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中舞者与舞蹈的统一
鹿洋
【摘 要】舞蹈表演是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表达情感内涵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者就是舞蹈的灵魂。舞蹈艺术需要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来进行阐述和表达,能够将文字、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内心情感进行表现,情感细腻、思想深刻、性格鲜明。舞蹈是人体心灵动态艺术的表达形式,也是微缩社会的表现方式。
【关键词】舞蹈表演;舞者;舞蹈;统一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145-01
一、舞者与舞蹈的关系
舞蹈表演的时候,舞者可以将舞蹈的灵魂表达出来。但舞者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使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来进行舞蹈的呈现,舞者与舞蹈并不是一回事,他们是融合在一起的,但不是统一的,可是我们要了解舞蹈,就必须通过舞者来进行,从他们身上看见舞蹈作品,感受舞蹈作品;就如同我们不能欣赏没有词句的诗歌,没有声音的音乐,没有形色的图画,舞蹈离开了舞者也就不是舞蹈。舞蹈的灵魂附着在舞者身上,如果舞者笨拙,舞蹈也会显得笨拙,舞者优雅,舞蹈也会优雅,舞者的素质水平是舞蹈水平的直接体现。
没有了舞者和表演,也就无法讨论舞蹈,他们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演员的表演给予了舞蹈生命力,能够让舞蹈以鲜活生动的形象展示在观众面前。
舞者并非舞蹈,也是舞蹈,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然,透过舞者我们能了解舞蹈,他们是舞蹈的载体也是舞蹈的表现方式。舞者在成功表演中超越了自己的现实性,舞蹈通过舞者来告诉了我们一段故事,一份情感,一个哲理。一个完美的表演里面,舞者和舞蹈的距离是微乎其微的,在完美的表演里,舞者将自己和舞蹈融为一体。这时我们可以透过舞者来看舞蹈,这个时候舞者才是舞蹈。
二、真正的舞蹈表演都是即兴的
具体地说,也就是表演能否忠实于舞蹈,能否使舞蹈获得一个存在。这个问题包括了两种情况:1.首演。首演时并没有可以借鉴的作品,所以无法模仿,所有的创作和表演需要一气呵成,表演并不是照抄和修改,而是完全的创造,舞蹈作品经过设计和完善后,最后完成的就是其最终形态,这和绘画比较相似,都是创造的过程。2.复演。复演时,说明这个作品在之前已经是存在的,舞者是根据原作品来进行再次的表达,编导的创作是对原作品的推陈出新,对其进行丰富,这样的创造属于二次创作,之前的作品会给舞者提供参考,所以舞者在表演时,如同钢琴家和乐谱之间的关系。
复演其实也是能够被还原成首演的,首演虽然是初次创作,但是并非代表它就是最好的,无可替代的,原始作品很多都有各种不足之处,经过复演的修改和完善后反而能够长久的保存。其实复演和首演的情况也是比较相近的,因为现在的复演很难都是完全的模范和照搬,基本上都是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和再创作,所以主题、情节、结构等会和原来的表演相似,但是整体的编排、表演等会进行重新的创造,这也是其创新的出发点。该种创作过程并非从无到有,所以和戏剧剧本的创作有所不同,而更加接近于自然风景和实物的作画,以原有的实物作为参照物来进行创作和描绘。舞蹈表演应该要忠于现在,原版并非完全依据,当前的表现才是主要的评价标准。
舞蹈表演技术有动作、音乐情感,人物的情感透过表情、肢体动作来进行传递,和音乐衔接完美,所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训练。
第一,内心感情的激发。内心情感激发和戏剧的训练方式相同。话剧在这方面有比较成熟的训练方式,使用元素小品来进行训练,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情感和情绪的交流表达,对内心进行技术控制,对角色进行揣摩,用自己的理解来丰富角色。表演的训练是创造和训练的结合,与舞蹈特点结合,其训练和舞台实践比较相近,也是非常好的训练方式。第二,面部表情的训练。戏曲需要通过面部表情来进行情感的表现,特别是细微的情感,富有民族特色,对情感的传递以及人物性格的塑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动作幅度比较大的舞蹈表演也可以对其进行借鉴,特别是对一些古代人物进行塑造的时候,效果更好。舞蹈表演需要灵活应用眼睛和面部表情,舞蹈不能说话,所以眼睛的表现力就要快和准。第三,形体表现力的训练。人体的各种肢体形态是舞蹈艺术表现的精髓,对舞者各部位进行大概的观察就能够发现他们的上半身比较容易将细微情感表达出来,下半身则是对舞姿结构、心情、舞步等的表现,技巧性比较强。身体各部位都有其作用,相互协调作用,就能够将整套的舞蹈表演完成。可是训练的时候应该要对各部位的情感表达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内心情绪能够透过肢体来传达,动作情感丰富,和旋律完美契合。第四,感情与动作的音乐性训练。情感、动作、音乐是舞蹈的三大要素,这些要素的集合需要舞蹈演员自身的音乐修养、对舞蹈的体会、舞蹈技术、舞蹈形象等的契合,只有这样,表演出来的舞蹈才会吸引人,才会是完整的。
根据以上探讨,完成以上的一些训练,就能够让舞者和舞蹈的统一度提升,舞者的表演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舞蹈表演才会精彩完美,实现舞者和舞蹈的和谐统一。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HEUCF15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