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加速瓦解,乡村正在浮现

    谈农村,农民农业,落后愚昧的代词;谈乡村,采菊东篱诗情画意,足够小资。农村和乡村,在数千年的中国史上是并存的,它既浇灌了中国人的衣食,也滋养了中国人的山水审美进而精神家园。中国的农耕文明经过漫长发育,田园共生自给自足鸡犬相闻乡绅自治,它根植于宗族血亲和熟人社会,人与邻和人与地的关系多数时候是精致的,改革开放和城镇化浪潮之前,即便经济短缺余粮难饱,但农村的经济基础依然是土地,耕种关系导致了熟人社会,与此伴生的乡村礼俗和精神面貌总体是昂扬的。

    以家乡村庄为例,村民人均一亩水田一亩丘陵地,水田种一季水稻(大春),亩产约1100斤,地可轮种油菜小麦(小春)玉米(大春),玉米亩产约1200斤,间或桑茶等经济作物,一亩田地的粮食出产折算成货币不过3000元上下,扣除种子化肥机器和收割人工,利润不过300元左右。政府的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杯水车薪(与欧美日等国对农业的高额补贴完全无法相比)。种地除了提供食用的大米和菜蔬,能够在市场销售获利的空间微薄。若全心务农,杂粮餐余坡上野草供畜禽饲养,户均生产两头肥猪,半头自食其余售卖,能毛收千元。一户四口之家往往3份田地(超生人口无土地),二十年前务农为主的家庭,不管其多么精耕细作其贫困是注定的,土地的低水平产出是浩荡的打工经济的现实基础。土地集中也未必能解决农村经济问题,离村子中心最偏远的另一小队,其人口外迁殆尽,全部土地以每亩每年80元的价格按50年期限流转至外来企业,这家企业先后尝试过养牛养羊种树兴修水塘养鱼,全部以失败告终,如今绝大部分土地撂荒(企业可以依靠政府补贴活得滋润)。全村处在城镇远郊,无法分享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升值红利,除非未来能衍生出附加值特别高的作物或意外惊喜,否则耕种土地不是经济理性的选择。

    改革开放、劳务输出、城镇化、就业的非农化,这一浩荡的浪潮经历30多年的积累,以农业为根基的农村已经彻底瓦解,对于绝大多数广袤的农村地区,农业的微薄产出,在物质上无法支撑农民生活融入现代化,就业的非农化就成为唯一选项。与此伴生的,旧时的田园记忆和良风美俗,自然随风而逝。如今的农村,只剩居所、老人、妇女、孩童,连坡土地撂荒,少量人口耕种,在经济意义上的农村概念已经瓦解,一个纯粹的乡村社会,目前还粗糙、动荡、分化,正在加速来临。

    只有搁置情怀,从经济和数字的角度,将农村融入国家的大背景,才能看清乡村的未来。而个人的回乡观察所得最引人担忧的几大问题是:对城镇化后劲的盲目乐观、大城市与村镇的差距越来越大、老龄化大潮下的老无所依、教育的地区分化让幼无所育。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