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维度的全民阅读创新研究

【摘 要】阅读不仅影响公民个人的素质修养,更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水平。自全民阅读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学界也开展了对全民阅读的研究,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全民阅读工程发展简史》是一部关于我国全民阅读研究的佳作,该书的出版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空白,而且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创新之处和实践操作价值。
【关 键 词】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工程;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戚庭跃,通化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7.027
阅读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习近平主席曾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养成浩然之气。”在华夏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历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与传统,而文明的传承和历史的演进也充分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阅读水平。因此,读书不仅关乎个人之修为,更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1]。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全民閱读,早在1997年,我国相关部门就发布了《关于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开始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2014年至2018年,“全民阅读”更是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根据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2]。
全民阅读工作已被纳入我国党和政府的工作议程之中。在书香中国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先进理念的价值引导,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需要系统活动的设计指导,更需要活动载体的创新探索。正是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全民阅读活动实践进行阶段梳理、总结和记录。王磊、李岩主编的《中国全民阅读工程发展简史》便是这方面的优秀作品。该书从历史维度对我国全民阅读进行了系统梳理,给读者呈现了一幅清晰的全民阅读纵向图,但该书并不限于简单的历史叙事,还从农家书屋、城市社区图书馆和法律政策环境等多角度对全民阅读进行了研究。总之,从出版价值的角度看,该书填补了全民阅读著述的领域空白;从学术价值的角度看,该书开启了全民阅读研究创新性探索的步伐;从实践价值的角度看,该书提出了全民阅读工程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出版价值:填补全民阅读著述的领域空白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我国以全民阅读为特定研究对象的学术性著作屈指可数。以全民阅读为研究范围的著作有两种类型:其一,综合性学术著作。比如,王宇、张艳伟主编的《全民阅读从创新发展中走来》,尹昌龙主编的《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17》。综合性著作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全民阅读的方方面面,但往往散而空,学术价值并不突出。其二,专门性学术著作。比如,胡登全、邓倩合著的《大众传播时代留守儿童的阅读研究》,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江苏省全民阅读办主编的《国外全民阅读法律政策译介》。专门性著作的研究范围相对狭窄,往往将视野聚焦到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方面。前述著作中有的专门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阅读状况进行论述,有的则通过对国外全民阅读的法律政策进行译介与研究,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为全民阅读国家层面的立法工作提供经验启示。
从类型学的角度分析,本文评述的《中国全民阅读工程发展简史》一书应属于专门性学术著作,因此,该书在研究内容上尽可能克服了散而空的弊端,具有领域性特色,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较为突出。在该书出版之前,国内还没有从历史维度对全民阅读工程进行研究的学术性著作。因此,该书出版的贡献在于填补了我国关于全民阅读学术研究著作的一项空白,丰富了全民阅读的学术成果体系。
二、学术价值:开启全民阅读研究的创新探索
不可否认,我国的全民阅读研究仍然处于早期阶段,真正本土化、深入性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不多见,亟待更多阅读理论方向的构建研究 [3]。《中国全民阅读工程发展简史》一书拥有丰富的学术价值与创新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研究内容清晰,目的明确
该书从全民阅读工程的历史视角切入,从时间线索上呈现全民阅读的发展。因此,全书的主要内容是对全民阅读工程的历史梳理与叙述。全书共分为11章,虽然仅从每一章的标题来看,只有第二章到第五章比较明显地流露着历史味道,但实际上第六章至第十章的内容也是采用历史的叙事手法予以展开的。比如,在描述全民阅读工程的政策法律时,作者严格按照我国全民阅读政策法律的时间发展进行详细描述,首先从全民阅读工程实施之前的读书活动着笔。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群众性读书活动开展伊始,其中最值得称颂的是“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而后为了克服该活动的目标过大、过空等问题,我国开展了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21世纪初期,始于广西、推及全国的“知识工程”以及十六大的“建设学习型社会”又再次掀起了新的读书热潮。2007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7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开展以“同享知识、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倡议》,随后于2008年我国专门设立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全面推进全民阅读工程。2009年,中宣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2010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2010年全民阅读活动计划》。2011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2011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2012年之后,“倡导全民阅读”被写入党和政府的工作报告之中。2016年,《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由此,全民阅读的立法工作进入攻坚阶段。除此之外,《中国全民阅读工程发展简史》在对全民阅读相关载体、机制等客体进行阐述的时候,同样遵循历史叙事的明确目的,坚持通过时间轴线对相关客体的演变发展予以充分描述。
2.研究方法多样,运用合理
该书在对全民阅读工程的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参考法、比较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使该书的研究更加具有立体感。同时,各种研究方法运用得当也使得该书的研究更具有說服力。
(1)文献参考法。作者注重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比如,作者在第一章参考了徐雁的《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史大胜的《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富琳的《国外全民阅读面面观及其启示》、聂震宁的《国民阅读的状况与全民阅读的意义》等17个参考文献,并在整理分析这些文献的基础上对全民阅读工程兴起的社会背景进行了翔实而有力的阐述。全书通过对既往研究成果的分析、继承和创新,建构了该书的理论体系与独到观点。
(2)比较研究法。该书充分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不仅在时间上对各个历史阶段的全民阅读工程进行了比较分析,而且在空间上对代表性国家的全民阅读情况以及国内各地的全民阅读情况都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
(3)调查研究法。该书作者通过网络调查、文献查阅和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全民阅读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我国全民阅读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真实样态,而且为我们呈现了各地方政府推进全民阅读工程的实践图景。作者通过对实践材料的归纳分析,为我们全面了解全民阅读的实施情况,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未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研究结构合理,逻辑顺畅
该书主要阐述了我国全民阅读工程的发展历程,着眼于全民阅读工程的历史性研究,内容主次分明,逻辑结构清晰合理。
第一章是对全民阅读工程兴起背景的介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阅读行为呈现了不同的特征,受到的重视程度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在近30年中,倡导和推广国民阅读已经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的一项重要文化战略。当下,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开展了读书日活动,采取多种措施,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以提升全民阅读服务的整体水平,提高民众的阅读兴趣。作者重点就美国、英国、韩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七个国家的阅读推广实践做了介绍与评述,并对中国因社会阅读率下降出现的阅读危机进行了阐述。这种阅读危机主要表现在:第一,阅读时间缩短,阅读效率降低;第二,浅阅读增加,深阅读减少;第三,阅读需求受到阻碍;第四,国民缺少阅读习惯;第五,功利性阅读替代经典阅读。同时,作者提出了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推进全民阅读工程,国民素质的提升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也需要推进全民阅读工程。
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我国全民阅读发展简史的总论部分,这四章是对我国全民阅读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脉络梳理。作者从全民阅读工程的前身开始谈起,到具体梳理我国是如何推动与升级全民阅读工程,再到详细介绍全民阅读在全国的蓬勃发展。
第四章、第五章对我国各地推动发展全民阅读的实践状况进行分析与阐释,犹如全民阅读的地方志,资料非常翔实。以北京为例,通过该书,我们了解到,北京在推广全民阅读过程中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办好“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品牌;打造阅读特色文化名片;聘请“北京读书形象大使”;举办北京书市;开展系列“领读者培训”;组织发展民间读书会;成立北京阅读新媒体联盟;开展国际阅读交流活动等。
第六章至第十章是我国全民阅读发展历史的分论部分,作者分别对农家书屋、城市社区图书馆和法律政策环境等进行了介绍,让读者可以从某一个层面窥探到全民阅读的真实样态,加之翔实的史料,使得该书有很强的说服力。最后,《中国全民阅读工程发展简史》用了整整一章的笔墨对我国全民阅读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畅想,提出了推进全民阅读工程的思考与建议,使得该书不只是一部历史性学术作品,还具有时代关照与责任担当的现实意义。
三、实践价值:建构全民阅读工程的可能路径
从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的调查来看,我国阅读整体向前发展,国民阅读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国民阅读水平还相对较低,在全民阅读工程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全民阅读工程发展简史》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就体现在它通过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和我国自身在推进全民阅读进程中的实践探索经验,为我国未来推进全民阅读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践经验材料。
当然,《中国全民阅读工程发展简史》的创造性价值还不止于此。作者在该书的最后一章提出了对我国全民阅读工程发展趋势的思考,并试图建构更好推进全民阅读工程的可能路径,使得该书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一,完善国家全民阅读推广促进工程。为此,我国首先要建立全民阅读专门机构,以统一协调整合各项社会资源,强化工程推进的系统性和效力保障;其次要为全民阅读工程立法,尽快修改完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并早日通过《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再次要设立“国家阅读节”, 以解决全国读书节多而乱的困境,强化公众认同,营造更好的读书氛围;最后要设立国家全民阅读基金,由国家财政拨款,并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夯实全民阅读工程的资金保障。
其二,加强地方全民阅读推广计划方案。我国首先要大力发展公益性阅读联盟和阅读使者,组建联盟工作,负责审定工作方案与指导开展活动,倡导发展阅读形象大使与阅读推广志愿者,以提升阅读的影响力;其次要对公共图书馆体系实行总分管制,改革旧有图书馆管理体制,更好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再次要开展分众阅读指导,图书馆可依据读者年龄,将读者初步划分为少儿读者、青少年读者、成年读者及老年读者,并根据图书馆自身能力和馆藏资源特点进行细致划分,选择相应年龄段读者作为阅读推广工作的重点方向。
其三,培育全社会的阅读秩序和阅读风尚。我国首先要坚持渐进渗透机制,尊重渐次发展规律,潜移默化地培育国民阅读习惯,将全民阅读活动逐步渗透到全国的每一个地方;其次要建立引导教育机制,让国民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公共文化资源;再次要实施阅读激励措施,通过理性化、科学化、常态化和政策化的制度进行激励,从而达到调动国民阅读积极性的目的。
其四,提高国民阅读效率,建立书香社会。我国首先要统筹协调安排,精心组织策划,建立完善全民阅读组织协调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做好全民阅读活动顶层设计与主题策划;其次要面向社会基层,服务基本群众,扎扎实实地把阅读作为振兴中华民族的有效途径,千方百计提升国民素质;再次要鼓励社会参与全民阅读工程,主张多元发展,重视常态化阅读活动与业界的合作;最后要创新活动方式,提升推广效能,要在推广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助力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宇,张艳伟. 全民阅读从创新发展中走来[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3.
[2]孙山. 第十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62. 4%成年国民在2016年进行过微信阅读[N]. 中国青年报,2017-04-20.
[3]张文彦,徐升国. 从全民阅读活动到全民阅读国家战略[J]. 出版发行研究,2016(4).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