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创作之优劣
闵媛春
摘要:《无问西东》的口碑和评价在后期形成两极分化之势,赞扬者对其主流价值观念深表认同,批评者则直呼影片结构表意晦涩难懂。文章对电影《无问西东》在创作方面的优劣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优点在于故事母题、视听语言和演员表现都处理得精准到位,不足之处是叙事结构过于凌乱和剪辑语言过于破碎。
关键词:《无问西东》 优劣对比 视听语言 叙事结构
《无问西东》出乎意料地成为了2018年开局之初的现象级文艺片,收获了7.5亿元的理想票房,赢得了业内学界的广泛好评,这让许多人对中国艺术电影市场重振信心。电影《无问西东》在开拍前期筹备了14个多月,翻阅百余万字的历史文献,十余万张历史参考图片影像等,只为能够让这些珍贵的历史瞬间在影片中得以真实重现,最大化还原每一处历史场景和细节。①从人物设置到场景布置再到幕后团队,导演李芳芳都试图还原呈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清华学子,最终呈现于银幕之上的故事母题、视听语言和演员表现等方面都值得考究,细腻且有质感。然而,影片的弱点和硬伤也显而易见,即叙事结构凌乱和剪辑语言细碎。本文试图从客观的角度对电影《无问西东》在创作方面的优劣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无问西东》创作之“优”
一、深远的故事母题。用“形散而神不散”来形容电影《无问西东》再合适不过,诗意的影像化风格讲述了四代人的青春岁月。跨越百年的四个时代背景既互相独立又相互承接,从始至终紧扣一个关于“真实”的故事母题,他们用不同的时代语言和行为,诠释和演绎了“真实”。而始终贯穿其中的,便是这一脉相承的“无问西东,立德立言”的内在精神。
除了“真实”这一母题以外,影片涵盖了使命、良知、生命、爱情、人性、民族、传承等多维度内容,跨越了四代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如此立意高远、底蕴深厚的国产片实属难得,从清华学堂到西南联合大学,再到清华大学,高等学府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时代之光、希望之光,那些伟大的名字交织在一起,便汇集成了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对于浮躁的现代社会,它依旧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二、精湛的视听语言。《无问西东》作为一部承载历史的怀旧青春片,且时间跨度为一个世纪,因此每一个段落的视听语言都依据时代特色、人物风貌和剧情发展需要而变化,以此来区分过去和现在时空的差异与特色,可谓是精湛优美。
从画面语言来说,颇具油画式的风格。一是色彩色调体现了明暗对比。影片对过去三个时空基本上是以明亮的彩色和暖黄的色调予以呈现的,这样比较符合青春片回忆美好的表达。但进入到战争时期和文革时期,人物服装、环境刻画以暗色调与此前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相反纵观现在时空却主要以灰暗色调和色彩为主,直到影片最后张果果不再迷失才出现了玻璃上五彩斑斓的涂鸦。二是摄影构图体现了诗意处理。《无问西东》全片选用胶片摄影,使得具有年代气息的画面凸显出了特殊质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摄影构图的宽容度和真实性。另外,影片中许多画面如果做定格处理,都像是一幅幅诗意浓郁的油画作品,足以见得导演和摄影师曹郁在摄影构图上的良苦用心。
从声音语言来说,该片颇具仪式感的隆重。文艺片的语言形态较为平实,更为适合观众的接受习惯,叙事在尊重大众化的基础上又包含有一定的个人风格,并具备良好的美好情感以及社会意义。②在《无问西东》中,台词语言看似平淡的白描,实则充满着哲理性、感悟性的温暖力量。“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著……”音乐和音响的仪式感也随处可见,插曲《奇异恩典》配合着童声一共在艰苦的条件之下出现过两次。面对贫穷、饥饿、战争,可怜的孤儿们只能在残疾基督教徒的带领下用歌声缓解孤单、害怕、恐惧的弱小心理,以吟唱的方式给彼此传递温暖和希望。
三、到位的演员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电影中每位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都以专业到位的表演让观众折服。比如沈光耀的母亲米雪的扮演者和许伯常夫妇的扮演者虽然戏份很少,但依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演当中的章子怡表演较为精彩,将王敏佳这个从天堂坠落到地狱的可悲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黄晓明则演技大爆发,饰演的陈鹏对王敏佳一往情深同时为祖国的核弹事业做出了宝贵的牺牲;同样让人刮目相看的还有歌手出身的王力宏,他把沈光耀这个民族英雄的家国情怀演绎得十分精彩。
整部影片的重头戏投射在了沈光耀抗日战争时期和王敏佳文革时期。沈光耀一次又一次飞行上天给孤儿们投食送温暖,最后连母亲给的“冰糖雪梨”也无私送出。王敏佳被集体批斗后的“重生”既让人唏嘘不已,也让人宽慰十足,黑暗地狱的救赎显得弥足珍贵。当所有的演员都全情投入时,人物才能活灵活现地被塑造,观众也会真真切切地被打动,这是一个“蝴蝶效应”。因此,《无问西东》作为一部文艺片能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这些演员真实不做作的优秀表演。
《无问西东》创作之“劣”
一、杂乱的叙事结构。“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这句台词作为开场白为整部影片确定了基调,即首先将目光锁定在最能反映现实问题的现在时空。紧接着以倒叙、插叙的方式回顾过去的三个时空,看到影片的四分之三处才渐渐知晓四个故事的内在关联和前后逻辑。因此,导演采用的是一种复杂凌乱的非线性串联叙事结构。电影所描绘的四个时代背景若按时间顺序排列分别是1920年代前后的民国时代、1930-1940年代的抗日战争、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千禧年之后的21世纪,每个阶段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得不提的重要节点。其联系在于故事一中的文人志士吴岭澜后来成为故事二中飞行英雄沈光耀的老师,沈光耀在飞机投食的过程中无意间救活了故事三中的主角陈鹏,于是有了陈鹏和王敏佳凄美的爱情,故事三中的配角李想牺牲自我救活了故事四中职场达人张果果的父母,而故事四中王敏佳帮助了家境贫困的四胞胎新生儿。
许多导演为了避免影片结构过于平铺直叙,会选择多时空交叉叙事结构。试想,倘若导演和编剧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展现每个阶段的历史故事,那就犹如纪录片客观纪实了,缺失电影的艺术手法表现。但是在《无问西东》叙事结构却给观众造成误读和不解,首先是错乱的时空毫无头绪地交织在一起,不坚持到最后一刻无法知晓正确答案,导致观众直呼“看不懂”;其次是厘清人物关系有难度,且四个故事中的关联性并不强,显得十分刻意和牵强。
二、零碎的剪辑语言。正因为叙事结构存在乱序拼接的问题,才导致该影片剪辑语言过于碎片化这一最大硬伤。也正是由于剪辑杂碎,使得观众感到影片晦涩难懂,时常让观众陷入云里雾里的跳戏处境,从而大大阻碍了观众在连续观影体验的快感,因此在接受心理美学方面是有失水准的。
首先,大叙事杂乱,导致剪辑逻辑紊乱。我们会发现影片剧情一会儿是激烈的战争场面,一会儿又是温情的爱恋场景,景与景、人与人的杂糅导致观众难以分清故事主次和悬念设置,仅凭一些零散的细枝末节产生感动的情绪。其次,故事比例严重失调,重点不突出。沈光耀和陈鹏这两个人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篇幅较长。过去时空的吴岭澜是“因”,现代时空的张果果是电影的“果”,但因果比例大幅失调,因小而果大,头轻脚重。第三,故事前后转场衔接突兀,不够流畅。比如王敏佳的悲惨命运即将到来,观众正提心吊胆时,画面突然淡入淡出,转到了抗日战争前期阳光明媚的云南,观众看到的是沈光耀恰同学少年时的意气风发。类似之处随处可见,观众不知其所云的无力感和错乱感油然而生。
结语
任何一个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会有问题和瑕疵,面对相关质疑,李芳芳导演曾在专业性采访中讲道:“故事是好拍的,难的是拍一片时光。……确定要拍摄的是一片时光后,所有技法的选择就有了依据。比如,整体的叙事节奏要温和,各部分不是强行关联,而是体现‘传承,体现人与人之间,甚至一代与一代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是一片时光,电影中即使是只有两三场戏的管家和一场戏的‘静坐听雨的老师也要确保高水准的出演,电影中有很多‘闲笔要保留。这部电影不能只成为主演们的故事,而是要让观众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因为是一片时光,影片需要扎实的场景还原和海量的道具,确保观众第二次、第三次进入这片时光时,能看到更多的细节。”③从导演的这番阐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想要把如此恢弘磅礴的时代有血有肉地予以呈现并非易事,“这一片时光”最终还是靠实力征服了观众,毕竟“真实的情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足以打动千千万万个有追求的理想青年。
(作者单位:江西服装学院)
栏目责编:吉 庆
注释:
①《〈无问西东〉清华首映收获热评 众主创谈6年等待》,艺恩网,2018/01/10。
②厉震林:《关于电影文艺片的概念误区及其发展通道》,《艺术百家》,2016(5)。
③梁君健:《故事好拍,難的是拍出一片时光——〈无问西东〉导演李芳芳访谈》,《当代电影》,2018(2)。
摘要:《无问西东》的口碑和评价在后期形成两极分化之势,赞扬者对其主流价值观念深表认同,批评者则直呼影片结构表意晦涩难懂。文章对电影《无问西东》在创作方面的优劣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优点在于故事母题、视听语言和演员表现都处理得精准到位,不足之处是叙事结构过于凌乱和剪辑语言过于破碎。
关键词:《无问西东》 优劣对比 视听语言 叙事结构
《无问西东》出乎意料地成为了2018年开局之初的现象级文艺片,收获了7.5亿元的理想票房,赢得了业内学界的广泛好评,这让许多人对中国艺术电影市场重振信心。电影《无问西东》在开拍前期筹备了14个多月,翻阅百余万字的历史文献,十余万张历史参考图片影像等,只为能够让这些珍贵的历史瞬间在影片中得以真实重现,最大化还原每一处历史场景和细节。①从人物设置到场景布置再到幕后团队,导演李芳芳都试图还原呈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清华学子,最终呈现于银幕之上的故事母题、视听语言和演员表现等方面都值得考究,细腻且有质感。然而,影片的弱点和硬伤也显而易见,即叙事结构凌乱和剪辑语言细碎。本文试图从客观的角度对电影《无问西东》在创作方面的优劣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无问西东》创作之“优”
一、深远的故事母题。用“形散而神不散”来形容电影《无问西东》再合适不过,诗意的影像化风格讲述了四代人的青春岁月。跨越百年的四个时代背景既互相独立又相互承接,从始至终紧扣一个关于“真实”的故事母题,他们用不同的时代语言和行为,诠释和演绎了“真实”。而始终贯穿其中的,便是这一脉相承的“无问西东,立德立言”的内在精神。
除了“真实”这一母题以外,影片涵盖了使命、良知、生命、爱情、人性、民族、传承等多维度内容,跨越了四代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如此立意高远、底蕴深厚的国产片实属难得,从清华学堂到西南联合大学,再到清华大学,高等学府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时代之光、希望之光,那些伟大的名字交织在一起,便汇集成了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对于浮躁的现代社会,它依旧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二、精湛的视听语言。《无问西东》作为一部承载历史的怀旧青春片,且时间跨度为一个世纪,因此每一个段落的视听语言都依据时代特色、人物风貌和剧情发展需要而变化,以此来区分过去和现在时空的差异与特色,可谓是精湛优美。
从画面语言来说,颇具油画式的风格。一是色彩色调体现了明暗对比。影片对过去三个时空基本上是以明亮的彩色和暖黄的色调予以呈现的,这样比较符合青春片回忆美好的表达。但进入到战争时期和文革时期,人物服装、环境刻画以暗色调与此前形成鲜明的反差和对比。相反纵观现在时空却主要以灰暗色调和色彩为主,直到影片最后张果果不再迷失才出现了玻璃上五彩斑斓的涂鸦。二是摄影构图体现了诗意处理。《无问西东》全片选用胶片摄影,使得具有年代气息的画面凸显出了特殊质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摄影构图的宽容度和真实性。另外,影片中许多画面如果做定格处理,都像是一幅幅诗意浓郁的油画作品,足以见得导演和摄影师曹郁在摄影构图上的良苦用心。
从声音语言来说,该片颇具仪式感的隆重。文艺片的语言形态较为平实,更为适合观众的接受习惯,叙事在尊重大众化的基础上又包含有一定的个人风格,并具备良好的美好情感以及社会意义。②在《无问西东》中,台词语言看似平淡的白描,实则充满着哲理性、感悟性的温暖力量。“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你别怕,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著……”音乐和音响的仪式感也随处可见,插曲《奇异恩典》配合着童声一共在艰苦的条件之下出现过两次。面对贫穷、饥饿、战争,可怜的孤儿们只能在残疾基督教徒的带领下用歌声缓解孤单、害怕、恐惧的弱小心理,以吟唱的方式给彼此传递温暖和希望。
三、到位的演员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电影中每位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都以专业到位的表演让观众折服。比如沈光耀的母亲米雪的扮演者和许伯常夫妇的扮演者虽然戏份很少,但依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演当中的章子怡表演较为精彩,将王敏佳这个从天堂坠落到地狱的可悲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黄晓明则演技大爆发,饰演的陈鹏对王敏佳一往情深同时为祖国的核弹事业做出了宝贵的牺牲;同样让人刮目相看的还有歌手出身的王力宏,他把沈光耀这个民族英雄的家国情怀演绎得十分精彩。
整部影片的重头戏投射在了沈光耀抗日战争时期和王敏佳文革时期。沈光耀一次又一次飞行上天给孤儿们投食送温暖,最后连母亲给的“冰糖雪梨”也无私送出。王敏佳被集体批斗后的“重生”既让人唏嘘不已,也让人宽慰十足,黑暗地狱的救赎显得弥足珍贵。当所有的演员都全情投入时,人物才能活灵活现地被塑造,观众也会真真切切地被打动,这是一个“蝴蝶效应”。因此,《无问西东》作为一部文艺片能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这些演员真实不做作的优秀表演。
《无问西东》创作之“劣”
一、杂乱的叙事结构。“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这句台词作为开场白为整部影片确定了基调,即首先将目光锁定在最能反映现实问题的现在时空。紧接着以倒叙、插叙的方式回顾过去的三个时空,看到影片的四分之三处才渐渐知晓四个故事的内在关联和前后逻辑。因此,导演采用的是一种复杂凌乱的非线性串联叙事结构。电影所描绘的四个时代背景若按时间顺序排列分别是1920年代前后的民国时代、1930-1940年代的抗日战争、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千禧年之后的21世纪,每个阶段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得不提的重要节点。其联系在于故事一中的文人志士吴岭澜后来成为故事二中飞行英雄沈光耀的老师,沈光耀在飞机投食的过程中无意间救活了故事三中的主角陈鹏,于是有了陈鹏和王敏佳凄美的爱情,故事三中的配角李想牺牲自我救活了故事四中职场达人张果果的父母,而故事四中王敏佳帮助了家境贫困的四胞胎新生儿。
许多导演为了避免影片结构过于平铺直叙,会选择多时空交叉叙事结构。试想,倘若导演和编剧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展现每个阶段的历史故事,那就犹如纪录片客观纪实了,缺失电影的艺术手法表现。但是在《无问西东》叙事结构却给观众造成误读和不解,首先是错乱的时空毫无头绪地交织在一起,不坚持到最后一刻无法知晓正确答案,导致观众直呼“看不懂”;其次是厘清人物关系有难度,且四个故事中的关联性并不强,显得十分刻意和牵强。
二、零碎的剪辑语言。正因为叙事结构存在乱序拼接的问题,才导致该影片剪辑语言过于碎片化这一最大硬伤。也正是由于剪辑杂碎,使得观众感到影片晦涩难懂,时常让观众陷入云里雾里的跳戏处境,从而大大阻碍了观众在连续观影体验的快感,因此在接受心理美学方面是有失水准的。
首先,大叙事杂乱,导致剪辑逻辑紊乱。我们会发现影片剧情一会儿是激烈的战争场面,一会儿又是温情的爱恋场景,景与景、人与人的杂糅导致观众难以分清故事主次和悬念设置,仅凭一些零散的细枝末节产生感动的情绪。其次,故事比例严重失调,重点不突出。沈光耀和陈鹏这两个人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篇幅较长。过去时空的吴岭澜是“因”,现代时空的张果果是电影的“果”,但因果比例大幅失调,因小而果大,头轻脚重。第三,故事前后转场衔接突兀,不够流畅。比如王敏佳的悲惨命运即将到来,观众正提心吊胆时,画面突然淡入淡出,转到了抗日战争前期阳光明媚的云南,观众看到的是沈光耀恰同学少年时的意气风发。类似之处随处可见,观众不知其所云的无力感和错乱感油然而生。
结语
任何一个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会有问题和瑕疵,面对相关质疑,李芳芳导演曾在专业性采访中讲道:“故事是好拍的,难的是拍一片时光。……确定要拍摄的是一片时光后,所有技法的选择就有了依据。比如,整体的叙事节奏要温和,各部分不是强行关联,而是体现‘传承,体现人与人之间,甚至一代与一代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是一片时光,电影中即使是只有两三场戏的管家和一场戏的‘静坐听雨的老师也要确保高水准的出演,电影中有很多‘闲笔要保留。这部电影不能只成为主演们的故事,而是要让观众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因为是一片时光,影片需要扎实的场景还原和海量的道具,确保观众第二次、第三次进入这片时光时,能看到更多的细节。”③从导演的这番阐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想要把如此恢弘磅礴的时代有血有肉地予以呈现并非易事,“这一片时光”最终还是靠实力征服了观众,毕竟“真实的情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足以打动千千万万个有追求的理想青年。
(作者单位:江西服装学院)
栏目责编:吉 庆
注释:
①《〈无问西东〉清华首映收获热评 众主创谈6年等待》,艺恩网,2018/01/10。
②厉震林:《关于电影文艺片的概念误区及其发展通道》,《艺术百家》,2016(5)。
③梁君健:《故事好拍,難的是拍出一片时光——〈无问西东〉导演李芳芳访谈》,《当代电影》,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