    虽说杨先生的言辞有些过激,但其斥责由奥数经济所带来的弊端着实不容小觑。接受教育原本是人的权利,而接受义务教育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让有权利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走奥数经济的独木桥,怎么看都让人如鲠在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种连义务教育都产业化的做法,看不出教育为本的真实内涵。央视《经济半小时》就此评论说:在奥数的背后是一场成年人的利益之争,教育机构靠办奥数班敛财,研究机构靠炮制奥数教材赚钱,他们利用当前的择校机制,一手扮演了裁判,一手扮演了运动员,把孩子和家长往奥数培训机构里驱赶。

    笔者以为,是供大于求的生源直接导致教育体制的畸形发展。虽然政府口号喊得响,但对教育领域的投资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使得学校捉襟见肘,被迫走产业化的道路,将原本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引入歧途,说到底,奥数现象是义务教育的大敌,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平衡的教育机制就会被摧毁,而公平也就更是无从谈起。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