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舞蹈艺术与知觉

    [摘要] 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类所具有的独特能力,而舞蹈艺术从根本上说,就是美的知觉和爱美的结果,是美的记录。舞蹈艺术的知觉过程就是人类追求真、善、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寻求生存意义的过程。

    [关键词] 舞蹈艺术知觉 共生关系

    舞蹈艺术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其审美的标准建立在对人体的体态美的知觉上。可以说,知觉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若将哲学与社会学结合来分析可以看出,知觉是人的内在精神要素与外在行为规范的系统结构。知觉受人的所有理性和非理性等精神要素的影响,如:人的需要、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不同,对舞蹈艺术的知觉就大相径庭。有人能感悟到舞蹈的魅力,但有人面对舞蹈却提不起一丝兴趣。在社会生活中,知觉的载体是现实的个体,若将动态与静态视阈统一则看出,知觉是以人的自然生存与社会存在为基础,以人的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全部精神要素和行为规范,在一定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系统结构和现实规定,正因为知觉受到以上所论述的动静态因素的制约,知觉的发展与塑造也就显现出了复杂性。

    一、舞蹈艺术与知觉的共生

    从美学的角度看,知觉是对舞蹈艺术达到了真、善、美境界的一种解释的过程。一个人作为一个生物体,从母体里分娩出来后,就开始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着社会文化的熏陶,并将其不断内化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会不断接触到美,接触到舞蹈的不同的表现形式。[1]这是因为,舞蹈的表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人带来的是人体的动作、姿态和造型的组合、发展、变化所形成的舞蹈语言,塑造出生动、鲜明、具体的舞蹈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不管是通过舞蹈形式来欣赏形象,还是用舞蹈形式表现形象的人,感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的过程所带给人的心理、思想、观念的认识与学习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人的行为发展,满足了人精神发展的需要,并促使知觉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已形成的知觉又促使人寻求更高一层的需要满足,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

    二、舞蹈艺术与知觉的关系

    舞蹈是通过形体运动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是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的一门“动”的视觉艺术。从条件上讲,舞蹈必须借助人体为工具,必须是在自然和社会中进行。其次从人的功能上说,舞蹈是人类智力的高级游戏,是情感世界的回味、宣泄和体验。从舞蹈自身特征来看,需有极强的身体控制力,需有超常的“内模力”和感受力,需具有一定的情感逻辑或情感体验。舞蹈既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人体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艺术创作的起点。任何艺术家建立任何艺术世界,都必须以知觉材料作为基础。

    古人云:“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正说明了当人们在表达、宣泄自我的情绪时,舞蹈是其擅用的表达感情的方式。这是与舞蹈的形象是一种直观的动态性的形象特征有关。人们在自我表达情感时或者欣赏舞蹈时,主要通过视知觉器官来进行审美感知的。舞蹈形象的塑造过程与舞蹈形象的欣赏过程以及舞蹈艺术的知觉过程对人的思想观、道德价值观念、真、善、美的分别起到了推动与发展的作用。由于人们对舞蹈艺术的知觉是在已有的普通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它和普通知觉相比,有着许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所以,空间、时间、运动等外部知觉,也是舞蹈艺术的艺术知觉所必须具有的。一般普通知觉所具备有的四个特征,即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和理解性,在舞蹈艺术知觉中也同样具备。

    舞蹈艺术知觉的一般经验,就是舞蹈艺术的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状貌知觉等。

    (一)空间知觉

    舞蹈艺术表演时,它有三个空间概念,即造型艺术的空间、舞蹈表演的虚拟空间和演员的形体动态空间等。

    造型艺术的空间知觉是有限的。因为舞台美术空间既是有形又是实在的。一是舞台方框内空间的规定;二是舞台中有规定的情景,如舞台美术。虽然舞台美术是虚设的幻景,环境感可以扩大一些,有一定主观性,但它们还是有限的。

    舞蹈表演的虚拟空间知觉是无限的。在表演空间中,虽然也有一些实在的东西,例如去年我编创的作品《门》,用一个盖头,小碎步,音乐的鼓点来表现嫁娶途中,这些道具、动作、音乐确实存在,但整个场景是虚拟的,并没有在舞台中出现嫁娶的队伍、花轿等实景元素,所以说这是一个虚拟的心理空间。这个知觉全在舞者的心中。要按照编导事先的安排,在表演中显示空间。一方面舞者心理有,还要让观众感受到。如果仅是舞者知道,观众看不懂,舞蹈语言模糊、晦涩,这显然是毫无意义的。对舞蹈表演的知觉是在虚拟的空间里整个心理活动对舞蹈艺术的感知过程。舞蹈意境可以随心所变,随形而设,心理空间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演员的形体动态空间知觉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当舞者形体静止时,是有限的,如造型、亮相等;当舞者活动时,舞者会随着表演空间的扩大而扩大,所以又会感到自己的律动是无限的自由的,所以说它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真正的舞蹈空间就是舞蹈者本身的舞蹈。如造型或亮相,即各种定型的舞姿,更主要是舞蹈千变万化律动中的造型。舞蹈就像画家的一支画笔,在表现空间中挥毫,描绘出各种点、线、面的空间造型组合。知觉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舞蹈空间知觉。舞蹈艺术的空间知觉,就是在这三种空间知觉中形成,并达到完美的统一。

    (二)时间知觉

    舞蹈艺术的律动是在时空中律动。时空永远都是一体的,所以有什么样的空间,就会有什么样的时间。根据这个道理,舞蹈艺术的时间知觉,可基本归纳为两大类,即情节性舞蹈空间中的时间知觉和非情节性舞蹈空间中的时间知觉。

    所谓情节性舞蹈空间中的时间知觉,是舞蹈内容的情节规定了时空。如舞台的空间环境,包括表演的虚拟环境等,显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楚风、汉风,还是唐韵的景色;是春夏,还是秋冬的景色;是早晨,还是夜晚的景色等等。在这些已知的空间中,我们就有了相应的时间知觉,这是一类时间知觉。如前文提到自己编创的舞蹈《门》,从环境到表演,第一段表现在封建社会婚嫁迎娶的途中;第二段主人公在迎娶中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第三段也是特别突出时间知觉的部分,回忆青梅竹马的“恋人”,回忆两人在花园中打闹嬉戏的场景……当然这个人并没有出现在舞台中;第四段再次回到婚嫁的现实……

    再例如我的另一个作品《俏?叛》,表现一个十几岁的灵巧、乖俏女孩子由内而发的一种叛逆心理,实际演员已经20多岁,所以完全靠动作表演来彰显时空感觉。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时间的连续感、分段感和长度感在音乐中都有反映,在舞蹈中也同样有反映。所以舞蹈艺术的时间知觉,在律动上,如果仅从听觉方面感受,就是音乐艺术的知觉。

    (三)运动知觉

    运动是在时空中运动,所以舞蹈艺术的运动知觉,也可以从情节与非情节两个角度来说。首先从情节性舞蹈来说,舞蹈情节规定的环境地点和时间的变化,就是属于舞蹈运动知觉的一个方面。如春去秋来,这是季节的变化;从室内转到室外,这是环境的变化等,对这类情节内容变动的了解,也是一种运动知觉。与此相对的则是非情节性舞蹈,在此则不再赘述。

    (四)状貌知觉

    这方面主要是指舞者的视知觉。即舞者所看到的舞蹈环境状貌的知觉;还有双人舞和三人舞中,面对所见对手的状貌知觉;还有群舞的状貌知觉;以及对自己状貌的知觉等等。 状貌知觉的掌握,对于舞蹈编导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修养。因为舞蹈艺术的肢体语言,更擅长是抒情,不善于叙述和描述某种事物或事情,即使用手细腻地比划,也会有较大的模糊性。因此,在描述某样事物的样子时,一定要力求生动准确,即便是象征性的,也要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信号剌激,即有意义的语言符号,不至于使观众看后莫明其妙,不知所云。

    所以对于一个作品来说,观众从不同的角度的欣赏它,它就会有不同的情节,这方面在现代舞中体现得更加明显,现代舞强调自我表现,没有规律、没有继承模式可以效仿。例如《也需要飞翔》:一个舞者身穿白色长衫,四角裤,赤脚出现在舞台当中,动作由地面到直立,到奔跑,到腾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连接,给人又不同的联想,“她是一只小鸟……她是一个渴望站立的少女,她是……随着每个人的经历与观赏角度不同,答案是不同的。但编导所表现的是一幕渴望飞翔的心灵独白。对天空渴望了太久,对自由企盼得太深,使得一个敏感的心渐渐孤独而强韧。身体在蜷缩和伸展的两极之间,夹杂着细小的触动和沉重的气息。身体努力跳跃着奔向天空,暗含着梦幻般的沉醉,无表情的面部带着自我封闭般的享受,这样的作品给了我们太多的想象空间。一个客观存在的作品,不同的人主观知觉差异很大 。

    三、舞蹈艺术对知觉塑造的动力点

    (一)探求舞蹈艺术与人类知觉的结合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知觉是指一个人表现在心理活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受到个体的生理组织制约,但又具有稳定性,也不是一成不变。这就体现出个体知觉的可塑造性,它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塑造。当代舞蹈家杨丽萍的双人舞《两棵树》,这个舞蹈取材于自然界的相思树和夫妻树。舞蹈家把人间的深情赋予这两棵树,使它们人格化,强烈的人体动律情绪化,唤起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赞美和向往,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对社会人生的认识。舞蹈艺术的最大魅力在于启发人的感悟,使人对艺术的真、善、美有较高层次的知觉。对个体的舞蹈训练可以细化到人的各种行为语言,如:目光语言、手的语言、嘴巴的语言等各种训练。通过不断地体能、节奏、呼吸、韵律等的训练,使个体在有意识地注意自我的动作的同时,使自我的气质和行为语言的要求有了不停的新的体会和发现,随着自我的意识的强化,也使个体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克服个体因为自卑、消极等带来的不良心理反映,也使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建构能力提升,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能力增强,从而为知觉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

    (二)以舞蹈艺术的底蕴提高知觉能力

    对艺术的理解和感知是需要广博的知识,最基本的是要对艺术史和艺术经典有所了解,不管是现代艺术还是传统艺术都是如此。人类学家、舞蹈史学家等学者都称舞蹈艺术是一切艺术之母,一切语言之母。知觉能力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获得了各种情感单元编码、价值目标、复杂语言等信息,对其不借助实践手段认识的能力。知觉是综合素质的体现,之所以复杂是来自人格发展因素的复杂性,也来自环境的变化,多元的文化取向和社会思潮总是会给人带来冲击和影响,我们需要舞蹈艺术来塑造人格结构中的精神层面,使其以道德为约束点,完善知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野.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1984.

    [2]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金雯,1981年12月,女,汉,助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艺术表现与应用研究。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