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研究

    张汝岱

    摘要:《朱鹮》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朱鹮的生存现状为背景,融入了对当前环境问题的思考,既具有相当程度的艺术价值,又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该剧的各方各面都极具新意,首先在朱鹮形象塑造方面,该舞剧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朱鹮的典型形象,精细的服化道还原了朱鹮的外表,编舞技法的运用可谓是对朱鹮神态的画龙点睛;其次便是舞剧的创作特征,该剧的道具、音乐、舞美以及舞台调度等,都是使得该剧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最后便是本剧在整体风格特征上的探索,融合了多种舞蹈风格,具有十足的创新价值与研究意义。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进行研究论证,以此来展望当代中国舞剧今后的创作方向。

    关键词:舞剧《朱鹮》? ?典型形象? ?艺术特征?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J72?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3-0159-02

    朱鹮又称朱鹭,因外形优美,而被誉为“东方宝石”,并且被民间视为吉祥与幸福的象征,然而因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给朱鹮带来了濒临灭绝的生存问题。舞剧《朱鹮》便是以此为故事背景,由上海歌舞团作为主创团队,佟睿睿为编导,朱洁静、王佳俊为主要演员,经过四年的呕心沥血,于2014年在国家大剧院首次与观众见面,一经上演,便在舞蹈界广受好评。著名戏剧评论家戴平如是说到:“《朱鹮》用民族舞蹈的独特舞姿,提炼演化了朱鹮的涉、栖、翔”等动作元素,与芭蕾舞艺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一部将西方芭蕾艺术和中国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舞剧精品。”

    一、朱鹮的典型形象塑造

    “所谓典型形象, 就是通过非常鲜明生动的个别形象去充分表现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必然与偶然、本质与现象的高度有机的统一”。在各类艺术作品中,典型形象塑造的是否成功,要看其是否包含了各类形象中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一部艺术作品的典型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是评判标准中的重要一环。舞剧不同于文学艺术作品,对于典型形象的塑造,主要是依靠舞者对于模仿对象形神的掌握,以及服化道的加持。舞剧《朱鹮》中对朱鹮的形象塑造非常准确,不仅表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朱鹮的生存状况,而且将朱鹮的神态塑造的栩栩如生,赋予了该舞台形象更为深刻的含义。

    舞剧中的朱鹮们,身着十足轻灵的长裙,踩着精心设计的舞鞋,头部的羽毛装饰衬托出朱鹮独到的气质,最为亮眼的则是朱鹮羽翼的设计,以手棍作翅骨,连接着轻纱素帘般的双翼使得朱鹮们飘然若仙,将其在空中展翅轻舞的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充分展示出朱鹮高雅的外形。舞剧中对朱鹮们的动作姿态以及神韵的塑造不可谓不传神,这种专属于朱鹮专属的动作语言使得该舞剧的表现力上升了一个档次。在《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中有“舞蹈动机是捕捉舞蹈形象的物质基础”以及“舞蹈动机是舞蹈形象的核心基因”的论断,而舞蹈动作是舞蹈动机的外化,因此,判断舞剧的成功与否,可以从它整体的舞蹈动作着手分析。

    “动态、动速、动律、动力是构成一个动作的基本成分, 这些成分的组合, 便是使动作具有造型美、情感美、流动美的内在因素。”《舞蹈创作理论与表演艺术》中如是说到,因此分析《朱鹮》中的舞蹈动作,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舞剧《朱鹮》的编者对朱鹮的生活中的动作姿态拿捏的非常到位,抓住了朱鹮生活中静态的身段与动态的感觉,通过对其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将其在舞台上用拟人化、符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在呈现朱鹮的静态之时,舞者一手环在腰间,模拟朱鹮翅膀收拢的样子,另一只手在头顶轻点,模拟朱鹮休息时羽冠伸展的样子,以及两两成对静止休息时,四肢模拟朱鹮羽翼与长足等等一系列姿态,使得朱鹮的静态的神韵美在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动态的隽美则在舞剧中各方各面都有体现,比如说在湖中朱鹮飞舞的一段,舞者展开飘逸的双翼,上下翻飞的舞蹈动作使得朱鹮轻盈的体态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再如舞剧中舞者的头部动作,强烈的顿挫使得朱鹮灵动的特质被凸显出来,配合腳下的小碎步,这些将朱鹮涉水漫步的姿态很好的呈现了出来,这些细节使得舞台上朱鹮的形象与“天鹅”以及“孔雀”完全的区别开来,也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把控,让观众真正的领略到独属于朱鹮的高贵。

    “动速, 即动作的节奏、速度。”在剧中最为显著的表现则是舞者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融合,如在剧中,朱鹮们的动作的节奏、速度与音乐或是同步的,随音乐旋律中情感变化而变化,又或是错位的,慢节奏的音乐与朱鹮们快节奏的动作交织着,凸显了朱鹮面临的生存困境,并且拉大了舞剧中戏剧张力,为朱鹮的形象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动律, 即动作的空间走向, 流动疾缓的内在规范。”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如何融合不同舞种之间的内在动律,使之以一种新的动作形式在舞台上呈现出来,是一项极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朱鹮》中,我们可以发现编者非常巧妙的完成了这项工作,不仅从古典芭蕾中提取了“轻”、“准”、“稳”、“美”的审美规范,灵活的运用在朱鹮的主题动作与连接性动作中,突出了朱鹮高贵典雅的气质,并且区别于传统的芭蕾舞剧,舞者们没有穿着足尖鞋可以说是对传统极大的突破,类比《天鹅湖》,《朱鹮》可以说是另辟蹊径,使得舞蹈动作上的灵活度大幅增加;而且融入了古典舞中独有的蕴意——“拧”、“倾”、“圆”、“曲”,展现出朱鹮东方气韵的一面。这种标新立异的结合,是一种对新动律的探索,对于中国当代舞剧的发展而言,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动力, 即动作的力度。”一般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动作力度与整体情感的结合;二是指动作在运动中的“力效”,在这里我们取第一种解释来分析舞剧中两段故事之间的情感变化。第一段故事中,表现朱鹮在原生态环境中的轻松自在的舞蹈动作,是如此的优雅、灵动、流畅;而在第二段故事中,为了表现朱鹮在现代钢铁丛林中的挣扎,不同于上半段故事中舒展的身姿,这种有着强烈对比的舞蹈动作很好的表现出朱鹮的脆弱而又敏感的一面,同时也深化了舞剧的主题情感,因此《朱鹮》的“动力”是十分出色的。

    二、中式审美的艺术特征

    中式审美中,一个最不同于西方审美的点,就是在作品中对于“意境”的塑造,“意境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 (符号) 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氛围以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与幻象的总和”意境的产生需要拥有载体。

    在舞剧《朱鹮》中,对意境刻画最为亮眼的是朱鹮们的几次群舞。编者灵活的运用线性舞台调度,复合的直线调度来凸显朱鹮生活时的群居状态,比如在第二幕第二场的群舞中,井然有序的队列变换,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是凸显出朱鹮在群居状态下的整洁与灵活的一面;曲线调度的多次运用则是在强调朱鹮柔美、灵动的形象,比如在第二幕第一场中,运用曲线调度来模拟朱鹮们在空中恣意盘旋的模样,体现出朱鹮展翅高飞时的独特的魅力。

    群舞的精心刻画,再加上同调的音乐与灯光,成功的营造出朱鹮生活环境的实境,同时也营造了朱鹮本身这一集美丽与一身的虚境,虚实结合,使得朱鹮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并且在朱鹮消逝的舞段中,实境与实境之间的巨大反差所营造出来的直击人心的强烈情感,让观众对该剧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朱鹮》的现实意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森林法则一直是自然界正常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由于近代人类科技跨时性的发展,使得自然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也使得一个又一个的物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问题,因此,如何在工业文明向前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保护自然环境,使得人與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成为了当今的时代话题。

    舞剧《朱鹮》正是在这种时代话题下所诞生的,该剧通过对朱鹮古代与今时生存状态进行精细的描绘,将事关物种生存的沉重话题,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呈现在世人面前,不仅展现了舞蹈编导佟睿睿对濒危动物的强烈关怀与对当下环境的思考,同时与本剧“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这一主题遥相呼应,呼吁大众关注环境问题,引起观众进一步的思考。

    四、结语

    《朱鹮》是当代中国舞剧中的佳作,它不仅描绘出优美、灵气的朱鹮形象,在舞台呈现方面也非常的优秀,而且在舞种的融合探索上,对今后中国当代舞剧的创作是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的,而令它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则是其中所传达的理念,这种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现代工业文明的背景下是十分深刻的。

    参考文献:

    [1]樊篱.文学理论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王庆璠.关于典型化的原则与方法[J].文艺研究,1984,(06).

    [3]肖苏华.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4]叶俊,董勇.舞蹈创作理论与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