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星际穿越》中的叙事方略
彭月星
美国影片《星际穿越》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一部太空影片,该影片在世界知名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论指导下,演绎成了一部揉合着科学、悬疑、情感和太空冒险元素的巨作。《星际穿越》以人类生命与宇宙之间的关系的宏大叙事为框架,讲述以库珀为代表的探险家利用虫洞原理开始在外太空进行星际航行的故事。当地球上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时,导演诺兰在使用大量的物理学基本原理,设计了教授老布兰德拯救人类的NASA计划:A方案是通过解出引力方程式来解决操纵重力问题之后,制造出廉价的飞船,穿越土星旁的虫洞到达外太空,从而在外太空建设人类生活的空间站。B方案是寻到适合生存的星球,用已经培育好的受精卵在新的星球上繁殖,在这里建立新的人类种群。而在这个计划实施过程中,勇敢的宇航员们不仅要化解星际征程的险恶,更经历了人心的险恶与重重欺骗,以及人类的大爱大勇。导演诺兰是一位多视角叙事的高手,于是在《星际穿越》中,诺兰的悬念设置、非线性叙事,再加上多重隐寓的话语,使影片在叙事手法上凸显出强烈的个性。
一、 悬念设计:幽灵是否存在
《星际穿越》的第一个情景就是“幽灵”,一个布满沙尘的书架,一缕缕簇簇下落的黄沙,片名浮现,悬念就此推出:墨菲发现自己书架上老是有书掉落,她坚持认为书架后面有一个“幽灵”。为此,哥哥汤姆嘲笑墨菲,爸爸也认为墨菲的“幽灵之说”不科学。对于小孩子来说,因为听了太多的奇幻故事、读了太多的奇幻小说,理所当然地认为生活中存在着“幽灵”,并把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与“幽灵”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观众对于墨菲的“幽灵”的最初理解。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导演完全抛开了“幽灵”,把大量的叙事场景集中在太空飞船的航行过程上,神秘莫测的星球、灿烂的光环、坚硬的冻云、来历不明的虫洞,这些瑰丽画面使观众彻底抛弃“幽灵”这个话题,沉浸于对广袤的外太空奇景的欣赏中。其实这正是导演的转移注意力的手法,或者说是为了让“幽灵”悬念埋藏得更深的一种计谋。似乎不经意之中,导演又埋下了种种关于“幽灵”的伏笔:一次是库珀安慰从梦里惊醒的女儿时,他说过一句“父母就是孩子的幽灵”的话,暗示着故事里的“幽灵”是有指向的;还有在库珀看到用无人驾驶机改装的收割机离开了田野,一齐拥向自己的家时,他确定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干扰了磁场,而这种干扰力一定存在于自己的家中;第三次是库珀出发前走出墨菲的房间时,吃惊地看到正有一本书从书架上掉下来。后来,当影片进行到库珀从外太空返回被困于五维时空里,他隐匿在书架后面,目睹着各个时期的女儿又无法与女儿对话时,“幽灵”悬念才恍然揭晓:原来一直都藏着书架后面的“幽灵”就是困在五维空间里的库珀。在科学力量的钳制之下,亲人的牵挂成为最漫长的等待,思念比浩瀚宇宙更加飘渺空虚,处于多维空间里的库珀向墨菲传出的信息无法穿透时空,库珀只能用推倒书本、扬起黄沙、拨动表针的方式来传递的消息,这一切,既给人以强烈的绝望感,也使诺兰的悬念设置得到了科幻式的“合理”解释。
二、 叙事线索:简化与复杂的揉合
很难说清《星际穿越》的叙事线索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这些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遇到现代的(甚至是后现代的)多维叙事时,几乎完全失灵。尽管影片开头用了“我父亲以前是个农民”这种类似于民间故事的倒叙口吻,打破了故事的线性结构,但整个故事的大部分还应当看成是顺叙。起码在描述库珀的星际航行这一重要情节上,导演一直让故事保持在顺时间这条轴心上,按照飞船起飞、飞船到达某个星球、飞船再起飞、飞船遇险的先后次序进行。因此从库珀和布兰德登上飞船开始,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终于回到土星空间站,与濒死的女儿相见为止,时间一直都是顺次的,叙述结构单一明晰。
而在这条主线上,导演又安排了另一条副线,这条副线叙述着地球时间里的成年的墨菲、汤姆与晚年的老布兰德教授的交往,从而以地球上人类难以为继的现状从理论上证明老布兰德教授A方案的合理性质。两重叙事的交汇点是传递到外太空飞船里的片片断断的信息,在外太空与地球的巨大的时间差里,发生了儿子汤姆大学毕业又结婚、外公唐纳德去世、老布兰德教授去世、库珀小孙子的夭折等事件,使人间与天际有了血肉般的关联和悲喜交加的共融。导演诺兰不止一次在他的影片里使用两种画面交替、两条线索并存、两种叙事手法穿插的方法,把时间顺线打破,并将其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后现代的再架构,使之形成一种讲述方式上的创新。因此,影片里的时间到了诺兰的手里,就会被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再用顺叙倒叙交叉的手法串连起来。这种看似杂乱、实则严整的叙事使《星际穿越》的电影语言简练高效,信息量大大扩容,也使人再次感受到了导演诺兰在《记忆碎片》《致命魔术》里使用过的后现代拼图手法的痕迹。
其实在这条非常通顺的明线里,还有一条隐秘的暗线存在,那就是库珀的“存在”。如果说墨菲少年时库珀仍在家中,那个隐身于书架后面、 不断地给墨菲发送“二进位”信息的“幽灵”就不应当是从宇宙返回的库珀;如果说此时的库珀早已消失在天际,那么仍然和亲人们生活在一起的库珀是真实世界的存在,还是他在时光扭曲中的一次“闪回”?这是一个涉及到时间哲学的问题,也是一个反传统的物理命题。五维空间是与传统物理学的三维空间观、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观相对而言的新空间观,是空间观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五维空间的物体,应该是跨越不同时间轴线的,但在任意一个时间轴线上只能观察到它的一部分。从《星际穿越》的画面来看,身处于五维空间里的库珀来去自由,似乎有无限的可能,但又有无限的阻隔。这条暗线明显地破坏了导演苦心经营的看似明朗的主线,使新的问题出现:《星际穿越》叙事到底是顺叙,还是倒叙或插叙?这个故事的起点到底应当从何时算起?
三、《星际穿越》中的隐寓话语
每个故事中都有一种隐性的话语包藏于叙述情节之中,它才是作品的灵魂,也是作者心中的隐秘地图。当人类生活了上百万年的湛蓝星球无力再支撑60亿人口的重量时,人类开始寻找一个能让自己种群得以延续的空间的想法是合理而迫切的。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才产生了关于星际穿越的故事核。
表面上看来,这次穿越是为了抛弃条件恶劣的地球而进行一次星际移民,但这只是导演的第一重话语。影片中用大量的镜头表现地球环境的恶化:由于地球重力失衡,漫天的黄沙随时滚滚而来,中断了人们兴高采烈的棒球赛,也把人们的家园掩埋在黄沙里。空气严重污浊,许多人得了肺病和呼吸道疾病,汤姆的第一个孩子可能就死于呼吸道疾病,第二个孩子也正在患病之中,于是成群的车队载着孩子逃离这个地区。导演诺兰用宏大的画面来表现地球的枯竭与人类的困厄,警示人类:虽然现在人类还可以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但并不等于戏剧性的恶化永远不会到来。如果有一天气候环境突然恶化,人类面对困境与灭绝,必须投向头顶的天空去探索和发现另一条生路。
《星际穿越》的第二层隐寓的话语远比第一层话语严厉,这就是对于人类的贬斥。地球自然环境恶化的同时,人类的道德恶化更加严重。影片中的老布兰德教授、曼恩博士等科学先锋人物,都是有着严重道德缺陷的人。老布兰德用“拯救人类和你的孩子”的谎言哄骗库珀抛弃家庭登上了不归路,谁知此行的真正目的却是用放弃整个人类而把生的希望只给了自己的女儿。施行B方案的曼恩博士在外太空漂泊10年,当他意识到飞还地球无望之时,他通过虫洞传输“曼恩星球”的假信息,以获取高昂的援救。当曼恩看到库珀有可能拆穿他的谎言,曼恩竟然狠心地拔掉库珀的呼吸系统,要置库珀于死地。此时,镜头拉伸中,出现了一组宇航员打斗的镜头:在这个白天黑夜都是67小时的寒冷星球,铁灰色的地面寸草不生,仅有的两个人类却在为杀死对方而斗得你死我活,这画面非常震撼,也隐寓着无穷的哲学话语。曼恩博士这个人类最精英群体的代表,依然无法回避自私的劣根性,以此来看,诺兰对人类的绝望有多么深。
另外,那段库珀与学校管理人员的话也透露出许多信息,因为生存的艰难,国家已把教育目标确立为“做一个好农民”,教育者认为国家并不缺少“电视和机器”以及“工程师”,生活应当回到原始的自耕自食状态,所以他们修改科学事实,严禁学生阅读科学书刊,倡导学生回到农场。从库珀的回答可以得知,这个国家已没有了飞行控制中心,没有了科学仪器(包括最必要的核磁共震仪),大学招收很少的学生,人们对科学持否定态度,对工程师极不重视。这种教育效果已从库珀的两个儿女身上得到证实:汤姆因为接受了学校的教条式教育,而不肯离开家园和耕种,女儿墨菲坚信科学可以改变人类的理念,而决定离开此地,并要求带走汤姆的家人。这就说明,在科技思维的观照中,这个时代的人类自身的非生理性质的恶化远比地球环境的恶化更加让人担忧。所以,抛弃地球,抛弃现有的人类群体而奔向遥远的星际,用遗传学的方式再造一个新的生命种群,也许是改良生命质量的唯一方法。
诺兰以“爱”架起宏大与微小之间的叙事桥梁,让人类的个体感情通过精妙的叙事转化为宏大的关怀与崇高的悲悯,也成了《星际穿越》中的又一层次隐喻话语。布兰德带着对女儿小布兰德的爱、库伯带着对儿女的爱、墨菲带着对父亲的爱、小布兰德带着对情人的爱,他们在爱的驱动下用最大的努力争取全人类的命运。在这个层面上,爱成了一种力量,让他们在极端的困境中挣扎;爱又成了一种职责,让他们甘于自我牺牲。于是诺兰的最终话语终于显现:正是人性中最珍贵的爱,创造了新的世界和新的人类,摆渡人类到达精神与物质的彼岸。
综上所述,《星际穿越》以一个太空灾难片的形式展示了壮丽的太空美景,也完成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关于人性的故事。导演诺兰动用了多样化的叙述来告诉观众:人类是宇宙中一个渺小的存在,而人类爱的力量让人类伟大、坚强、智慧。因为“爱”的元素存在,克里斯托弗·诺兰这位擅长新概念电影的商业片巨匠,在一个充满硬科学知识的陌生领域里,同样创造出令人眩目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