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
【摘 要】 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确立历史自信,是党史出版的使命,也是主题出版的题中应有之义。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除了需要客观准确地看待党的历史、记述好党的历史,还需要细分群体、量身打造,并在主题出版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
【关 键 词】细分群体;量身打造;主题出版;创新
【作者单位】黄艳,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6.006
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做好主题出版工程,是党史出版的使命,也是需要一直探索的课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余年的光辉历程,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成就,只有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才能充分确立历史自信,从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除了要客观准确地看待党的历史、记述好党的历史,还要对目标读者群体进行细分,根据不同需求量为读者身打造党史读物,并在主题出版方式方法上寻求创新。一、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确立历史自信,是党史出版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講话,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历史贡献。一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三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三大历史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只有讲好党的历史故事,才能确立历史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自身历史进行记述和总结,以此树立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自信,党史出版工作与之紧密配合。在中华人民共和中国成立不久后的1951年,就有胡乔木所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30年的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了论述和评价,成为中共党史研究的奠基和开创之作。1991年由胡绳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出版,这本40余万字的党史读本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接续《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2016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出版,这部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编写并给予指导的党史著作,迄今发行140余万套,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和一般读者欢迎。此外,还有《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上这些著述是中共党史的基本著作,也是党史版图书的常销书。这些权威党史读本,在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故事方面做出了努力。如胡乔木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题记中写道:“可以大致判断这本书写得比较可读、可信、可取,因为它既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夹叙夹议,有质有文,陈言大去,新意迭见,很少沉闷之感。”“读者读了会觉得是在读一部明白晓畅而又严谨切实的历史,从中可以吸取营养,引发思考,而不是读的某种‘宣传品。”《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在讲好历史故事方面也进行了创新,语言明白晓畅,形式图文并茂,其不仅适合一般党员干部阅读,还适合青年学生阅读。可以说,党史基本著作在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权威的党史读本,因受众范围广,很难照应到每一位读者或者是某些特定读者群的阅读需求。想要根据不同读者的特点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党史读物,就要研究读者群体阅读状况,研究和探讨面对特定读者群体讲故事的方式方法。二、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要细分群体、量身打造党史读物
我们现在经常讲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加强对读者的有效供给。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组成社会的人是多样的,其社会地位、社会经历、文化素质和民族习惯、年龄、性格、职业、爱好不尽相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社会属性的多样化,决定了人们文化消费的多层次性。这就要求出版物的创作者、生产者和提供者把读者喜欢不喜欢、认可不认可、阅读不阅读作为创作和生产的依据和追求,提供导向正确、读者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努力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年龄读者的阅读需求[1]。党史读物要对读者群进行细分,针对每个细分群体的需求进行深耕,为他们量身打造产品。
对党史读物的读者进行细分,有低龄层面,有高龄层面;有青年学生,有普通党员干部;有党史研究者,有党史爱好者。读者各具特点,因此,我们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对读者进行精准定位,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有效提供文化产品。以读者需求为依据,从内容上说,既需要一些在党史领域具有前沿性研究成果、学术价值或是研究价值的图书,也需要一些浅显的普及类的党史读物;从形式上来说,既要有严肃、中规中矩的图书,也要有形式生动活泼的作品。党史版的图书多年来注意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多样性,有一些“大书”,包括前面提到的党史基本著作和一些专门史或者专题研究类图书,如“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丛书”“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研究丛书”,以及《红军长征史》《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东北抗日联军史》《“文化大革命”简史》等;也有一些大家写的“小书”,是关于党史人物或事件的图书,如《开国前夜——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风云岁月》《大智周恩来》《邓小平与1975年的中国》《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党章内外的故事》等。
党史版图书在区分读者群体、为读者量身打造党史读物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尝试,在面向青少年读者群体方面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以《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为例,两个版本现已销售2万余册,这本书是在“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的基础上改编的。“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是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党史读物,2011年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总策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套面向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的大型系列丛书,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但是这套书有20册,体积庞大,不便携带,200元一套的价格也较高,所以社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出版前夕提出对内容进行整合,以《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形式出版,这样更方便青少年读者阅读购买。中共党史出版社还有以青少年读者为目标受众的“儿童文学红色经典丛书”,收入包括《小英雄雨来》《三月雪》等9部儿童文学经典,这套书也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读·党史”系列。中共党史出版社社长汪晓军说,出版“读·党史”专辑小丛书的设想,萌发于2010年。这一年的7月21日,党中央召开全国党史工作会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讲话中,特别谈到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的党史知识教育。我们听后很受鼓舞,考虑编辑出版一些汇集党史人物及事件史实细节的小书,以专题特辑形式出版[2]。从2010年第1辑《从望志路到南湖: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故事》出版至今,这套书已出版33辑。其作为普及类党史读物,陆续重印,曾入选“农家书屋”,在普通读者中很受欢迎。三、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注重主题出版方式方法的创新
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需要在主题出版形式上进行积极的探索,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反映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片化、阅读网络化,传统阅读面临重大变革,主题出版要适应形势发展,转变观念,探索相应对策。
1.注重图文并茂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是对读图时代的积极回应,也是图书形式的发展趋势,主题出版也不例外。比如《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这是以往党史基本著作从未采用过的形式,是一次积极有效的尝试。为了增加即视感和可读性,《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除了前面5幅彩插,还根据文字内容精心选择了400余幅图片,体现了艺术性和政治性的统一。在一般的党史读物中,图文并茂的形式采用得比较多。如《中国共产党抗战图志》全书选配历史图片600余幅,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抗战的辉煌历史。即将推出的《图说长征》,运用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党史上的大事件。还有《欧阳钦画传》《黄葳画传》,两位传主是一对革命伉俪,两本书分别选取370余幅、239幅历史照片,以图片辅助阅读,展示了他们非凡的人生经历。
2.注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要增强表现力,除了在写史上多下功夫,还要注意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中共党史出版社近些年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如史与画结合的成功之作《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它以画为体,以史为魂,通过一幅幅精美的画作,辅以精当的美术点评和党史解读,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翻开这部画典,决胜千里的战争场面、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日新月异的改革华章,顿时扑面而来”。这本书借助艺术手段展示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教育感染力。还有《邮票上的毛泽东》一书,将领袖的光辉形象和邮票联系在一起,以邮票、邮品为载体叙说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和他所处的时代,以及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邮票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毛泽东形象的邮票、与毛泽东相关的邮票、部分解放区邮票和部分外国邮票共637枚。可以说,这既是一部生动的党史读物,也是一部集邮专题的资料集,兼具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
除了画、邮票这样的平面形式,党史出版还要注重借鉴一些立体艺术形式的特点,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近年来,北京市一些城区组建了红色党史宣传小分队,队员是学生,他们用评书、快板、相声等传统曲艺形式宣讲党史,颇受好评。这样的活泼形式在老年读者那里有一定市场。比如一些老年人平时喜欢编一些顺口溜,党史读物可以将顺口溜与党史内容结合,既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又保证形式的生动性。如《建国颂》以诗叙史,采用诗歌或顺口溜的形式,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一直写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共62首诗歌或顺口溜,形象地描绘了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艰难历程,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这本书在一些中小学推广,受到了中小学生的欢迎,很多内容学生都能脱口而出。
3.注重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新媒体改变了文化传播形态,催生了一些阅读新类型,带来了阅读观念和实践的深刻变化。现在微信、微博等是党史宣传的新兴阵地,为讲好党史故事提供了平台,不但年轻读者关注微博和微信,不少老年读者也关注微信,对感兴趣的内容乐于转发。很多老年读者对一些原汁原味的历史故事和口述故事的关注度很高。如《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一书,是根据沈安娜亲笔材料和口述回忆整理而成的实录,配有上百幅罕见的照片,重现历史,弥足珍贵。这本书出版以后,进入部分书店人物传记类畅销榜单,入围“2016中国好书”,入选“《作家文摘》2016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廣播电台为这本书量身定制了专栏节目,并于2017年4月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英雄故事 信仰力量——沈安娜之女华克放访谈会”。关于该书的消息,微信关注度很高,微信朋友圈转发量很大,这让中共党史出版社了解了广大读者对中共隐蔽战线故事的阅读需求,从而实现这一题材选题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容。
近年来,中共党史出版社加强了网站、微博、微信等方面的建设,在内容编辑和版式设计上积极创新。一方面,出版社利用这些平台与读者展开互动,发布新书信息、新书评介,让读者了解出版社的出书动态;另一方面,读者的反馈能让出版社了解某些题材是否得到读者的认可,从而对下一步的选题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社长总编辑推荐、每月荐读是近年来新开设的栏目,效果比较好。一是对图书进行深度介绍,帮助读者进行有效阅读;二是讲述一些台前幕后的故事,十分引人入胜。以何载所著《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为例。社长总编辑推荐和每月荐读栏目有相关文章,分别为《〈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的三处细节》《今天,我们向革命前辈学习什么?》。前者从特别的名字、特别的经历、特别的工作三个方面讲述了何载其人其事,这些内容在书中并未完整介绍,对读者阅读这本书来说是有益的补充;后者是将何载的这本书与他的另外两本书《红旗漫卷西北高原:缅怀习仲勋在西北》《丹心昭日月:缅怀李维汉在西北》放在一起,谈论这三本书给读者带来的思考,并列举了若干事例,可以辅助读者阅读。这两篇文章与《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书介、书评一起,为读者阅读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为主题出版的创新提供了范例。
中共党史出版社的网站、微博、微信强调集中效应,在一些重大节点集中推出专题,讲述党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可以说,主题出版要借势发力,其中一点,就是要借重大节点之势。比如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是中共党史的重大节点,“七一”前后,中共党史出版社在新媒体平台上集中介绍了一些书,如《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知识竞赛600题》《中国共产党湖北早期组织》等。“七一”当天中共党史出版社微信推送的文章是书摘《党的“诞辰纪念日”与“诞生日”》,普及了建党的知识,这也是中共党史出版社对新媒体平台短、平、快特点的一次有效利用。
中共党史出版社还利用互联网开展外向型合作,比如2017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与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联合举办了“喜迎十九大网络有奖知识竞赛”,共有136万人次参加答题。通过此次活动,中共党史出版社搭建了一个学习党史、关注祖国繁荣发展的平台,从广大网友的参与度上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3]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做好主题出版,服务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任重道远。我们要不辱使命,不停探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4]
|参考文献|
[1]范军. 出版物库存超过警戒线了吗[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9-27.
[2]汪晓军. 七年坚持 久久为功——“读·党史”专辑小丛书出版背后的故事[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4-24.
[3]习近平. 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7-08.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关 键 词】细分群体;量身打造;主题出版;创新
【作者单位】黄艳,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6.006
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做好主题出版工程,是党史出版的使命,也是需要一直探索的课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余年的光辉历程,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成就,只有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才能充分确立历史自信,从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除了要客观准确地看待党的历史、记述好党的历史,还要对目标读者群体进行细分,根据不同需求量为读者身打造党史读物,并在主题出版方式方法上寻求创新。一、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确立历史自信,是党史出版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講话,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历史贡献。一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三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三大历史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只有讲好党的历史故事,才能确立历史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自身历史进行记述和总结,以此树立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自信,党史出版工作与之紧密配合。在中华人民共和中国成立不久后的1951年,就有胡乔木所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30年的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了论述和评价,成为中共党史研究的奠基和开创之作。1991年由胡绳主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出版,这本40余万字的党史读本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接续《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2016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出版,这部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编写并给予指导的党史著作,迄今发行140余万套,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和一般读者欢迎。此外,还有《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上这些著述是中共党史的基本著作,也是党史版图书的常销书。这些权威党史读本,在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故事方面做出了努力。如胡乔木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题记中写道:“可以大致判断这本书写得比较可读、可信、可取,因为它既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夹叙夹议,有质有文,陈言大去,新意迭见,很少沉闷之感。”“读者读了会觉得是在读一部明白晓畅而又严谨切实的历史,从中可以吸取营养,引发思考,而不是读的某种‘宣传品。”《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在讲好历史故事方面也进行了创新,语言明白晓畅,形式图文并茂,其不仅适合一般党员干部阅读,还适合青年学生阅读。可以说,党史基本著作在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权威的党史读本,因受众范围广,很难照应到每一位读者或者是某些特定读者群的阅读需求。想要根据不同读者的特点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党史读物,就要研究读者群体阅读状况,研究和探讨面对特定读者群体讲故事的方式方法。二、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要细分群体、量身打造党史读物
我们现在经常讲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加强对读者的有效供给。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组成社会的人是多样的,其社会地位、社会经历、文化素质和民族习惯、年龄、性格、职业、爱好不尽相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社会属性的多样化,决定了人们文化消费的多层次性。这就要求出版物的创作者、生产者和提供者把读者喜欢不喜欢、认可不认可、阅读不阅读作为创作和生产的依据和追求,提供导向正确、读者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努力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年龄读者的阅读需求[1]。党史读物要对读者群进行细分,针对每个细分群体的需求进行深耕,为他们量身打造产品。
对党史读物的读者进行细分,有低龄层面,有高龄层面;有青年学生,有普通党员干部;有党史研究者,有党史爱好者。读者各具特点,因此,我们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对读者进行精准定位,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有效提供文化产品。以读者需求为依据,从内容上说,既需要一些在党史领域具有前沿性研究成果、学术价值或是研究价值的图书,也需要一些浅显的普及类的党史读物;从形式上来说,既要有严肃、中规中矩的图书,也要有形式生动活泼的作品。党史版的图书多年来注意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多样性,有一些“大书”,包括前面提到的党史基本著作和一些专门史或者专题研究类图书,如“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丛书”“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研究丛书”,以及《红军长征史》《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东北抗日联军史》《“文化大革命”简史》等;也有一些大家写的“小书”,是关于党史人物或事件的图书,如《开国前夜——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风云岁月》《大智周恩来》《邓小平与1975年的中国》《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党章内外的故事》等。
党史版图书在区分读者群体、为读者量身打造党史读物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尝试,在面向青少年读者群体方面取得的成绩十分显著。以《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为例,两个版本现已销售2万余册,这本书是在“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的基础上改编的。“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是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党史读物,2011年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总策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套面向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的大型系列丛书,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但是这套书有20册,体积庞大,不便携带,200元一套的价格也较高,所以社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出版前夕提出对内容进行整合,以《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形式出版,这样更方便青少年读者阅读购买。中共党史出版社还有以青少年读者为目标受众的“儿童文学红色经典丛书”,收入包括《小英雄雨来》《三月雪》等9部儿童文学经典,这套书也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读·党史”系列。中共党史出版社社长汪晓军说,出版“读·党史”专辑小丛书的设想,萌发于2010年。这一年的7月21日,党中央召开全国党史工作会议,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讲话中,特别谈到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的党史知识教育。我们听后很受鼓舞,考虑编辑出版一些汇集党史人物及事件史实细节的小书,以专题特辑形式出版[2]。从2010年第1辑《从望志路到南湖: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故事》出版至今,这套书已出版33辑。其作为普及类党史读物,陆续重印,曾入选“农家书屋”,在普通读者中很受欢迎。三、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注重主题出版方式方法的创新
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需要在主题出版形式上进行积极的探索,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反映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片化、阅读网络化,传统阅读面临重大变革,主题出版要适应形势发展,转变观念,探索相应对策。
1.注重图文并茂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是对读图时代的积极回应,也是图书形式的发展趋势,主题出版也不例外。比如《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这是以往党史基本著作从未采用过的形式,是一次积极有效的尝试。为了增加即视感和可读性,《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除了前面5幅彩插,还根据文字内容精心选择了400余幅图片,体现了艺术性和政治性的统一。在一般的党史读物中,图文并茂的形式采用得比较多。如《中国共产党抗战图志》全书选配历史图片600余幅,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抗战的辉煌历史。即将推出的《图说长征》,运用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党史上的大事件。还有《欧阳钦画传》《黄葳画传》,两位传主是一对革命伉俪,两本书分别选取370余幅、239幅历史照片,以图片辅助阅读,展示了他们非凡的人生经历。
2.注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要增强表现力,除了在写史上多下功夫,还要注意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中共党史出版社近些年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如史与画结合的成功之作《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它以画为体,以史为魂,通过一幅幅精美的画作,辅以精当的美术点评和党史解读,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翻开这部画典,决胜千里的战争场面、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日新月异的改革华章,顿时扑面而来”。这本书借助艺术手段展示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教育感染力。还有《邮票上的毛泽东》一书,将领袖的光辉形象和邮票联系在一起,以邮票、邮品为载体叙说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和他所处的时代,以及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邮票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毛泽东形象的邮票、与毛泽东相关的邮票、部分解放区邮票和部分外国邮票共637枚。可以说,这既是一部生动的党史读物,也是一部集邮专题的资料集,兼具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
除了画、邮票这样的平面形式,党史出版还要注重借鉴一些立体艺术形式的特点,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近年来,北京市一些城区组建了红色党史宣传小分队,队员是学生,他们用评书、快板、相声等传统曲艺形式宣讲党史,颇受好评。这样的活泼形式在老年读者那里有一定市场。比如一些老年人平时喜欢编一些顺口溜,党史读物可以将顺口溜与党史内容结合,既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又保证形式的生动性。如《建国颂》以诗叙史,采用诗歌或顺口溜的形式,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一直写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共62首诗歌或顺口溜,形象地描绘了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艰难历程,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这本书在一些中小学推广,受到了中小学生的欢迎,很多内容学生都能脱口而出。
3.注重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新媒体改变了文化传播形态,催生了一些阅读新类型,带来了阅读观念和实践的深刻变化。现在微信、微博等是党史宣传的新兴阵地,为讲好党史故事提供了平台,不但年轻读者关注微博和微信,不少老年读者也关注微信,对感兴趣的内容乐于转发。很多老年读者对一些原汁原味的历史故事和口述故事的关注度很高。如《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一书,是根据沈安娜亲笔材料和口述回忆整理而成的实录,配有上百幅罕见的照片,重现历史,弥足珍贵。这本书出版以后,进入部分书店人物传记类畅销榜单,入围“2016中国好书”,入选“《作家文摘》2016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廣播电台为这本书量身定制了专栏节目,并于2017年4月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英雄故事 信仰力量——沈安娜之女华克放访谈会”。关于该书的消息,微信关注度很高,微信朋友圈转发量很大,这让中共党史出版社了解了广大读者对中共隐蔽战线故事的阅读需求,从而实现这一题材选题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容。
近年来,中共党史出版社加强了网站、微博、微信等方面的建设,在内容编辑和版式设计上积极创新。一方面,出版社利用这些平台与读者展开互动,发布新书信息、新书评介,让读者了解出版社的出书动态;另一方面,读者的反馈能让出版社了解某些题材是否得到读者的认可,从而对下一步的选题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社长总编辑推荐、每月荐读是近年来新开设的栏目,效果比较好。一是对图书进行深度介绍,帮助读者进行有效阅读;二是讲述一些台前幕后的故事,十分引人入胜。以何载所著《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为例。社长总编辑推荐和每月荐读栏目有相关文章,分别为《〈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的三处细节》《今天,我们向革命前辈学习什么?》。前者从特别的名字、特别的经历、特别的工作三个方面讲述了何载其人其事,这些内容在书中并未完整介绍,对读者阅读这本书来说是有益的补充;后者是将何载的这本书与他的另外两本书《红旗漫卷西北高原:缅怀习仲勋在西北》《丹心昭日月:缅怀李维汉在西北》放在一起,谈论这三本书给读者带来的思考,并列举了若干事例,可以辅助读者阅读。这两篇文章与《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书介、书评一起,为读者阅读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为主题出版的创新提供了范例。
中共党史出版社的网站、微博、微信强调集中效应,在一些重大节点集中推出专题,讲述党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可以说,主题出版要借势发力,其中一点,就是要借重大节点之势。比如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是中共党史的重大节点,“七一”前后,中共党史出版社在新媒体平台上集中介绍了一些书,如《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知识竞赛600题》《中国共产党湖北早期组织》等。“七一”当天中共党史出版社微信推送的文章是书摘《党的“诞辰纪念日”与“诞生日”》,普及了建党的知识,这也是中共党史出版社对新媒体平台短、平、快特点的一次有效利用。
中共党史出版社还利用互联网开展外向型合作,比如2017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与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联合举办了“喜迎十九大网络有奖知识竞赛”,共有136万人次参加答题。通过此次活动,中共党史出版社搭建了一个学习党史、关注祖国繁荣发展的平台,从广大网友的参与度上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3]讲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故事,做好主题出版,服务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任重道远。我们要不辱使命,不停探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4]
|参考文献|
[1]范军. 出版物库存超过警戒线了吗[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9-27.
[2]汪晓军. 七年坚持 久久为功——“读·党史”专辑小丛书出版背后的故事[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4-24.
[3]习近平. 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7-08.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