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农业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

    石永棋

    摘 要:清代农业政策有着丰富的内容,比如,重视农业,重视田制,重视赋税,通过推行屯垦帮助农民获得土地,通过兴修水利确保粮食生产运输,通过建设仓储保障粮食调配赈饥等等,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然而,清代农业政策没有解决粮食危机,片面追求粮食保障,固化社会经济模式,后世必须引以为戒。

    关键词:清代;农业政策;传统社会经济;影响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1-001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9 文献标志码:A

    近几年间,学术界关于中国农业政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和讨论日益热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历朝历代特别是清朝的农业政策内容以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方面影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探讨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及现当代中国的粮食经济政策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论述清代农业政策的基本内容,从三个方面论述该农业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 清代“重农思想”的基本内容

    1.1 重视农业

    在清朝数百年间里,每个皇帝都非常重视农业,不同时期的政治家、社会家也是坚持同样的观点。其中最出名当属康熙帝,他曾在《耕织图》中详细论述了农业对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的重要性。从中不难看出,整个清代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均认为农业是安民富国之源,认为发展农业是其它各项事业的基础和前提。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前代的思想。

    1.2 赋税的内容

    赋税对历朝历代财政收入影响极大,清代更是如此。清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农业占据了当时朝庭赋税的绝大部分。在清代的二百年间里,先后有多个著名思想家围绕赋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特别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都主张朝庭必须“减赋”,以此来减轻农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客观地说,清朝的赋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的确缓和了社会矛盾。

    1.3 田制的内容

    田制是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的内容,因为它关乎一个国家对土地的占有和使用问题,田制内容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在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围绕田制作了专门论述,主张通过“复井田”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在此之后,相继有多个著名思想家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顾炎武主张重新清丈规划土地,王夫之主张土地私有,王源主张“有田者必自耕”,等等。他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治者的田制思想。

    2 清代“农业政策”的基本内容

    2.1 通过兴修水利确保粮食生产运输

    清代农业政策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特别重视水利设施的修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提高了各种粮食的产量,确保了粮食运输的安全。其具体内容,详述如下。

    2.1.1 兴修水利。在清代的二百年间里,清政府兴建了许多农业水利设施,对此还专门设立了管理机构。比如,在雍正时期,朝庭设立“营田水利府”,配备专门官员进行管理,收效明显。后来,天津等地又设立了很多分局,主要负责当地浚水筑圩、建闸开渠等工作。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清代很多荒地得以成功开垦,大幅度提高了全国耕地总面积。

    2.1.2 治理河道。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河水泛滥是最令朝庭头疼的事情之一,其中,黄河水患最为突出,对沿河各省份农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在整个清代,黄河决堤数次,也正是因为此,朝庭特别重视黄河的治理问题。在具体措施上,朝庭设置河道总督一职,先后任命杨方兴、朱之锡、靳辅、于成龙、张鹏翮等人任职,并给予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历任河道总督尽职尽责,先后提出了著名的“治河”、“治漕”、“治淮”等思想,开创了“疏通河道”、“修筑河堤”、“堵塞决口”等做法,极大地减少了黄河决堤泛滥的次数和损毁力,有力地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治理黄河的另一层考虑是为了确保漕运的正常进行,这一点对于清代赋税治理非常重要。不得不说的是,尽管朝廷高度重视黄河治理,但是黄河水患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对沿河各省农业发展的威胁始终存在。

    2.2 通过建设仓储保障粮食调配赈饥

    清代“农业政策”的另一方面内容就是注重通过建设仓储保障粮食调配赈饥。比如,朝庭在京师、通州等地建设了许多个仓储,同时在各地也都恢复设置常平仓、义仓等,这也是清代农业政策的最大特色之一。通过大力建设仓储,有效应对了地方各省丰收歉收的巨大差异,同时也可以有效应对不定时出现的水灾、旱灾、蝗灾等。出现上述问题是,朝廷得以及时拨粮应急,有效维护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3 通过推行屯垦帮助农民获得土地

    清代在实现统一后开始意识到帮助农民获得土地的重要性。为此,朝庭开始积极鼓励垦荒,并延续了很多年,大大增大了全国土地总面积。比如,在刚入关不久,朝庭就定下“垦荒兴屯”的政令,把无主荒地分给无土地者,鼓励其开垦,如开垦不力会给予处罚。其后,著名思想家范文程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屯垦的重要性和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朝庭政令。从此至康熙时期,地方各省都是积极鼓励人们开垦荒地,并尽责地耕种,做得好的也会立功受奖。当然,这一政策在实行过程中也遇到了滥竽充数的问题,朝庭对此采取了严厉的应对措施,一旦发现,给予重罚,极大地遏制了不良现象的出现,确保了清代屯垦政策的长期稳定施行。

    3 清代农业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

    3.1 片面追求粮食保障

    清代农业政策对当时传统社会经济的首要影响就是片面追求粮食保障,而没有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突破。客观地说,清代农业粮食政策有其历史进步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当时的粮食产量,减少了饥饿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人口的增加。但纵观清代二百年间,这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越老越多的腐败现象,少有革新性的举措,虽然能够满足最基本的粮食需求,维持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但难以推動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导致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

    3.2 没有解决粮食危机

    客观地说,清代推行农业政策的一个考虑就是保障民众最基本的粮食需求,以此来减少“民变”、“民反”现象的发生,维护自身的长期稳定统治。清代统治者认为,民众造反是威胁自身统治的不安全因素,必须时刻防范、杜绝之。基于此,朝廷认识到了粮食充足对于社会安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这一思想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在这一错误思想指导下,清代统治者推行各项具体农业政策的目标仅仅局限在保障民众最低限度的水平,而不愿去投入人力、物力来解决社会面临的粮食危机。在风调雨顺的阶段还好,一旦遇到灾荒之年,清代这一农业政策思想的弊病尤其明显。

    3.3 固化社会经济模式

    从更高层次审视清代农业政策,其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导致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模式长期固化,难以有创新性发展,始终未能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变。中国有句古语:“无农不稳,无工不活。”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庭农工结合是延续了数千年的经济经营模式,很难发生改变。到了清代,统治者所推行的一系列农业政策仅仅局限在巩固自身统治上,不但未能突破这一固化模式,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这一模式,导致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始终维持在较低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郭晓刚,候铭峰.论清代初期恢复及强化封建土地关系的政策措施[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2]史志宏.清代农业生产指标的估计[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5期.

    [3]邓一帆,郭风平.清代中后期和阗农业发展述论[J].农业考古,2017年第1期.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