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早熟西瓜套种鲜食玉米试验
黄忠阳+陈舜权+胡俏强+潘玖琴+吴志鹏+戴惠学
摘 要:采用大棚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栽培模式,以充分利用西瓜地爬生长的空间优势,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株高、穗位高极显著增加,同时植株的双穗率增加明显,产量极显著增加。可见,在南京地区进行大棚早熟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是可行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科学高效种植模式。关键词:大棚西瓜;鲜食玉米;套种;增产
中图分类号:S651;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6-0030-02
南京市江宁区享有“西瓜之乡”的美誉,年种植西瓜面积0.33万hm2以上,采用以大棚套小棚加地膜为主的早熟栽培,种植方式是地爬式,没有较好地高效利用设施和土地资源。鲜食玉米具有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栽培简便和效益显著等优点,我市的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也逐年上升[1],但上市期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时间较短。我们开展本试验,旨在研究总结大棚早熟西瓜与鲜食玉米的套种技术,提早鲜食玉米的定植期和上市期,进而拉长市场供应期,同时可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为进一步促进鲜食玉米的长季节栽培和高效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3年春季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鲜食玉米品种采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晶甜6号(苏审玉201306)。西瓜品种采用台湾农友种苗公司的小兰,并用葫芦为砧木进行嫁接。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随机排列,每个6 m塑料大棚为1个小区,面积200 m2,3次重复。2个处理,处理Ⅰ,鲜食玉米纯作,行株距50 cm×30 cm,采用大棚套小棚加地膜的方式栽培;处理Ⅱ,西瓜套种鲜食玉米,在离大棚两边50 cm处耕翻起垄,垄宽50 cm,用80 cm黑地膜覆盖,垄间距400 cm,株距45 cm,约500株/667 m2,向中间对爬方式引蔓,在两垄西瓜的正中间耕翻起玉米垄,宽度60 cm,并用黑地膜覆盖,种植2行鲜食玉米,行株距50 cm×30 cm。鲜食玉米于2013年2月7日在温室基质穴盘育苗,3月2日和西瓜同天定植,并覆盖小拱棚。底肥采用条施方式,每667 m2施有机肥1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其他栽培要求参照常规管理执行。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记载晶甜6号玉米的播种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和鲜果穗采收期;中后期考察株高、穗位高等性状;小区鲜果穗全部采收后称重,折合667 m2产量,每小区随机取20个果穗,记载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单穗质量等性状。同时记载西瓜移栽期、开花坐果期、采收期及其产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中,在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情况下,西瓜产量1 500 kg/667 m2,与纯种西瓜相当;但鲜食玉米生长健壮,茎秆较粗,为此在本试验中将着重分析套种对鲜食玉米的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1 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生育期的影响
套种环境下,缩短了晶甜6号的生育期,提早采收3 d,但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套种栽培时鲜食玉米种植在大棚中间,温度相对较高有关(表1)。
2.2 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性状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在与西瓜套种的环境下,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株高和穗位高达223.0 cm和93.2 cm,均极显著高于鲜食玉米纯作处理,这可能与套种时鲜食玉米的生长空间较大和受光较充分有关;茎基部粗、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及行粒数与鲜食玉米纯作处理相当,差异不显著。
2.3 套种对晶甜6号单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2结果可知,晶甜6号的单果穗质量在两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显著,但套种时鲜食玉米双穗率和产量高达38.30%和922.17 kg/667 m2,极显著高于纯作,这是由于套种时有效穗增加,进而667 m2产量显著增加。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利用大棚套小棚加地膜早熟栽培西瓜的设施和空间套种鲜食玉米是可行的,并围绕高光效复合群体建立,实现了西瓜和鲜食玉米合理共生,分层、分时交错采光,提高了光能、土地利用率 [2],充分发挥了西瓜早熟栽培设施的保温增温效果,将鲜食玉米的采收期提前至5月下旬,较常规栽培提早上市15天左右,在拉长鲜食玉米的供应期、保证市场需求和提高单位面积效益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套种模式。
套种环境中,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株高、穗位高极显著增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秃尖长变化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套种时鲜食玉米的通风透光性较好,植株光合速率上升,为鲜食玉米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3~6]。
套种模式极显著增加了鲜食玉米的产量,主要是因为套种时大大增加了植株的双穗率,这可能是因为套种时鲜食玉米具有良好的生长空间、通风透光较强、光能利用率较高,但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熊元忠,戴惠学,陈舜权,等.双色超甜水果玉米‘晶甜6号的选育与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3,29(1):52-55.
[2] Zhang Y K, CHen F J, Li L, et al. The role of maize root size in phosphorus uptake and productivity of maize/faba bean and maiz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s[J]. Sci China Life Sci, 2012, 55 (11): 993-1 001.
[3] 潘玖琴,张正锋,戴惠学.辣椒、鲜食玉米间作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1):43-44.
[4] Li L, Zhang F S, Li X L, et al. Interspecific facilitation of nutrient uptake by intercropped maize and faba bean[J].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03, 65: 61-71.
[5] 姚玉臣,孟庆平.西瓜与夏玉米套作试验研究初报[J].辽宁农业科学,2000(2):45-47.
[6] 胡俏强,陈舜权,戴惠学.种植密度对糯玉米晶彩花糯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34-36.
摘 要:采用大棚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栽培模式,以充分利用西瓜地爬生长的空间优势,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株高、穗位高极显著增加,同时植株的双穗率增加明显,产量极显著增加。可见,在南京地区进行大棚早熟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是可行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科学高效种植模式。关键词:大棚西瓜;鲜食玉米;套种;增产
中图分类号:S651;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6-0030-02
南京市江宁区享有“西瓜之乡”的美誉,年种植西瓜面积0.33万hm2以上,采用以大棚套小棚加地膜为主的早熟栽培,种植方式是地爬式,没有较好地高效利用设施和土地资源。鲜食玉米具有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栽培简便和效益显著等优点,我市的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也逐年上升[1],但上市期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时间较短。我们开展本试验,旨在研究总结大棚早熟西瓜与鲜食玉米的套种技术,提早鲜食玉米的定植期和上市期,进而拉长市场供应期,同时可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为进一步促进鲜食玉米的长季节栽培和高效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3年春季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鲜食玉米品种采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晶甜6号(苏审玉201306)。西瓜品种采用台湾农友种苗公司的小兰,并用葫芦为砧木进行嫁接。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随机排列,每个6 m塑料大棚为1个小区,面积200 m2,3次重复。2个处理,处理Ⅰ,鲜食玉米纯作,行株距50 cm×30 cm,采用大棚套小棚加地膜的方式栽培;处理Ⅱ,西瓜套种鲜食玉米,在离大棚两边50 cm处耕翻起垄,垄宽50 cm,用80 cm黑地膜覆盖,垄间距400 cm,株距45 cm,约500株/667 m2,向中间对爬方式引蔓,在两垄西瓜的正中间耕翻起玉米垄,宽度60 cm,并用黑地膜覆盖,种植2行鲜食玉米,行株距50 cm×30 cm。鲜食玉米于2013年2月7日在温室基质穴盘育苗,3月2日和西瓜同天定植,并覆盖小拱棚。底肥采用条施方式,每667 m2施有机肥1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其他栽培要求参照常规管理执行。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记载晶甜6号玉米的播种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和鲜果穗采收期;中后期考察株高、穗位高等性状;小区鲜果穗全部采收后称重,折合667 m2产量,每小区随机取20个果穗,记载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单穗质量等性状。同时记载西瓜移栽期、开花坐果期、采收期及其产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中,在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情况下,西瓜产量1 500 kg/667 m2,与纯种西瓜相当;但鲜食玉米生长健壮,茎秆较粗,为此在本试验中将着重分析套种对鲜食玉米的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1 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生育期的影响
套种环境下,缩短了晶甜6号的生育期,提早采收3 d,但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套种栽培时鲜食玉米种植在大棚中间,温度相对较高有关(表1)。
2.2 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性状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在与西瓜套种的环境下,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株高和穗位高达223.0 cm和93.2 cm,均极显著高于鲜食玉米纯作处理,这可能与套种时鲜食玉米的生长空间较大和受光较充分有关;茎基部粗、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及行粒数与鲜食玉米纯作处理相当,差异不显著。
2.3 套种对晶甜6号单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2结果可知,晶甜6号的单果穗质量在两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显著,但套种时鲜食玉米双穗率和产量高达38.30%和922.17 kg/667 m2,极显著高于纯作,这是由于套种时有效穗增加,进而667 m2产量显著增加。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利用大棚套小棚加地膜早熟栽培西瓜的设施和空间套种鲜食玉米是可行的,并围绕高光效复合群体建立,实现了西瓜和鲜食玉米合理共生,分层、分时交错采光,提高了光能、土地利用率 [2],充分发挥了西瓜早熟栽培设施的保温增温效果,将鲜食玉米的采收期提前至5月下旬,较常规栽培提早上市15天左右,在拉长鲜食玉米的供应期、保证市场需求和提高单位面积效益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套种模式。
套种环境中,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株高、穗位高极显著增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秃尖长变化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套种时鲜食玉米的通风透光性较好,植株光合速率上升,为鲜食玉米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3~6]。
套种模式极显著增加了鲜食玉米的产量,主要是因为套种时大大增加了植株的双穗率,这可能是因为套种时鲜食玉米具有良好的生长空间、通风透光较强、光能利用率较高,但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熊元忠,戴惠学,陈舜权,等.双色超甜水果玉米‘晶甜6号的选育与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3,29(1):52-55.
[2] Zhang Y K, CHen F J, Li L, et al. The role of maize root size in phosphorus uptake and productivity of maize/faba bean and maiz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s[J]. Sci China Life Sci, 2012, 55 (11): 993-1 001.
[3] 潘玖琴,张正锋,戴惠学.辣椒、鲜食玉米间作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1):43-44.
[4] Li L, Zhang F S, Li X L, et al. Interspecific facilitation of nutrient uptake by intercropped maize and faba bean[J].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03, 65: 61-71.
[5] 姚玉臣,孟庆平.西瓜与夏玉米套作试验研究初报[J].辽宁农业科学,2000(2):45-47.
[6] 胡俏强,陈舜权,戴惠学.种植密度对糯玉米晶彩花糯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34-36.
摘 要:采用大棚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栽培模式,以充分利用西瓜地爬生长的空间优势,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株高、穗位高极显著增加,同时植株的双穗率增加明显,产量极显著增加。可见,在南京地区进行大棚早熟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是可行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科学高效种植模式。关键词:大棚西瓜;鲜食玉米;套种;增产
中图分类号:S651;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6-0030-02
南京市江宁区享有“西瓜之乡”的美誉,年种植西瓜面积0.33万hm2以上,采用以大棚套小棚加地膜为主的早熟栽培,种植方式是地爬式,没有较好地高效利用设施和土地资源。鲜食玉米具有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栽培简便和效益显著等优点,我市的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也逐年上升[1],但上市期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时间较短。我们开展本试验,旨在研究总结大棚早熟西瓜与鲜食玉米的套种技术,提早鲜食玉米的定植期和上市期,进而拉长市场供应期,同时可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为进一步促进鲜食玉米的长季节栽培和高效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3年春季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鲜食玉米品种采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晶甜6号(苏审玉201306)。西瓜品种采用台湾农友种苗公司的小兰,并用葫芦为砧木进行嫁接。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随机排列,每个6 m塑料大棚为1个小区,面积200 m2,3次重复。2个处理,处理Ⅰ,鲜食玉米纯作,行株距50 cm×30 cm,采用大棚套小棚加地膜的方式栽培;处理Ⅱ,西瓜套种鲜食玉米,在离大棚两边50 cm处耕翻起垄,垄宽50 cm,用80 cm黑地膜覆盖,垄间距400 cm,株距45 cm,约500株/667 m2,向中间对爬方式引蔓,在两垄西瓜的正中间耕翻起玉米垄,宽度60 cm,并用黑地膜覆盖,种植2行鲜食玉米,行株距50 cm×30 cm。鲜食玉米于2013年2月7日在温室基质穴盘育苗,3月2日和西瓜同天定植,并覆盖小拱棚。底肥采用条施方式,每667 m2施有机肥1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其他栽培要求参照常规管理执行。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记载晶甜6号玉米的播种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和鲜果穗采收期;中后期考察株高、穗位高等性状;小区鲜果穗全部采收后称重,折合667 m2产量,每小区随机取20个果穗,记载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单穗质量等性状。同时记载西瓜移栽期、开花坐果期、采收期及其产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中,在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情况下,西瓜产量1 500 kg/667 m2,与纯种西瓜相当;但鲜食玉米生长健壮,茎秆较粗,为此在本试验中将着重分析套种对鲜食玉米的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1 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生育期的影响
套种环境下,缩短了晶甜6号的生育期,提早采收3 d,但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套种栽培时鲜食玉米种植在大棚中间,温度相对较高有关(表1)。
2.2 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性状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在与西瓜套种的环境下,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株高和穗位高达223.0 cm和93.2 cm,均极显著高于鲜食玉米纯作处理,这可能与套种时鲜食玉米的生长空间较大和受光较充分有关;茎基部粗、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及行粒数与鲜食玉米纯作处理相当,差异不显著。
2.3 套种对晶甜6号单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2结果可知,晶甜6号的单果穗质量在两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显著,但套种时鲜食玉米双穗率和产量高达38.30%和922.17 kg/667 m2,极显著高于纯作,这是由于套种时有效穗增加,进而667 m2产量显著增加。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利用大棚套小棚加地膜早熟栽培西瓜的设施和空间套种鲜食玉米是可行的,并围绕高光效复合群体建立,实现了西瓜和鲜食玉米合理共生,分层、分时交错采光,提高了光能、土地利用率 [2],充分发挥了西瓜早熟栽培设施的保温增温效果,将鲜食玉米的采收期提前至5月下旬,较常规栽培提早上市15天左右,在拉长鲜食玉米的供应期、保证市场需求和提高单位面积效益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套种模式。
套种环境中,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株高、穗位高极显著增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秃尖长变化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套种时鲜食玉米的通风透光性较好,植株光合速率上升,为鲜食玉米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3~6]。
套种模式极显著增加了鲜食玉米的产量,主要是因为套种时大大增加了植株的双穗率,这可能是因为套种时鲜食玉米具有良好的生长空间、通风透光较强、光能利用率较高,但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熊元忠,戴惠学,陈舜权,等.双色超甜水果玉米‘晶甜6号的选育与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3,29(1):52-55.
[2] Zhang Y K, CHen F J, Li L, et al. The role of maize root size in phosphorus uptake and productivity of maize/faba bean and maiz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s[J]. Sci China Life Sci, 2012, 55 (11): 993-1 001.
[3] 潘玖琴,张正锋,戴惠学.辣椒、鲜食玉米间作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1):43-44.
[4] Li L, Zhang F S, Li X L, et al. Interspecific facilitation of nutrient uptake by intercropped maize and faba bean[J].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03, 65: 61-71.
[5] 姚玉臣,孟庆平.西瓜与夏玉米套作试验研究初报[J].辽宁农业科学,2000(2):45-47.
[6] 胡俏强,陈舜权,戴惠学.种植密度对糯玉米晶彩花糯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34-36.
摘 要:采用大棚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栽培模式,以充分利用西瓜地爬生长的空间优势,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株高、穗位高极显著增加,同时植株的双穗率增加明显,产量极显著增加。可见,在南京地区进行大棚早熟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是可行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科学高效种植模式。关键词:大棚西瓜;鲜食玉米;套种;增产
中图分类号:S651;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6-0030-02
南京市江宁区享有“西瓜之乡”的美誉,年种植西瓜面积0.33万hm2以上,采用以大棚套小棚加地膜为主的早熟栽培,种植方式是地爬式,没有较好地高效利用设施和土地资源。鲜食玉米具有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栽培简便和效益显著等优点,我市的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也逐年上升[1],但上市期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时间较短。我们开展本试验,旨在研究总结大棚早熟西瓜与鲜食玉米的套种技术,提早鲜食玉米的定植期和上市期,进而拉长市场供应期,同时可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为进一步促进鲜食玉米的长季节栽培和高效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3年春季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鲜食玉米品种采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晶甜6号(苏审玉201306)。西瓜品种采用台湾农友种苗公司的小兰,并用葫芦为砧木进行嫁接。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随机排列,每个6 m塑料大棚为1个小区,面积200 m2,3次重复。2个处理,处理Ⅰ,鲜食玉米纯作,行株距50 cm×30 cm,采用大棚套小棚加地膜的方式栽培;处理Ⅱ,西瓜套种鲜食玉米,在离大棚两边50 cm处耕翻起垄,垄宽50 cm,用80 cm黑地膜覆盖,垄间距400 cm,株距45 cm,约500株/667 m2,向中间对爬方式引蔓,在两垄西瓜的正中间耕翻起玉米垄,宽度60 cm,并用黑地膜覆盖,种植2行鲜食玉米,行株距50 cm×30 cm。鲜食玉米于2013年2月7日在温室基质穴盘育苗,3月2日和西瓜同天定植,并覆盖小拱棚。底肥采用条施方式,每667 m2施有机肥1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其他栽培要求参照常规管理执行。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记载晶甜6号玉米的播种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和鲜果穗采收期;中后期考察株高、穗位高等性状;小区鲜果穗全部采收后称重,折合667 m2产量,每小区随机取20个果穗,记载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单穗质量等性状。同时记载西瓜移栽期、开花坐果期、采收期及其产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中,在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情况下,西瓜产量1 500 kg/667 m2,与纯种西瓜相当;但鲜食玉米生长健壮,茎秆较粗,为此在本试验中将着重分析套种对鲜食玉米的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1 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生育期的影响
套种环境下,缩短了晶甜6号的生育期,提早采收3 d,但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套种栽培时鲜食玉米种植在大棚中间,温度相对较高有关(表1)。
2.2 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性状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在与西瓜套种的环境下,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株高和穗位高达223.0 cm和93.2 cm,均极显著高于鲜食玉米纯作处理,这可能与套种时鲜食玉米的生长空间较大和受光较充分有关;茎基部粗、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及行粒数与鲜食玉米纯作处理相当,差异不显著。
2.3 套种对晶甜6号单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2结果可知,晶甜6号的单果穗质量在两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显著,但套种时鲜食玉米双穗率和产量高达38.30%和922.17 kg/667 m2,极显著高于纯作,这是由于套种时有效穗增加,进而667 m2产量显著增加。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利用大棚套小棚加地膜早熟栽培西瓜的设施和空间套种鲜食玉米是可行的,并围绕高光效复合群体建立,实现了西瓜和鲜食玉米合理共生,分层、分时交错采光,提高了光能、土地利用率 [2],充分发挥了西瓜早熟栽培设施的保温增温效果,将鲜食玉米的采收期提前至5月下旬,较常规栽培提早上市15天左右,在拉长鲜食玉米的供应期、保证市场需求和提高单位面积效益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套种模式。
套种环境中,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株高、穗位高极显著增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秃尖长变化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套种时鲜食玉米的通风透光性较好,植株光合速率上升,为鲜食玉米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3~6]。
套种模式极显著增加了鲜食玉米的产量,主要是因为套种时大大增加了植株的双穗率,这可能是因为套种时鲜食玉米具有良好的生长空间、通风透光较强、光能利用率较高,但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熊元忠,戴惠学,陈舜权,等.双色超甜水果玉米‘晶甜6号的选育与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3,29(1):52-55.
[2] Zhang Y K, CHen F J, Li L, et al. The role of maize root size in phosphorus uptake and productivity of maize/faba bean and maiz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s[J]. Sci China Life Sci, 2012, 55 (11): 993-1 001.
[3] 潘玖琴,张正锋,戴惠学.辣椒、鲜食玉米间作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1):43-44.
[4] Li L, Zhang F S, Li X L, et al. Interspecific facilitation of nutrient uptake by intercropped maize and faba bean[J].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03, 65: 61-71.
[5] 姚玉臣,孟庆平.西瓜与夏玉米套作试验研究初报[J].辽宁农业科学,2000(2):45-47.
[6] 胡俏强,陈舜权,戴惠学.种植密度对糯玉米晶彩花糯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34-36.
摘 要:采用大棚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栽培模式,以充分利用西瓜地爬生长的空间优势,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株高、穗位高极显著增加,同时植株的双穗率增加明显,产量极显著增加。可见,在南京地区进行大棚早熟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是可行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科学高效种植模式。关键词:大棚西瓜;鲜食玉米;套种;增产
中图分类号:S651;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6-0030-02
南京市江宁区享有“西瓜之乡”的美誉,年种植西瓜面积0.33万hm2以上,采用以大棚套小棚加地膜为主的早熟栽培,种植方式是地爬式,没有较好地高效利用设施和土地资源。鲜食玉米具有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栽培简便和效益显著等优点,我市的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也逐年上升[1],但上市期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时间较短。我们开展本试验,旨在研究总结大棚早熟西瓜与鲜食玉米的套种技术,提早鲜食玉米的定植期和上市期,进而拉长市场供应期,同时可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为进一步促进鲜食玉米的长季节栽培和高效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3年春季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鲜食玉米品种采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晶甜6号(苏审玉201306)。西瓜品种采用台湾农友种苗公司的小兰,并用葫芦为砧木进行嫁接。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随机排列,每个6 m塑料大棚为1个小区,面积200 m2,3次重复。2个处理,处理Ⅰ,鲜食玉米纯作,行株距50 cm×30 cm,采用大棚套小棚加地膜的方式栽培;处理Ⅱ,西瓜套种鲜食玉米,在离大棚两边50 cm处耕翻起垄,垄宽50 cm,用80 cm黑地膜覆盖,垄间距400 cm,株距45 cm,约500株/667 m2,向中间对爬方式引蔓,在两垄西瓜的正中间耕翻起玉米垄,宽度60 cm,并用黑地膜覆盖,种植2行鲜食玉米,行株距50 cm×30 cm。鲜食玉米于2013年2月7日在温室基质穴盘育苗,3月2日和西瓜同天定植,并覆盖小拱棚。底肥采用条施方式,每667 m2施有机肥1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其他栽培要求参照常规管理执行。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记载晶甜6号玉米的播种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和鲜果穗采收期;中后期考察株高、穗位高等性状;小区鲜果穗全部采收后称重,折合667 m2产量,每小区随机取20个果穗,记载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单穗质量等性状。同时记载西瓜移栽期、开花坐果期、采收期及其产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中,在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情况下,西瓜产量1 500 kg/667 m2,与纯种西瓜相当;但鲜食玉米生长健壮,茎秆较粗,为此在本试验中将着重分析套种对鲜食玉米的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1 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生育期的影响
套种环境下,缩短了晶甜6号的生育期,提早采收3 d,但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套种栽培时鲜食玉米种植在大棚中间,温度相对较高有关(表1)。
2.2 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性状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在与西瓜套种的环境下,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株高和穗位高达223.0 cm和93.2 cm,均极显著高于鲜食玉米纯作处理,这可能与套种时鲜食玉米的生长空间较大和受光较充分有关;茎基部粗、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及行粒数与鲜食玉米纯作处理相当,差异不显著。
2.3 套种对晶甜6号单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2结果可知,晶甜6号的单果穗质量在两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显著,但套种时鲜食玉米双穗率和产量高达38.30%和922.17 kg/667 m2,极显著高于纯作,这是由于套种时有效穗增加,进而667 m2产量显著增加。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利用大棚套小棚加地膜早熟栽培西瓜的设施和空间套种鲜食玉米是可行的,并围绕高光效复合群体建立,实现了西瓜和鲜食玉米合理共生,分层、分时交错采光,提高了光能、土地利用率 [2],充分发挥了西瓜早熟栽培设施的保温增温效果,将鲜食玉米的采收期提前至5月下旬,较常规栽培提早上市15天左右,在拉长鲜食玉米的供应期、保证市场需求和提高单位面积效益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套种模式。
套种环境中,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株高、穗位高极显著增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秃尖长变化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套种时鲜食玉米的通风透光性较好,植株光合速率上升,为鲜食玉米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3~6]。
套种模式极显著增加了鲜食玉米的产量,主要是因为套种时大大增加了植株的双穗率,这可能是因为套种时鲜食玉米具有良好的生长空间、通风透光较强、光能利用率较高,但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熊元忠,戴惠学,陈舜权,等.双色超甜水果玉米‘晶甜6号的选育与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3,29(1):52-55.
[2] Zhang Y K, CHen F J, Li L, et al. The role of maize root size in phosphorus uptake and productivity of maize/faba bean and maiz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s[J]. Sci China Life Sci, 2012, 55 (11): 993-1 001.
[3] 潘玖琴,张正锋,戴惠学.辣椒、鲜食玉米间作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1):43-44.
[4] Li L, Zhang F S, Li X L, et al. Interspecific facilitation of nutrient uptake by intercropped maize and faba bean[J].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03, 65: 61-71.
[5] 姚玉臣,孟庆平.西瓜与夏玉米套作试验研究初报[J].辽宁农业科学,2000(2):45-47.
[6] 胡俏强,陈舜权,戴惠学.种植密度对糯玉米晶彩花糯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34-36.
摘 要:采用大棚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栽培模式,以充分利用西瓜地爬生长的空间优势,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株高、穗位高极显著增加,同时植株的双穗率增加明显,产量极显著增加。可见,在南京地区进行大棚早熟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是可行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科学高效种植模式。关键词:大棚西瓜;鲜食玉米;套种;增产
中图分类号:S651;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6-0030-02
南京市江宁区享有“西瓜之乡”的美誉,年种植西瓜面积0.33万hm2以上,采用以大棚套小棚加地膜为主的早熟栽培,种植方式是地爬式,没有较好地高效利用设施和土地资源。鲜食玉米具有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栽培简便和效益显著等优点,我市的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也逐年上升[1],但上市期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时间较短。我们开展本试验,旨在研究总结大棚早熟西瓜与鲜食玉米的套种技术,提早鲜食玉米的定植期和上市期,进而拉长市场供应期,同时可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为进一步促进鲜食玉米的长季节栽培和高效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3年春季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鲜食玉米品种采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晶甜6号(苏审玉201306)。西瓜品种采用台湾农友种苗公司的小兰,并用葫芦为砧木进行嫁接。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随机排列,每个6 m塑料大棚为1个小区,面积200 m2,3次重复。2个处理,处理Ⅰ,鲜食玉米纯作,行株距50 cm×30 cm,采用大棚套小棚加地膜的方式栽培;处理Ⅱ,西瓜套种鲜食玉米,在离大棚两边50 cm处耕翻起垄,垄宽50 cm,用80 cm黑地膜覆盖,垄间距400 cm,株距45 cm,约500株/667 m2,向中间对爬方式引蔓,在两垄西瓜的正中间耕翻起玉米垄,宽度60 cm,并用黑地膜覆盖,种植2行鲜食玉米,行株距50 cm×30 cm。鲜食玉米于2013年2月7日在温室基质穴盘育苗,3月2日和西瓜同天定植,并覆盖小拱棚。底肥采用条施方式,每667 m2施有机肥1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其他栽培要求参照常规管理执行。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记载晶甜6号玉米的播种期、出苗期、抽雄期、吐丝期和鲜果穗采收期;中后期考察株高、穗位高等性状;小区鲜果穗全部采收后称重,折合667 m2产量,每小区随机取20个果穗,记载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单穗质量等性状。同时记载西瓜移栽期、开花坐果期、采收期及其产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中,在西瓜套种鲜食玉米情况下,西瓜产量1 500 kg/667 m2,与纯种西瓜相当;但鲜食玉米生长健壮,茎秆较粗,为此在本试验中将着重分析套种对鲜食玉米的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1 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生育期的影响
套种环境下,缩短了晶甜6号的生育期,提早采收3 d,但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套种栽培时鲜食玉米种植在大棚中间,温度相对较高有关(表1)。
2.2 套种对鲜食玉米晶甜6号性状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在与西瓜套种的环境下,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株高和穗位高达223.0 cm和93.2 cm,均极显著高于鲜食玉米纯作处理,这可能与套种时鲜食玉米的生长空间较大和受光较充分有关;茎基部粗、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及行粒数与鲜食玉米纯作处理相当,差异不显著。
2.3 套种对晶甜6号单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2结果可知,晶甜6号的单果穗质量在两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显著,但套种时鲜食玉米双穗率和产量高达38.30%和922.17 kg/667 m2,极显著高于纯作,这是由于套种时有效穗增加,进而667 m2产量显著增加。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利用大棚套小棚加地膜早熟栽培西瓜的设施和空间套种鲜食玉米是可行的,并围绕高光效复合群体建立,实现了西瓜和鲜食玉米合理共生,分层、分时交错采光,提高了光能、土地利用率 [2],充分发挥了西瓜早熟栽培设施的保温增温效果,将鲜食玉米的采收期提前至5月下旬,较常规栽培提早上市15天左右,在拉长鲜食玉米的供应期、保证市场需求和提高单位面积效益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套种模式。
套种环境中,鲜食玉米晶甜6号的株高、穗位高极显著增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秃尖长变化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套种时鲜食玉米的通风透光性较好,植株光合速率上升,为鲜食玉米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3~6]。
套种模式极显著增加了鲜食玉米的产量,主要是因为套种时大大增加了植株的双穗率,这可能是因为套种时鲜食玉米具有良好的生长空间、通风透光较强、光能利用率较高,但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熊元忠,戴惠学,陈舜权,等.双色超甜水果玉米‘晶甜6号的选育与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3,29(1):52-55.
[2] Zhang Y K, CHen F J, Li L, et al. The role of maize root size in phosphorus uptake and productivity of maize/faba bean and maiz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s[J]. Sci China Life Sci, 2012, 55 (11): 993-1 001.
[3] 潘玖琴,张正锋,戴惠学.辣椒、鲜食玉米间作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1):43-44.
[4] Li L, Zhang F S, Li X L, et al. Interspecific facilitation of nutrient uptake by intercropped maize and faba bean[J].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03, 65: 61-71.
[5] 姚玉臣,孟庆平.西瓜与夏玉米套作试验研究初报[J].辽宁农业科学,2000(2):45-47.
[6] 胡俏强,陈舜权,戴惠学.种植密度对糯玉米晶彩花糯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