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的农村反假币机制问题的探讨
孙淑萍
摘要:目前,农村已逐渐成为犯罪分子假币制贩、使用的大市场,严重损害了人民币的信誉和广大农村民众的利益。文章就当前农村反假币工作存在的难点,对如何构建有效的农村反假币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反假币;机制
近年来,随着反假币知识在城市的普及人民银行打假力度的不断加大,人民币反假工作已在城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村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传播速度慢以及农民自身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秉性纯朴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逐渐成为犯罪分子假币制贩、使用的大市场,严重损害了人民币的信誉和广大农村民众的利益。因此,如何在农村构建有效的反假币机制,以达到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当前农村反假币工作存在的难点
(一)农村成为假币犯罪的“重灾区”
由于农村人口多,商品劳务交易基本使用现金,现金交易量大,给予假币犯罪较多的可乘之机。同时,农民的反假币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对假币的危害性没有深刻的认识,绝大多数农民发现假币不能自觉上缴银行等金融机构,或是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制造贩卖假币的线索。这些都导致了假币长期在市场内循环,农民也不自觉地成了假币的“传播者”。
(二)农村反假币宣传效果不理想
1、反假币宣传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农村的反假币宣传一般1年开展1-2次反假宣传周(月)活动,时间一般选在在春耕农忙之际的5-6月,宣传地点集中于农民比较集中的农贸市场、集市等场所,而偏僻的村庄很少有此类宣传,存在宣传“死角”。宣传活动转眼即逝,加上农忙季节,农民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反假宣传。这些都导致了农村的反假币宣传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
2、反假人力物力不足。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集中于城市,农村金融机构人力有限,反假宣传和收缴范围停留在柜台上,深入到田间地头的少,无法让多数农民及时接受反假宣传。
(三)基层乡镇对反假币工作认识不足
基层乡镇有关部门对反假币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充分,片面地认为是金融部门的职责,是银行内部的事,意识不到反假币工作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在工作上配合不足、支持不够,抱以“无所谓”的态度,为反假币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设置了思想障碍。
(四)农村金融机构反假币能力不高
随着金融机构改革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人员流动性逐年加大。银行一线临柜工作人员反假币技能参差不齐,反假币培训效果难以体现。不少新参加工作的柜台业务员误鉴、误收或疑而不决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金融机构的信誉。
(五)农村反假币经费投入不足,反假机具滞后,配备不全
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由于经费较为紧张,没有把人员培训、反假币宣传、反假币资料购置和反假币设备配备等纳入总体工作安排之中,导致人员反假币知识不到位、经费不到位、资料不到位、设备不到位,反假币机具更新慢,高科技的识假反假工具缺乏,无法满足反假工作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
(六)基层金融机构反假币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
个别基层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为了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忽视《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放松假币收缴工作程序,发现假币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收缴,致使假币在市场上继续流通或使已收缴的假币重新流入市场,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声誉。
(七)“反假货币联席会议”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建立的“反假货币联席会议”制度在农村尚未得到完全的落实,部分成员单位工作缺乏主动性,联合打击未能做到制度化和经常化。在乡镇一级机构,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欠佳,各成员单位更多的是关注本部门的工作重点、职能履行以及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忽视在反假币工作中应该发挥的作用,造成协调配合难、信息沟通难、资源共享难的局面,造成反假币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二、农村建立有效的反假币机制的建议
建立一个有效的农村反假币机制是当前人民币反假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监管,发挥人民银行在反假币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人民银行作为基层反假币工作的主管部门,应抓好反假币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全辖区金融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假技能,定期组织开展反假币专业知识培训,切实督促有关人员全面掌握反假币业务技能。同时,应加大对各金融机构假币收缴工作的检查监督力度,定期通报各金融机构假币收缴工作情况,对不执行或不认真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的金融机构给予严肃处理。
(二)发挥政府职能,建立长效机制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农村反假币工作的重要性,把农村反假币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责任目标。要把反假币工作作为稳定社会、稳定经济、稳定金融的大事来抓,及时解决反假币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困难,加强农村反假币工作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反假信息反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刚性考核奖罚力度,完善政府、银行、工商、公安部门互相联动的机制,把宣传、打击、市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反假工作各部门的合力,建立农村反假币宣传的长期阵地,改变以往农村发现假币既无报案点又无法鉴别更无人管的尴尬境地,使人民币反假宣传活动和打击制贩假币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农村反假币法制网络
充分发挥县域“反假货币联席会议”的作用,积极协助公、检、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健全农村反假币法制网络。公安机关要加大查堵力度,切断假币贩运的链条,同时要广泛发动群众,提供破案线索,追根溯源,深挖假币贩运、贩卖团伙,摧毁假币贩运的渠道和贩卖的网络,遏止假币犯罪在辖区内的蔓延。检察机关要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涉假案件尽快提起诉讼,使涉假犯罪嫌疑人员从严、从快受到法律的惩处。法院对涉假犯罪嫌疑人员要进行公开审判,对涉假犯罪增加法律震慑力。
(四)改进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广大农村群众文化层次较低、反假知识有限的特点,应改变过去集中时间、集中地点、小范围、低层次宣传的方法,采取“下乡到基层、宣传到人心、服务到细节”的宣传方式,做到“集中宣传与分散宣传相结合、农忙宣传与农闲宣传相结合、宣传假币识别知识与宣传法律、法规知识相结合”,通过开展经常性、反复性的宣传活动,逐渐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反假币知识水平。
(五)推广非现金结算工具
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结算手段有了很大进步,农村金融机构在积极开展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方法创新的同时,应当在集贸市场、商店、旅馆、饭店、便利超市等消费场所加大POS机投入和使用宣传,增加ATM机等硬件设施建设,强化现金管理,引导、鼓励企业、个人采用非现金结算方式,义务为群众提供假币咨询和鉴别服务,从而减少农村的现金交易,杜绝假币的滋生市场和生存的空间。
(六)增大人民币反假的经费投入
由于农村反假币经费投入不够,反假手段落后,设备不到位,农村大部分地区对真假人民币的辨认仍停留在简单的“看、摸、听”的基础上,对高科技制作的假币根本无法识别。在人民币反假工作中,基层财政、人民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都要加大对人民币反假宣传、反假币奖励、特别是反假币仪器的配置和更新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培养一定数量的反假币能手,配备必要的反假币工具,制定反假币预案,切实做好反假币工作,以净化农村的货币市场。
(七)积极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反假战斗作用
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反假币的急先锋,人民银行要搞好农村金融机构员工的反假币培训工作,强化反假联络员培训机制,通过个别辅导、办班培训、观看视频影像资料及真假币实物对比等形式,定期对反假联络员进行培训指导,尤其是当新版人民币发行后及发现新版假币后更应及时进行培训,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员工的反假币水平。
同时,要推广由农村金融机构信贷员兼任反假货币工作宣传员、辅导员和联系员的工作机制,通过他们开展“送反假知识下乡”活动,发扬“背包银行”的老传统,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进学校向农民、学生讲述人民币反假常识,剖析假币的危害性,逐步建立乡村反假骨干队伍,形成乡村反假工作网络,在农村掀起反假热潮。
参考文献:
1、李立学.当前假币收缴、鉴定管理状况与对策分析[J].理论观察,2008(2).
2、孙洪信.基层央行应加强农村反假币工作[J].黑河学刊,2007(9).
3、戴步双,杨连军.假币在农村蔓延的原因与对策[J].河北金融,2006(11).
4、李均成.目前农村假币流通新动向应予以关注[J].时代金融,2007(11).
5、宫振.如何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机构假币收缴难问题[J].科技信息,2008(24).
6、丁明.对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8(4).
7、杨建.如何建立反假币长效机制[J].现代金融,2007(5).
8、杨光荣.当前假币犯罪的新动向及其治理对策[J].西安金融,2007(4).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