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刻中的蟾蜍图像运用

    孙婧雅

    

    

    摘要:蟾蜍是中国传统的祥瑞动物之一,与其相关的图像在中国汉代之前便以存在。蟾蜍虽然没有非凡的外貌,但是其图像、纹饰在中国传统图案纹饰中却有着吉祥的寓意。如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绘制有蛙纹的彩陶盆。蛙纹腹部圆鼓,是古人对其繁衍能力强盛的崇拜。而汉代画像石刻上的蟾蜍图像,更是内容丰富,图像寓意多样。

    关键词:汉画像石刻;蟾蜍;图像组合

    中国汉代的画像石刻多出现在墓室石壁上。内容题材以中国神话传说、百姓日常生活场景再现等为主。是研究中国汉代艺术、人文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蟾蜍图像是中国传统的祥瑞图案纹饰之一,与其相关的图像题材被广泛使用在彩陶、青铜器、帛画、画像石刻、工艺美术品等地方。那么在众多汉代画像石刻中,使用蟾蜍图像的石刻画有哪些?这些蟾蜍图像的特征及意蕴是什么?这是本论将要探讨的。

    在汉代画像石刻中,蟾蜍并不单独出现在一幅画面上,而是常和其他图像组合使用。搭配出来的画面趣味十足、内容丰富,有着多样的寓意及象征性。以下便通过介绍图像组合形式的方式,对汉画像石刻中出现蟾蜍图像的代表石刻画进行列举,并对画面中的蟾蜍蕴意加以分析说明。祈方家指正。

    一、蟾蜍与月的图像组合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蟾蜍是居住在月中的。如在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精神训》中就有记载:“日中有乌,月中有蟾蜍,日月失其行,薄蚀无光[1]。”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乌”指的是三足金乌,居住在太阳中。而与之呼应的是居住在月中的蟾蜍。而且,古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是蟾蜍吞噬的结果。所以汉画像石刻中多有蟾蜍与月的图像组合表现。如在一件出土于河南南阳英庄,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刻上,画面右侧刻一圆轮,内雕一蟾蜍图像(图1)。蟾蜍体态修长,四肢伸张,双眼黑圆。在这里的圆轮便是圆月的象征,而蟾蜍则是月的代表。

    此外,关于二者的图像组合还被其他主题的石刻画所使用。如现藏于河南南阳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嫦娥奔月”题材的画像石刻图上(图2)。画面左上角雕一轮圆月,月内有一蟾蜍图像。蟾蜍腹部圆鼓,呈四肢伸展状。“嫦娥奔月”是中国神话传说之一。《淮南子·览冥训》中有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2]。”这里的姮娥即嫦娥,月中蟾蜍又名“月精”,是嫦娥的化身[3]。《嫦娥奔月》图表现的就是嫦娥偷食不死药后飞上月亮化身蟾蜍的故事。

    除了“嫦娥奔月”题材,“常和主日与常羲主月”也是汉化像石刻图中常用到的题材。前面提到,金乌象征日,蟾蜍代表月。古人认为,日、月同时出现在画面上,是阴阳平衡的象征。《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云:“日者,阳之主也……月者,阴之宗也[4]。”另张衡《灵宪》中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蛤兔焉。阴之类,其数偶。”所以,在中国传说中,蟾蜍便是阴精的代表。在画像石刻中,蟾蜍与月,金乌与日,相互照应出现在画面上,符合中国阴阳平衡的观念,所以便在绘制常和与常羲、伏羲和女娲等的相关图像时,将日、月或者金乌、蟾蜍的图像一并绘制在画面上。

    二、蟾蜍与西王母的图像组合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仙人。在先秦古籍《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是有云:“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5]。”而在前文提到过的《淮南子·览冥训》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6]。”可知,西王母是掌管长生不死药的神仙。在汉代画像石刻中多有其形象的表现。而蟾蜍图像多以侍从的身份出现在西王母图像周围,且有丰富的形态表现和象征性。

    比如长生不死的象征。这在山东嘉祥宋山小石祠堂西壁的东汉四层画像石刻上有所表现。画面上,一层右侧是西王母像,左侧则是蟾蜍与玉兔捣药的图像(图3)。还有山东滕县大郭村出土的东汉西王母图像题材的石刻画(图4)。画面左下刻画了两个蟾蜍共抬一钵的图像。之所以将蟾蜍视为长生不死的象征,其一与西王母掌管长生不死药相关;其二与蟾蜍本身作为药材可入药治病的特点有关。古人认为蟾蜍有不死之神力,食之可长寿。北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相和歌辞九·董逃行五解》中便有关于以蟾蜍为药的记载:“教敕凡吏受言,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盘),服此药可得神仙”而可入药的特点后来又延伸出了蟾蜍图像镇灾的作用。

    另外,蟾蜍图像与西王母图像组合中,还有呈舞蹈形态的。如四川彭山一号石棺侧面的西王母题材图像(图5)。画面中间为西王母坐像,其右侧则刻一蟾蜍。蟾蜍头偏向右侧,单脚踩地,身体向左倾斜,呈舞蹈状。活跃了画面氛围。

    而且,汉画像石刻上的蟾蜍,还有辟兵的作用。如出土于山东嘉祥洪山村的一三层画像石刻上,上层西王母像右侧有一立姿蟾蜍,双手各持一剑的图像(图6)。关于蟾蜍辟兵的说法,中国古籍中多有说明。如在道家著作《文子》(《通玄真经》)中道:“蟾蜍辟兵,寿在五月之望”[7]。可见,蟾蜍辟兵的图像并不是空穴来风。

    除了与月、西王母图像组合以外,蟾蜍也有和其他图像素材一起使用的石刻画。如在南阳汉画像石刻如出土于山东曲阜韩家铺村,“东安汉里”石椁墓东壁画像上。画面刻有穿壁纹、龙、乌、兔以及蟾蜍等图像(图7)。这些图像都有吉祥的寓意,所以画面主题应是祈求吉祥的祥瑞图。而蟾蜍在这里就是代表吉祥的图像。

    三、结语

    综上所述,蟾蜍图像大量存在于汉代画像石刻中,且有着多样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图像寓意。蟾蜍是月和嫦娥的代表,所以汉画像石中关于蟾蜍、月、嫦娥这三个素材的主题画有很多。而且蟾蜍图像作为西王母的侍从,也常出现在关于西王母的主题刻画中。且不同主题中的蟾蜍图像还有着丰富的象征性与代表性,如捣药图、抬钵图中的蟾蜍是长生不死的象征;手持兵器的蟾蜍有辟兵的作用,舞蹈形态的蟾蜍能够活跃画面等。此外,蟾蜍本身作为祥瑞之物,也会和龙、兔、金乌等图像素材一起被应用到关于吉祥寓意的主题石刻画中。

    参考文献:

    [1][2][4][6]高诱.淮南子注[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3]王建中,闪修山.南阳两汉画像石[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5]袁珂.山海经校注(最终修订版)[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4.

    [7]杜道坚.二十二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