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白新欢
提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课,也是科学课。政治课当然离不开政治宣传,但政治课的基础却是科学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政治课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批判性思维的审视、长期实践的检验等。科学精神要以研究客观规律为宗旨,不能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在里面,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科学精神承认理论的相对性,科学理论随时准备接受实践的检验和新发现的补充完善。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科学性;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所有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并不是所有学生,甚至不是所有教师都有这样的认识和觉悟。有个别学生认为政治课就是政治宣传,是思想灌输,有极个别政治课教师也这样认为,这种片面认识严重影响了政治课的效果。笔者在每学期上课期间,都会以一定方式澄清这个问题,但仍有个别学生固执地认为政治课纯粹就是说教,是“洗脑”,甚至认为教师本身已经被严重地“洗脑”了。认真分析这个问题、澄清这个问题,实在大有必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是政治课,这是毫无疑问的。它是我国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课就纯粹是政治说教、政治宣传,从主要内容上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多地是科学知识,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政治性是融于科学性之中的,并以科学性为基础。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政治课的同时,还要把它当作一门科学来看待。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科学,因为它具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科学精神首先要以事实为根据,实事求是。笔者发现个别学生对政治课的看法其实是建立在道听途说基础上的,充满了猜测与想象,很多所谓“事实”都带有严重的主观性,主要表现为夸大了社会的负面现象,同时又夸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正面形象。这些所谓“事实”其实都是带有严重的主观性色彩的,它们既不是通过亲自调查得来的,也不是通过长期大量的仔细观察得来的,而是通过主观选择性的视听资料得来的,带有明显的情绪性、感情倾向、非理性的想象与猜测性。显然,这样的所谓“事实”是被严重扭曲了的事实。把政治课只当作是一种宣传和说教,而不是当作一门科学,这是严重的误解,是对政治课的偏见的重要根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科学,还因为它能够经受批判性思维的审视。批判性思维是理性思维,是哲学思维,是认识真理的重要工具。熟知并非真知,对于复杂的社会现象,必须运用批判性思维,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相反,有些青年学生在分析较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往往带有强烈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与唯心主义性质。例如,对于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单方面把其原因归结为政治体制,甚至归结为党的最高领导问题,而看不到腐败的社会历史根源、文化根源,这既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也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又如,对于资本主义的进步和成就,总是倾向于把它看作是可以普适性推广复制的进步和成就,并以此否定社会主义中国的进步和成就,总是把年轻的社会主义中国与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这种离开了历史、离开了阶级的分析方法,是典型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实质上,只有深入研究中国的现实和历史,研究中国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看懂中国。可惜,西方中心论、西方优越论的观念已经完全侵袭了个别人的头脑,由此形成的巨大肓点使他们很难认识到真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科学,还因为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经受了长期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而谬误总是不能经受长期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已经经受了千百万劳动人民160多年的实践检验,尤其是经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检验,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成功的法宝,也是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指南。如果我们轻易抛弃了这一理论,又有哪一种更好的理论能代替它呢?有个别人不愿意了解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而总是崇尚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这实际上是被西方思想洗脑了。发达资本主义成功的经验照搬到中国也能成功吗?三权分立、普选制等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之所以能长期实行,是有其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的,把这个东西照搬到中国只能是一塌糊涂。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能照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从正反两面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个真理。
科学精神要以研究客观规律为宗旨,不能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情绪在里面,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个别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抵触心理,往往带有一种情绪性,这种情绪与个人的境遇往往有密切关系,或者是被周围负面情绪传染而形成。看问题停留在现象层面,具有情绪性,这显示了个别青年学生的幼稚和无知。真正的科学要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形成的理论能够经受千百万人民群众长期的实践检验,能够经受理性的批判和反思。相反,单纯灌输的谬论则既经受不住实践的检验,也经受不住理性的批判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千百万人民群众长期实践检验过并经过理性的批判反思的理论,当然是科学,这与一切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科学精神承认理论的相对性,科学理论都是开放的,随时准备接受实践的检验和新发现的补充完善,人类只能逐步接近绝对真理。有人认为,政治课只是一种政治宣传,是意识形态,没什么科学性。这是完全错误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明确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也是统一的。个别学生对这些原理视而不见,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认真地去理解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更不愿在实践中去验证这一基本原理。当“政治宣传”、“意识形态”等词语进入他们的眼帘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就被完全遮蔽了。个别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对立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仅仅当作是一种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科学性。这是很幼稚,也很错误的看法。其实,几乎所有社会科学都会带有一定的阶级性、政治性,统治阶级的理论还是一种意识形态。但其中仍会包含着一些科学的因素与成分。例如,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中就包含着一些科学性的成分;资产阶级的理论也包含着大量合理的成分。事实上,过去的社会科学理论大多都是在意识形态外衣下进行发展的,这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在本质上与过去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有了根本的区别,因为它不再是少数人的理论,不是为少数剥削阶级服务的理论。虽然马克思主义还是一种意识形态,但它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理论,成为与科学高度统一的理论,它也用不着像过去统治阶级那样自欺欺人地否定自己的意识形态属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还是一种意识形态,那是因为当今社会还存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存在资产阶级和敌对势力。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显然已经与过去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不仅具有性质的区别,而且形式上也具有了重要区别。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与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相一致,与无产阶级和人类整体利益相一致,这样的意识形态不再与过去剥削阶级的旧意识形态相一致。总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科学完全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否定科学的相对性,否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对于马克思主义是完全不适用的。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坚决以事实为根据的科学精神、在规律层面而不是在现象层面认识问题的品格、彻底的理性批判和反思精神、永远以实践检验为最高评判标准的品质、永远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的理想、永远向理性探讨开放的胸怀,都证明它是人类的科学发展、实践进步的必然体现。科学有很多门类,要从广义上去理解科学,不能狭隘地、表面地去理解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特殊的科学,是与政治性统一的科学。大学生必备的政治素质和科学素质应该统一起来。我们坚持的是科学,也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利益,这两方面应该是统一的,不应该把两者割裂开来。追求科学真理、为人民大众服务、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是融合政治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政治性、科学性、批判性、开放性、实践性、群众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课的根本所在。它与封建迷信、心理催眠、宗教信仰相去万里,本质上是对立的。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政治课,又是科学课,政治性是其本质属性,科学性也是其本质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必须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并与政治性高度统一,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特征。
责任编辑:刘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