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出版传媒业的十大猜想
傅伟中
《韩非子》说:“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翻开2014年崭新的日历,中国出版传媒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向哪里发力,如何发力,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
基于对2013年乃至更早一些出版传媒事件的研究,笔者对2014年出版传媒发展态势进行预判,罗列为十大猜想。虽说未来终究只能是猜想,但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诚如爱因斯坦所言:“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这给了我大胆猜想的勇气。
猜想一:出版传媒业与金融的融合步伐将提速
传统出版的旗舰驶入资本的大海后,出版传媒业和其他的业态在本质上已没有区别,都是在同一种游戏规则下运营和发展。相较而言,资本的力量如江海之势势如破竹,是大势;出版传媒内生动力则如涓涓溪流,是小势。正因如此,2014年,出版传媒业将依托资本的力量,跨越式、裂变式的发展变得更加普遍、更加密集。
事实上,有远见的出版传媒集团早已悄然行动。江西出版集团已经和南昌银行、交通银行江西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而且,江西出版集团已经整合旗下资源与华章汉辰担保集团合作,深度涉足金融担保领域,计划建立一套具有一定高度、长度和宽度的投融资机制,建立一支由出版集团主导的投资基金,培育一支优秀高效的资本运营管理团队。
2012年,凤凰传媒与北京银行达成合作意向。根据协议,北京银行将在未来3年内为该集团提供150亿元人民币意向性综合授信,用于其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为其出版物的编、印、发等业务提供综合性全能金融服务,支持出版发行物的金融创新业务;提供涵盖集团账户现金管理、投资银行、供应链金融、资金资本市场等一揽子、一站式服务。其他大型出版传媒企业如中南传媒与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长江传媒与民生银行等也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猜想二:兼并重组成为出版传媒业快速扩张的引擎
2013年可以说是出版传媒业的“兼并重组年”。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文化传媒板块已发生55起并购事件,涉及电影、电视剧、出版、广告、游戏等子行业,累计资金近400亿元”。从浙报传媒以近32亿元的“天价”收购了边锋和浩方游戏平台,到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并为上海报业集团,再到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等合并为中国工信出版集团,无不彰显了出版传媒企业利用兼并重组实现快速扩张的大气魄、大手笔,也昭示着出版传媒业实现快速崛起的决心和勇气。
出版产业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双重作用,加速着出版传媒产业与资本、科技、市场的融合,不断颠覆传统出版业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产业特性和边界,推动传播方式、产业规模、技术水平、赢利能力的转型升级。在当前出版传媒地方割据的基本面上,兼并重组的模式将被更广泛地运用,以冲破固有势力范围,实现跨地区、全媒体、全产业链的发展。
这将有两种模式,一是加大对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出版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实现跨地区发展;二是结合主业兼并重组出版传媒领域以外的其他企业,实现跨行业发展。
这将有四种渠道,一是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基础上的股份化,实现跨所有制;二是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资源并购相结合之上的集团化;三是文化导向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基础上的产业化;四是内容提供与科技手段相结合基础上的数字化,实现跨媒体。
猜想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上市步伐加快
上市是出版传媒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迅速做大做强的最佳途径。上市后,可以使企业的资产通过流通环节转化为资本,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有效支撑。而且,当企业的资产证券化、资本化、货币化之后,出版传媒上市企业可以根据发展需要,开展股权交易,实施并购重组,推动新一轮的资源整合。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在证监会将IPO由审批制改为注册制后,公司上市门槛将降低,数量将会增多。未来资本市场上的出版传媒类上市公司数量同样会增加,量级将会急剧增大,如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山东出版集团和广东省出版集团等具有相当实力的出版传媒企业将会纷纷谋求上市。而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等三家出版业巨头早在2012年就已完成股改,积极筹备上市。
现有的8家出版传媒类上市企业极有可能增至13家,出版传媒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格局将进一步调整。可以预见,2014年资本市场上,出版传媒业将继续领跑并购重组,资本运作将依旧风生水起、风起云涌。
猜想四:传统新华书店将向文化复合空间转型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曾指出:“现在一些实体商场变成了展示柜台,青年人试了衣服再去网上买。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上海应该如何面对?”同样,面对“试衣间”之问,“传统新华书店应该如何面对?”而更为严峻的是,从介质上看,传统新华书店还多了一个天敌——数字出版。
对传统新华书店乃至新华系的发行集团而言,传统业务和盈利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首先,从资源禀赋来看,新华系的发行集团已经不是独生子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已然出现。2013年,湖北新闻出版广电局正式向武汉三新书业有限公司和武汉亿童文教股份公司颁发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授予其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这两家民营公司和湖北新华书店集团、邮政书报刊发行公司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民营公司天生就有一种“野蛮生长”的力量,他们的崛起注定会让整个发行系统重新洗牌。
其次,从赢利模式来看,新华系的发行集团过于依赖传统产业,已经面临常年高位运行、业务增长乏力的困境了。上海出现了“爱知书店”,占据了地铁“主战场”。这种新型书店的经营方式与传统书店截然不同。书店会员在卡中充值,租借书籍按照天数计费,上下地铁时随借随还,只要花1-2元钱,就可以读到最新的杂志书籍。该书店在短时间内就开有40家门店,吸引了20多万的持卡消费会员,消费者90%以上是白领阶层。书店和杂志社合作,成为杂志的线下订阅、发行平台;与教育机构合作,成为教育机构的生源渠道。书店的盈利不是从卖书而来,而是通过帮助合作伙伴优化渠道实现盈利。这种模式很容易克隆,书店在地铁的小试牛刀,让他们迅速走进社区、楼宇、机场等。
面对新媒体、新业态的冲击,传统新华书店必将在2014年大力推动转型升级。他们已从最初抱着“狼来了”的恐惧开始向“与狼共舞”转变,总的路径可能是,小型实体店总体保持原有业态,规模型实体店转型升级成复合文化空间。
其实,布局在2013年就已经开始了。上海有着88年历史的新华书店四川北路停业转型,新的书店定位为国际性书店和咖啡吧。该市另一家新华系书店改造后,重新亮相外滩,成为一个集书店、餐厅、酒吧和创意空间于一体的复合文化空间。更为大手笔的还有江西新华发行集团,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建设了占地48亩的文化综合体。该文化综合体借鉴台湾诚品书店复合式经营理念,以复合式、多元化、多业态的模式,涵盖了图书卖场、IMAX星级影院、儿童职业体验馆、个性化数字生活馆、文具生活馆、手机城、艺术沙龙、教育培训、咖啡馆等业态,形成了一站式的文化消费与服务体验。同时,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正在布局基于全省的新华壹品校园超市,计划在2014年至少开出50家门店。
猜想五:“大而全”的出版传媒集团将孵化“小而精”的专业出版集团
2013年8月,湖北长江传媒率先在业界组建少儿出版集团,新组建的少儿出版集团以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为核心,以海豚传媒等6家公司为成员单位,业务囊括了少儿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图书出版、教育培训、动漫开发等5大板块。
所谓“船小好调头”,随着规模的扩大,不少出版传媒集团形成了规模大、产业链长的“大而全”局面,需要孵化出若干“小而精”的专业出版集团,以缩短供应链,延长价值链。大型出版传媒集团是战略决策中心、宏观管控中心、组织管理中心,是发展引领者、战略规划者、资源集聚者、环境营造者和平台搭建者。专业出版集团能做到专业化、集约化和科技化,是战略实施者、资源整合者和优质发展者。两种出版传媒集团能够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可以预见,2014年,“小而精”的出版集团将还会应运而生。中文传媒正在酝酿以旗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为核心组建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充分发掘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优质资源,做强做优品牌形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少儿出版产业集团;而这是水到渠成的,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最新发布的《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该社总体经营实力位居全国地方少儿出版社第一位。
猜想六:出版社将由产品创新向平台创新转变
在2012年举办的第16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总决赛过程中,外研社举办了“人力资源论坛——名企对话大学生”活动。通过明晰与世界500强的人才合作战略,外研社推出“大赛人才库”,搭建了人才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沟通交流平台,打通了大学生进入名企的通道。正是通过举办各类赛事、教师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才使得外研社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出版社由产品创新转型为平台创新,并非抛弃传统出版,而是在继续推进产品创新、打造精品的基础上,基于自身出版优势,抓好关联性、成长性和效益性,搭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互利共赢合作平台。
由于出版社需要对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品牌需要进一步锤炼,平台需要进一步孵化,2014年主要是布局阶段,难以一蹴而就。
猜想七:出版传媒业的职业经理人将会浮出水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在国有企业中“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信号,也是出版传媒业跨越式发展的契机。正如学者对中国传媒十几年来发展概括的那样:“90年代早期是出名记者的时期,90年代中期是出名编辑的时期,90年代末期至今是出经营者的时期”。
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国有出版传媒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基本采取任命制,评估标准有时也存在政治、业务素质和经营、管理才能不相匹配的问题。在当前出版传媒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未来上市企业急剧增多的背景下,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培养具有政治意识、市场意识、资本意识、管理意识的职业经理人就呼之欲出了。
在国家做大做强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打造具有国际文化竞争力的出版传媒企业,推动“走出去”,积极弘扬中国文化、倡导中国精神,是出版传媒业的一大使命。而要在国际竞争格局中求得发展和突破,最佳途径莫过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通过资本运营手段来筹措资本,通过兼并重组来做大做强。这同样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懂国际游戏规则、善于经营、具有实操力的职业经理人。
猜想八:出版传媒集团将由教育出版商升级为教育服务提供商
对中国出版业而言,教育出版由于具有基数庞大的受众群体,一直在出版业态占有较大的份额。同时,又由于中国教育体制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教辅图书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构成了市场对教辅图书的刚性需求,教辅图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已成为图书出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绝大多数出版传媒集团对教材教辅有较大依赖性,因而存在较大政策风险。2013年,教育部关于英语考试一年多考和取消文理科的重大改革,必定影响2014年出版产品的迅速调整,也必将影响出版传媒集团的转型路径。
如何破局?需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思维局限,跳出出版做出版,从教育内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变。教育内容是单一的,而教育服务则是无限的。教育服务应该成为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研发,编写、出版、发行以及维护、培训,甚至实体学校的建设等。
许多教育出版机构已着手布局教育服务。高等教育出版社提出“从单一纸介质教材出版向提供多媒体产品和多样化教育资源集成服务转变”。人民教育出版社提出“实现人教版基础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的现代化、数字化和立体化,为基础教育信息化提供全方位服务”。江西新华发行集团通过与教育部门合作,建立校园超市,切实保障食品安全,给学生提供优质的物质、精神服务。未来,他们还将联合教育部门介入教学资源,包括电子书包的开发、校服生产、教学用具的研发和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
与此同时,实体教育也在向在线教育延伸,如百度教育、新东方在线、环球网校等。但出版传媒业由于缺少相关教育资源,难以直接介入在线教育。因此,出版传媒业将针对在线教育开展新一轮的并购重组,以掌握布局在线教育的资源或平台,力争成为新的教育服务提供商。
猜想九:出版传媒业与科技的融合力度将加大
2013年作为“大数据时代”元年,昭示了出版传媒业与科技融合的新方向。诚如《人民日报》所言,“大数据时代,媒体的转型发展,既是技术问题,也是战略问题,将对未来的媒体形态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2014年,出版传媒业必将加紧对大数据的追逐,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断推进出版传媒的科技创新,加速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长江传媒正在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和。2012年以来,长江传媒把推动数字化转型作为工作重点,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中所列8个募投项目中有6个是数字出版项目,拟投入资金达6亿元。2013年,长江传媒与华中科技大学就3D打印产业化进行重点合作,拟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育用的学具、教具、玩具的开发。凤凰传媒将数字化战略作为第一战略,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技术转型,打造全新的数字凤凰,努力成为以数字化引领、多媒体经营为特征的新型出版传媒企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说,“新媒体的本质就是数据分析。我们已经从信息时代走到了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如果数据被赋予背景,它就成了信息;如果数据能够提炼出规律,它就是知识;如果数据能够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在分析的基础之上为我们提供正确的决策,它就是资源。”出版传媒集团如果能掌握这些资源,就掌握了平台;如果能运用这些资源,就可能将其变成资金、资产、资本,就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
猜想十:出版传媒集团将向全产业链经营延展
出版传媒集团将围绕“大出版”,将具有品牌优势的出版物通过提炼、整合,打造多元化产品,不断延长产业链和附加值,充分拓展效益空间。
以少儿出版为例,将通过立体式开发,做强做长产品链,不断锻造产品附加值,以获取更大的效益。一般而言,热销的动画片都可以带动相关商品的销售。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片的卡通玩具早已在全国热销。而在这方面做得最好、最著名的莫过于迪士尼公司。迪士尼公司作为一家涵盖影视、动画、度假区等产业的跨国企业,对于产品的深度开发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当然,在开发产品的同时,要对版权保护予以高度关注。
中文传媒旗下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已经打造了皮皮鲁、鲁西西等众多卡通形象;根据《不一样的卡梅拉》动画片改编的动漫绘本将继续强势推出;根据畅销书《超级笑笑鼠》拍摄的动画片已在筹划之中;与吉的堡教育集团合作开展的幼儿园项目进展顺利……如果运营顺利,打造属于自己的“二十一世纪王国”亦不是神话。(作者系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