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学的灵魂人物

刘晴
摘要:杨荫浏先生一生致力于民族音乐遗产的搜集整理和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他的功绩是举世公认的。本文通过总结先生一生的艺术业绩,学习其治学观点、方法和范例,表达笔者尊者的敬仰和缅怀。
关键词:杨荫浏 民族音乐 实践 理论 治学
杨荫浏(1899 年—1984年),江苏无锡人,字亮卿,号二壮、清如,中国现代著名的音乐史学家、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先生从小对音乐情有独钟,6岁时便接触二胡、三弦、琵琶等中国民间器乐,并能基本掌握其演奏技巧和特色,后加入无锡“天韵社”跟随社长吴婉卿系统学习各类传统音乐,如昆曲、小曲、徽调、十番锣鼓等等。1914年,杨荫浏先生向美国传教士郝路易女士学习英文和西洋知识,并对和声曲式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发挥。1930年掌握宗教音乐知识……这些都为以后的音乐研究奠定了扎实且坚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1936年起先生先后受邀担任北平“哈佛燕京学社”音乐研究员、国立音乐学院教授、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研究员、教授, 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要职。他的一生著述颇丰,据美籍学者韩国璜教授1980年在美国的《民族音乐学》期刊上撰文, 公布了杨先生一生所发表的音乐论著文目计106项。他几乎涉及到音乐方面的各个领域:如中国音乐史研究,代表作品《中国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传统乐律学《弦律比数表四种》和《音准及量音尺》;古琴研究《七弦琴微分之位置与其音程的比值》、宗教音乐论文《如何对待我国的宗教音乐》、同时还有语言音乐学、音响资料建设等方面,均有成熟的思考和建树。
一、贯穿于一生的音乐实践
提到杨荫浏先生,不得不说到音乐实践。先生一直秉承着这样一个思想:要了解真正的音乐特点,就必须将音乐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要吃透浩如烟海的中国本土音乐,又将之消化、发扬、创新是要花大量精力和时间的,泛泛浏览,浅尝辄止,只会捉襟见肘。他对音乐史学作过多年研究,早年浸泡在田野中,学习民族乐器,了解了风俗细节, 熟悉各种仪式和用乐规矩。先生在研究古代乐律以及民族乐器的改革问题时,打破以往律学研究限制,亲手制作几十根长短有序的律管从事管律实验、又学习器乐的制作方法,解决横笛制作的音准缺陷,总结出尺寸数据的计算法则。采风方面,从1922年起,先后前往无锡、南京、天津、西安、湖南等地实地考察;1937 年、1950 年、1962 年三次对苏南民间乐种“十番鼓”、“十番锣鼓”进行采录和收集整理;1950年,录下民间艺人华彦钧的演奏;1942年,赴四川青城山采录道教音乐;1953年,赴北京、西安采访智化寺音乐、西安鼓乐并亲自抄录;1956年,率艺术研究院部分成员与湖南音乐家一起对湖南省传统民间音乐作普察。智化寺与河北定县子位村笙管乐、西安鼓乐、江南丝竹、《湖南音乐普查报告》等等成果无一不饱含着先生的心血。
二、深厚的理论积累
先生做学问的另一个重要的基石便是深厚的理论根基。他思维开阔,在晚年总结一生成果时指出音乐史是一门涵盖面极广的专业,它包括考古学、历史学、乐律学、社会学、哲学在内的多方面内容。尤其是在中国,所有的人文社科,几乎都与音乐紧密相连。他此前利用人文科学——文、史、哲与音乐的联系,通过系统的论证和分析,开创音乐语言学学科,在《谈谈未被注意的民间音调》中提到吟诵诗词的声调、叫卖的声调以及方言的语调,认为“语调”应是民间音乐材料的组成因素,也是传统音乐理论学者需要关注并运用的研究方面。他的这些思考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有极大的飞跃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民族音乐学者的难题;当然,先生著有的《中国音乐史纲》和《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是其平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不论是文献、史料, 还是田野调查、实践积累;不论是曲例分析、图例说明还是文字表述,都受到了公认的赞许和欣赏,因此也有了“20世纪以来的一部最全面、内容最丰富的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这样的的高度评价,让后人望尘莫及。同时,先生难能可贵的一点是能清晰地运用唯物史观来看待历史具象,将音乐文化归为意识形态中,站在经济基础决定文化意识的态度上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三、实事求是和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
用“实事求是”来总结杨荫浏先生对待学术的态度是再恰当不过了, 他从来都不允许自己的研究中有缺乏充分根据、存在疑点的东西。在先生很多论文中可以感受到,对于一些有争议或是不肯定的问题,总是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探讨式的语气与读者交流。不藏不躲,把问题的来龙去脉一一展现出来,使读者有清醒的认识。例如先生在研究“民间流行的工尺谱”时指出,传统的宫调统系是多样复杂的,到底是多少,目前没人敢断言。当下民间现有的调名统系,可能比古代燕乐宫调体系,更为多端繁杂。“我们惟有从广大的实际的民间音乐中,从各个的彻底了解,达到比较研究的可能。我们不能因调名的复杂,而避免麻烦,更不能在未了解以前,主观地作简化的统一,草率的否定存在之为存在。”①由此可见,杨先生散发出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
杨荫浏先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奠基者,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事业,他的贡献使得整个中国音乐史和传统音乐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我国民族音乐学术思想宝库中的地位不可动摇。他身上散发的学术成就和实践精神,都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
参考文献:
[1]黄翔鹏.中国人的音乐和音乐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2]郑祖襄.一部仍具学术价值的“旧著”——谈杨荫浏先生的《中国音乐史纲》[J].中国音乐学,1999,(04).
[3]张振涛.按下录音键——杨荫浏、李元庆与音响资料的建设[J].中国音乐学,2010,(01).
[4]冯文慈.《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历史性成就及其局限——在纪念杨荫浏先生诞辰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人民音乐,2000,(01).
[5]吕薇.《中国音乐史纲》所体现的杨荫浏的治学精神[J].大众文艺,2012,(06).
注释:
①吕薇:《中国音乐史纲》所体现的杨荫浏的治学精神,《大众文艺》,2012年6期。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