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莲河湿地公园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吴复新+吴怀升
摘 要: 水是文明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白莲河湿地公园始终以水质保护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目的,先行先试,实现“运行安全、管理有序、生态良好、效益巨大”的工作目标。本文仅对白莲河湿地公园近几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些做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白莲河湿地公园;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 S75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1-0082-03
地处浠水、罗田、英山三县交界的白莲河湿地公园,包括白莲河水库及周边生态公益林,规划用地面积6 653.75 hm2,湿地面积4 585.32 hm2,湿地率为68.91%,为典型的库塘型湿地。白莲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水质优良,是黄冈市浠水等县的饮用水源地,不仅供应黄冈市浠水县近50万hm2农田的灌溉用水,还为黄冈市80万人提供生活饮用水和为工业生产提供用水。白莲河水库的水资源充足及水环境安全,关系到80万库下游人民的生存安危,关系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白莲湖国家湿地公园具有秀美的自然景观、丰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公园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湖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9种。国家湿地公园及其邻近区域文化氛围浓厚,红色文化资源、禅宗文化资源、大别山民俗文化资源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修复白莲河湿地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区水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黄冈市旅游业发展、提高综合效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1 白莲河生态文明建设布局
根据《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中对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的要求,结合本规划区内的地形、水文、景观、生态特征及资源分布状况,将白莲湖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五个区域。
1.1 保育区
面积3 997.82 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0.08%。包括湿地公园坝址至库尾的主河道水面以及两岸滩涂和部分山林。这是由于该区域水质较好,环境质量高;白莲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亦位于该区域,因此水质保护十分重要,划为湿地保育区。白莲河水库两岸滩涂和林地是涉禽和其他湿地动物觅食、栖息的主要场所,因此也规划为湿地保育区。保育区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不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
1.2 恢复重建区
面积共1 603.75 hm2,占总面积的24.10%。包括湿地公园水质遭受污染的库汊。这些区域由于人口密度较大,人为经济活动等对水体造成威胁,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部分库岸林地发育不良,因此规划为恢复重建区。恢复重建区着力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1.3 宣教展示区
面积为142.04 hm2,约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2.13%。位于坝址左岸区域,是湿地公园开展湿地科普宣教、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通过科普宣教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不同湿地景观,开展室内和室外湿地科普宣教活动,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1.4 合理利用区
面积为896.71 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13.84%。包括竹林坳-生福桥村一带区域。该区域环境优美,目前已进行了初步的旅游开发活动。合理利用区主要开展湿地生态及文化休闲旅游,让游客体验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文化、水乡农耕文化等。
1.5 管理服务区
面积为13.43 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0.20%。用来建设停车场、管理机构办公区及其他配套设施。
2 白莲河湿地公园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根据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白莲河湿地公园水面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发[2013]17号)、《关于加快推进白莲河湿地公园改革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发[2014]25号)、《关于分解落实白莲河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突出问题整治责任的通知》(黄办发[2016]26號)等相关文件精神,创新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库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对水库各类污染源进行治理,全面推进白莲河水生态文明建设。
2.1 科学决策,建设水管理体系
由于历史原因,白莲河湿地公园曾一度库区管理秩序混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体污染日益加剧,航运功能基本丧失,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作出全面理顺白莲河湿地公园管理体制的决定,历时四年,收回了闸门管理权,统一了水资源的调度管理;进行了水库104.9 m管理范围确权划界,为规范库区管理提供了法定依据。2012年1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白莲河工程管理局在白莲河湿地公园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水利、水产、交通港航、林业、环保、国土、旅游、治安、城乡规划等9个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成立白莲河综合执法支队,行使原属9个部门的执法职能。2015年初,市公安局在白莲河设立专门公安机构,成立了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白莲河直属大队,行政执法加上公安执法的综合执法模式开创了全省水库管理和保护的先河,为白莲河湿地公园水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和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此外,白莲河库区管理立法作为黄冈市2017年地方立法的重点项目,已进入立法调研和文本起草阶段,预计2017年将出台《白莲河湿地公园管理和保护办法》,用地方性法规来规范库区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
2.2 多措并举,落实水环境管理措施
黄冈市委市政府于2011 年做出了全面理顺白莲河湿地公园管理体制的决定,先后印发了“一个决定、两个通知、三个实施方案”,加快白莲河湿地公园进行综合整治和全域现有水产养殖业司的清理、退出,先后完成东西干渠上10座非法小水电站拆除;水面上2 700多个迷魂阵、灯光网、袋子网的拆除; 11 323口网箱、1156处网拦库汊、水面200多处非法水上浮动设施拆除上岸;621座土拦库汊拆除上岸。全面完成白莲河湿地公园全域现有水产养殖业司的清理、退出,水面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显著,管理秩序进一步好转,恢复了白莲河湿地公园人放天养的自然生态养殖模式。
2.3 综合整治,确保水生态体系安全
以“污水统一收集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危险废弃物统一处置”为总体原则,制定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启动沿线生活垃圾统一收集设施建设。通过统一开展人工湿地工程、河道管网截污工程以及生态护坡工程等环境设施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减少直至杜绝畜禽养殖对水源水体的污染;杜绝矿山开采及石材加工对水源水体的污染;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成立专门队伍进行水面白色垃圾、水葫芦常态化清理保洁。建立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实施常态化截污,从根本上解决景区的污染问题,基本杜绝新增的污染因子、进一步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的总体目标。确保白莲河湿地公园水生态体系安全。
2.4 超前谋划,建设水文化体系
白莲河湿地公园位于大别山腹地,区位优势,人文厚重,关注度高,是红色年代产物,是共和国自力更生、艰苦历斗历程记忆的一部分,是开展工业旅游、水利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充分利用依托天然地理优势,以最小的工程量建成亚洲同类型中最优设计的水库、4.5万KW的水力发电厂、120万KW抽水蓄能电站和全国农村安全饮水最大的单体工程——浠水大水厂(日供水5.69万t)以及溢洪道等组合度全国一流多种水利景观工程,以水利景观、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等建设为载体,持续强化水文化知识的宣传与科普教育功能,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以白莲为主题,结合佛学、民俗、红色文化,通过情景化设计,构建集山水揽胜、文化交流、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四大功能于一体,最终发展成为黄冈改革的先行试验区、黄冈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极和全国水利科普基地、国家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示范区。
3 结语
白莲河湿地公园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这一重大历史契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大力推进进白莲河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水质保护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目的,着力打造鱼鲜、景美、民富新常态,为争做黄冈市乃至全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新标杆,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标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协同发展,让库区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发展成果。
参 考 文 献
[1]陈雷.保护好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J].水政水资源,2012(4):67.
[2]黄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水利,2013(6):1719.
[3]詹衛华,汪升华,李玮,等.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及路径探讨[J].中国水利,2013(9):46.
[4]陈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探讨[J].中国水利,2013 (4):46.
[5]吴怀升,吴复兴.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管理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6,45(1):5051.
(责任编辑:唐 岚)
摘 要: 水是文明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白莲河湿地公园始终以水质保护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目的,先行先试,实现“运行安全、管理有序、生态良好、效益巨大”的工作目标。本文仅对白莲河湿地公园近几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些做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白莲河湿地公园;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 S75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1-0082-03
地处浠水、罗田、英山三县交界的白莲河湿地公园,包括白莲河水库及周边生态公益林,规划用地面积6 653.75 hm2,湿地面积4 585.32 hm2,湿地率为68.91%,为典型的库塘型湿地。白莲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水质优良,是黄冈市浠水等县的饮用水源地,不仅供应黄冈市浠水县近50万hm2农田的灌溉用水,还为黄冈市80万人提供生活饮用水和为工业生产提供用水。白莲河水库的水资源充足及水环境安全,关系到80万库下游人民的生存安危,关系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白莲湖国家湿地公园具有秀美的自然景观、丰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公园内自然资源丰富,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湖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9种。国家湿地公园及其邻近区域文化氛围浓厚,红色文化资源、禅宗文化资源、大别山民俗文化资源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修复白莲河湿地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区水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黄冈市旅游业发展、提高综合效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1 白莲河生态文明建设布局
根据《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中对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的要求,结合本规划区内的地形、水文、景观、生态特征及资源分布状况,将白莲湖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五个区域。
1.1 保育区
面积3 997.82 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0.08%。包括湿地公园坝址至库尾的主河道水面以及两岸滩涂和部分山林。这是由于该区域水质较好,环境质量高;白莲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亦位于该区域,因此水质保护十分重要,划为湿地保育区。白莲河水库两岸滩涂和林地是涉禽和其他湿地动物觅食、栖息的主要场所,因此也规划为湿地保育区。保育区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不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
1.2 恢复重建区
面积共1 603.75 hm2,占总面积的24.10%。包括湿地公园水质遭受污染的库汊。这些区域由于人口密度较大,人为经济活动等对水体造成威胁,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部分库岸林地发育不良,因此规划为恢复重建区。恢复重建区着力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1.3 宣教展示区
面积为142.04 hm2,约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2.13%。位于坝址左岸区域,是湿地公园开展湿地科普宣教、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通过科普宣教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不同湿地景观,开展室内和室外湿地科普宣教活动,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1.4 合理利用区
面积为896.71 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13.84%。包括竹林坳-生福桥村一带区域。该区域环境优美,目前已进行了初步的旅游开发活动。合理利用区主要开展湿地生态及文化休闲旅游,让游客体验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文化、水乡农耕文化等。
1.5 管理服务区
面积为13.43 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0.20%。用来建设停车场、管理机构办公区及其他配套设施。
2 白莲河湿地公园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根据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白莲河湿地公园水面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发[2013]17号)、《关于加快推进白莲河湿地公园改革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发[2014]25号)、《关于分解落实白莲河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突出问题整治责任的通知》(黄办发[2016]26號)等相关文件精神,创新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库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对水库各类污染源进行治理,全面推进白莲河水生态文明建设。
2.1 科学决策,建设水管理体系
由于历史原因,白莲河湿地公园曾一度库区管理秩序混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体污染日益加剧,航运功能基本丧失,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作出全面理顺白莲河湿地公园管理体制的决定,历时四年,收回了闸门管理权,统一了水资源的调度管理;进行了水库104.9 m管理范围确权划界,为规范库区管理提供了法定依据。2012年1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白莲河工程管理局在白莲河湿地公园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水利、水产、交通港航、林业、环保、国土、旅游、治安、城乡规划等9个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成立白莲河综合执法支队,行使原属9个部门的执法职能。2015年初,市公安局在白莲河设立专门公安机构,成立了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白莲河直属大队,行政执法加上公安执法的综合执法模式开创了全省水库管理和保护的先河,为白莲河湿地公园水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和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此外,白莲河库区管理立法作为黄冈市2017年地方立法的重点项目,已进入立法调研和文本起草阶段,预计2017年将出台《白莲河湿地公园管理和保护办法》,用地方性法规来规范库区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
2.2 多措并举,落实水环境管理措施
黄冈市委市政府于2011 年做出了全面理顺白莲河湿地公园管理体制的决定,先后印发了“一个决定、两个通知、三个实施方案”,加快白莲河湿地公园进行综合整治和全域现有水产养殖业司的清理、退出,先后完成东西干渠上10座非法小水电站拆除;水面上2 700多个迷魂阵、灯光网、袋子网的拆除; 11 323口网箱、1156处网拦库汊、水面200多处非法水上浮动设施拆除上岸;621座土拦库汊拆除上岸。全面完成白莲河湿地公园全域现有水产养殖业司的清理、退出,水面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显著,管理秩序进一步好转,恢复了白莲河湿地公园人放天养的自然生态养殖模式。
2.3 综合整治,确保水生态体系安全
以“污水统一收集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危险废弃物统一处置”为总体原则,制定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启动沿线生活垃圾统一收集设施建设。通过统一开展人工湿地工程、河道管网截污工程以及生态护坡工程等环境设施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减少直至杜绝畜禽养殖对水源水体的污染;杜绝矿山开采及石材加工对水源水体的污染;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成立专门队伍进行水面白色垃圾、水葫芦常态化清理保洁。建立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实施常态化截污,从根本上解决景区的污染问题,基本杜绝新增的污染因子、进一步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的总体目标。确保白莲河湿地公园水生态体系安全。
2.4 超前谋划,建设水文化体系
白莲河湿地公园位于大别山腹地,区位优势,人文厚重,关注度高,是红色年代产物,是共和国自力更生、艰苦历斗历程记忆的一部分,是开展工业旅游、水利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充分利用依托天然地理优势,以最小的工程量建成亚洲同类型中最优设计的水库、4.5万KW的水力发电厂、120万KW抽水蓄能电站和全国农村安全饮水最大的单体工程——浠水大水厂(日供水5.69万t)以及溢洪道等组合度全国一流多种水利景观工程,以水利景观、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等建设为载体,持续强化水文化知识的宣传与科普教育功能,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以白莲为主题,结合佛学、民俗、红色文化,通过情景化设计,构建集山水揽胜、文化交流、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四大功能于一体,最终发展成为黄冈改革的先行试验区、黄冈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极和全国水利科普基地、国家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示范区。
3 结语
白莲河湿地公园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这一重大历史契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大力推进进白莲河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水质保护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目的,着力打造鱼鲜、景美、民富新常态,为争做黄冈市乃至全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新标杆,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标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协同发展,让库区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发展成果。
参 考 文 献
[1]陈雷.保护好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J].水政水资源,2012(4):67.
[2]黄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水利,2013(6):1719.
[3]詹衛华,汪升华,李玮,等.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及路径探讨[J].中国水利,2013(9):46.
[4]陈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探讨[J].中国水利,2013 (4):46.
[5]吴怀升,吴复兴.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管理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6,45(1):5051.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