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刘喜涛?马跃
【摘 要】 英国方德万教授所著的《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一书,从中国近代海关入手,着眼于探讨晚清以来海关在中国风云变幻的政局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对海关与中国现代性起源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著作史料丰富,论述宏大,体现了国外学者对中国近代海关研究的独特视角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关 键 词】近代海关;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现代化关系
【作者单位】刘喜涛,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亚研究所;马跃,通化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17BZS105);2016年度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吉教科文合字﹝2016﹞240号)。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7.029
海关是国家的门户,是国家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机构。近代中国海关起始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根据中外不平等条约对海关行政和关税问题的有关规定而设立的,一直存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近代史上,海关作为一个特殊机构,性质特殊、作用重大,广泛涉及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思想、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近代中国海关一直处于外籍税务司的控制之下,海关文件档案资料及其内部工作、制度对外部一直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因此,很长一段时期,国内学术界对近代海关的调查研究都比较薄弱。辛亥革命后,随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主革命浪潮的冲击,一些学者从收回海关主权的爱国思想出发,对近代海关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比如,黄序鹓编著的《海关通志》,贾士毅著的《中国海关制度沿革》,江恒源编著的《中国关税史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近代海关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很多高学术价值的档案资料陆续汇编出版。比如,中国海关总署研究室与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编辑委员会共同编译出版了《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对中国近代海关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后,学术界更加重视近代海关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厦门大学陈诗启教授筚路蓝缕、拓荒耕耘,创立了中国海关史这一新生学科,出版了《中国近代海关史》。该书是新时期中國近代海关研究的奠基石和里程碑。同时,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在近代海关档案资料整理方面又有新成果出现。2001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与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室合作出版了卷帙浩繁的海关贸易报告,即170卷的《中国旧海关史料》,对推动近代海关研究提供了助力。更为可喜的是,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主持出版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这是学界对旧海关出版物的又一次大规模发掘和整理,必将对推动中国近代海关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此外,其他学者也从不同视角对中国近代海关展开了深入研究。可见,越来越多的学者已充分认识到近代中国海关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
由于近代中国海关一直被外籍税务司所把持,并且海关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因此,很多国外学者有着天然的研究便利,长期任职于中国海关的外籍税务司就著有很多关于中国海关历史的论著或回忆录,比如,英籍总税务司赫德,英籍税务司班思德、魏尔特,美籍税务司马士等就出版了一些颇有学术价值的著作。一些欧美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海关方面也屡有著作问世,比如,费正清著有《马士—中国海关税务司与历史学家》等。而方德万教授所著的《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则是近年来西方学者研究中国近代海关的一部力作。方德万教授是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史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成果丰硕。该书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近代海关的整体研究,构建了近代中国海关的整体轮廓,视角独特、资料丰富、启人深思。本书在西方出版后引起较大反响,此次由国内引进出版,其学术影响和学术价值必将对中国近代海关研究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一、条理清晰,揭示了近代中国海关的发展脉络
近代中国海关的外籍税务司或欧美学者在近代中国海关的研究上有很多成果,但限于身份、经历和研究领域不同,这些人的研究成果集中在自身经历回忆录、中国近代海关的某一领域或人物研究上。比如,美籍税务司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涉及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也谈到海关在近代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加拿大学者葛松著有《李泰国与中英关系》,魏尔特著有《赫德与中国海关》,哈佛大学出版了《赫德日记》,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重要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海关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我们要看到,这些成果也有不足,即缺乏对近代中国海关发展历史的整体性研究。方德万教授的这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对近代中国海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整体性描述,揭示了近代中国海关的发展脉络,弥补了西方学者研究的不足。本书分为七章,从近代中国海关的建立、赫德与近代中国海关的关系、甲午战后海关在清政府赔款过程中的作用、民国时期的海关和抗日战争期间海关等几个方面来论述近代中国海关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简明的中国近代海关史。
首先,作者谈到近代中国海关的起源和功能。近代海关在太平运动期间产生,是中外不平等条约的产物,历经清朝后期、民国,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海关最初的职责仅仅是对外国轮船运到的货物估税,但随着其他业务的扩展,它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单纯的税收机构。因此,作者简要指出旧海关的功能,“近代中国海关建设灯塔、设置航标、竖起信标、管理港口,这些设施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近代海关促进中国参与博览会和世界会议组织,把中国带入一个由主权民族国家和跨国际组织所构建的新世界外交秩序”。此外,海关在近代中国文化教育、对外交流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代海关税收长达二十年占据清朝税收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是清政府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可以说,作者对近代中国海关功能的论述符合历史实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近代中国海关积极功能的理解。
其次,作者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海关的制度特点。近代中国海关在本质上是中国政府的内设机构,海关中的外籍人士都是中国政府的雇员,但在实际操作中,海关及总税务司攫取了极大的权力。因此,作者认为,“最好把近代中国海关看成是一个边界政权……它自身还是一个在边界地带的‘王国,它是一个‘国中之国”。基于近代中国海关制度的特点,作者特别指出要重视研究外籍税务司的作用,他们不仅努力维系海关的发展,而且对近代中国海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对海关历史的形成至关重要。可以说,作者对近代中国海关制度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海关的功能、作用和影响,是全书的基调,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海关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
二、视角独特,剖析了近代海关与中国走向世界的关系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日益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在外部的压力下,清王朝开始被动地卷入世界全球化的潮流之中。近代中国海关在中国由闭关锁国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了特殊作用。方德万教授在该书中着重分析了近代海关与中国走向现代化、融入世界的关系。作者认为,“当今中国的全球化,也是建筑在那波18世纪早期起并持续了一个世纪的全球化之上。若继续往前追溯,那一波全球化浪潮又始于明朝对东亚与东南亚地区贸易网络的参与”。因此,作者指出,“本书对现代性的探索,是借由有意识地把海关的以下特质纳入关照的重点,即海关的拼凑本质、临时发挥的面向,以及我们可能误认为是典型欧洲的或中国的特质,但实际上是两种混在一起所产生的结果”。作者认为,这一叙事方式的直接后果是过度强调近代中国海关的殖民属性,而忽视了海关在帮助支撑清朝和中华民国政体中的作用。作者的这一分析角度大大拓展了我们对近代中国海关的认识:一是要客观评价海关在中国融入世界秩序中的作用,海关是清朝后期中国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二是要客观分析近代中国海关在外籍税务司控制之下对中国政权的影响,以及正确分析外籍税务司与英美等国家的关系。
此外,作者在该书中着重强调了近代中国海关的独立性和持久性。从独立性来看,近代中国海关相对独立地位的获得与当时欧洲列强所经历的国际背景密切相关。海关创设期间,英国正忙于应付爱尔兰大饥荒所导致的动荡;1856—1858年,英国要镇压印度爆发的民族大起义以及处理国内因选举改革而引发的宪章运动。法国则忙于因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运动而爆发的普法战争,美国也陷入内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帝国主义国家准备瓜分中国时,海关税收又承担了清政府向列强赔款的债务担保功能。清政府和列强对海关税收的依赖保证了近代中国海关得以生存并维持独立地位。因此,作者认为,“近代中国海关很大程度上作为一个自立的机构运转,是因为中外政府觉得依赖它非常方便,它的存在是因为它‘有用,或换句话说,它为周围的政府和机构提供服务,让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们觉得,让海关运作下去是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基于此,海关才能在中国近代政权迭次更替中延续。从持久性来看,作者重点分析了海关在民国时期的作用,没有把海关当作一个晚清的机构。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后,继续把海关作为税收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瓦解。作者指出,“关税和海关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中具有重要性,海关通过代表国家权力的标准化,促进了国家意识,给中国提供了一个现代国家的实质内涵”。
可以说,作者独特的研究视角丰富和拓展了我们对近代中国海关的认识,作者在研究中跳出史实罗列的窠臼,把近代中国海关放在中外矛盾冲突的大背景下,细致分析了海关对塑造和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展现了宏大的研究视野。
三、旁征博引,集中反映了国内外近代中国海关研究的主要成果
资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该书作为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资料的搜集、引用和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吸收、比鉴是其一大亮点。具体说来,这些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作者充分整理了海关总税务司署档案。由于近代中国海关使用英语,海关总税务司署及各地海关留存了大量的英文原始资料,这些资料主要存放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方德万教授曾经组织学术团队对其中的大部分资料进行了整理,一方面,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在线查询目录、参考书目和中国贸易数据及海关职员讯息等,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方德万教授在该书中也大量使用这部分资料,并对其进行认真甄别,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二是作者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和语言优势,大量使用了欧美国家档案馆有关近代中国海关的各类资料。比如,英国国家档案馆中就藏有大量中国海关档案,除当时英国驻华外交机构留下的,还有中国海关洋员及其亲属、后裔公开出版的日记、回忆录和小说等。作者在书中还利用了伦敦大学图书馆保存的总税务司梅乐和、安格联的私人书稿通信,剑桥大学收藏的汇丰银行和怡和洋行的档案,曼彻斯特大学藏有的海关初建时英国派驻中国的全权代表和商务监督包令的私人手稿,以及与中国海关有密切关系的重要外籍人士的私人手稿等。该书对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都有引用,而国内研究对这部分资料的使用并不充分,可以说,该书对国外资料的使用进一步拓宽了近代中国海关的研究视野和资料来源渠道。
三是作者注重吸收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由于多次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实地调研,作者对国内学术界关于近代中国海关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非常熟悉。比如,关于近代中国海关的评价问题,尽管很多国内历史学者仍把海关当成是帝国主义工具,但同时也承认近代海关是一个有着纪律严明、清正廉洁职员的机构,这种矛盾的表象是如何产生的?晚清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掌控着海关?海关洋员是不是文化侵略者?近代海关在中国和西方对话交流方面起到什么作用?作者在该书中也试图回答这些国内研究者們关注的问题。作者指出,“本书的目的是想打开一个更细微的视角来探讨外国因素在中国历史的存在,因为此元素使得中国受到外国迫害的意念变得更加复杂化,试图还原那些重大历史决定被做出之时,那些情境所依附的道德范畴和价值观”。所以,作者在书中并没有急于做出价值判断,立场也较为客观,反映了对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吸收和拓展。
总之,方德万教授的这本书以近代中国海关的发展历程为研究线索,进一步探讨了海关与近代中国走向世界、开启现代化进程的关系。该书研究视角独特,引用史料广博,学术含量丰厚,给人启示,是近年来西方学者研究近代中国海关的一部力作。该书在国内的翻译出版必将对近代中国海关史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序鹓. 海关通志[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
[2]贾士毅. 中国海关制度沿革[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
[3]江恒源. 中国关税史料[M]. 北京:中华书局,1930.
[4]陈诗启. 中国近代海关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国旧海关史料[M]. 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6]吴松弟.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John King Fairbank, Martha Henderson Coolidge, Richard Joseph Smith, H. B. Morse: Customs Commissioner and Historian of China. Lexington :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95.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