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聂文军 赵 凯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中,全国农村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西安市长安区申店村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申店村地处长安区韦曲镇南边西王公路两边,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农贸市场,超市等商业设施齐全。多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尚林的带领下,申店村开拓创新抓经济,想方设法奔小康,村民收入由1997年的800元增长到2008年底的6000多元。因带领群众致富有方,早在1997年,张尚林就荣获长安区十佳青年称号;2005年荣获十佳杰出青年称号,2006年又荣获中国科技论坛奔小康杰出人物称号,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
张尚林今年44岁,20年前拜师学艺,掌握了汽车驾驶修理技术,随后开办了一家汽修厂。10年前,个人事业红红火火的张尚林出任申店村村委会主任,走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道路。在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支持和配合下,张尚林狠抓机遇,改革创新,使申店村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成绩喜人,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申店村领导班子按照西安市新农村建设标准和长安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韦曲街道党委办事处的具体安排,从本村实际出发,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首先,健全组织机构,张尚林担任了申店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支部委员姜炳信任副组长,成员有赵忠,郑红英,张建民等。其次,深入进行宣传教育,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提高村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号召村民以实际运动积极投身其中,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申店村共同努力。接着,申店村通过出台一系列举措,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大幕。
修建墓园,自从国家推行火化政策以来,村民百年以后的骨灰安置成了一个大问题。之前,村上亡者骨灰一直安置寄存在外村墓园或火葬场,不但增加了村民的负担,而且造成村民对亡者祭奠的不便,墓园的修建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墓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村上立即进行了装修,完成骨灰存放箱800多组,目前已存放亡者骨灰盒50余个。
建设村民住宅楼,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土地的征用,再加上村民宅基地的划拨,申店村土地越来越少,村民居住困难情况越来越严重。如果让村民住上楼房,既能解决村民的居住困难,还能增加近百亩可耕地。申店村两委会通过调查研究,在征得广大村民同意后,开始村民住宅楼。如今,村上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的能容纳180户的五栋住宅楼已全部竣工并分配到户。
千方百计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是申店村两委会一直高度重视的头等大事。多年来,申店村采取各种措施抓经济、保增长,使全村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根据本村情况,村上还投资6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办公楼(包括饭店,住宿、娱乐等设施),不仅安排了一部分村民就业,壮大了集体经济,还给以后集体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硬化道路,为了村民行走方便和改善环境卫生,村上投资30多万元将本村13条道路全部修成了水泥路。
兴修水利,从1997年开始,村上新打了3眼机井,使全村土地都浇上了水。2008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申店村积极配合治理了皂河,解决了年年让水淹的危害。
增加基本建设投资。完成了电网改造,保证了新住宅楼的正常供电:在创建卫生城市过程中,村上卫生面貌经上级检查实现达标;村民全部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目前正在考虑解决村民的养老保险问题;积极协调村民纠纷,实现全村安定和谐。
坚持理论学习,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申店村党支部每月坚持两次学习,支部给每个党员和积极分子购买发放了党的十七大文件等学习资料。通过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经过村两委会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申店村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社会治安、群众生活等都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由贫穷到小康的飞跃。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申店村当家人的张尚林更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申店村的脱贫致富和发展繁荣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受到村民的称赞和上级政府的肯定。谈起申店村的历史性变化,村民们的答案很简单:“是我们自己选了一个贴心为民服务,带领村民致富的领路人。”
如今的申店村已成为长安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正在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阔步迈进。回首走过的路,张尚林对记者说:“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势,没有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没有全体村民的共同奋斗,就不会有申店村的今天。申店村将继续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发挥近郊优势,在因地制宜和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以着力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谋划新的发展思路,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更加深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给村民带来实惠,给申店村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