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何妨“慢一拍”
李伟明
有几次,在网上读到令人情绪激动的新闻,笔者差点拍案而起,奋笔直书,只是由于被其他事情耽误才暂时作罢。待到有暇时再来关注此事,却发现剧情出现了逆转。面对这种情况,与“新闻”的始作俑者共同尴尬的,往往还有若干名“出手如电”的时评写手。
在很多人看来,时评既然是新闻评论,当然和新闻报道本身一样,速度是第一位的。然而,笔者却觉得,有时候,时评可以放慢一拍,看清楚想明白再说为好。时评依托的素材来自新闻事件。可事实上,网媒时代很多新闻的时效虽然提速了,可真实性、准确性却得不到保证。而时评作者一般不在现场,也不在新闻发生地生活,仅凭一家之言,怎么能随便确定立场?一不小心,就可能随着报道一起出错。更何况,网络传媒的信息传播動态性、碎片化特征明显,事物尚未沉淀下来,完全处在动态发展中,再加上发布者的主观因素,呈现假象、谬误的可能性自然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写时评更要慎之又慎,三思而落笔。否则,基于一个被切割或者被歪曲的素材得出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那就成了混淆黑白、扰乱视听的“帮凶”了,后果可能比假报道本身还严重。
《杂文月刊》杂志曾经有一个栏目叫“热点冷评”,我觉得还是挺有借鉴意义的。杂志出版周期长,没法和报纸比,但这不影响它关注新闻时事。待“热点”冷却之后再来细分析,时效虽然差了一点,但道理却可能更过得了硬。喧嚣的场面冷下来、悬浮的信息沉下来之后,当然更容易辨出真伪,更容易发现真相,更容易得到启示。你能说这种评论是“马后炮”吗?所以,时评其实还是可以“慢”下来的。在对事情的了解、认识没有充分的把握之前,暂时保持沉默,其实也是一种积极态度。
有几次,在网上读到令人情绪激动的新闻,笔者差点拍案而起,奋笔直书,只是由于被其他事情耽误才暂时作罢。待到有暇时再来关注此事,却发现剧情出现了逆转。面对这种情况,与“新闻”的始作俑者共同尴尬的,往往还有若干名“出手如电”的时评写手。
在很多人看来,时评既然是新闻评论,当然和新闻报道本身一样,速度是第一位的。然而,笔者却觉得,有时候,时评可以放慢一拍,看清楚想明白再说为好。时评依托的素材来自新闻事件。可事实上,网媒时代很多新闻的时效虽然提速了,可真实性、准确性却得不到保证。而时评作者一般不在现场,也不在新闻发生地生活,仅凭一家之言,怎么能随便确定立场?一不小心,就可能随着报道一起出错。更何况,网络传媒的信息传播動态性、碎片化特征明显,事物尚未沉淀下来,完全处在动态发展中,再加上发布者的主观因素,呈现假象、谬误的可能性自然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写时评更要慎之又慎,三思而落笔。否则,基于一个被切割或者被歪曲的素材得出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那就成了混淆黑白、扰乱视听的“帮凶”了,后果可能比假报道本身还严重。
《杂文月刊》杂志曾经有一个栏目叫“热点冷评”,我觉得还是挺有借鉴意义的。杂志出版周期长,没法和报纸比,但这不影响它关注新闻时事。待“热点”冷却之后再来细分析,时效虽然差了一点,但道理却可能更过得了硬。喧嚣的场面冷下来、悬浮的信息沉下来之后,当然更容易辨出真伪,更容易发现真相,更容易得到启示。你能说这种评论是“马后炮”吗?所以,时评其实还是可以“慢”下来的。在对事情的了解、认识没有充分的把握之前,暂时保持沉默,其实也是一种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