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党建研究
张婷 阮艳平
[提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以认同理论为基础,党建工作深入学生社团,增强了学生对党的认同和亲近,提高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认同理论、学生社团、党建
一、党建工作进大学生社团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的党支部普遍建在院系上,在年级和班级教育管理中充分发挥了核心作用,有利于吸收优秀的学生加入,有利于提高党员教育和培养的力度。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单一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不相适应。一方面学分制的发展淡化了传统行政班级概念,形成以课程为纽带的各种教学班,班级成员不固定,流动性增强,导致了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对党建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党组织的作用也无法正常发挥。大学生社团随着数量增加和成员人数增多,已成为第二课堂主要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其广泛的参与性、活动的丰富性、氛围的活跃性、成员的多样性等特点正好弥补了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缺乏再教育平台、自我教育平台、组织平台、实践平台等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将社团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克服这一问题,实现党组织设置的科学化、学生党员教育体系的系统化。党建进社团,能够为社团的发展提供符合大学生需求的理论学习,推动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虽然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存在技术手段落后,形式单一等问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切入点使党建和社团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进而协调发展。
二、基于认同理论的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目标
认同理论源自于西方学术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三个领域,并构成了其他学科认同研究的理论基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者以认同理论为基础,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得到社会的认同是一个政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根脉所在,获得这种广泛的认同支持,党建工作才能全面、准确的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因此,运用认同理论在社团中开展党建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理论更是一次创新尝试。
认同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党建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是社团成员对社团党建“工作形式”的认同。社团党建的组织机构应具有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引导社团健康发展的特性。第二层次是社团成员对社团党建“工作模式”的认同。相对于依靠党建人员或辅导员的工作模式,社团党建工作更依赖于理论社团和专业指导教师的开展。第三层次是实现社团成员对党的真正认同,践行党的宗旨,遵守党的纪律,拥护党的路线方针,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把对党、对人民的爱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因此,要达到上述三个层次目标,社团党建工作必须在理论上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社团党建责任主体的问题。部分高校党委对社团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造成社团党建工作缺乏相应的责任、联动工作机制,合力没有形成,责任主体缺位。要做好社团党建工作,必须明确规定高校党委是这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其它各方起协助和配合各级党组织开展社团党建工作的作用。
第二、社团党建与传统院系党建之间的关系。学生社团党建的重点在哪里?组织形式如何建立?工作如何开展?等问题,许多党组织没有明确的认识,看不到社团党建工作的内涵本质,而仅仅照搬传统的院系党建工作模式,复制其基本职能,导致功能重复。其实,社团党建不等于传统院系党建工作,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第三、社团党组织的定位问题。党组织在社团中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其重心是什么?很多高校党组织对此认识模糊。有的认为党组织应发挥着管理的作用,有的认识党组织要发挥着指导作用。党组织进社团主要是全面深入的把握青年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并解决青年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使宣传教育与引导服务学生相结合,进而有效的开展党建工作。
三、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团党建工作要着眼于社团中的党员,发挥认同在大学生思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将党组织的作用渗透到社团及其各项活动中去。
(一)增强对社团党建工作形式的认同
一方面高校要始终坚持党委对党建工作进社团的领导地位。把党建工作进社团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贯彻社团发展的始终,切实做到社团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活动内容多元化的密切结合,达到人性发展与思想建设的统一、兴趣爱好与思想认识的统一。因此,高校必须从原来的院系党建模式中走出来,由统辖转变为引导,成立党委领导下的社团党建工作办公室,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社团党建工作的开展,做好党建进社团的各项基本活动,为学生党员在社团中发挥先锋作用提供舞台。
另一方面要建立社团党组织机构。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设立党支部的规定,社团应该在社团党建工作办公室的领导下,建立社团党支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延伸,建立网络党支部,消除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盲点,实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在社团党组织建立后,要增强学生党员身份的认同,为其在社团活动中提供组织依靠,更好的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要认真抓好社团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社团党支部功效,使之成为校园文明的建设者、道德品质的示范者、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刻苦学习的榜样者。
(二)增强对学生社团党建模式的认同
传统的院系党建工作是依赖专职党建工作人员的形式,要增强学生对社团党建模式的认同,就要依靠理论社团和专业指导老师。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充分提高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选派具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建设。高校要将社团导师制作为社团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拔政治素质硬、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好、责任心强的党员教师担任社团导师,他们既要指导社团的专业活动,也要对社团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追求真理具有时代的特性,这要求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既要积极组建高校理论社团,使之成为大学生接受理论教育和学习主要阵地,为更大范围占领学生思想阵地打下基础,也要推动理论社团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有计划的为社团成员开展形势报告会、主题教育活动、专题辅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浓厚的理论学习环境,促使社团发展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政治成熟度。
(三)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对党的认同
社团最大的优势就是实践性和参与性,因此必须充分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寓教于实践之中,有利为社团搭建学习平台,推动社团规范化发展,深化学生的理论认知。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社团党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主题活动、形势政策活动,将党建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引导社团成员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自己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搭建志愿服务、专业服务、校园文明建设的平台,引导社团党建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实践中长才干、受教育、作奉献,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思想、理论上的优势,把党建工作拓展到社会中去,保证社团实践活动方向性,体现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高校社团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增长点和重要途径,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又一创新点。以认同理论为基础,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社团积极健康发展,延伸高校党建工作的领域,更好的实现党建工作和大学生社团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威孚,董杰.试析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主要表现形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郑礼平.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3).[3]应飚,申玮,李金林.高校学生社团的体制目标及其工作理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0,(8).[4]赵静,王莉萍.认同的三种理论取向概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2).[5]陈必华.论教育认同理论下的高校学生社团教育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08,(10).
[责任编辑: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