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校办企业的现状与对策
俞红斌
[摘 要] 搞好校办企业的重要性,是落实教育方针的战略举措,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保证。目前,高校校办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校企关系尚未理顺、运行机制不良、人员冗余与老化、上缴繁重、资产的产权归属未清、规模经营机制不灵活、拖欠款严重等因素,制约了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如何解决目前校办企业的现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摆在高校校办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 高校 校办企业 现状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积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认真落实邓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大力发展校办科技产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校办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已形成相当规模,每年的创收,已成为发展教育事业,充实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发展校办产业是落实教育方针的战略举措,重视和加强扶持校办产业的力度,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保证。
但是,校办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及人为的种种因素的制约,干扰和影响,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成为校办企业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并发展壮大的主要绊脚石。
一、高校校办企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主观方面
(1)校、企关系尚未理顺
在校办企业的管理模式上,由于校办企业的特性,它是事业编制下的企业管理,管理上存在双重体制,行政管理上隶属于学校,企业运作上却是面向市场,实行市场调节,但由于校企关系尚未理顺,校办企业隶属于学校主管部门,虽有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权力,但在人事管理,财产管理,工资管理,以及生产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学校的制约。在管理上,习惯于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进行运作。校办企业经营上的问题(如资产运作、资产转换、合理负债等)往往放在校务会上讨论,造成重大问题议而不决,一旦经营状况不佳,甚至接近破产,学校也只能全部包下来,承担无限责任,造成被动尴尬局面。
(2)按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建立起来的校办企业,运行机制不良,干部、职工平均主义大锅饭、铁饭碗观念很深,贡献与报酬脱节,责权利分离,阻碍了干部群众积极性的发挥。
(3)校办企业人员冗余与老化,人事编制上隶属事业,职工中属事业编制占大多数,无形中造成了一种负担,增加了压力,同时,设备陈旧,厂房简陋,使产品质量不能保证,造成新产品研究周期长,削弱了竞争能力。
(4)上缴繁重,既要像社会上的企业一样,上缴税收,同时又要向学校上缴利润,往往造成资金短缺。校办企业运作中,经常缺少正常运转的周转资金,致使工厂企业继续运营困难重重,严重制约了生产规模的发展。
(5)校办企业现有资产的产权归属并未真正明确,从一般认识上谈起来是清楚的,简单地认为校办企业的所有资产都归学校,归国有。但从实际运作的情况,从暴露的问题来看是不够清晰的。表现为资产归属缺乏合法的手续,经营者和劳动者想法不一致,无形资产存在流失现象,对校办企业资产的运作(包括资产管理,对外投资等),出资者与经营者未能明确各自的职责,对资产的增值保值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建立。
1.客观方面
(1)校办企业还存在“小而全”,分散、低效的状况,校办企业虽有一些已挤身于实力较强的社会企业行列,但大多数还处于不完善的发展阶段,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经营方式上也存在差距,一般的校办企业在实力上很难与社会上企业抗衡,同时校办企业经营者存在“小打小闹小实惠”的想法。如果搞大了,风险承担与利益分享,没有明确的章法。
(2)校办企业与小规模社会企业比较,经营方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上有些规模较小的社会企业,因其经营手段灵活,渗透力强,尽管有的产品质量一般,但它们仍能抓住用户,在市场竞争中,虽然他们的整体实力不如校办企业,但他们有自己的特性和优势,利用“船小好掉头”,东打西抓,或利用体制的特点,低工低价赢得用户,而这是校办企业作为国企无法办到的,也是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于校企的事业编制,工人的工资压力等,使校企在经营中不可能如其他小规模的企业那样灵活。
(3)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各类生产资料及原材料大幅度涨价,校办企业生产成本增大,支出增加,流动资金紧张,拖款严重,也给搞好校办企业带来了困难。
此外,校办企业的发展还存在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并未真正落实,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企业的运行既缺乏增强自身活力的激励机制,也缺乏程序的分开的办事制度,重要项目的立项及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及企业贷款融资等,不够透明、公开,必要的监管制度尚未建立,企业的经营状况既无监管部门日常的审计检查,也不在企业内部向职工公开等。
二、对策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存在两方面因素:内因和外因。其内因起决定作用,内因的发展决定外因的发展,同时外因对内因有能动的反作用,因而,我们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应着重其内因方面。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从校办企业的法律形态,生产关系的体制、机制方面去认识,要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问题。抓好内部管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技进步与科学管理。
1.建立严密的制度,实行严格管理
根据《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明确在国有企业中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不仅是企业改革的方向,同样也是校办企业改革的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型企业制度,它是以清晰的财产关系为基础,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核心,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主要特征,以公司制为基本形式。校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其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结果是要创造更多的利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办产业要想发展,就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适应市场机制的现代管理制度,让大家事事有标准,项项有制度,工作有程序,行为有规范,一切工作按标准行事,从而才能健全标准化体系,夯实管理基础。台州学院印刷厂是台州学院的一座校办厂,它是在学校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的校办企业,编制上属事业,经营只能面向社会,完全市场化的校办企业,同时,企业经营压力大,包袱重,全厂正式编制职工占全厂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具有其他一般校办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为走出困境,决定对全厂生产进行改革,既企业在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多劳多得形式搞好分配制度。首先对企业经营者实行资产委托经营,要求对资产实行保值增值,超出部分按制定的分配制度由经营者支配。其次,对企业职工实行划小核算单位,做到收入与效益挂钩,奖金与产量、质量、荣誉挂钩,工人收入除基础工资外,其余的工资和奖金实行浮动,对生产过程每个环节制定一定的产值定量要求,实行计件工资,上不封顶,配合以质量打分,同时在职工之间进行优秀职工的评比,结果除表彰外,还进行积分,综合计算结果后作为职工的收入依据,有效应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同步的模式。这一分配制度实行后,收效明显。职工在工作中,再不互相推诿,而是争着要生产任务,工作比速度、比产量、比质量,从而能使全厂的生产安排有了机动性。业务人员在采购原料方面,也能做到货比三家,不盲目进货,以最优最低价格购进原材料,降低成本,从而做到投入少,产出多,增加了企业效益,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也能以低成本与别家企业一比高低,为企业赢得业务提供了条件,对参与市场竞争有了基础,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制度的建立只是改革的开始,在落实制度中,严格执行,对违反制度的人或事绝不姑息迁就,而是照章办事,同时,厂领导在执行制度时,树立严谨的治厂态度,把严格监督当成首要职责,发现问题,不推诿、不扯皮,不做老好人,不当耳旁风,及时解决问题。
2.抓好以人为本的企业内部管理
树立人本观念。现代企业,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应当把人视作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主要任务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效益目标最大化。靠全体员工的干劲和智慧,这是现代管理形式与传统管理形式的重要区别。传统的管理,注重组织分工,分等级,少数管理人员发号施令,大部分员工是消极地执行命令,对本职工作没有自我控制权。要使全体员工为了企业的目标共同奋斗,就不能不考虑他们的需求和利益。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经济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现代企业的重要资源,人才对于企业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校办产业与社会的其他民营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相比,应该说员工素质较高,人才的资源也较为丰富,还有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等等。为什么经济环境越好,有的校办企业经济效益却越差呢? 除了前面论述的校办企业发展的几个症结外,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企业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因此,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根本,也是如何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
(1)人的因素中,首要者为领导者的因素。能否搞好一个企业,离不开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要树立开放观念。校办产业要发展,必须吸收和借鉴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方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用人机制。不能闭关自守,闭门造车。要广泛交流,时刻掌握市场行情信息。有背靠大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感。所有产品、最好的项目成果,都有它的周期性。因为机遇和风险随时都会出现。企业负责人视野必须要广阔,决策超前,不但心中装有中国而且还要面向世界。因此,校办企业要按照“开拓、务实、团结、廉政”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企业领导班子,选好带头人。学校对厂领导实行奖惩分明的激励政策,实行厂长负责制。一个好的厂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前提之一。如台州学院的台州包装材料厂,在1994年之前,全厂生产属温饱型。在1994年,厂领导班子改组,换上能经营,能开拓,务实型的厂领导,对全厂经营进行全面改革,结果该厂全年利润连续翻番,连续上了几个台阶,创历史最好。一个团结务实、开拓的好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前提。
(2)要使职工积极地、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实现这一点离不开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即要把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与物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动因,也是劳动者产生积极性的物质基础。例如台州学院印刷厂,过去职工之所以缺乏劳动积极性,就因为在物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相差不大。针对这点,改革分配制度,将劳动所得与生产产值挂钩,与质量挂钩,从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建立劳动人事聘任制。校办企业要按照“精干、高效、满负荷”的原则,做到“定岗、定员、定职、定责”,根据劳动法,企业与职工之间签订劳动聘任合同,明确各自的权、责、利,双方实行双向选择,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岗位竞争制度,使每位职工都有竞争上岗的机会。在台州学院印刷厂中,每道工序有多人能上,同时,允许他们竞争上岗,业务量大时,合作完成,业务量少时比较上岗,即让能生产出优秀产品的工人先上,造成他们的一种危机感,促使他们生产出质优高效的产品。
(4)建立精神激励机制,增强集体凝聚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无论什么性质的管理,都少不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激励,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重。从管理学的观点看,人们的拼搏和奋斗是由多种欲望和追求所促成,在正确的理想信念前提下,精神激励很重要,目前我国的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校办企业不可能在物质待遇上得到太多,如果没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就欲壑难填,再高的物质待遇也难以调动积极性。有效应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同步的模式。物质激励是有效激励的基础,但是物质激励达到一定程度时,精神需要就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对此要求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奖励要适度,注意物质激励本身具有精神激励作用; 二是注重精神激励的有效性; 三是提高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同步性,使组织的思想和企业的目标时刻装在职工的心中。在台州学院印刷厂平时一方面通过组织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同时组织职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提高集体凝聚力。组织职工进行年度评比,评出职工的学习榜样适当给予物质奖励,从而激发了职工比学争先的积极性,为抓好企业的内部管理创造了条件。
3.加强质量管理,以质取胜
进行优质生产,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环节,产品质量的好坏,是产品生产的重要环节,像足球比赛中的足球守门员,全场中谁都可以犯错,但守门员不能犯错。因为守门员一旦犯错就是输球,甚至于掉分,故在企业管理时,必须重视抓质量,把好质量关。台州学院印刷厂在制定工厂管理制度时,专门列出质量一项,成立一个职工与领导共同参与的质量监督小组,对每个环节的产品进行鉴定,根据评分标准,打出质量分。同时工厂还把质量分与职工的奖金挂钩,促使职工人人重视质量,形成优质生产的好风气。故抓好质量管理是搞好校办企业的一个重要基础。
校办企业要发展,就要从内部管理入手,通过对实现生产的人、机、料、环境等主要因素的有效控制,劳动整体管理不断前进,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校办企业,才能服务于学校,从而服务于社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企业才有出路,才有后劲。我们深信在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在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原则,通过体制改革,机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抓好内部管理,树立开放搞活,随机应变的科学管理理念,必将给校办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夏伍珍:高校校办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J].经济师,2005(11):89~90
[2]王 波:浅谈高校校办企业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冶金教育, 2005 (1):45~47
[3]王 玉:浅议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高科技产业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6, 27 (2) : 60~62
[4]许 炳 孙 玉:对高等院校校办企业问题的思考[J].前沿, 2005 (2):55~56.
[5]王 辉: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术论坛, 2007 (7):235
[6]于 忠:校办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初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1 (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