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传统蒙学出版情况研究

【摘 要】 传统蒙学是国学的根基。传统蒙学出版的繁荣主要体现在出书数量极大增长、出版形式不断多样化、出版种类和出版单位增多、出版质量提升等方面。然而在繁荣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争议。实际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在经过一个无序竞争阶段后,传统蒙学的出版会更规范、合理,从而能够真正滋养孩子的心灵,为孩子们人格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21世纪初;传统蒙学;出版繁荣
【作者单位】孙慧玲,渭南师范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学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SGH0902206)。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6.013
中国传统蒙学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增广贤文》《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笠翁对韵》《幼学琼林》等。这些童蒙教材是国学的根基,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培养和熏陶出一代又一代品行端正、学识渊博的中国式知识分子。但20世纪初始,特定的历史阶段、特殊的国情,让很多学者志士痛心于中国文化的保守与谦退,进而怀疑沿袭了千年的教育模式。于是一个世纪以来,传统蒙学教育几归于无,传统蒙学出版也渐至凋零。
21世纪,中国在崛起,延续了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也逐渐受到世界的关注。先是一些先知先觉的学者后至普通百姓也逐渐发现,离弃了传统的蒙学教育,孩子的品性、人格乃至长大成人后的个性、品格、心理等,均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促使更多的专家学者从“人之初”开始重视研究儿童的启蒙教育问题,于是被荒疏了近一个世纪的童蒙读物重新受到了重视。从20世纪后10年开始,就不断有传统蒙学读物出版发行。21世纪初的10年,随着人们对传统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种蒙学馆、童学馆不断兴起,传统蒙学读物的出版发行形成鼎盛之势。一、20世纪末、21世纪初传统蒙学的研讨、出版热情
1994年,王财贵博士在台湾首次发起儿童读经运动,之后演讲1000多场推广此运动,并出版了系列传统蒙学读物,掀起了20世纪末儿童读经的热潮。1997年,南怀瑾先生决定在全球华人社会推广儿童读经运动。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连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这就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人格的养成和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并非有了知识就能成功。” [1]1997年秋,南怀瑾先生把王财贵博士请到香港公开演讲,王财贵博士讲述了他的理念,介绍并指导了儿童读经的具体做法。后来,南怀瑾先生决定将推广儿童读经运动作为他领导的国际文教基金会的一项长期任务,并指定李真吾女士具体负责儿童读经运动的组织工作。国际文教基金会在各地推广儿童读经运动的过程中,由南怀瑾先生指定的郭姮晏选编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教材于2001年在台湾老古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包括《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孝经》《千字文》《黄帝内经》等,共分成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共十二册,三到四年便可以学完。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先生在香港听了南怀瑾先生的想法后,决心回到北京推广这一运动。他将儿童读经运动定名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认为这是一项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道德文化修养的新的“希望工程”。1998年初,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决定推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为此专门成立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组织委员会,并由青年学者陈越光先生担任主任,负责落实全国儿童读经运动的组织和推广工作。徐永光、陈越光以及他们的同事首先组织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大学的专家学者,迅速选编了《中华古诗文读本》。这套12集的读本,由编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精心遴选的301篇优秀古诗文构成,每篇文章配有汉语拼音和注释,是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基础读本。
2001年2月25日,由国家图书馆主办、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和儿童经典导读中心共同承办的“经典文化建设推广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行。会上,著名学者任继愈、汤一介、张立文、郭齐家,院士肖纪美、胡亚东等来自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近40名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儿童经典诵读”这一被南怀瑾先生称为再造一个中国的工程[2]。二、21世纪初十几年来传统蒙学的出版繁荣
借助20世纪末的研讨热情,21世纪初的这10年来,传统蒙学的出版形成繁荣鼎盛之势。这主要体现在出版数量增长、出版形式多样化、出版种类和出版单位增多、出版质量提升等方面。
1.出版数量极大增长、出版形式丰富多样
2011年9月,笔者以“蒙学”为检索词,检索字段包含了正题名、其他题名、主题词等在内的所有字段,并選择“词邻近”“出版年不限”,对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系统进行全库检索,共检索出404条相关条目,其中没标明出版年份及1991年前的共86条,1991年至2011年的共318条(包含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胶印本《千字文》《重订增广》《朱子格言》《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声律启蒙》《传统蒙学丛书》等)。同期,笔者以“蒙学”为关键词,对孔夫子旧书网也进行了搜索统计。在1991—2000这10年中,共有相关图书809项;在2001—2010这10年中,则可以搜索到1248条相关图书项。2017年10月,笔者进行了同样的检索。虽然国家图书馆的检索方式有所变化,但依然可以看出,蒙学图书的出版数量极大增长,出版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观察各大书店在售的各种蒙学读物,笔者发现蒙学出版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而是出现了很多电子读物,同时还有生动活泼的音像图片等配合。即使是纸质书籍,也产生了大字本、拼音本、漫画本、插图本等多种形式,吸引儿童兴趣,方便儿童阅读。此外,各蒙学读物还在原文之外附加了明白易懂的白话注解、相关故事简介、相关人物事链接、寄语小朋友等,更易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出版单位和出版种类增多
随着传统蒙学出版数量的极大增长,出版单位和出版种类也不断增多。20世纪末,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岳麓书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为数不多的出版社出版发行传统蒙学读物。而进入21世纪以来,除了以上出版单位继续出版传统蒙学读物,更多的出版社加入到传统蒙学读物的出版发行行列,如中国华侨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广陵书社、青岛出版社等。笔者在2006年曾受一家出版社邀请,主编了《亲子共读精选唐诗》《亲子共读精选唐宋词》二书。同一蒙学读物在21世纪初这10年来的出版、修订、再版也有所增多。如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年仅出版了《中华蒙学古训丛书》,到2004年出版了曹黎元、姚芳注析的《蒙学六种》,2006年出版了《蒙学六种》毛边书,2008年出版了《蒙学六种》修订版,2010年出版了《蒙学六种》吕晓庄校注版等。
21世纪初的这10年来,有更多的出版社有了相关出版意愿,有更多的学校自主编发了相关校本教材,社会上也有更多的机构有了从事相关教育教学的构想。2006年,笔者曾与当地一家机构合作,針对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班”,先后编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诗经》等为教材,内部发行,开展传统蒙学教育。2009年,笔者赴北京参加“首届全国国学教育教科研工作会议”时,听取了李长喜、柳芳、普颖华、郑增仪等专家领导的报告及致辞,并和与会的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四十多个代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研讨。会后,笔者领取了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8年6月出版的“国学启蒙教程系列”,并以此为教材继续开展国学启蒙课程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传统蒙学出版单位增多的同时,出版种类也有所增多。过去基本都是在《三字经》《千家诗》《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等为人熟知的教材中编选,但21世纪初的这10年来,《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山海经》《资治通鉴》《梦溪笔谈》《黄帝内经》等也作为蒙学学习的高级阶段教材而不断出版。另外,出版也不再限于过去流传下来的已成型的传统读物,而是根据儿童学习特点,将各种童蒙读物汇聚一体,进行更合理有趣的编排。如吉林美术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蒙学周计划系列”,分为春、夏、秋、冬四卷,将蒙学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以周一到周六为一个周期,每天精选一篇蒙学经典,包括念诗文、学成语、讲典故、习诵读、知礼仪、读论语,篇幅短小精悍,便于孩子记忆,又不会让孩子感到厌倦。
3.出版质量更高更精
21世纪初的10年,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传统蒙学出版形式多样,出版种类增多,出版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这不仅体现在纸质更优良、印刷更精美、色彩更鲜艳等外在表现上,还体现在更规范的文字校注、解释、拼音订正等。同时,出版层次不断提高,专家学者也不断致力其中。《光明日报》曾于2007年11月8日连续刊登三篇相关文章:《对话傅璇琮:〈三字经〉修订工作正式启动》《〈三字经〉修订工程编审委员会名单正式公布》《重新修订〈三字经〉征文启事》,面向全社会专家学者公开征集《三字经》修订文,也使其后的出版发行更加规范合理。2009年,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讲《三字经》,2010年开讲《弟子规》,随后出版发行的相关文字及音像资料,更是将传统蒙学的出版发行推向了追求更高质量的道路。
中国书店于2007年9月出版的《中国传统蒙学全书》,包含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四字鉴略》《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了凡四训》《弟子规》《女儿经》《小学诗礼》等十几种被认为最具代表意义、最优秀的蒙学读物,市场反响良好。在这之后,中华书局于2011年1月1日出版发行了《中华童蒙诵读本》,该书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之一。《中华童蒙诵读本》流传广泛,大众认可度高,利于诵读,不仅适合儿童、中小学生诵读,也适合教师、家长阅读。《中华童蒙诵读本》根据内容和形式特点,共分为字书类、声对类、诗歌类、格言类、掌故类、言行类六类,每类精选篇目,依类编排,科学合理,也代表了目前传统蒙学出版的较高质量。201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也出版了《中华蒙学四大名著·三字经》《中华蒙学四大名著·千字文》《中华蒙学四大名著·弟子规》《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三、传统蒙学出版繁荣背后的思考
在传统蒙学出版繁荣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争议。2010年底,山东省教育厅向下辖的各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鲁教基函(2010)44号),明确要求“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这一事件被媒体解读为“删改传统文化经典”,迅速成为一个跨年度的话题,从山东辐射到全国,从而引发了关于传统文化经典是否已不适应于时代的激烈讨论。对此,《中国文化报》2011年1月12日004版“特别关注”刊发了简飞的评论文章《传统文化经典:关键是“怎么教”》,在对这一事件本身以及由之引发的情况做了详细报道后,文章最后指出:“怎么教”才是传统文化教材存废的关键,和教材无关,和我们的教育方法有关[3]。 此言一语中的,传统蒙学争论的焦点不是读不读的问题,而是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同样,如今的传统蒙学出版的焦点也不是出版不出版的问题,而是出版什么、怎样出版、由什么人来出版的问题。
《人民日报》2011年2月18日017版“文教周刊”刊发了题为《传统蒙学,今天如何面对》一文,对近几年来儿童读经的焦点问题展开了讨论,文中正反双方各持己见,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其中不乏专家学者。在文章最后,作者写道:“对传统启蒙读物的争论,反映出人们对优秀启蒙教材的呼唤与期盼。教育界人士表示,今天的教材不应当是‘速朽的东西,而应成为明天的经典。在国家着力推进教育改革的今天,应当花大力气进行教材建设,应当充分借鉴优秀的传统启蒙读物和国外儿童读物,研究开发适合21世纪孩子心理和特点、为大多数孩子所喜闻乐见的好读物、好教材。”[4] 这才是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即一定要给孩子使用高质量的蒙学教材,而这就对当前传统蒙学的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在传统蒙学读物纷纷出版发行的今天,相信在全社会的关注与讨论下,传统蒙学的出版在经过一个阶段的无序竞争后,会走上一条越来越规范、有序的道路,这将非常有益于中国儿童的启蒙教育。
|参考文献|
[1]冯哲. 重整中国文化断层的宏图大业──南怀瑾大师在全球推动读经运动[C]//经典文化建设推广理论研讨会暨经典诵读工程学术研讨会. 北京:国家图书馆,2001.
[2]司佾. 经典文化建设推广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行[N]. 光明日报,2001-03-04.
[3]简飞. 传统文化经典:关键是“怎么教”[N]. 中国文化报,2011-01-12.
[4]张烁. 传统启蒙读物:今天如何面对[N]. 人民日报, 2011-02-18.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