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M-18型飞机维修质量因素和预防措施研究
刘国驰+耿大飞
M-18型飞机是波兰生产的一种农林专用飞机,采用活塞式单发动机提供动力,属全金属结构后三点式飞机。截至2013年,黑龙江某通用航空企业共引进20架这样的飞机,累计飞行5万余小时,已开展航化作业面积达8千多万亩。如何提高该机型的维修质量,特别是人为因素事件的预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维修实践出发,提出如何预防M-18型飞机的维修差错,将对提高飞行安全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影响M-18型飞机维修质量的主要因素
1.维修组织因素存在的缺陷。目前,维修中典型的组织因素存在很多缺陷,诸如组织结构职责和责任不明确、分工不明确,现行的组织结构未覆盖必须的任务,机构臃肿、管理层次繁多;高层不知道基层的问题,激励和惩罚方面失衡,团队沟通不充分;工作现场缺少适当的设备和资源,现有的设备航材配件不能充分满足机型维修需要,维修经费不到位;职业技能与机型的需要不同步;安全和质量标准与商业运行压力存在冲突等。
2.现场因素方面存在的缺陷。M-18型飞机与一线维修管理活动有关的现场因素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缺乏定期的技能培训和专业技术要求,不熟悉M-18型飞机故障或机型维修标准;缺乏足够的经验,特别是新进入的维修人员,他们对换机型后的做法与过去的例行做法和经验存在有本本主义;工作环境不愉快,激励不足,团队沟通不充分等;工具、设备和零部件存在质量、配置、识别、处置等问题;在维修人员的配备方面,有一些资质不符合的人员参加等;长时间维修或者是持续维修带来的疲劳积累;由于任务紧急,特别是为了赶农时而抢进度,忙中容易出错,漏项等;同时,还存在雨、雪、雾、温度、不充分的照明、不充分的环境防护等自然和人为因素;风险警告、安全设备的质量、安全培训、风险知晓、个人防护设备不到位等。
3.由于违规原因导致出现维修事件的发生。第一种情况是维修人员自愿选择违规行为。违规者很大程度上不考虑违规行为带来的安全后果,只考虑走捷径带来的“便捷”,从省时、省力、不愿意思考等方面放弃科学正确地维修,简化维修程序和检测;第二种情况是从维修人员的主观标准和认同上选择违规。重要的维修群体成为了维修者的参照坐标,如果这个群体都持有认同或半认同的观点,甚至对违规加以肯定,形成群体效应,就没有人愿意按正常的程序去进行复杂的维修操作。第三种情况是质控部门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在维修过程中无法,凭经验维修而不是按“程序化、规范化、正规化”维修。有一些管理层,对违规行为置若罔闻,没有法律约束,不加以各种处罚措施,而是放纵。对M-18型飞机合法维修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也不加以奖励和表扬,从而导致部分维修人员选择最佳方式去随大流违规。
二、防止M-18型飞机维修事件个人因素的预防措施
虽然M-18型飞机维修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大多源自于系统问题,但维修人员本身是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一名称职的机务维修人员,应该了解人的表现的基本知识,在M-18型飞机的日常维修中,有诸如如记忆的局限性、维修疲劳对工作表现的影响等。M-18型飞机维修人员了解自身的局限性后,就能学会识别危险信号,并获取对M-18型飞机维修过程中差错的控制能力,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差错和违规。据资料统计,违规是人为因素事件的主要原因,约占45%左右。下面仅对如何减少人员违规事件的发生提供预防对策。
1.针对M-18型飞机违规行为的第一种情况,一般应采取的方法是改变维修人员的维修态度。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要召开动员会,对维修标准进行布置和安排,也可以在M-18型飞机维修基地场所张贴不安全行为后果的海报和播放安全操作的规范程序及录像等,用行政和宣传的手段劝告按章办事。只有不断地进行安全教育,才能有效避免维修事件的发生甚至是同一事件的重复发生。
2.针对M-18型飞机违规第二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违规者的工作氛围和周围的工作环境,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周围人群,特别是机长要进行全过程的把关,对违规行为不赞同和加以有效制止。只有铁的纪律才能造就过硬的队伍,在维修过程中要实施全程的监督与质量管控,对全过程进行考核打分。也可以让过去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警示教育,让当事人现身说法,从中吸取教训。执法不严,违法必究,效果会十分良好。
3.针对违规第三种情况,识时务者为俊杰,每一个维修人员应该看清自己的安全局势,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增加自觉保持好维修质量的“慎独”性。让M-18型飞机维修达到行为控制从外部要求转为内部自身需求,从外部奖惩转变为内部动机的目的,即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自觉杜绝人为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了解的导致维修事件发生的原因,按章操作,不断提高自身维修技能,自觉杜绝违规行为,就一定能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维修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飞机的出勤率,确保安全飞行。(06)
M-18型飞机是波兰生产的一种农林专用飞机,采用活塞式单发动机提供动力,属全金属结构后三点式飞机。截至2013年,黑龙江某通用航空企业共引进20架这样的飞机,累计飞行5万余小时,已开展航化作业面积达8千多万亩。如何提高该机型的维修质量,特别是人为因素事件的预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维修实践出发,提出如何预防M-18型飞机的维修差错,将对提高飞行安全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影响M-18型飞机维修质量的主要因素
1.维修组织因素存在的缺陷。目前,维修中典型的组织因素存在很多缺陷,诸如组织结构职责和责任不明确、分工不明确,现行的组织结构未覆盖必须的任务,机构臃肿、管理层次繁多;高层不知道基层的问题,激励和惩罚方面失衡,团队沟通不充分;工作现场缺少适当的设备和资源,现有的设备航材配件不能充分满足机型维修需要,维修经费不到位;职业技能与机型的需要不同步;安全和质量标准与商业运行压力存在冲突等。
2.现场因素方面存在的缺陷。M-18型飞机与一线维修管理活动有关的现场因素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缺乏定期的技能培训和专业技术要求,不熟悉M-18型飞机故障或机型维修标准;缺乏足够的经验,特别是新进入的维修人员,他们对换机型后的做法与过去的例行做法和经验存在有本本主义;工作环境不愉快,激励不足,团队沟通不充分等;工具、设备和零部件存在质量、配置、识别、处置等问题;在维修人员的配备方面,有一些资质不符合的人员参加等;长时间维修或者是持续维修带来的疲劳积累;由于任务紧急,特别是为了赶农时而抢进度,忙中容易出错,漏项等;同时,还存在雨、雪、雾、温度、不充分的照明、不充分的环境防护等自然和人为因素;风险警告、安全设备的质量、安全培训、风险知晓、个人防护设备不到位等。
3.由于违规原因导致出现维修事件的发生。第一种情况是维修人员自愿选择违规行为。违规者很大程度上不考虑违规行为带来的安全后果,只考虑走捷径带来的“便捷”,从省时、省力、不愿意思考等方面放弃科学正确地维修,简化维修程序和检测;第二种情况是从维修人员的主观标准和认同上选择违规。重要的维修群体成为了维修者的参照坐标,如果这个群体都持有认同或半认同的观点,甚至对违规加以肯定,形成群体效应,就没有人愿意按正常的程序去进行复杂的维修操作。第三种情况是质控部门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在维修过程中无法,凭经验维修而不是按“程序化、规范化、正规化”维修。有一些管理层,对违规行为置若罔闻,没有法律约束,不加以各种处罚措施,而是放纵。对M-18型飞机合法维修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也不加以奖励和表扬,从而导致部分维修人员选择最佳方式去随大流违规。
二、防止M-18型飞机维修事件个人因素的预防措施
虽然M-18型飞机维修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大多源自于系统问题,但维修人员本身是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一名称职的机务维修人员,应该了解人的表现的基本知识,在M-18型飞机的日常维修中,有诸如如记忆的局限性、维修疲劳对工作表现的影响等。M-18型飞机维修人员了解自身的局限性后,就能学会识别危险信号,并获取对M-18型飞机维修过程中差错的控制能力,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差错和违规。据资料统计,违规是人为因素事件的主要原因,约占45%左右。下面仅对如何减少人员违规事件的发生提供预防对策。
1.针对M-18型飞机违规行为的第一种情况,一般应采取的方法是改变维修人员的维修态度。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要召开动员会,对维修标准进行布置和安排,也可以在M-18型飞机维修基地场所张贴不安全行为后果的海报和播放安全操作的规范程序及录像等,用行政和宣传的手段劝告按章办事。只有不断地进行安全教育,才能有效避免维修事件的发生甚至是同一事件的重复发生。
2.针对M-18型飞机违规第二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违规者的工作氛围和周围的工作环境,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周围人群,特别是机长要进行全过程的把关,对违规行为不赞同和加以有效制止。只有铁的纪律才能造就过硬的队伍,在维修过程中要实施全程的监督与质量管控,对全过程进行考核打分。也可以让过去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警示教育,让当事人现身说法,从中吸取教训。执法不严,违法必究,效果会十分良好。
3.针对违规第三种情况,识时务者为俊杰,每一个维修人员应该看清自己的安全局势,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增加自觉保持好维修质量的“慎独”性。让M-18型飞机维修达到行为控制从外部要求转为内部自身需求,从外部奖惩转变为内部动机的目的,即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 自觉杜绝人为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了解的导致维修事件发生的原因,按章操作,不断提高自身维修技能,自觉杜绝违规行为,就一定能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维修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飞机的出勤率,确保安全飞行。(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