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智慧林业发展思考初探
丁峰 杨天忠??陈华 柯晓宇++邓长胜
摘要:在对宜昌市林业局相关业务科室、部分所属单位及各县(市)林业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全市林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探讨宜昌智慧林业发展思路、总体构架和建设方法,并就宜昌智慧林业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智慧林业;发展现状;对策和建议;宜昌市
中图分类号:S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2-0064-04
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三次浪潮文明,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成为了信息化时代的代名词。《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和“互联网+林业”理念形成,也代表着中国的林业信息化由“数字林业”步入“智慧林业”发展新阶段。
智慧林业是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1]。近年来宜昌市按照国家林业局信息中心和省林业厅信息办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大力开展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目前应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推动信息化与林业深度融合,按照智慧化发展长效机制和高效高质发展新模式的林业信息化建设新要求,立足宜昌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结合宜昌林业信息化建设现状,整合林业现有资源,推动宜昌智慧林业建设快速发展。
1建设宜昌智慧林业的重要意义
1.1是实现宜昌“十三五”林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必经之路
国家林业局最近发布的《“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全国林业信息化 “十三五”发展规划》对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市级林业信息化率达到70%以上;县级林业信息化率达到60%。宜昌做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引领区域现代林业发展,必将实现这一任务目标,宜昌智慧林业的发展建设是完成“十三五”林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必经之路。
1.2是提升森林资源实时动态监管的重要手段
宜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5405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26%,森林覆盖率达到657%,全省第一,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素有“绿色宝库”之称。通过宜昌智慧林业建设,可以实现对宜昌森林资源的空中、地上、地下动态监测全覆盖,随时随地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可以有效提高宜昌森林资源监管水平,为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构建三峡坝库区生态安全屏障,落实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推动宜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3是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宜昌全市13个行政县市(区)均设有林业局(农林水局),全市共有88个乡镇林业管理站、22个木材检查站、10个林政稽查队、10个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0个野生动植物保护站、9个森林公安局、2个森林公安分局、19个森林公安派出所、10个林业科学研究所、10个林业技术推广站、10个林木种苗管理站、6个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通过宜昌智慧林业系统平台可以实现省、市、县三级林业部门和重点林业基层单位的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和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可实现林业服务项目工作网上受理、审核、审批、打证等。还可以通过林业门户网站服务群众便捷获取林业政策信息,提供林业电商精准扶贫平台、开展林业科技推广服务、发布森林火灾、病虫害疫情预警等。
1.4是与“智慧宜昌”实现交汇融合的重要通道
宜昌市作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目前正在大力建设具有宜昌特色的智慧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环境等智慧产业。只有将宜昌智慧林业纳入智慧宜昌建设综合体中,才能在國土、环保、气象、水利、农业等林业业务相关部门建立起大数据资源协同共享通道。
2宜昌智慧林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1有“智慧宜昌”建设的资源优势和良好氛围
宜昌市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完善了顶层设计,现已建成了城市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备份中心、电子政务专网、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等),宜昌市各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可以依托统一的城市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进行开发、部署和运行。目前打造的宜昌市大数据共享平台可以实现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基础信息等25个部门无条件交换,这为宜昌智慧林业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和丰富的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
2.2有森林资源本底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做支撑
宜昌市森林资源本底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现已启动建设。该系统建设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矢量化地形图、最新卫片和相关专业调查资料为基础,应用云计算、3S、大数据等前沿信息化技术进行开发,建成以数据组织与管理、快速定位浏览、信息查询和统计分析、在线实时数据更新、森林资源专题应用、二维和三维一体化真实场景展示、业务应用系统拓展等功能的综合性的信息管理平台。该系统的建设将为宜昌智慧林业提供强大的数据保障和应用系统开发支撑。
2.3有全市林业信息化建设多处示范引领
随着全市林业业务对信息化技术需求的日益剧增,目前已建成投入应用了一批凸显宜昌林业业务亮点的信息化项目,如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投入运行的“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区内台站联网和资源管理数字化;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的“湖北五峰后河监督管理指挥中心”,实现了区内重要区域管理“电子眼”全覆盖;远安县林业局建成的“林业数字化智能指挥中心”,让全县林业执法有了“千里眼”,实现了全县网上监管全覆盖。这些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行都为宜昌智慧林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示范和引领作用。
2.4有初步形成的林业信息化应用技术队伍
宜昌各级林业部门通过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加大全市林业信息化知识培训和技术推广力度,在林业系统逐步推行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通过推广各类林业业务应用系统、林业政务审批系统、3S软件以及RTK、平板电脑、无人机等信息化设备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林业系统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宜昌智慧林业的建设发展奠定了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基础。
3宜昌林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3.1宜昌林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宜昌各级林业部门在大力推进林业建设中,积极落实国家、省林业主管部门和市政府的有关要求,集中资源、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地开展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及时启用了“宜昌市公务员办公门户”网,率先实行网上纸化办公;二是全面展开了湖北省林业专网建设,全市12个林业信息化建设网点已全部接入省林业专网,引入推广应用了湖北森林资源资源管理系统、湖北省林业行政审批系统、湖北省造林系统,湖北省天保工程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林业系统网上审批、网上办公和高清视频会议基本功能。三是全市13个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全国市县林业网站群云服务平台,自主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林业门户网站。四是新建和完善了森林火灾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森林火险预警系统、林火图像传输系统、视频指挥系统等四大系统。
3.2存在的问题
(1)统筹规划机制需要完善。宜昌林业信息化发展还停留在电子政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没有森林资源本底信息大数据和“林业资源一张图”做支撑,业务应用开发不足,各级林业部门没有统筹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发展思路,缺乏长远战略发展规划,现有业务应用系统自成体系,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实现全市林业大数据资源的共享、融合、关联、比对分析。
(2)建设资金需要保障。 智慧林业前期建设需要一次性大额资金投入用于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开发,建成后的数据更新、运行维护等都需要长期大量经费投入,目前国家政策层面还没有连续性专项资金用于林业信息化建设,建设资金需要纳入政府保障。
(3)组织机构还需健全。目前宜昌林业信息化组织机构不够健全,从事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基本上没有经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缺乏信息化专门技术人才,特别是既懂林业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信息化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更是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信息化发展步伐。
4对策及建议
4.1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以《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为指导,结合《湖北智慧林业发展规划》,由宜昌市林业局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全市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宜昌市智慧林业建设总体规划》指导全市林业信息化建设,并以此争取市财政建设资金投入。宜昌智慧林业总体构架以湖北省智慧林业总体构架为依据,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分为“五横两纵”的构架,防止出现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应用等问题,为资源整合和协同作业打下基础[2]。
4.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根据宜昌市智慧城市建设总要求,结合我市林业工作特点和业务实际需求,需要通过三个阶段推动建设,第一阶段,对接市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和三峡云计算中心,完成智慧林业中的设施层、数据层及应用支撑层建设、演示发布指挥中心等;第二阶段,建立和完善应用层,主要包括智慧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林业资源管理体系、营造林管理体系、林业产业及科研体系、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森林防火体系等;第三阶段,在全市全面部署推广业务应用系统,建成具备管理三峡地区林业资源能力的宜昌市智慧林业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全市林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完善全市林业信息网络体系。完全建成后可涵盖智慧林业立体感知、智慧林业协同管理、智慧林业生态价值、智慧林业民生服务、智慧林业综合管理等五大体系的智慧林业综合信息系统。
4.3整合资源,促进共享
以宜昌市智慧林业总体规划为契机,统筹考虑省、市、县、的信息对接和应用扩展。对现已投入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林业信息化项目进行整合统一,突破地域、级别、业务界限,统一接网络口、数据标准,综合利用现已建成和购置的各类业务应用平台、业务数据、专业软件、基础设施等,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提高信息资源效益,避免重复建设。
4.4強化服务,面向应用
林业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围绕林业中心工作,服务林业业务需求,以应用和服务为重点,以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为载体,引入或自主开发先进实用的信息化产品,推动信息技术与林业工作的结合,满足林业生产和管理需要。
4.5健全体系,培养人才
林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综合工作,需要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人才队伍做支撑。一是加强与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所建立起产学研合作机制,为宜昌智慧林业在多领域技术成果创新、人才交流培训上提供支持,二是要以林业信息化培训为重点,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培养一批既懂林业专业又具有一定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4.6融合创新,标准引领
宜昌智慧林业建设要不断融合当前信息化最前沿的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北斗导航定位、无人机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实施应用先行、与国家林业信息化顶层设计、湖北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对接、融合宜昌智慧城市建设同步的标准战略,抢占标准制高点,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做好宜昌智慧林业顶层设计,构建林业信息化的总体框架和技术体系,加快推进宜昌林业信息化建设。
5结语
没有林业信息化就没有林业现代化,信息化推动林业管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林业生态从“消耗型”向“可持续”发展,林业产业从“低级”向“高端”升级,林业政府职能从“监督管理”向“智慧服务”转变[3]。当前宜昌林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智慧林业的发展建设必将成为推动宜昌现代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推力。
参考文献
[1]李世东.中国林业信息化丛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2]袁传武,罗勇,刘朝学.湖北智慧林业建设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15,44(02):5356.
[3]冯峻极.论“互联网+”是智慧林业的新机遇[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4(4):79.
(责任编辑:唐 岚)
摘要:在对宜昌市林业局相关业务科室、部分所属单位及各县(市)林业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全市林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探讨宜昌智慧林业发展思路、总体构架和建设方法,并就宜昌智慧林业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智慧林业;发展现状;对策和建议;宜昌市
中图分类号:S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2-0064-04
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三次浪潮文明,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成为了信息化时代的代名词。《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和“互联网+林业”理念形成,也代表着中国的林业信息化由“数字林业”步入“智慧林业”发展新阶段。
智慧林业是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1]。近年来宜昌市按照国家林业局信息中心和省林业厅信息办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大力开展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目前应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推动信息化与林业深度融合,按照智慧化发展长效机制和高效高质发展新模式的林业信息化建设新要求,立足宜昌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结合宜昌林业信息化建设现状,整合林业现有资源,推动宜昌智慧林业建设快速发展。
1建设宜昌智慧林业的重要意义
1.1是实现宜昌“十三五”林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必经之路
国家林业局最近发布的《“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全国林业信息化 “十三五”发展规划》对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市级林业信息化率达到70%以上;县级林业信息化率达到60%。宜昌做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引领区域现代林业发展,必将实现这一任务目标,宜昌智慧林业的发展建设是完成“十三五”林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必经之路。
1.2是提升森林资源实时动态监管的重要手段
宜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5405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26%,森林覆盖率达到657%,全省第一,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素有“绿色宝库”之称。通过宜昌智慧林业建设,可以实现对宜昌森林资源的空中、地上、地下动态监测全覆盖,随时随地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可以有效提高宜昌森林资源监管水平,为建设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构建三峡坝库区生态安全屏障,落实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推动宜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3是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宜昌全市13个行政县市(区)均设有林业局(农林水局),全市共有88个乡镇林业管理站、22个木材检查站、10个林政稽查队、10个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0个野生动植物保护站、9个森林公安局、2个森林公安分局、19个森林公安派出所、10个林业科学研究所、10个林业技术推广站、10个林木种苗管理站、6个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通过宜昌智慧林业系统平台可以实现省、市、县三级林业部门和重点林业基层单位的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和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可实现林业服务项目工作网上受理、审核、审批、打证等。还可以通过林业门户网站服务群众便捷获取林业政策信息,提供林业电商精准扶贫平台、开展林业科技推广服务、发布森林火灾、病虫害疫情预警等。
1.4是与“智慧宜昌”实现交汇融合的重要通道
宜昌市作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目前正在大力建设具有宜昌特色的智慧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环境等智慧产业。只有将宜昌智慧林业纳入智慧宜昌建设综合体中,才能在國土、环保、气象、水利、农业等林业业务相关部门建立起大数据资源协同共享通道。
2宜昌智慧林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1有“智慧宜昌”建设的资源优势和良好氛围
宜昌市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完善了顶层设计,现已建成了城市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备份中心、电子政务专网、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等),宜昌市各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可以依托统一的城市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进行开发、部署和运行。目前打造的宜昌市大数据共享平台可以实现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基础信息等25个部门无条件交换,这为宜昌智慧林业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和丰富的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
2.2有森林资源本底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做支撑
宜昌市森林资源本底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现已启动建设。该系统建设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矢量化地形图、最新卫片和相关专业调查资料为基础,应用云计算、3S、大数据等前沿信息化技术进行开发,建成以数据组织与管理、快速定位浏览、信息查询和统计分析、在线实时数据更新、森林资源专题应用、二维和三维一体化真实场景展示、业务应用系统拓展等功能的综合性的信息管理平台。该系统的建设将为宜昌智慧林业提供强大的数据保障和应用系统开发支撑。
2.3有全市林业信息化建设多处示范引领
随着全市林业业务对信息化技术需求的日益剧增,目前已建成投入应用了一批凸显宜昌林业业务亮点的信息化项目,如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投入运行的“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区内台站联网和资源管理数字化;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的“湖北五峰后河监督管理指挥中心”,实现了区内重要区域管理“电子眼”全覆盖;远安县林业局建成的“林业数字化智能指挥中心”,让全县林业执法有了“千里眼”,实现了全县网上监管全覆盖。这些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行都为宜昌智慧林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示范和引领作用。
2.4有初步形成的林业信息化应用技术队伍
宜昌各级林业部门通过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加大全市林业信息化知识培训和技术推广力度,在林业系统逐步推行电子政务、无纸化办公,通过推广各类林业业务应用系统、林业政务审批系统、3S软件以及RTK、平板电脑、无人机等信息化设备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林业系统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宜昌智慧林业的建设发展奠定了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基础。
3宜昌林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3.1宜昌林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宜昌各级林业部门在大力推进林业建设中,积极落实国家、省林业主管部门和市政府的有关要求,集中资源、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地开展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及时启用了“宜昌市公务员办公门户”网,率先实行网上纸化办公;二是全面展开了湖北省林业专网建设,全市12个林业信息化建设网点已全部接入省林业专网,引入推广应用了湖北森林资源资源管理系统、湖北省林业行政审批系统、湖北省造林系统,湖北省天保工程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林业系统网上审批、网上办公和高清视频会议基本功能。三是全市13个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全国市县林业网站群云服务平台,自主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林业门户网站。四是新建和完善了森林火灾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森林火险预警系统、林火图像传输系统、视频指挥系统等四大系统。
3.2存在的问题
(1)统筹规划机制需要完善。宜昌林业信息化发展还停留在电子政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没有森林资源本底信息大数据和“林业资源一张图”做支撑,业务应用开发不足,各级林业部门没有统筹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发展思路,缺乏长远战略发展规划,现有业务应用系统自成体系,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实现全市林业大数据资源的共享、融合、关联、比对分析。
(2)建设资金需要保障。 智慧林业前期建设需要一次性大额资金投入用于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开发,建成后的数据更新、运行维护等都需要长期大量经费投入,目前国家政策层面还没有连续性专项资金用于林业信息化建设,建设资金需要纳入政府保障。
(3)组织机构还需健全。目前宜昌林业信息化组织机构不够健全,从事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基本上没有经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缺乏信息化专门技术人才,特别是既懂林业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信息化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更是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信息化发展步伐。
4对策及建议
4.1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以《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为指导,结合《湖北智慧林业发展规划》,由宜昌市林业局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全市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宜昌市智慧林业建设总体规划》指导全市林业信息化建设,并以此争取市财政建设资金投入。宜昌智慧林业总体构架以湖北省智慧林业总体构架为依据,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分为“五横两纵”的构架,防止出现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应用等问题,为资源整合和协同作业打下基础[2]。
4.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根据宜昌市智慧城市建设总要求,结合我市林业工作特点和业务实际需求,需要通过三个阶段推动建设,第一阶段,对接市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和三峡云计算中心,完成智慧林业中的设施层、数据层及应用支撑层建设、演示发布指挥中心等;第二阶段,建立和完善应用层,主要包括智慧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林业资源管理体系、营造林管理体系、林业产业及科研体系、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森林防火体系等;第三阶段,在全市全面部署推广业务应用系统,建成具备管理三峡地区林业资源能力的宜昌市智慧林业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全市林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完善全市林业信息网络体系。完全建成后可涵盖智慧林业立体感知、智慧林业协同管理、智慧林业生态价值、智慧林业民生服务、智慧林业综合管理等五大体系的智慧林业综合信息系统。
4.3整合资源,促进共享
以宜昌市智慧林业总体规划为契机,统筹考虑省、市、县、的信息对接和应用扩展。对现已投入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林业信息化项目进行整合统一,突破地域、级别、业务界限,统一接网络口、数据标准,综合利用现已建成和购置的各类业务应用平台、业务数据、专业软件、基础设施等,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提高信息资源效益,避免重复建设。
4.4強化服务,面向应用
林业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围绕林业中心工作,服务林业业务需求,以应用和服务为重点,以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为载体,引入或自主开发先进实用的信息化产品,推动信息技术与林业工作的结合,满足林业生产和管理需要。
4.5健全体系,培养人才
林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综合工作,需要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人才队伍做支撑。一是加强与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所建立起产学研合作机制,为宜昌智慧林业在多领域技术成果创新、人才交流培训上提供支持,二是要以林业信息化培训为重点,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培养一批既懂林业专业又具有一定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4.6融合创新,标准引领
宜昌智慧林业建设要不断融合当前信息化最前沿的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北斗导航定位、无人机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实施应用先行、与国家林业信息化顶层设计、湖北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对接、融合宜昌智慧城市建设同步的标准战略,抢占标准制高点,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做好宜昌智慧林业顶层设计,构建林业信息化的总体框架和技术体系,加快推进宜昌林业信息化建设。
5结语
没有林业信息化就没有林业现代化,信息化推动林业管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林业生态从“消耗型”向“可持续”发展,林业产业从“低级”向“高端”升级,林业政府职能从“监督管理”向“智慧服务”转变[3]。当前宜昌林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智慧林业的发展建设必将成为推动宜昌现代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推力。
参考文献
[1]李世东.中国林业信息化丛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2]袁传武,罗勇,刘朝学.湖北智慧林业建设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15,44(02):5356.
[3]冯峻极.论“互联网+”是智慧林业的新机遇[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4(4):79.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