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产养殖产业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王彦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人们水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水产品的安全与品质要求备受关注,基于此,应加快水产养殖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促使水产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迎合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通过水产养殖实现致富,在振兴乡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现状分析
①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业大国。我国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养殖产量连十多年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量近七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提供了1/3的优质动物蛋白,为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水产养殖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据资料显示,至2017年,水产养殖产量近5000万吨,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60%以上,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6%,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渔业30多年快速稳定发展的主要力量。
②传统养殖约束性。传统水产养殖主要依靠养殖经验和人力资源支撑。例如: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测控工作,要依靠人工测量和长期的养殖经验,如果测控经验不足,会因溶解氧、氨氮等理化指标监测调控不及时引起的浮头和病害的发生,进而影响水产品生长发育。此外,传统养殖要想达到理想的经济收入,在满足人力与经验外,还需要靠天气的外力条件支持,而天气具有不确定性和无常性,进而使产量也具有不稳定性。传统水产品养殖模式不仅受水域、水质等条件制约,同时,病害和用药较多,满足不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品质、多样化的需求,大大影响了我国水产养殖劳动生产率和产量的提高。
③水体风险性。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养殖迅速发展,水中有机物大量投放,饵料浪费和残饵过多现象严重,残饵、鱼虾等排泄物的富营养长时间共存于同一水体,再加上有些养殖户大量使用消毒剂及杀虫药剂,使区域水体自净与调节功能逐渐下降,一旦水体中需氧量(COD)、生物耗氧量(BOD)、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指标超标,将严重污染水体,诱发养殖对象病害,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2、提高水产养殖产业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①培育新型職业农民(渔民)。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渔民)作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邀请当地水产科学研究单位、技术推广单位的有关人员下乡推广养殖技术进行专门授课,举办新型农民(渔民)水产养殖培训班,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渔药瓶罐回收、尾水治理等相关要求和政策法规进行解读,倡导借助政策红利、技术红利、人才红利和淡水养殖种质资源收集与共享,助推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发放《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规范读本》,开展农村实用养殖技术人才培训,发展壮大一支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真正做到渔业新兴科技知识普及,助力乡村振兴。
②推广循环水养殖模式。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IPRS)是传统池塘养鱼和流水养鱼的技术集成,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集约化生态圈养”模式,该技术充分利用宅基地资源,将成熟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与乡村宅基地相结合,推出适合乡村实际情况的室内循环水养鱼模式。居民在宅基地上翻盖房屋、新建住房时,即可搭配养殖系统,这种乡村新居集居住、休闲、养殖为一体,不受天气影响,时间和人力投入较少,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乡村生活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③发展绿色生态养殖。我国水产养殖已发展到4.0时代,绿色高效养殖技术显得愈发重要。目前,各个国家都发展了自己的生态养殖模式。国内已开始大宗淡水鱼养殖的新模式,例如:回型池“种青养鱼”模式、大宗淡水鱼集污式网箱+短程净水系统养殖模式、“鱼-稻”复合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鱼-藕互惠种养复合系统、生物浮床水质净化技术等等。水产养殖研究机构、推广机构各也应积极开展养殖技术研究,集成构建优良品种、良好工艺、优质饲料、高效装备等互为前提、互相融合的模式化生产技术,构建淡水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各地应将绿色农业产业发展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应由过去滥用鱼药转变为预防为主导的新型养殖模式,发挥水产养殖的特色,做好农业产业定位,依靠当地稻田浅水环境,并以当地水源优势,利用鱼吃虫、吃草以及鱼粪肥田,充分发挥稻鱼共生互利的作用,实现“稻鱼共育,互利共赢”的生产方式,以缓解以往滥用鱼药对养殖对象的毒害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充分实现生态养殖和资源利用的共赢,促进绿色生态养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性发挥。
④鱼旅一体化产业发展。推进鱼旅一体化产业发展,可带动百姓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应从管理模式上出实招、重实效,以“定战略,强支撑,创品牌,带产业,促扶贫,奔小康”的发展理念为基础,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进一步创新养殖模式,针对基础建设、产业优势、指导养殖品种、分种养区域、定放养密度等方面开展渔业生产与发展,结合稻草艺术公园、渔事体验、渔文化等具体项目,举办品米、吃鱼、捕鱼、捉蛙、割稻等丰富多彩的赛事,其打破了传统观念,通过与观光娱乐、休闲农庄、生态餐饮、度假旅游,延长产业链,扩大鱼旅一体化的影响力,并以此带动二、三产业融合,争取效益最大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综上所述,中国水产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满足消费需求和保障食品安全已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基于此,应坚持质量兴渔,健全养殖生产制度和监管体系,转变养殖方式,创新绿色发展,坚持市场导向与创新驱动,建立“科、种、养、加、销”一体化推广模式,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与行动下,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发展方式的高质量转变,全面促进水产养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作者单位:277299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