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蒙古卫视2013年春晚

黄珂玮
摘要:内蒙古卫视的春节晚会作为地方性春晚极具地域性特色,其本土特色十分浓郁且与时俱进的加入了时代感强劲的现代元素,因此深受内蒙古地区受众的关注和喜爱。2013年内蒙古卫视汉语频道蛇年春晚继续它独有的民族特色,将民族特色的这张牌用新的手法运用到今天的现代传播媒介当中,使整台晚会所展现的乡土情结、诗性草原、自然之韵等等主题在节目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关键词:民族特色 创新性 诗性草原 自然之韵
2013年内蒙古汉语卫视春晚的主题依然确定为“蔚蓝的故乡”。每逢佳节倍思亲,蔚蓝的故乡曾是多少草原儿女魂牵梦萦的地方。文化依存于地域之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与此同时衍生了与地域文化艺术相适的审美期待。这种群体性的审美期待和心理存在于这个民族的潜意识中。对于草原儿女而言,文化艺术的地域之养就是这片蔚蓝的故乡、无垠的草原。蔚蓝色的天空,碧绿的草场,飞驰的骏马,悠扬的歌声,婀娜的舞蹈,阿妈的奶茶,这所有来自蔚蓝的故乡里独有的特质使得所有的草原儿女无论身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只要看到蔚蓝的故乡,只要听到熟悉的琴声,只要闻到动人的歌声,就会勾起无限的思乡之情,因此,将主题确定为“蔚蓝的故乡”就是想在除夕之夜用一种拥抱草原,回归心灵的方式,来让所有的人,感受到独特的草原气息,诗性的气息,让在外的游子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一、与往年春晚相比,今年春晚节目编排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纵观新世纪以来的内蒙古春晚各类节目所占比重,我们看到2001年至2010年间,内蒙古春晚中歌舞类的节目比重为85%,而在这之中,民族歌舞的比重更是达到了91%。由此可见,内蒙古春晚中的主体节目是民族歌舞节目。201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歌舞类的节目在总节目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92.3%,民族类的歌舞也是占到了70%以上。虽然比重有所下调,但依然无法撼动其主体地位。由此不难看出,反应草原文化,反应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风土人情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一年一度的内蒙古春晚承载了所有观众的审美期待,大家都想在除夕夜这一天,感受到浓浓的民族情怀。因此如何做到从受众审美期待的角度出发,去选取能够经得起推敲、受得住时间淘洗的春晚精品节目是我们春晚制作团队需要解决的一大难关。纵观内蒙古春晚27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内蒙古春晚在表现民族区域文化方面所做的积极的努力。无论是现代歌舞的时尚演绎,还是民族歌舞的独特韵味,包括在春晚中同样备受关注的小品类节目,都在不同层面上展现着内蒙古的独特文化。2013年的春晚,所有的歌舞类节目都彰显民族着民族的气节,展示着草原风情和鲜明的时代感。我们并没有固步自封的将民族文化、地方文化闭塞的予以过多“保护”,而是以开放的姿态张扬本土艺术的魅力。这统计新世纪以来的内蒙古春晚,我们可以发现本土文化是其创作的重要源泉。反映本土文化,迎合地方百姓的喜好是内蒙古春晚创作的核心目标。从2001年开始到2010年,地方性特色的节目的比重达到了87.4%,其中前三年的比重为72%,而在接下来的7年中猛增到91.1%。这些数字说明,春晚的舞台上彰显的民族特色与魅力已经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并且在今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将会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展现与发扬。
二、蒙古族文化之所以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之后依然闪烁着耀眼光芒,与她的文化生存环境,即与她所依存的生态文明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生态文明是新世纪以来人类文明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于关系到他们生存发展状态的生态环境有了广泛觉醒、关注。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当代人新的生态意识、生态思维、生态伦理及生态价值观念的构建。极具原生性的民族艺术虽然在形式上有着千差万别,但“天人合一”这种关爱生态文明的理念却在少数民族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动去适应环境,这是生物的一种“生存智慧”,因此,无论是蒙古族长调、呼麦、马头琴,还是云南纳西古乐,与自然环境相适相谐的状态恰恰是激活艺术原创性的动力之源。因此,在经年累月的文化沉积中,蒙古族的文化就不可避免的与广袤的大草原相融合,就无可争议的将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用歌、舞、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蒙古族同胞与自然融为一体,适应草原生态,表现草原生态的独特视角。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蒙古族艺术发展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游牧文明往往源自偏远闭塞之地,因而,艺术的传播也会随之受到地域的限制。往往,艺术活动的“有效性”会受到特定时空的限制。即“即时即地”的艺术活动才是原汁原味的。
现代化的科技进步带动了生产生活的发展,现代媒介也对传统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冲击下的传统艺术不仅实现了更新换代,而且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而今民族艺术在表现和传播上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发展,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人接受、吸收和传承我们的民族艺术。民族艺术的发展在现代媒介的作用下已然超越了时空的制约。虽然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击,但着实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介,将歌、舞、戏从形式上予以创新,将民族艺术的传播手段实现现代化的转换。这种立体化、多维性、复合型的转变使欣赏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民族艺术所蕴含的魅力。内蒙古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东临黑、吉、辽三省,西连甘肃,南接山西、山西、河北、宁夏,北靠蒙古国、俄罗斯。坐享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放眼望去,林海雪原、苍茫戈壁,分明四季,风光旖旎。阴山岩画、红山文化、大窑文化,在历史的长廊中这块土地演绎过太多厚重的角色。它孕育了多个民族的文明,也见证了不同文明交织衍生出的多彩的文化。因此,内蒙古春晚作为展示内蒙古文化艺术的窗口也肩负着十分巨大的传播与推动本土文化的作用,在过去的20多年间,内蒙古地区118.3万公里境内的不同的民俗文化艺术在内蒙古春晚这个舞台上,得到了提炼浓缩。长期以来,内蒙古各地的风土人情在不多的碰撞、交流中实现了演变融合。内蒙古春晚以现代传播媒介为本地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提供了非常绚丽多彩展示平台。春节作为一个中国最古老和传统的佳节,在除夕之夜,看春晚是很多家庭的一个首选活动,全家人从四面大方赶来围坐在一起,感受一种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这是在通过现代媒介带给大家的最直观的感受。
许多人正是通过春晚这个平台了解内蒙古,走进内蒙古,进而了解蒙古族文化。在春晚的舞台上,无论是神奇的草原歌声长调,还是优柔刚劲舞蹈都在体现着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民族文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艺术拥有了更多交流和融合的平台。而异彩纷呈的内蒙古春晚更是通过这样的平台让独具特色的蒙古族艺术、三少民族文化以及生动淳朴的地方性的文艺走向了多元化的舞台,激发了新的活力。不论是蒙古族舞蹈还是马头琴、呼麦,都是蒙古民族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们体现了草原儿女的艺术审美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内蒙古春晚上,三少民族的文化艺术作为内蒙古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独树一帜,绽放异彩,三少民族的文化资源得到了多元且现代化的表现。从这一点来说,春晚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中为推动民族文化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
三、2013年的内蒙古春节联欢晚会继续它独有的民族特色,将民族的这张牌用新的手法运用到今天的现代传播媒介当中,使整台晚会所展现的乡土情结,诗性草原,自然之韵等等主题在节目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中,“乡土”始终作为一个底蕴极为丰厚的概念存在着。恋乡、思乡、寻乡、归乡等,是人们深层的心灵指向,也是文学艺术活动中经久不衰的命题,这些都表明人们与自己的乡土既生息所依,又心灵所系,是根性的存在,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情节”③。这种乡土情结,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中不仅同样存在,甚至更为突出。我们可以从民间歌谣、民间舞蹈等古老而又世代相传的艺术表现中得到确证。
说到乡土情结,位于祖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其境内西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内蒙古西部区的艺术同样是内蒙古春晚中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随着祖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以及内蒙古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曾经一贫如洗的内蒙古西部而今也焕发出勃勃生机。西部特色浓郁的二人台、漫瀚调等艺术形式也在时代的变迁中焕发了新的活力。无论是节目内容还是节目形式都与时俱进的发生了新的变化。民族艺术若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超越是必由之路。内蒙古春晚立足本地,将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相融合,不仅迎合了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又实现了民族艺术的发展,一箭双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所需所适的艺术形式。贴近生活才有益于民族艺术的发展。例如武利平老师的小品《你幸福吗》就展现了当代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通俗化的台词加上丰富的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广大西部蕴藏的丰富文化宝藏。
2013年的春晚突出了“诗性草原”这一独特视角。绿野茫茫,骏马飞驰,蓝天如洗,白云悠然。牧歌悠扬醉人心脾。草原的诗性之美蕴藏在这片天地之中,荡气回肠。当然草原文化不仅缔造着豪迈与粗犷,更有一种柔和的细腻在里面,蒙古长调的悠扬,正是将许许多多的草原史诗用一种古老的歌声把它传递出来,马头琴声的细腻,与广袤的草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琴声的悠扬仿佛骁勇善战的草原人民在轻声的诉说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表达着诗一样的草原,也将一个种族与生俱来的、最为初始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观在视觉对象中流露出来。
作为2013年的内蒙古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肩负的更多的是用综艺晚会的形式,为所有的观众呈现出一副自然真实的现代草原风光图,这幅图画里,首当其冲应该是自然风光,其次是展现人民生活的最为原创性的生活图。在13年春晚上我们看到的原创性舞蹈《烈马追风》中,舞蹈作品题材的特色彰显体现的尤为重要。它不仅体现出了内蒙古地域文化的文化根性,更是将马背民族、草原儿女尊崇的民族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地理环境, 是生成民族文化的第一要素。以独特的舞步韵律,将奔腾的群马昂扬的状态拿捏的十分贴切。让马背民族这一民族定位进行了直观、新颖、智慧的阐释出来。
四、 纵观2011年的内蒙古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可以概括为:创新的节目思想,民族的艺术特色,多彩的草原文化,浓浓的念乡之情
走入21世纪后,在内蒙古春晚的舞台上我们听到了很多的草原新曲。如《大地母亲》、《故乡的奶茶》、《吉祥草原》等等,都是体现草原儿女思乡、念乡的优秀作品。歌曲的内容表现了蒙古族儿女践行自由又不曾忘乡的状态,更是展现了草原游牧民族胸怀天下的坦荡与热情。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牵系太多人关于“年”的情结。说它是旧年的结语也好,是新年的开始也罢,一家老少围坐一团,看春晚过大年,就是一种和和美美的期盼。地方台的春晚更是由于融合了本土特色、展现了切切实实的当地人身边的艺术文化而让人觉得倍感亲切。当然,在各地电视台绞尽脑汁争收视率的大潮中,在日趋变更的受众审美接受面前,地方台春晚想挣得一席之地也绝非易事。
内蒙古地区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虽然多元文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更具有自身特色。值得进一步挖掘。内蒙古春晚应该在厚重的历史更迭中,寻求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受众在娱乐的同时感受到内蒙古文化历史发展的脉络。与此同时,内蒙古春晚还应该以积极的姿态,探寻现代艺术与民族艺术交织碰撞出的火花,让民族艺术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让内蒙古春晚也更具时代感。2013年的春晚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探索却永不停止。
参考文献:
[1]刘润.2001-2010年内蒙古汉语春节联欢晚会发展变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0年.
[2]宋生贵.民族艺术的乡土情结及当代际遇[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