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
邹宇
摘要:琵琶作为传统的民族乐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技巧的培养,而且还要重视音乐的审美情感修养,并将这种美感修养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不断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体会能力与理解能力。本文就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的基本内容,探讨了在琵琶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的美感修养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琵琶教学 美感修养 基本途径
随着我国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要坚持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为核心,将音乐的技巧融入到人的情感世界中,并通过乐器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尤其是在琵琶乐器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美感修养为立足点,在授课形式上进行改革创新,在教育形式上不断引起情感共鸣,将琵琶演奏的美感体验融入到教学中,实现琵琶教学的质的飞跃。
一、琵琶教学美观修养的基本内容
(一)琵琶演奏的文化内涵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我国的秦朝,就出现了称为“琵琶”的乐器。 琵琶这种乐器情感表达极其丰富,尤其是在叙事抒情方面,琵琶的演奏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只有理解琵琶的文化内涵,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学因素,并在不断的探究实践中,真正理解琵琶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例如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教师通过介绍历史背景,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演奏中体会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让学生在了解垓下决战的背景下,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的音乐手段,真实地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
(二)琵琶演奏的艺术美学
琵琶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作品的曲风的正确把握,是教师必须做好的引导工作。因为在琵琶作品中,很多作品的地域性较强,风格特征明显,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具有当地特色的乐曲,而地域性较强的作品,艺术感较强,从鉴赏欣赏的角度,教师要通过一个正确的切入点,向学生分析其中的特性。例如琵琶作品《渭水清》,在这个曲子中,充分融入了陕西民间音乐的因素,并吸收了秦腔的精华部分,具有浓郁的西北风情。
二、琵琶教学美感修养的途径
(一)加强基本功,领悟作品内涵
在琵琶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修养,离不开坚实的基本功。教师对于琵琶初学者,要起到正确的启蒙作用,并不断强化基本功的训练,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琵琶作品只有在技术上没有困难的时候,才能轻松地驾驭,更深入地了解在作品中作者展现的情愫,并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学因素,有助于对作品的正确理解。现代很多琵琶作品要求更高水平的演奏技巧,才能正确地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引导感受乐器的音色之美
音乐就是关于声音的学问,也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形式,因此琵琶的音色美在培养学生美感修养中必须注意的。由于琵琶这种乐器自身的基本特征,整体外形比较扁平,而琵琶发音的孔隙比较细小,这决定了琵琶本身的音色比较单薄,但是声音比较坚实。琵琶的演奏技法比较复杂,而且主要是靠指甲以及拨片进行发音,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多的杂音,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音色,并用心体会音色的美感,尤其是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多种演奏形式,把握琵琶音色的音色美与节奏美。
(三)注重内心真实情感的培养
任何一种乐器演奏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演奏者所演奏的乐曲,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在情感的共鸣中领悟到音乐的真实美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培养,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明确琵琶演奏也是一种对作品的再次创作,都是一次审美的情感体验,要在外在的演奏技巧与内在的情感表达上融会贯通,不断增强对于音乐的感性体验,并通过自身情感与作品作者情感产生的共鸣,领略到琵琶乐曲的美感。
教师在示范演奏的过程中,就要将这一方面放在重点位置,充分注入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体味作品的真实表达,并将音乐的审美与自身的演奏结合。
(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音乐这门艺术没有具体的形态,比较抽象,是一种听觉上与心理上的艺术。因此音乐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对于听众还是演奏者,这也是音乐独特的魅力所在。教师在琵琶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介绍演奏作品的美学艺术、音乐特征、音乐技巧等,并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进行正确把握,帮助学生通过作品的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特征,并从一个更新的角度来挖掘其中的艺术价值,并通过自己的演奏,让作品更具有生机,更具有时代感与个性特征,使作品中所表现的艺术特性更加凸显与张扬。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对于作品构建自己的音乐场景,通过对于音乐空间的不断开拓,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其中的美感,提升美感修养。
(五)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
琵琶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拘泥于枯燥的乐理基础,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任何学科都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琵琶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演出,让音乐真正走进生活,并在与生活的融合中体会其中的美感。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演奏的热情。
三、结语
琵琶演奏的基本技巧是为了更充分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并从中领悟到美学要素,因此教师在琵琶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演奏技巧与美感修养和谐统一,最终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琵琶演奏的审美境界。
参考文献:
[1]石蔚.琵琶教学中的音乐审美情感培养[J]艺术研究,2002,(02).
[2]杨晨.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J]艺术教育,2011,(07).
[3]田军.初探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1).
摘要:琵琶作为传统的民族乐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技巧的培养,而且还要重视音乐的审美情感修养,并将这种美感修养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不断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体会能力与理解能力。本文就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的基本内容,探讨了在琵琶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的美感修养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琵琶教学 美感修养 基本途径
随着我国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要坚持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为核心,将音乐的技巧融入到人的情感世界中,并通过乐器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尤其是在琵琶乐器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美感修养为立足点,在授课形式上进行改革创新,在教育形式上不断引起情感共鸣,将琵琶演奏的美感体验融入到教学中,实现琵琶教学的质的飞跃。
一、琵琶教学美观修养的基本内容
(一)琵琶演奏的文化内涵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我国的秦朝,就出现了称为“琵琶”的乐器。 琵琶这种乐器情感表达极其丰富,尤其是在叙事抒情方面,琵琶的演奏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只有理解琵琶的文化内涵,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学因素,并在不断的探究实践中,真正理解琵琶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例如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教师通过介绍历史背景,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演奏中体会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让学生在了解垓下决战的背景下,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的音乐手段,真实地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
(二)琵琶演奏的艺术美学
琵琶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作品的曲风的正确把握,是教师必须做好的引导工作。因为在琵琶作品中,很多作品的地域性较强,风格特征明显,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具有当地特色的乐曲,而地域性较强的作品,艺术感较强,从鉴赏欣赏的角度,教师要通过一个正确的切入点,向学生分析其中的特性。例如琵琶作品《渭水清》,在这个曲子中,充分融入了陕西民间音乐的因素,并吸收了秦腔的精华部分,具有浓郁的西北风情。
二、琵琶教学美感修养的途径
(一)加强基本功,领悟作品内涵
在琵琶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修养,离不开坚实的基本功。教师对于琵琶初学者,要起到正确的启蒙作用,并不断强化基本功的训练,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琵琶作品只有在技术上没有困难的时候,才能轻松地驾驭,更深入地了解在作品中作者展现的情愫,并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学因素,有助于对作品的正确理解。现代很多琵琶作品要求更高水平的演奏技巧,才能正确地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引导感受乐器的音色之美
音乐就是关于声音的学问,也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形式,因此琵琶的音色美在培养学生美感修养中必须注意的。由于琵琶这种乐器自身的基本特征,整体外形比较扁平,而琵琶发音的孔隙比较细小,这决定了琵琶本身的音色比较单薄,但是声音比较坚实。琵琶的演奏技法比较复杂,而且主要是靠指甲以及拨片进行发音,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多的杂音,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音色,并用心体会音色的美感,尤其是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多种演奏形式,把握琵琶音色的音色美与节奏美。
(三)注重内心真实情感的培养
任何一种乐器演奏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演奏者所演奏的乐曲,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在情感的共鸣中领悟到音乐的真实美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培养,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明确琵琶演奏也是一种对作品的再次创作,都是一次审美的情感体验,要在外在的演奏技巧与内在的情感表达上融会贯通,不断增强对于音乐的感性体验,并通过自身情感与作品作者情感产生的共鸣,领略到琵琶乐曲的美感。
教师在示范演奏的过程中,就要将这一方面放在重点位置,充分注入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体味作品的真实表达,并将音乐的审美与自身的演奏结合。
(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音乐这门艺术没有具体的形态,比较抽象,是一种听觉上与心理上的艺术。因此音乐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对于听众还是演奏者,这也是音乐独特的魅力所在。教师在琵琶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介绍演奏作品的美学艺术、音乐特征、音乐技巧等,并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进行正确把握,帮助学生通过作品的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特征,并从一个更新的角度来挖掘其中的艺术价值,并通过自己的演奏,让作品更具有生机,更具有时代感与个性特征,使作品中所表现的艺术特性更加凸显与张扬。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对于作品构建自己的音乐场景,通过对于音乐空间的不断开拓,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其中的美感,提升美感修养。
(五)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
琵琶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拘泥于枯燥的乐理基础,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任何学科都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琵琶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演出,让音乐真正走进生活,并在与生活的融合中体会其中的美感。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演奏的热情。
三、结语
琵琶演奏的基本技巧是为了更充分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并从中领悟到美学要素,因此教师在琵琶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演奏技巧与美感修养和谐统一,最终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琵琶演奏的审美境界。
参考文献:
[1]石蔚.琵琶教学中的音乐审美情感培养[J]艺术研究,2002,(02).
[2]杨晨.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J]艺术教育,2011,(07).
[3]田军.初探琵琶教学的美感修养[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