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海绵城市建设机制下的城市林地建设
刘兰草+徐洪武
摘 要: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如火如荼,城市林业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阐述海绵城市建设机制与城市林业的内涵,探讨城市林业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为促进城市林业和海绵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林业;海绵城市;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1-0075-03
城市林业的主旨是以绿色生态服务城市,是将林业、园林、市政等融合一体的现代林业。重点强调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居民绿色服务的能力,是构建新环境下城市生态圈的重要基础。海绵城市的建设给这个基础增加了新的内涵。
2015年,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共同确定了第一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我市池州市是试点城市之一。2016年,三部委又共同确定了第二批14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与此同时,各省不断推进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
1 海绵城市建设机制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收、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的控制雨水径流,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1]。归根结底海绵城市建设就是“渗、蓄、滞、凈、用、排”,传统的城市排水中主要是依靠城市排水系统进行,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排水则依靠自然渗透和源头调蓄,最终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城市水文特征接近开发之前,有效的解决城市排水问题,缓解地被径流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
城市内建筑密,道路多,地上与地下的自然循环多遭硬质阻隔,无法实现自然系统的通畅循环。城市内的绿地多过于分散和独立,难以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斑块和廊道的作用。因此改变城市建设的观念,把城市与自然融合,转变传统城市建设中雨水直排的方式,充分发挥雨水的作用。发挥城市绿地的“海绵体”功能,扩大现有城市绿地“海绵体”的范围,提高现有城市绿地“海绵体”的质量,加强雨水的收集与净化,充分利用雨水进行自然灌溉,降低地表径流的压力,对水资源进行安全有效的控制[3]。
2 城市林业的内涵
城市林业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为生态城市提供多样化的树木种类,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海绵城市的健康发展。
2.1 增加城市生态系统多样性
发展城市林业,丰富了城市树木数量,同时也增加了树木的种类数量,创造了良性的生态循环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微生物、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生存场所,有利于增加微生物、野生动物的种类,促进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
2.2 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
通过城市林业的建设,能让城市原有独立分散的绿地进行融合,能不断增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斑块和廊道的作用,能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的增加能遮挡城市中建筑的生硬,调蓄城市气温,美化城市环境,让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轻松,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手段之一。
2.3 有助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发展城市林业有很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城市木材行业、果木行业、药材行业的发展[5],直接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城市林业带来的良好生态环境,使城市成为环境优美的宜居场所,能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员定居和商业投资,具有良好的社会反响,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的宜居环境和综合竞争力是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之一。
3 坚持全方位发展城市林业,提升城市林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3.1 遵从城市林地多样化的原则,充分发挥林地“蓄、滞、净、排”的海绵体功能,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生态载体
很多城市林业的发展注重大树、名树、古树的引进,而忽略了城市林业的实质是生态的自然发展。盲目的进行大树、名树、古树的移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违背生态的自然规律。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新技术的研发,积极的推广乡土树种以及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的当地野生树种。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进行多样化配植。
在对现有城市林地进行规划与建设的时候,一要坚持林地本身的自然规律,尽可能多的模拟自然林地多样性的原则,确保城市林地有森林、有草地、有湿地、有湖面等多样性绿地存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取到“蓄”的作用,提高源头滞水的能力;二要提高林地植物的筛选力度,尽可能多的筛选出抗污染能力强、适应恶劣生存环境的乡土树种,让植物充分发挥净化的能力,减少城市表层雨水对土壤的污染程度;三要因地制宜,因低就低,缓坡变梯,多建造城市湿地或是低洼,提高城市林地自身滞水能力和储水能力,充当城市雨水的存储、排放设施,提高城市雨洪能力。
3.2 加强城市原始林地和古树名木、大树的就地保护与利用,提高城市林地的海绵功效
城市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古树名木、大树,是时间沉淀的结果。城市林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对城市古树名木、大树的就地保护与利用。落实挂牌保护机制,加强对城市的古树名木调查登记与建档挂牌保护,对有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大树也要纳入到管理对象中。加强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加强大树的定期管养,确保城市古树名木、大树的健康生长。建立古树名木、大树就地保护的连锁机制,对散落城市各地的古树名木、大树统一管理,优化古树名木、大树的现状环境。以点带面,以古树名木、大树为中心扩大生态覆盖范围,全面发挥古树名木、大树的生态作用。以面构片,打通各古树名木、大树的生态覆盖圈的绿色廊道联系,形成以古树名木、大树为核心的生态圈,全面发挥古树名木、大树形成的城市林地的海绵体的生态效能。
古树名木、大树是自然界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绿色文物和活的化石,它们的历史、文化、科研、生态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很多的古树名木、大树已和当地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被赋予人文情怀,文化价值十分突出。将古树名木、大树的文化内涵建设与城市林业相融合,为海绵城市建设注入文化内涵。
3.3 改变城市林地的管养模式,提升林地的管理水平,让城市林地成为海绵体中“贮存水”的坚定使用者
城市林业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机构无执法权,管理机构无管理依据等都是造成城市林业管理水平较低的原因。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应建立统一完善的城市林业管理协调机构,加强行政管理,建立政府主导机制,从政府层面引导城市林业和海绵城市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协调国土、市政、园林、林业、交通等部门关系,拓展建设资金引入渠道,保障投入资金的稳健。
切实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民众的生态意识。城市林业和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居民的支持,加强宣传与教育,提升广大市民的城市林业参与,城市林業是与广大市民息息相关的城市基础事业。城市林业与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让市民成为受益者,更要让市民成为建设者和推动者,使民众认识到发展城市林业和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实施后,各种海绵体储存的水,出路不是储存而在于用,也就是要就近消化。城市林地本身是海绵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城市林地遍布城市各个区域。城市林地管理者要切实改变城市绿地传统上使用消防水或是水车拉水浇灌的历史,而应通过建设相应管网,提高绿地对不海绵体贮存水的利用,彰显海绵体的生态功能。
3.4 健全城市林业法律法规,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在很多国家对城市绿地的建设与保护是以法律的形式进行的,如英国的《绿带法》,日本的《城市绿地保护法》等都对城市林业建设从法律的层面上进行保护性建设[6]。这些法律都对城市中不同属性的绿地做出了量化要求,城市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在推进城市林业建设的时候要依法治林,完善城市林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机构,保证城市林业能健康绿色的发展。要依法执政,让城市湿地、森林、水面、郊野风景林地等得到有效保护,提高城市林地的植物保有量,提高城市林地的生态功能。
4 结语
城市林业的发展和建设,很好的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充分发掘城市林地的多样性,提高城市林地的生态功能,就是提高了城市建设中自然海绵体的比重。所以大力发展城市林地建设,提高城市林地的质和量,是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30):4143.
[2]徐宁,戴启培.基于海绵城市的绿地建设方案设计研究——以试点海绵城市池州为例[J].居业,2015(16):4142.
[3]车生泉,谢长坤,陈丹,等.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6):1115.
[4]黄炳新.城市林业在生态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 绿色科技,2014(05):143144.
[5]柏华茹,刘勇.发展城市林业在构建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 现代园艺,2015(10):164.
[6]邱尔发,王成,贾宝全,等. 国外城市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发展趋势[J]. 世界林业研究,2007,20(03):4044.
(责任编辑:唐 岚)
摘 要: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如火如荼,城市林业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阐述海绵城市建设机制与城市林业的内涵,探讨城市林业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为促进城市林业和海绵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林业;海绵城市;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1-0075-03
城市林业的主旨是以绿色生态服务城市,是将林业、园林、市政等融合一体的现代林业。重点强调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居民绿色服务的能力,是构建新环境下城市生态圈的重要基础。海绵城市的建设给这个基础增加了新的内涵。
2015年,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共同确定了第一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我市池州市是试点城市之一。2016年,三部委又共同确定了第二批14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与此同时,各省不断推进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
1 海绵城市建设机制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收、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的控制雨水径流,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1]。归根结底海绵城市建设就是“渗、蓄、滞、凈、用、排”,传统的城市排水中主要是依靠城市排水系统进行,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排水则依靠自然渗透和源头调蓄,最终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城市水文特征接近开发之前,有效的解决城市排水问题,缓解地被径流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2]。
城市内建筑密,道路多,地上与地下的自然循环多遭硬质阻隔,无法实现自然系统的通畅循环。城市内的绿地多过于分散和独立,难以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斑块和廊道的作用。因此改变城市建设的观念,把城市与自然融合,转变传统城市建设中雨水直排的方式,充分发挥雨水的作用。发挥城市绿地的“海绵体”功能,扩大现有城市绿地“海绵体”的范围,提高现有城市绿地“海绵体”的质量,加强雨水的收集与净化,充分利用雨水进行自然灌溉,降低地表径流的压力,对水资源进行安全有效的控制[3]。
2 城市林业的内涵
城市林业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为生态城市提供多样化的树木种类,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海绵城市的健康发展。
2.1 增加城市生态系统多样性
发展城市林业,丰富了城市树木数量,同时也增加了树木的种类数量,创造了良性的生态循环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微生物、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生存场所,有利于增加微生物、野生动物的种类,促进生物多样性,从而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
2.2 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
通过城市林业的建设,能让城市原有独立分散的绿地进行融合,能不断增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斑块和廊道的作用,能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的增加能遮挡城市中建筑的生硬,调蓄城市气温,美化城市环境,让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轻松,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手段之一。
2.3 有助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发展城市林业有很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城市木材行业、果木行业、药材行业的发展[5],直接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城市林业带来的良好生态环境,使城市成为环境优美的宜居场所,能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员定居和商业投资,具有良好的社会反响,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的宜居环境和综合竞争力是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之一。
3 坚持全方位发展城市林业,提升城市林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3.1 遵从城市林地多样化的原则,充分发挥林地“蓄、滞、净、排”的海绵体功能,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生态载体
很多城市林业的发展注重大树、名树、古树的引进,而忽略了城市林业的实质是生态的自然发展。盲目的进行大树、名树、古树的移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违背生态的自然规律。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新技术的研发,积极的推广乡土树种以及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的当地野生树种。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进行多样化配植。
在对现有城市林地进行规划与建设的时候,一要坚持林地本身的自然规律,尽可能多的模拟自然林地多样性的原则,确保城市林地有森林、有草地、有湿地、有湖面等多样性绿地存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取到“蓄”的作用,提高源头滞水的能力;二要提高林地植物的筛选力度,尽可能多的筛选出抗污染能力强、适应恶劣生存环境的乡土树种,让植物充分发挥净化的能力,减少城市表层雨水对土壤的污染程度;三要因地制宜,因低就低,缓坡变梯,多建造城市湿地或是低洼,提高城市林地自身滞水能力和储水能力,充当城市雨水的存储、排放设施,提高城市雨洪能力。
3.2 加强城市原始林地和古树名木、大树的就地保护与利用,提高城市林地的海绵功效
城市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古树名木、大树,是时间沉淀的结果。城市林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对城市古树名木、大树的就地保护与利用。落实挂牌保护机制,加强对城市的古树名木调查登记与建档挂牌保护,对有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大树也要纳入到管理对象中。加强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加强大树的定期管养,确保城市古树名木、大树的健康生长。建立古树名木、大树就地保护的连锁机制,对散落城市各地的古树名木、大树统一管理,优化古树名木、大树的现状环境。以点带面,以古树名木、大树为中心扩大生态覆盖范围,全面发挥古树名木、大树的生态作用。以面构片,打通各古树名木、大树的生态覆盖圈的绿色廊道联系,形成以古树名木、大树为核心的生态圈,全面发挥古树名木、大树形成的城市林地的海绵体的生态效能。
古树名木、大树是自然界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绿色文物和活的化石,它们的历史、文化、科研、生态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很多的古树名木、大树已和当地的人文环境、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被赋予人文情怀,文化价值十分突出。将古树名木、大树的文化内涵建设与城市林业相融合,为海绵城市建设注入文化内涵。
3.3 改变城市林地的管养模式,提升林地的管理水平,让城市林地成为海绵体中“贮存水”的坚定使用者
城市林业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机构无执法权,管理机构无管理依据等都是造成城市林业管理水平较低的原因。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应建立统一完善的城市林业管理协调机构,加强行政管理,建立政府主导机制,从政府层面引导城市林业和海绵城市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协调国土、市政、园林、林业、交通等部门关系,拓展建设资金引入渠道,保障投入资金的稳健。
切实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民众的生态意识。城市林业和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居民的支持,加强宣传与教育,提升广大市民的城市林业参与,城市林業是与广大市民息息相关的城市基础事业。城市林业与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让市民成为受益者,更要让市民成为建设者和推动者,使民众认识到发展城市林业和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实施后,各种海绵体储存的水,出路不是储存而在于用,也就是要就近消化。城市林地本身是海绵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城市林地遍布城市各个区域。城市林地管理者要切实改变城市绿地传统上使用消防水或是水车拉水浇灌的历史,而应通过建设相应管网,提高绿地对不海绵体贮存水的利用,彰显海绵体的生态功能。
3.4 健全城市林业法律法规,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在很多国家对城市绿地的建设与保护是以法律的形式进行的,如英国的《绿带法》,日本的《城市绿地保护法》等都对城市林业建设从法律的层面上进行保护性建设[6]。这些法律都对城市中不同属性的绿地做出了量化要求,城市的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在推进城市林业建设的时候要依法治林,完善城市林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机构,保证城市林业能健康绿色的发展。要依法执政,让城市湿地、森林、水面、郊野风景林地等得到有效保护,提高城市林地的植物保有量,提高城市林地的生态功能。
4 结语
城市林业的发展和建设,很好的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充分发掘城市林地的多样性,提高城市林地的生态功能,就是提高了城市建设中自然海绵体的比重。所以大力发展城市林地建设,提高城市林地的质和量,是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30):4143.
[2]徐宁,戴启培.基于海绵城市的绿地建设方案设计研究——以试点海绵城市池州为例[J].居业,2015(16):4142.
[3]车生泉,谢长坤,陈丹,等.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6):1115.
[4]黄炳新.城市林业在生态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 绿色科技,2014(05):143144.
[5]柏华茹,刘勇.发展城市林业在构建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 现代园艺,2015(10):164.
[6]邱尔发,王成,贾宝全,等. 国外城市林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发展趋势[J]. 世界林业研究,2007,20(03):4044.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