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电视对农节目的新探索

杨卓兴
摘要:2018年5月,广东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乡村振兴纪事》开播,该节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继续聚焦富民兴村产业,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塑造乡风文明新风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宣传报道,着力讲好乡村振兴广东故事,不断推动广东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文章从责任担当、宣传价值、服务价值、产业价值等几个方面总结了《乡村振兴纪事》的创新探索。
关键词:乡村振兴 媒体责任 专题纪录片 链接产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这种情况在广东尤其明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广东特别具有意义。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必须积极加入到国家和本地乡村振兴实施工作之中。鉴于此,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之始,广东广播电视台主动联络广东省委农办、省扶贫办,并于2017年12月18日共同签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广东广播电视台于2018年5月推出全新对农节目《乡村振兴纪事》。该节目以纪实性专题的形式,讲述广东乡村振兴故事,总结乡村振兴经验,培育文明乡风,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助力广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乡村振兴纪事》的推出,体现了广东主流媒体在服务“三农”方面的责任担当。《乡村振兴纪事》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频道播出后,前6期节目平均收视率达1.26%,环比上升29%,在广东收视区域晚间时段所有专题类节目中排名第一,取得了开门红。以下笔者结合《乡村振兴纪事》节目的具体实践,谈谈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电视对农节目的新探索。
直面广东问题,契合政策要点,深度介入乡村振兴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全省农村户籍4200多万,占全省近一半人口。农村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约2/3,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广东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广东最大的发展不充分。广东农民向往更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更优美的村居环境,这是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李希书记强调:“要拿出‘走在全国前列的气魄和行动,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
《乡村振兴纪事》直面广东农业农村发展落后的问题,计划推出“美丽乡村”“新农人”“新乡贤”“精准扶贫”“第一书记”等五大主题系列节目,在具体执行中,不仅展示成功案例,褒奖先进代表,也会聚焦负面问题,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敦促问题解决。可以说,《乡村振兴纪事》是与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最紧密的一档电视节目,很多选题都直接呼应了《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部署的工作重点,例如《从白粉村到童话小镇》讲述了广州从化西塘村“走出去的成功人士”陈海涛受到镇里任命,回村担任村支书,重建基层党组织,带领全村打造特色小镇的事迹,这与推动“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组织振兴”高度契合;又如《我用古酒活古村》讲述揭阳林乡村发展“古酒”特色产业,带动古村致富的故事,与推动“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相呼应;还有《消失的土胚房》直面乡村旧屋拆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乡村生态振兴”经验;《筑巢·引凤》聚焦惠州观背村的“文化部落”建设,探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源于政策,链接现实,探讨问题,《乡村振兴纪事》试图深度介入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以媒体视角和视听手段,探寻乡村振兴的路径,为政府建言献策,从而实现媒体的社会价值。
从窄众到广众,提升节目宣传价值,实现社会动员
纯粹意义上的对农节目是窄众的,服务于农民和涉农群体,这样的受众定位并不能完全发挥对农节目的宣传价值。乡村振兴并不仅仅是“三农”相关领域、机构和群体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必须立足国情农情,顺势而为,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协调社会”基本职能,以信息为纽带,在社会各领域、群体之间建立沟通,达成共识,实现社会动员,形成全社会关心“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珠江频道在播的另一档对农节目《摇钱树》就是典型的窄众节目,早在1987年8月13年问世,旨在“为守望在田野里想勤劳致富的农民提供信息、技术”,开播31年,成为最长寿命的农业类节目。2018年5月,全新栏目《乡村振兴纪事》开播,成为珠江频道对农节目从窄众向广众跨越的新尝试。该栏目以纪实专题片的形式,讲述广东的乡村振兴故事,不仅讲给广大农民朋友听,也希望讲给城市居民听、讲给全社会听。
广东省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了43%,广东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节目就是要服务这些人群。与《摇钱树》节目不同,《摇钱树》主要是帮助农民朋友学习掌握种植、养殖方法与技巧,而《乡村振兴纪事》是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广东农村的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发展、居住环境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是对广东农村整体面貌的剪影,也是记录广东农村發展的缩影。
《乡村振兴纪事》重在展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但也不回避乡村贫穷的现状,贫穷正是振兴的必要性所在。在《茅莲村的“扶贫车间”》一集中,广东省台山市水步镇副镇长蔡子昂眼带泪光的说道:“我记得很多60-70岁的妇女,领了工资,过年的时候,起码可以用自己赚的钱,去买东西给孙子孙女,整袋整袋地买回家。”农民以耕种为生,或许不缺粮食,但手里没有现金,无法购买想要的东西甚至生活必需品,这便是都市人所不了解也想象不到的身为农民的窘迫。而在一所简陋“扶贫车间”,用农闲时间每天挣一二十元,帮补家用,便可以令他们“有尊严”。当都市人看到这一幕,在感慨震动之余,或许也会油然生出一种责任感,希望能为广大乡村、农民做点什么。很多时候,朴实的纪录影像比农村经济数据或贫困人口数据更有说服力。①《乡村振兴纪事》旨在发挥视听优势,呼吁重视乡村振兴,激发行动,助推形成全社会共同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共享乡村振兴经验,强化对农节目服务功能
《乡村振兴纪事》非常注重“方法论”的探索和梳理。比如在“文化兴村”方面,相关经验和探索比较少,而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观背村通过打造“文化部落”,“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的兴村道路,颇具代表性。为此,《乡村振兴纪事》用了两期版面,推出《筑巢·引凤》专题,讲述惠州观背村第一书记陈湘的文化巧思及其持续践行、成功落地的全过程。在叙事的推进中,主创者非常注重还原节目主人公在碰到某些关键节点、难点时的应对办法,比如第一书记如何打动武当山太极拳大师落户观背村,开办“武当别院”,为什么不允许村民开办“农家乐”创收,如何权衡“文化”和“经济”的关系,等等,节目如同教科书一般,“手把手”教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正是体现在节目信息的实用性上。在广东江门茅莲村的“扶贫车间”,广州从化西塘村从“白粉村”到童话小镇的蜕变,清远坑尾村的旧屋拆除等选题的呈现中,节目也进行了类似“方法论”的探究。节目主人公破解难题时的权变智慧,为正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艰难探索的实践者们提供了有助于打开工作局面的启发和思路。
为了进一步发挥媒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广东省文明办、广东省委农办、广东省扶贫办和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频道共同策划举办了“全国涉农电视媒体聚焦广东乡村”大型报道活动,组织了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内的国内12家主要涉农电视媒体齐聚广东,奔赴广东佛山“紫南村”、广州市从化区“莲麻小镇”“荔博园”、惠州市博罗县“七星耀罗浮”、珠海市“停云小镇”“逸丰生态园”“绿手指有机农园”“十里莲江”等新农村示范点、示范片区和特色农业园区进行采访报道。在各地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每家媒体都拍摄了大量的素材,主创者们表示一定会将“广东经验”带到全国各地,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更上新台阶。
守望社会,监测环境变动,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传达给有需要的受众,是大众传媒的本分。②讲好一个故事,传播一方经验,《乡村振兴纪事》力图做到“好看”,同时“有用”。确保涉农信息的通达,特别是共享乡村振兴经验,正是电视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基本手段。
整合媒体资源,探索对农节目的产业价值
一档对农节目如何才算“有用”?归根结底,还是看能否给农民带来实惠,能否帮助农民增收致富。长久以来,脱贫致富是电视对农节目的不变母题。在助力乡村脱贫方面,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已不再满足于做节目和做宣传,很多对农频道和节目延展到线下,走进乡村,服务或直接参与经营涉农产业,目前较为普遍的业态尝试是对农电子商务。
2015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要求。2015年8月21日,国家商务部联合19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要求普及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断创新农村商业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扩大电子商务交易规模。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电视媒体开展对农电子商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具有媒体公信力;二是有可直接转化为客户的观众群体支持;三是手握媒体平台,易于链接资源,实现供需对接。河南卫视《脱贫大决战》、山东农科频道《中国原产递》以及湖北垄上传媒集团成立的“新农会”等节目和机构,都在积极探索“电视+电商”实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广东广播电视台于2015开始连续两年打造以“1月1电商节,惠民欢乐夜”为主题的跨年晚会,并与京东集团合作,打造“边看边买”体验,有效带动了广东省内农副產品的销售。
《乡村振兴纪事》除了常态化节目播出,还将积极探索线下产业发展空间,譬如打造县级以下政府服务平台,利用宣传资金其提供服务;链接全省优势资源,打造高品质农副产品电商平台;介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发挥电视媒体的文创优势,建设“珠江客栈”,做大乡村旅游蛋糕;整合农科院校资源,打造特色农庄。将受众的关注度导入“三农”领域,将频道的人气转化为购买力注入乡村扶贫事业,从节目到产业,广东珠江频道将深度介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方方面面。
总结与思考
长久以来,各级涉农部门都非常重视电视媒体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对农节目的赢利能力不强,公共属性大于商业属性,各级政府往往会给予一定财政扶持,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对农节目的重要价值。受收视率导向的影响,国内电视对农节目产出相对不足,而要发挥有限节目时长和节目经费的最大价值,主创者往往追求节目实用功能的最大化,即追求“有用”。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强化实用价值,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服务,仍是电视对农节目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我们要发挥电视主流媒体社会价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更多人感受到岭南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发现与分享更多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成果,这些应当也一定是对农节目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①王 竞:《纪录片创作六讲》,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84页。
②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0页。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