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原因与措施分析

    单艳

    [摘 要]2008年漯河市“三网监测”模式显著降低儿童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孕产妇死亡漏报率。而后西藏、河北、山西、河南等地也分别推行三网监测制。但医疗水平及科技发展致传统“三网监测”模式略见滞后,漏报率指数近三年显著上升。故发掘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原因并制定对策,对妇幼事业发展及医疗单位工作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当下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妇幼卫生;卫生统计监测;漏报

    [中图分类号]R195

    妇幼卫生信息统计监测是核实和校正数据的有效方式,可反映某一区域妇幼卫生现状,为相关决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1]妇幼卫生“三网监测”模式下需每年组织妇幼保健人员进行监测漏报率调查。本地区近三年见漏报率持续升高,故本文就当前“三网监测”模式下漏报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对策。

    1 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原因分析

    1.1 地域特点

    沈怡[2]报道,妇幼卫生统计监测多因村级卫生网络不健全,数据上报困难,账册漏洞及毁损有关,增加了系统管理难度。或有基层村镇存在人口不固定,流量大等特点,加剧了系统管理难度。李春花提出,妇幼卫生系统漏报与管理机制及区域特点有关。虽然基层卫生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卫生统计监测机制,但大部分缺乏监察力量。且部分地区存在多生现象,加之卫生统计监测系统存在漏洞,故存在漏报率高现象。王玉英提出,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服务半径大,信息滞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后信息上报不及时,相关工作人员掌握信息不及时增加漏报率。

    1.2 数据统计及系统设计因素

    陈篱[3]提出,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多因统计指标缺失,计算方法偏差,数据量过大,数据采集准确度低有关。首先,统计指标缺失,计算方法偏差。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日新月异,渐增的外来孕妇为医疗单位统计监测工作带来压力,但许多地方的妇幼卫生单位在统计时仍以传统方式计算,为进行系统修补及系统更新,致统計指标缺失。且地方部门护士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系统漏洞未能及时修补,致数据误差大,漏报及统计失误现象常有发生。其次,统计信息数据大,采集准确度不高。妇幼卫生统计人员面临复杂统计数据,统计、计算及数据收录方式不唯一,数据差异大。[4]部分工作人员或因统计工作量庞大,人员配备不足,精力耗损影响后续数据录入及统计计算效率,致数据统计出错。且统计方式也影响数据采集准确性。初始数据收集经病历查验、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所得数据均存在较大差距,影响统计检测效率加剧漏报事件。

    1.3 人员因素

    王玉英[5]报道,妇幼卫生统计检测漏报是因基层人员业务水平低、队伍不稳定及从业人员待遇差所致。首先,妇幼卫生统计人员职业技能低。31%的多级信息员为新担任信息工作的年轻职工,缺乏妇幼卫生统计知识,对报表及各项指标定义模棱两可,对逻辑关系含混不清,致数据漏项事件发生。其次,信息人员更换频繁,队伍不稳定。32%的乡级信息人员一两年更换一次,从业者对工作存在侥幸心理,致数据收集整理不完整,交接手续不清,影响数据准确性。最后,部分村医无经费保障,服务面积大、工作压力大。陈篱也报道,村幼卫生统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统计监测意识、技能及责任意识加剧了漏报事件。

    2 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的应对措施

    2.1 地域因素致漏报事件的应对措施

    沈怡提出上述问题的同时也制定了如下对策。第一,着力推进妇幼卫生信息监测统计工作的网络建设。经卫生信息监测统计工作形成以区级妇幼保健院、各乡镇专门幼儿保健人员、乡村医生为妇幼儿童保健工作基础队伍的三级网络体系,完善剩余健康电子监测网络,建立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全网范围内资源共享,把一些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派到妇幼卫生信息监测统计岗位。第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具体工作中需多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及时掌握流动人口中妇女、儿童基本情况,就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干预,从源头上解决监测数据不可靠及不准确问题。第三,加强统计督查,积极与绩效挂钩。制定人员质量考核标准,不定期抽查,并进行相应奖惩措施,减少漏报。陈篱提出,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者也需加大技术及资金支持。要吸纳优秀的,信息化技术能力高的从业人员,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及准确率。另外,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妇幼卫生数据中心,将碎片数据统计、修复,降低数据处理失误发生率。[6]

    2.2 数据统计及系统设计致漏报事件的应对措施

    陈篱着重对系统及数据统计问题所致漏报事件制定应对措施。第一,完善统计指标和统计计算方式。统计部门要完善妇幼卫生数据的原始记录,从源头上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提升数据报表指标有效性。以规范化格式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多次检查,确保填写完整,最后经检测人员及复审人员签名。第二,积极做好系统校正及更新。明确各部门具体统计任务,形成层级分明的统计监督体系,详细分配医疗单位各个部门的统计任务,细化个人职责,提升统计效力。第三,提升数据采集准确度。加强与基层妇幼保健数据统计人员的联系,鼓励其参与各种学习和培训会议,努力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意识,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系统操作能力。完善数据采集监督,另选数据统计人员直属领导进行数据统计监督,确保数据真实有效。王玉英提出,计生等相关部门需加强工作协调,信息沟通,建立社区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首先,对妇幼信息收集、汇总、监督、分析、反馈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表、卡、册规范管理,并加强基层信息人员业务能力,经培训持证上岗。其次,保健册管理办法。完善基层医院妇幼保健工作信息资料等级、整理装册、备档备份。若有人员变动需首先查验相关数据及文档是否处置妥当,否则不予工作调动。

    2.3 人员因素致漏报事件的应对措施

    王玉英就人员因素致漏报事件的对应措施进行报道。第一,提升妇幼卫生统计人员职业技能。积极组织市区或省级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意识、工作技能及责任感。培训期间组建微信群,培训后颁发培训合格证。定期在微信群中了解相应信息,解答相关人员疑惑。或可加大经济投入,建立网络课程培训及打卡模式,及时了解基层人员工作情况,线上审核基层人员报表信息。第二,稳定信息人员队伍,提升基层人员待遇。加大经费投入,为基层人员提供卫生统计补贴,提高工作积极性。基层领导需加强基层人员工作稳定性考评,及时调查员工是否存在不满并及时解决。若有人员变动需及时上报,并完善候补人员选定。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方可更换工作人员。第三,及时向相关部门申请工作经费,保障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统计监测工作效率,谨防工作延误所致数据上交不及时。

    3 结 论

    综上所述,“普通两孩”政策推行增加了孕妇及新生儿基数,加重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也使其统计监督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固有的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模式存在指标统计不完善、计算方法落后等问题,致漏报率高。故本文着重分析漏报原因,并提供解决漏报的对策,以期为各医疗行政部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麦尔哈巴·麦麦提,丁清,李文玉,等.某三甲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5):457-459.

    [2]李渠,张静,李芹.2012—2016年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与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8,33(2):74-76.

    [3]郭炳虹,崔树峰,孟海英.2008—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7,34(3):485-487.

    [4]陈伟,赵晓静,张杰,等.2014年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76-77.

    [5]李炳烈,王博远,钱峰,等.基于地级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疾病主动监测系统设计[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8,39(9):16-19.

    [6]史薇,郭岩.西藏自治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妇幼卫生指标的进程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8,29(4):1-2.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