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族审美在钢琴艺术领域的融合与构建

    【摘 要】在钢琴音乐艺术的发展历史进程中,鲜明的中国风审美和民族特色直接影响了现代钢琴艺术的表现形式,从多个角度提升了钢琴艺术与古典民族艺术的情感融合,使钢琴艺术领域与民族审美的构建成为了我国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本文从民族审美的文化底蕴入手,根据民族的精神、风俗、文化等多个特色来重点分析钢琴艺术领域与其所进行的融合与构建。

    【关键词】民族审美;钢琴艺术;融合构建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91-01

    一、民族审美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根基

    在近代音乐发展历史中,钢琴艺术作为西方文化艺术的一种,与我国的东方民族文化发生了巨大的碰撞与融合,受到了我国原有民族审美的影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钢琴艺术风格。在这样的中西方音乐文化融合与构建之中,民族审美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根基是促使其形成的关键性因素,无论是民族审美的情调还是风格,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钢琴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保证了将民族的生活与精神融合到了钢琴创作和演奏之中。

    作为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民族,中国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文化创造了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精神的多种艺术情怀,儒家以及道家思想作为民族审美以及文化的构成思想,无论是入世还是出世理念都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思想之下,民族审美中较为注重对于日常生活的融合,在钢琴艺术的创作和演奏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生活气息,使其创作更为贴近生活本质。

    二、钢琴中民族审美的融合与构建

    钢琴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与民族审美的融合需要将民族元素融入到钢琴表现之中,提升钢琴的民族意境以及民族韵律。想要全面探究钢琴中民族审美的融合与构建,就需要从民族审美元素入手,分析钢琴艺术如何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改编、演绎出来的。

    (一)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对于民族审美元素来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审美中重要的分支,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都较为注重对于意境美感的追求,所以想要在钢琴中充分展现出民族元素,就需要对于诗词内容进行改编,使其能够融入到乐曲之中。在我国的诗经、乐府中,诗歌与音乐的形式就已经逐渐趋于融合,以此可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不仅是诗歌书写的重要根基,也能够充分决定音乐演绎的水平和境界。以《牧童短笛》为例,贺绿汀作为著名的作曲家,其对于南方的民族民谣进行改变,以ABA的乐曲结构形式融合中国民间的支声复调进行曲目的创作,保证了曲目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竹笛的音色,充分的展现出中国民族音调的特点。对于钢琴艺术来说,与中国民族文化的融合就是对于中国元素的引进与接收,这样的创作和演奏方式保证了中西文化能够在钢琴艺术领域得以接触,共同促进。而对于我国钢琴音乐发展来说,这样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民族审美风格的曲目,对于我国的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舞台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二)民族传统音乐的改编。在我国民族审美元素之中,民族的传统音乐在丰富的民间艺术素材构建之下成为了独具我国艺术风格的音乐资源,无论是戏曲、歌舞还是民歌,都能够直接反映出我国人民对于音乐审美的具体艺术观念。钢琴艺术在民族审美的影响下的模式构建,对于民族音乐的改编能够使其拥有不同地方特色的艺术和生活色彩,使民间音乐能够在艺术性的改编中获得更为新鲜的艺术元素。

    纵观我国的钢琴音乐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丁善德、汪立三等创作家将钢琴音乐创作取材与民间,在保留民族审美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在丁善德的《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之中,就将中国藏族的民族风情与钢琴艺术进行了融合。

    (三)民族风情的再现。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不同民族之中都有着其不同的民族特点和艺术传统,迥异的民族风格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多民族的民族风情之下,钢琴音乐的创作审美也发生了极大地改变,丁善德的《第二新疆舞曲》和朱践耳的《南国印象》都将原有的民族音乐风格与西方钢琴艺术手法进行融合,在钢琴艺术曲目创作中塑造了不同民族的不同艺术形象。这样对于民族风情的引用,保证了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提升民族艺术底蕴,是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能够顺应民族文化审美,吸收各个民族的丰富艺术素材,完成特有创作和演奏风格的构建。

    三、总结

    对于钢琴艺术来说,其较为西化的创作和演奏手法在中国民族审美的影响下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在顺应民族审美情怀的基础上进行了基本模式的调整与构建。这样的创作方式,有效地促进了钢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也将中国的民族艺术以钢琴音乐的形式带到了世界音乐艺术的舞台之上。

    参考文献:

    [1]吴修林.略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及传统乐曲钢琴改编作品的特殊作用与意义[J].美与时代,2004(05).

    [2]陶敏霞.从钢琴组曲《庙会》看蒋祖馨的创作特色[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S1).

    [3]郭立红.从中国钢琴作品看钢琴音乐的民族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作者简介:

    刘安丽(1983-),女,汉族,重庆,硕士,讲师,重庆文理学院音乐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