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官方微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策略
刘星彤?陈燕
【摘 要】 官方微信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官微的现状,以陕西S大學官方微信为例,通过调查该校学生对官微的满意度和对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受,具体分析官微在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中存在的五大问题,从整合话语主体、筑牢话语底线、革新话语方式、抢占话语时机、落实话语诉求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提升高校官微意识形态话语权。
【关 键 词】高校官方微信;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刘星彤,陕西理工大学;陈燕,陕西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微信语境下高校网络话语权与舆情引导策略研究”(SLGSZ2016
102);2016年陕西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舆情引导”(2016M006)。
【中图分类号】 G20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6.020一、我国高校官方微信现状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1]。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官方微信(简称官微)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平台。高校官方微信(简称高校官微)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即高校根据学生心理,在官微中构建特定的话语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止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使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高校官微指由高校认可建立,并由高校党委宣传部管理的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分省微信公号排行榜》显示,截至2018年1月,我国共有589个高校官微,分布于全国29个省区市(青海、西藏暂无统计数据),但当期WCI指数(微信传播指数)高于800的仅占28%。以教育部直属的3所重点大学为例,其WCI指数分别为967.06、702.44、600.84,这说明各高校对官微的重视程度和运营管理方式不同,其传播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目前,高校官微已经成为融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高校形象窗口,体现了高校的价值标准、办学特色和服务能力等。其主要功能包括5个方面。第一,新闻报道。报道国内外、教育界和学校的重要新闻。第二,发展教育。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知识,进行学生心理情感引导,开展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教育。第三,精神凝聚。提升师生对校训的认同感,发生重大热点事件时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第四,交流分享。提供表达思想和交流讨论的平台。第五,校园服务。发布校园学习生活服务信息。二、高校官方微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优势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关注最多的网络媒体有高校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学生使用得最多的是官方微信。
1.高校官微信息送达率高,传播渗透力强
高校官微的主要话语对象是在读大学生。本调查以陕西S大学官方微信为对象,向全校学生发放网络问卷,调查学生的官微使用情况、对官微的满意度,以及对官微发布的意识形态内容的感受。目前S大学在校生为20014人,关注官微的有19687人,收回有效问卷1922份。在被调查者中,85.79%的被调查者关注了官微,70.76%的被调查者通过查找订阅官微,80.37%的被调查者关注官微的动机是及时了解学校信息,74.95%的被调查者认为官微丰富、便利了学习和生活。在调查内容中,国家要闻和学校新闻是学生最关注的内容,其次是关于校园服务和学习生活的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关注了官微,有主动使用的意愿,关心学校和国家新闻事件,这为官微传播主流思想提供了可能。总体来说,微信圈层化程度高,好友多为现实生活中的亲友、同学,信息可快速实现裂变式传播,而学生每天频繁使用微信,为高校官微提高信息送达率、增强传播渗透力提供了基础。
2.高校官微互动性强,学生黏性强
高校官微可让学生随时获取信息,实现娱乐放松。高校官微的受众多为有相似需求的大学生,他们借助官微平台,通过回复评论、讨论话题、提出建议等方式,与同学联系,参与学校事务。官微的强关系性、实时互动性和表达意见的隐秘性使学生发表观点时有安全感,能畅所欲言,同时激发他们的互动兴趣,减少“沉默的螺旋”效应。笔者认为,随着高校官微功能和内容的完善,学生的黏性将不断增强。
3.高校官微话语内容适度,话语主体权威
当前微信公众号“把关人”功能缺位,发布的内容质量往往良莠不齐。高校官微经学校批准认证,党委宣传部负责日常管理运营,从源头上保证了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真实性和高质量。官微信息既不像官网信息那样因内容过于冗长而使学生感到疲惫,也不像微博信息那样过于短小而缺乏思想性。此外,官微信息还可以结合微信音视频、html语言等提升信息内容的吸引力,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促进主流思想的传播。三、高校官微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要性和存在问题
1.高校官微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要性
问及对高校官微设置意识形态内容的看法,82.32%的被调查者表示平时会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重大政治新闻,91.76%的被调查者认为官微有必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做好思想宣传工作。68.4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官微中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是有益的,74.5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在官微中设置思政板块。这说明大学生渴望深入了解国家政治生活,认可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70.32%的被调查者认为微信环境复杂,不能完全通过表面信息辨别是非真伪。因此,利用官微引导学生坚守主流意识形态,去伪存真,是高校主动应对互联网环境下多元价值观挑战的策略。
2.高校官微意识形态话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微信公众号过多,管理松散
目前各高校有不同部门、学院、社团等主体创建和管理的微信公众号,如S大学有 37个微信公众号,设置标准不一,信息不同步,联合思想教育效果差,不能从全校视野实现舆情的有效管控,无法在重大舆情事件发生时统一口径,做出有力回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官微的引导力度。
(2)高校官微未能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
高校官微应尽量满足学生全方位需求。以S大学官方微信为例,其现有栏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主推文章,即学校要闻、通知总结类、励志类文章。第二,初见栏目,包括学校主页、校园全景等。第三,相识栏目,包括校园树洞、掌上校园(教务、图书馆信息查询等)。第四,相知栏目,包括官方微博、历史消息、投稿给我等。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官微内容全面、较全面、不全面的被调查者分别占9.22%、57.38%、33.4%,认为内容吸引力强、较强、不太强的被调查者分别占8.89%、37.74%、53.37%。还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讲座信息更新滞后,比如投稿给我栏目连续半年主题未变。此外,部分被调查者提出应增加就业和创业指导、交际、思政学习、校园服务、情感、知识扩展等内容。由上述可见,学生肯定官微为学习生活带来益处的同时,期待官微提供更多层面的知识和服务,但目前官微未能达到学生预期,因此高校官微关注率大于使用率。
(3)官微话语方式呆板、思想性不强
许多高校官微凑文章的痕迹大于做文章,发布的信息仅停留在对事件的简单转载或叙述上。如S大学官方微信2017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只是直接转载新闻,未深入解读文件意义,学生觉得与自身关系不大。笔者认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宣传话语形式依次为文章、视频、H5、音频,配有图片的文字往往更受欢迎。高校官微使用微信话语方式不灵活,缺乏吸引力,应尽快改进。
(4)官微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缺失
在意识形态领域,主流意识形态不去占领话语权,其他社会思潮就会去占领[2]。面对当前鱼龙混杂的舆论环境,高校官微应突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地位。比如在本次调查中,对于官微设置的意识形态栏目,学生的关注重点依次为国家要闻、党和国家发展大事件、方针政策。但笔者认为,栏目设置中缺少有足够吸引力的思想宣传专栏。
(5)官微面对大事件、学生诉求时往往滞后失语
在出现突发热点事件时,高校官微大多反应滞后甚至失语,未能表达旗帜鲜明的观点。调查显示,只有27.51%的被调查者认为官微能在发生重大舆情时主动说明或表达观点,仅有21.67%的被调查者认为官微能够及时回应学生诉求。可见,虽然很多高校官微承担了部分舆情监控工作,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限,未能充分了解学生诉求,未能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只能自己解读事件,这可能导致校内舆论走向错误方向,不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四、高校官方微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策略
1.共享互联,整合话语主体,突出官微权威性
高校必须整合校内各微信公众号。首先,由党委宣传部对校内各微信公众号设立的必要性和运营的科学性进行审核,制订管理标准。其次,突出官微的权威地位,对官微发布的内容严格把关,同时在官微上设置各部门和团体公众号链接,方便学生进入相应部门了解信息,形成以官微为主、各部门和团体公众号为辅的工作体系,树立学校和官微整体形象。再次,把握学生在不同平台的阅读偏好和不同平台的舆论传播情况,为官微精准投放优质内容提供更多数据支撑。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高校各微信公众号应同时发力,根据部门职能对事件和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阐释和疏导。
2.完善功能,筑牢话语底线,深化官微话语内涵
高校官微应筑牢话语底线。意识形态内容是高校官微的话语底线,官微要有服务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大局意识,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话语基础,以先进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校发展为话语核心,以学生接受为话语归宿的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架构。首先,增加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新成就,以及国防外交、教育民生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动态并展开思考。其次,策划对党和国家有益的议题,如中国反制“萨德”措施、开展国际援助等方面的议题;传播有深度的思政内容,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改革的成就与存在问题,树立官微形象。再次,设置思想宣传专栏,由懂得微信话语的教师结合热点讲解政治知识和价值观念,批判错误思潮。
高校官微应深化话语内涵。高校官微可挖掘学校特色和师生精神,编写更多原创内容。如某高校官微的一篇《惊!这是暑假的图书馆吗?》,采访学生对暑期图书馆众多学生学习的看法,加深了广大学生对校训的认知,引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深层思考。总体来说,高校官微应注重几个块面。第一,对重大政治议题,应找准切入口,列举事实,对难点抽丝剥茧地剖析;第二,增加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术前沿、思想情感等内容,提升学生多方面素养。比如为学生分析就业市场,引导其客观评估自身情况,给其提出阶段性建议。第三,完善栏目设置。比如设置知识扩展、情感心理咨询、微课学习、益智娱乐等栏目,使内容涵盖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增加官微的实用性。
3.增添趣味性,革新话语方式,增加官微吸引力
高校官微應不断革新官微话语的表达方式。一是善用微信话语。高校官微要紧跟潮流,革新语境和语态,拉近学生意识形态话语距离。比如使用“打call”“freestyle”等流行语,新颖有趣,可与学生形成共鸣。二是注重情感引导。高校官微要以温暖、生动的话语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和集体意识。高校官微应减少宣传性语言,多用数据和案例让学生感受政治经济发展带来的实际变化,增强其自豪感和提升自身能力的紧迫感。如在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国网微信推出《习近平28次出访勾勒中国全方位外交图景》,以过去5年习近平出访的次数、时间、区域,生动说明中国在国际、国内大局上实现向“世界大国”的转变。三是丰富表现形式。高校官微可结合动画等技术推送内容,丰富标题推送和排版方式;可创新栏目LOGO,形成冲击力;可以为官微设计亲切、具有个性的卡通形象,让官微及其线下活动与品牌形象紧密关联。
4.分类引导,抢占话语时机,提升官微公信力
高校官微应分类引导舆情。对突发事件高校官微要迅速主动出击,树立权威形象,对易引发大学生重大舆情的事件应采取不同方式疏导。面对重大国际、国内时政要闻,如恐怖主义、核武器试验、钓鱼岛争端、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应客观指出事件背后的原因、错误价值观念,表明立场,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念。面对校园重大突发事件,如重大安全事故、暴力事件等,应迅速响应,预判舆论倾向性,多层面监测舆情发展,做到澄清事实、化解矛盾、疏导情绪。面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问题,应谨慎处理。比如在实行精准扶贫政策和新的管理制度等敏感时期,应及时为学生讲解政策,维护学生权益,赢得学生理解。
高校官微应抢占话语时机,提前分析大学生对各类事件的反应,在事件影响扩散前进行引导。比如某高校2017年7月发生一起事件,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做生物解剖实验时感染病毒,需要巨额医药费治病,但面对微信朋友圈的种种猜测,该校官微始终未对事件做任何说明。笔者认为,官微应跟踪事件进展,说明原因,展示校方对学生的关心,采取筹集医药费等积极措施应对事件,消除不良影响,树立“善担当、敢发声”的官微形象。
5.“上下”共振,落实话语诉求,提高官微活跃度
高校官微应及时收集掌握学生动态信息,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做好线上管理工作,增加线下活动。笔者认为,高校官微的线上管理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反馈学生诉求。官微应为学生提供顺畅表达建议的渠道,并将师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跟踪解决进程,实现校园和谐发展。第二,讨论热点问题。官微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激发其对时政的关注,强化其爱国意识,深化其社会主义价值观。如高校官微可推送观看十九大开幕式的公告和链接,让学生通过回复关键词、评论来交流学习体会。第三,通过校园品牌活动和重大节日的线下活动,实现线上与线下互动传播。高校官微可举办各类活动,如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微视频评比、讲好抗战微故事、用微言为国庆献礼等,让更多学生通过高校官微参与活动,提升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0-27)[2018-1-30]. 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 htm.
[2]唐爱军.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J]. 唯实,2016(11):33-35.
【摘 要】 官方微信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官微的现状,以陕西S大學官方微信为例,通过调查该校学生对官微的满意度和对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受,具体分析官微在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中存在的五大问题,从整合话语主体、筑牢话语底线、革新话语方式、抢占话语时机、落实话语诉求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提升高校官微意识形态话语权。
【关 键 词】高校官方微信;意识形态;话语权;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刘星彤,陕西理工大学;陈燕,陕西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微信语境下高校网络话语权与舆情引导策略研究”(SLGSZ2016
102);2016年陕西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舆情引导”(2016M006)。
【中图分类号】 G20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6.020一、我国高校官方微信现状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1]。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官方微信(简称官微)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平台。高校官方微信(简称高校官微)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即高校根据学生心理,在官微中构建特定的话语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止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使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高校官微指由高校认可建立,并由高校党委宣传部管理的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分省微信公号排行榜》显示,截至2018年1月,我国共有589个高校官微,分布于全国29个省区市(青海、西藏暂无统计数据),但当期WCI指数(微信传播指数)高于800的仅占28%。以教育部直属的3所重点大学为例,其WCI指数分别为967.06、702.44、600.84,这说明各高校对官微的重视程度和运营管理方式不同,其传播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目前,高校官微已经成为融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高校形象窗口,体现了高校的价值标准、办学特色和服务能力等。其主要功能包括5个方面。第一,新闻报道。报道国内外、教育界和学校的重要新闻。第二,发展教育。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知识,进行学生心理情感引导,开展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教育。第三,精神凝聚。提升师生对校训的认同感,发生重大热点事件时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第四,交流分享。提供表达思想和交流讨论的平台。第五,校园服务。发布校园学习生活服务信息。二、高校官方微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优势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关注最多的网络媒体有高校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学生使用得最多的是官方微信。
1.高校官微信息送达率高,传播渗透力强
高校官微的主要话语对象是在读大学生。本调查以陕西S大学官方微信为对象,向全校学生发放网络问卷,调查学生的官微使用情况、对官微的满意度,以及对官微发布的意识形态内容的感受。目前S大学在校生为20014人,关注官微的有19687人,收回有效问卷1922份。在被调查者中,85.79%的被调查者关注了官微,70.76%的被调查者通过查找订阅官微,80.37%的被调查者关注官微的动机是及时了解学校信息,74.95%的被调查者认为官微丰富、便利了学习和生活。在调查内容中,国家要闻和学校新闻是学生最关注的内容,其次是关于校园服务和学习生活的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关注了官微,有主动使用的意愿,关心学校和国家新闻事件,这为官微传播主流思想提供了可能。总体来说,微信圈层化程度高,好友多为现实生活中的亲友、同学,信息可快速实现裂变式传播,而学生每天频繁使用微信,为高校官微提高信息送达率、增强传播渗透力提供了基础。
2.高校官微互动性强,学生黏性强
高校官微可让学生随时获取信息,实现娱乐放松。高校官微的受众多为有相似需求的大学生,他们借助官微平台,通过回复评论、讨论话题、提出建议等方式,与同学联系,参与学校事务。官微的强关系性、实时互动性和表达意见的隐秘性使学生发表观点时有安全感,能畅所欲言,同时激发他们的互动兴趣,减少“沉默的螺旋”效应。笔者认为,随着高校官微功能和内容的完善,学生的黏性将不断增强。
3.高校官微话语内容适度,话语主体权威
当前微信公众号“把关人”功能缺位,发布的内容质量往往良莠不齐。高校官微经学校批准认证,党委宣传部负责日常管理运营,从源头上保证了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真实性和高质量。官微信息既不像官网信息那样因内容过于冗长而使学生感到疲惫,也不像微博信息那样过于短小而缺乏思想性。此外,官微信息还可以结合微信音视频、html语言等提升信息内容的吸引力,满足大学生的阅读需求,促进主流思想的传播。三、高校官微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要性和存在问题
1.高校官微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要性
问及对高校官微设置意识形态内容的看法,82.32%的被调查者表示平时会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重大政治新闻,91.76%的被调查者认为官微有必要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做好思想宣传工作。68.4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官微中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是有益的,74.5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在官微中设置思政板块。这说明大学生渴望深入了解国家政治生活,认可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70.32%的被调查者认为微信环境复杂,不能完全通过表面信息辨别是非真伪。因此,利用官微引导学生坚守主流意识形态,去伪存真,是高校主动应对互联网环境下多元价值观挑战的策略。
2.高校官微意识形态话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微信公众号过多,管理松散
目前各高校有不同部门、学院、社团等主体创建和管理的微信公众号,如S大学有 37个微信公众号,设置标准不一,信息不同步,联合思想教育效果差,不能从全校视野实现舆情的有效管控,无法在重大舆情事件发生时统一口径,做出有力回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官微的引导力度。
(2)高校官微未能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
高校官微应尽量满足学生全方位需求。以S大学官方微信为例,其现有栏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主推文章,即学校要闻、通知总结类、励志类文章。第二,初见栏目,包括学校主页、校园全景等。第三,相识栏目,包括校园树洞、掌上校园(教务、图书馆信息查询等)。第四,相知栏目,包括官方微博、历史消息、投稿给我等。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官微内容全面、较全面、不全面的被调查者分别占9.22%、57.38%、33.4%,认为内容吸引力强、较强、不太强的被调查者分别占8.89%、37.74%、53.37%。还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讲座信息更新滞后,比如投稿给我栏目连续半年主题未变。此外,部分被调查者提出应增加就业和创业指导、交际、思政学习、校园服务、情感、知识扩展等内容。由上述可见,学生肯定官微为学习生活带来益处的同时,期待官微提供更多层面的知识和服务,但目前官微未能达到学生预期,因此高校官微关注率大于使用率。
(3)官微话语方式呆板、思想性不强
许多高校官微凑文章的痕迹大于做文章,发布的信息仅停留在对事件的简单转载或叙述上。如S大学官方微信2017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只是直接转载新闻,未深入解读文件意义,学生觉得与自身关系不大。笔者认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宣传话语形式依次为文章、视频、H5、音频,配有图片的文字往往更受欢迎。高校官微使用微信话语方式不灵活,缺乏吸引力,应尽快改进。
(4)官微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缺失
在意识形态领域,主流意识形态不去占领话语权,其他社会思潮就会去占领[2]。面对当前鱼龙混杂的舆论环境,高校官微应突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地位。比如在本次调查中,对于官微设置的意识形态栏目,学生的关注重点依次为国家要闻、党和国家发展大事件、方针政策。但笔者认为,栏目设置中缺少有足够吸引力的思想宣传专栏。
(5)官微面对大事件、学生诉求时往往滞后失语
在出现突发热点事件时,高校官微大多反应滞后甚至失语,未能表达旗帜鲜明的观点。调查显示,只有27.51%的被调查者认为官微能在发生重大舆情时主动说明或表达观点,仅有21.67%的被调查者认为官微能够及时回应学生诉求。可见,虽然很多高校官微承担了部分舆情监控工作,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限,未能充分了解学生诉求,未能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只能自己解读事件,这可能导致校内舆论走向错误方向,不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四、高校官方微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策略
1.共享互联,整合话语主体,突出官微权威性
高校必须整合校内各微信公众号。首先,由党委宣传部对校内各微信公众号设立的必要性和运营的科学性进行审核,制订管理标准。其次,突出官微的权威地位,对官微发布的内容严格把关,同时在官微上设置各部门和团体公众号链接,方便学生进入相应部门了解信息,形成以官微为主、各部门和团体公众号为辅的工作体系,树立学校和官微整体形象。再次,把握学生在不同平台的阅读偏好和不同平台的舆论传播情况,为官微精准投放优质内容提供更多数据支撑。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高校各微信公众号应同时发力,根据部门职能对事件和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阐释和疏导。
2.完善功能,筑牢话语底线,深化官微话语内涵
高校官微应筑牢话语底线。意识形态内容是高校官微的话语底线,官微要有服务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大局意识,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话语基础,以先进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校发展为话语核心,以学生接受为话语归宿的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架构。首先,增加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新成就,以及国防外交、教育民生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动态并展开思考。其次,策划对党和国家有益的议题,如中国反制“萨德”措施、开展国际援助等方面的议题;传播有深度的思政内容,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改革的成就与存在问题,树立官微形象。再次,设置思想宣传专栏,由懂得微信话语的教师结合热点讲解政治知识和价值观念,批判错误思潮。
高校官微应深化话语内涵。高校官微可挖掘学校特色和师生精神,编写更多原创内容。如某高校官微的一篇《惊!这是暑假的图书馆吗?》,采访学生对暑期图书馆众多学生学习的看法,加深了广大学生对校训的认知,引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深层思考。总体来说,高校官微应注重几个块面。第一,对重大政治议题,应找准切入口,列举事实,对难点抽丝剥茧地剖析;第二,增加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术前沿、思想情感等内容,提升学生多方面素养。比如为学生分析就业市场,引导其客观评估自身情况,给其提出阶段性建议。第三,完善栏目设置。比如设置知识扩展、情感心理咨询、微课学习、益智娱乐等栏目,使内容涵盖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增加官微的实用性。
3.增添趣味性,革新话语方式,增加官微吸引力
高校官微應不断革新官微话语的表达方式。一是善用微信话语。高校官微要紧跟潮流,革新语境和语态,拉近学生意识形态话语距离。比如使用“打call”“freestyle”等流行语,新颖有趣,可与学生形成共鸣。二是注重情感引导。高校官微要以温暖、生动的话语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和集体意识。高校官微应减少宣传性语言,多用数据和案例让学生感受政治经济发展带来的实际变化,增强其自豪感和提升自身能力的紧迫感。如在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国网微信推出《习近平28次出访勾勒中国全方位外交图景》,以过去5年习近平出访的次数、时间、区域,生动说明中国在国际、国内大局上实现向“世界大国”的转变。三是丰富表现形式。高校官微可结合动画等技术推送内容,丰富标题推送和排版方式;可创新栏目LOGO,形成冲击力;可以为官微设计亲切、具有个性的卡通形象,让官微及其线下活动与品牌形象紧密关联。
4.分类引导,抢占话语时机,提升官微公信力
高校官微应分类引导舆情。对突发事件高校官微要迅速主动出击,树立权威形象,对易引发大学生重大舆情的事件应采取不同方式疏导。面对重大国际、国内时政要闻,如恐怖主义、核武器试验、钓鱼岛争端、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应客观指出事件背后的原因、错误价值观念,表明立场,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念。面对校园重大突发事件,如重大安全事故、暴力事件等,应迅速响应,预判舆论倾向性,多层面监测舆情发展,做到澄清事实、化解矛盾、疏导情绪。面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问题,应谨慎处理。比如在实行精准扶贫政策和新的管理制度等敏感时期,应及时为学生讲解政策,维护学生权益,赢得学生理解。
高校官微应抢占话语时机,提前分析大学生对各类事件的反应,在事件影响扩散前进行引导。比如某高校2017年7月发生一起事件,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做生物解剖实验时感染病毒,需要巨额医药费治病,但面对微信朋友圈的种种猜测,该校官微始终未对事件做任何说明。笔者认为,官微应跟踪事件进展,说明原因,展示校方对学生的关心,采取筹集医药费等积极措施应对事件,消除不良影响,树立“善担当、敢发声”的官微形象。
5.“上下”共振,落实话语诉求,提高官微活跃度
高校官微应及时收集掌握学生动态信息,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做好线上管理工作,增加线下活动。笔者认为,高校官微的线上管理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反馈学生诉求。官微应为学生提供顺畅表达建议的渠道,并将师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跟踪解决进程,实现校园和谐发展。第二,讨论热点问题。官微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激发其对时政的关注,强化其爱国意识,深化其社会主义价值观。如高校官微可推送观看十九大开幕式的公告和链接,让学生通过回复关键词、评论来交流学习体会。第三,通过校园品牌活动和重大节日的线下活动,实现线上与线下互动传播。高校官微可举办各类活动,如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微视频评比、讲好抗战微故事、用微言为国庆献礼等,让更多学生通过高校官微参与活动,提升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0-27)[2018-1-30]. 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 htm.
[2]唐爱军.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J]. 唯实,2016(1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