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工厂可持续发展的外汇政策选择
李怀寿
摘要:在生产全球化分工的格局下,中国有幸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式“世界工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民币汇率应该具有一定稳定性,而汇率稳定、国际储备的增加又会导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困难以及内需不振,据此,提出了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继续坚持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加大外汇储备基金的运用力度,尽可能为内需提高服务等政策措施。
关键词:世界工厂;贸易结构;外汇政策
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首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近些年中国加速了世界工厂的发展趋势。从工业发展的历史来看,英、美、日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成为过世界工厂,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市场潜力、政治经济环境良好等优势。
比起英、美、日这些世界工厂而言,中国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2007年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达到45%。加工贸易现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力量,但是中国的企业主要参与产品的生产环节,产品研发和市场两头在外,不能在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因而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地位具在很大的不稳定性。
外资企业占有重要地位。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特别是在制造业中的作用很突出,对中国成为制造业中心贡献明显。
中国式的世界工厂和英美日式的世界工厂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有一部分人说,中国不能算“世界工厂”,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加工车间”,这是很有道理的。
中国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也许我们应该建立更适合于创新的机制,更关注于国民教育,进行更深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但是任何变革都需要有时间来来体现其成果,这段时期正确的外汇政策可以为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为中国真正成为制造业的大国创造条件。
一、中国式“世界工厂”可持续发展的汇率约束
汇率作为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对于“世界工厂”而言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出口商品的成本,并进而影响到生产企业的利润,从而对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麦金农在研究东亚地区经济的时候提出“高储蓄两难”的问题(麦金农,2006),他认为,由于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大多数东亚经济体已经成为国际债权国。由于不能以本币对外提供信贷因而存在货币错配的问题,这就使债权国政府面临两难的选择,本币升值会引发通货紧缩,而不让本币升值,国外又会以贸易制裁相威胁。
麦金农的高储蓄两难问题在中国更进一步表现为人民币币值变化对不同类型贸易的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按照贸易类型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按照企业性质划分又可分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2007年,海关统计,中国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顺差为2118亿美元,占全部进出口顺差的81%。外商直接投资和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的加工贸易成为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
本文选取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每月月底的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与相应各月份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其他企业、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差额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其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
按照国际金融理论,在一般情况下,本币汇率和进出口差额成负相关关系,本币升值,进出口顺差减小或逆差增大,本币贬值,进出口顺差增大或逆差减小。相反,外币汇率正好与本国进出口差额成正相关关系。
由表1可知,按贸易类型、加工贸易进出口差额与美元汇率成显著的负相关的关系,一般贸易进出口差额与美元汇率成较弱的负相关的关系。其主要原因在于加工贸易由于主要由跨国公司主导,中国仅仅是其加工基地,随着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本土化程度加大等因素,留存在中国的价值量也增加,也就是说这部分进出口差额会增加。按企业类型来说,国有企业进出口差额与美元汇率成正相关,而外资和其他企业进出口差额则与美元汇率成负相关,这与外资企业、国内其他企业大量进行加工贸易有当大的关系。
总体而言,汇率在一定范围内的提高可能不但不会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反而会提高创汇能力,这是因为汇率的提高使得加工贸易中同样人民币的加工成本因人民币汇率提升而增加,也就是说留存在中国的贸易差额会增加。但是汇率的升高会使本土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的骨干——国有企业出口更为艰难,扩展国际市场的步伐更加缓慢。
如果汇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加工成本剧增,那么跨国公司必然将其加工业务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去,这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沉重的打击。而英、美、日等国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依赖本国企业的发展,汇率升值以及本国成本的上升虽然也会使得本国企业转移其生产基地到成本低的国家或地区,但是其却获得了利润。这与中国截然不同。
人民币的升值是由外资企业创汇决定的,如果任由其升值的话,那么人民币币值水平会远远超出国内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进一步降低本土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就是说,中国的汇率并没有能反应本土企业的发展水平,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与经营状况。因此,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世界工厂,必须在外汇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仍然要保持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适度保护本土企业。
二、汇率约束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汇率稳定的约束下,进出口贸易的持续顺差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给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增加了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矛盾。
(一)出口顺差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
中国连续多年的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至2008年末,外汇储备总额已达到1.95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产生,央行被迫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大量人民币。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的难度。
(二)外贸发展与内需不足之间的矛盾
内需不足现在成了中国的一个大问题,分析内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富裕程度、民族传统、社会保障的优劣等。实际上,在外贸收入不断转化为国际储备的时候,外贸发展与内需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从表面上看,外贸的发展带来了就业,使得人民收入提高,因而会扩大内需。但实际上,由于国际贸易的顺差由于大部分转换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就是说,外贸出口带来的中国对外债权又转让给了国家货币当局以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外汇储备的增加使得中央银行以外汇占款形式发行货币,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实现了国民财富的重新分配——外贸部门通过新发行货币参与了非贸易部门的财富分配,导致非贸易部门实际财富收入的减少。
从总量上看,国家外汇储备一方面体现了外贸和非贸易两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与国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代表了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占有的增加和国民对财富占有的减少,进一步增大了国富民穷的局面,是造成内需不振的重要原因。
同时,储备资产增加,中央银行被迫发行货币,为了维持货币总量必须采取冲销政策,但是冲销政策不改变货币总量,却改变了货币使用结构——就如同一块大蛋糕本来是给大家分的,但是其中一个人由于特殊地位占有了一块,那么大家就只能分其余的了——使得外贸企业比内贸企业有着更大的占有资源优势。
从上述方面看,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在不断地增加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各种矛盾会更加激化,因此外汇储备的运用,并且要尽可能为内需服务就成为解决矛盾的关键。
三、中国式世界工厂可持续发展的外汇政策
制定中国式世界工厂可持续发展的外汇政策不但要考虑汇率水平的决定,还要考虑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综合考虑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一)放缓人民币升值速度
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使得一国的汇率很难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对外经济活动的水平,生产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越来越对汇率水平产生了比以前更大的作用。作为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一环,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一个大型生产基地,中国目前仍处于“打工者”的地位,中国应更关注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只有本土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有了长足的发展,才能表明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有长久的竞争力,中国的世界工厂的角色才能名符其实。
所以人民币升值关注的指标不只是整体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应该把着眼点放在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关注非外资企业的创汇能力而不是外资企业的创汇能力,关注一般贸易的创汇能力而不是加工贸易的创汇能力。应该意识到要实现“世界工厂”的可持续发展单纯依赖外资是不行的,那只能做一个加工厂,甚至于因为有其他国家更低成本的竞争,加工厂都不能做到可持续性。
(二)继续坚持对资本项目的管制,有序开放,谨防“流动性陷阱”
从日本经验来看,日本从广场协议以后,日元大幅度升值,虽然日本依然保持着巨额的外贸顺差,但是却陷入了“流动性陷阱”,从麦金农的分析来看,主要原因在于日元的升值预期以及私人部门不断增加的以美元为主的日本海外债权导致日元利率的“负风险溢价”。在美元低利率的情况下,一旦日本利率提高,那么巨额的海外资产就会流回日本国内,在汇率稳定的情况下,只能由日本央行通过增加货币发行的手段来吸收这部分外汇资金,从而导致利率政策失效。因而日本只能陷入流动性陷阱难以脱身。
虽然中国经济实体目前在海外的投资额相对来说较小,不需担心大幅度回流,但是海外资金的流入却是不得不防,由于经常项目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海外资金的小幅度流入也许就会使中国有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危险,而且很可能危害中国的金融安全。因而,坚持对资本项目的管制是必要的。
(三)加大外汇储备基金的运用力度
在加工贸易为主要外汇收入来源的贸易格局下,在汇率稳定的政策前提下,外汇储备的增加将成为一个长期的问题,因此对于外汇储备基金的运用要制度化。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化的时刻,正是加大外汇储备资金运用的良好时机。目前,中投公司、汇金公司的运作已经为外汇储备的运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是应该认识到庞大的外汇储备资金不单能投资于国外企业,更需要满足国内企业融资需求;不单能投资于金融企业,更应该为实体企业服务。比如可以考虑以优先股的形式入资于国内的优势企业,鼓励其到国外兼并重组,扩大国际市场;可以考虑到国外购买教育硬件设备改善落后地区教育状况;可以考虑购买国外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率。外汇储备的运用要重点研究如何为提高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服务。
(四)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解决中国面临的所有汇率问题的出路。但是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需要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去支持,因此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应该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后。但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上述汇率问题的压力。比如,推进人民币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结算货币能,尽可能地减少外汇储备的增加带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美)麦金农著;李瑶,卢力译.麦金农经济学文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美)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