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赋予国产小制作电影新的生命

    [摘要] 从1985年标志性的黑色幽默电影《黑炮事件》到近年宁浩的“疯狂系列”,黑色幽默电影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将近30年。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电影具有浓烈的道德感,敢于直面社会现实。它保持着在日常生活中的外在表象,却又不乏讽刺和戏谑的内在本质,已经深入到百姓的内心。

    [关键词] 黑色幽默嘲讽 情节 滑稽

    黑色幽默一词最早由法国超现实主义者所使用,见之于布勒东与艾吕雅1937年合写的一部题为《黑色幽默》的论著。1965年,美国作家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收集了12位作家的作品片段,并将它冠名为《黑色幽默》出版。此后,越来越多的评论家使用这个概念。于是,黑色幽默开始作为一个指称特定风格流派的美学术语而得以流行。

    黑色幽默是以一种无奈的嘲讽看待现代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并将这种冲突放大、扭曲、变形,使其显得荒诞不经和滑稽可笑。带有这种艺术风格的影片也就是黑色幽默电影。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的交织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恐,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的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用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这类电影必须有一个好的编剧,一个好的故事,当然,还要有一个对结构的安排构思奇妙的导演。

    2006年夏天,一部很土很方言的中国电影,以号称“横空出世的幽默”,让全国人民都笑了。随着《疯狂的石头》的热映以及其后“疯狂”系列的延续,网上关于《疯狂的石头》与《两杆大烟枪》的对比评论越来越多。最近我再一次回味了这两部作品,现在我从细微中看出了许多当代电影中所缺少的东西,也看到了两部影片在不同层面的异与同。

    在谈论宁浩的影片《疯狂的石头》之前必须要提到一个人——盖里奇,这位曾经当过电影院放映员的独立影人因为电影处女作《两杆大烟枪》而名声大噪。作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黑色幽默电影,《两杆大烟枪》的片名和它的内容一样有趣、复杂、玄关重重而肆无忌惮。

    当众多的人物鲜明出场,在各自的区间里运神酿气,我们就知道导演准备好了一个大大的包袱,既让我们跟随主角们的遭遇身处其中,又给我们所有的去脉来龙仿佛上帝俯看人间游离其外。看那些天衣无缝的巧合在最短时间内集合碰撞最后幻化成出人意外的各自人生归属,意犹未尽。得失不再重要,而是这结果形成的过程所经历的惊奇。我们不由自主兴致勃勃和心甘情愿地被忽悠,因为就爱这样过瘾的故事。

    精确的巧合像齿轮咬合般,将人生的可笑,无奈,仓促和猝不及防运转得细密无声。有人大声质疑,这不过是编剧的刻意塑造,人生哪有那么多的“刚好”和时刻逆转,不断得失的时运。然而我们为什么不相信? 我们时常感觉人生仿佛被一双冥冥之手操纵,感叹这就是命中注定。但是也许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自己的单行轨道上行驶,全然不知自己和周围一切已形成一张密密的网,牵一发即可动全身,所有的因果如同蝴蝶效应般层层作用和循环往复。

    巧合和意外在这部电影中比比皆是,盖?里奇在设置这些巧合和意外的过程中并不是把巧合与意外直接呈现出来,而是在巧合和意外发生之外做一些铺垫,使这些巧合和意外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极大地刺激了观众的兴奋点,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并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这种喜剧效果往往会带有黑色幽默的性质。

    《疯狂的石头》是宁浩导演“疯狂”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它完全打破了原有电影的叙事方式等,是中国电影的又一新作,是一部前所未有的现代喜剧。它的成功靠的是观众的口口相传与媒体的赞誉。因为是低成本影片所以在宣传上并无太大动作,而且影片的演员阵容也缺少大腕,导演宁浩更是不为人知,所有这一切决定影片没有其他卖点,只有影片本身。凭借《疯狂的石头》,宁浩导演晋升为新一代知名导演。

    宁浩自己说,“盖?里奇的这两部电影(《两杆大烟枪》、《掠夺》)对我有很大启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部电影。其实应该说是这么一个流派,有一批这样的电影,像盖?里奇、昆汀?塔伦蒂诺、库斯图里卡等等。就是玩,就是黑色幽默,当时我就想拍摄一部这样的片子,而且是中国化的。其实是世界电影已经到了这么一个阶段,中国实际也到了这个阶段,自然应该会有一批这一类型的电影出现。”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部影片的相似之处。

    一、情节紧凑,剧情精巧

    《两杆大烟枪》和《疯狂的石头》两部电影中,巧合和意外在电影中比比皆是。

    故事情节的设置上,编导都别出心裁下了大功夫,令整个荒诞的故事看上去完整、缜密,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很多情节令人不禁拍案叫绝。《两杆大烟枪》前一个小时是一个谜语,后一个小时是谜语的答案。由此一出笑料不断的闹剧正式开演。用评《红楼梦》的一句话“草蛇灰现,绵延千里”来评《两杆大烟枪》正合适。以情节而论,该片开头,几个犯罪小团体及个人被逐个介绍,看似毫无关联,但随着故事的深入,这几拨人被戏剧性的联系在了一起,整部电影充满了夸张的巧合,各条线索被逐层的聚集在一起,而每一个聚集点都会引起一段冲突。所以说《两杆大烟枪》在剧本上的创作上是相当成功的。《疯狂的石头》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一样的,都是给人一种紧张、亢奋的感觉。

    二、摄影配合情节,引人入胜

    两部影片在摄影方面都是成功的,各种镜头的运用使影片有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可以说是这两部影片的摄影都是“疯狂”的。《两杆大烟枪》以一系列脸部特写镜头开始,片中慢镜头、近镜头、快镜头、倒镜头的运用,让影片产生出想象力无限的视觉效果。整个影片色调充满时尚和现代感,又不失让人感到有点犯罪的感觉。《疯狂的石头》以不平衡的摄影手法来酿造一种“疯狂”、扭曲的视觉效果,以更好的配合主题。

    三、音乐画龙点睛

    《疯狂的石头》将一些耳熟能详的音乐略加处理作为背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影片在快速的剪切和场景转换中更是挥发出极具创意的快感。《两杆大烟枪》则是从头到尾都在配合画面播出非常刺激的音乐,英伦摇滚,重金属,朋克,爵士一起收录到其中,真的是让眼睛和耳朵一起过隐,那种故事结构,拍摄手法确实是让人们大开眼界。总的来说,两部影片的音乐都起到了配合剧情、紧扣节奏、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语言为影片大大加分

    《两杆大烟枪》所有演员们操着浓重的伦敦口音,夹杂着无聊的,有趣的英式粗话。《疯狂的石头》则是融入浓厚的中国地方特色,四川话、山东话、广东话等等,使整个影片有了一种张力,一种很强的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部电影可以说是电影界的另类。《两杆大烟枪》有自己的特色,反映当时国家的“背后故事”,而《疯狂的石头》则用拿来主义制造中国特色,各有千秋。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部影片的不同之处。

    盖?里奇在拍完《两杆大烟枪》和《偷抢拐骗》两部叫好叫座的影片之后却急转直下,他的失败很大程度是由于他开始在乎自己作品的思考性,当他将哲思引入到原本结构复杂的影片中,让原本好玩的电影开始变得生涩难懂,从而丧失了他原先作品的简单和纯粹。

    如果说盖里奇在丢失自己原先赖以成功的东西,中国的年轻导演宁浩却把盖里奇丢失的东西重新捡了起来,将其改头换面溶入到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正所谓洋为中用,而且用得极其服贴。影片《疯狂的石头》的故事被导演宁浩放置在了山城重庆,结合了大量本土的重庆方言俚语,令整部电影不但充满了乡土味,而且妙趣横生,令观众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影片,并且伴以不停的大笑。

    本土化是《疯狂的石头》大获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很好地借鉴了同类型影片的优点,还大胆向其他类型片学习,并将之全部融入重庆的大环境之中。极具冯氏幽默风格的台词是影片中的亮点,很多经典台词成为时下的流行用语:“我顶你个肺”、“别摸我(BMW)”……宁浩很聪明地将草根文化贯彻到底,并以幽默为幌子巧妙调侃了时下社会的弊端,无论是下岗问题,还是综合执法、抑或是行骗招数,都被他以极为睿智的手法调侃和批判。

    有些人认为宁浩是模仿了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本人以为本片绝非单纯的跟风模仿,因为影片《疯狂的石头》的故事概念是全新的,在笑料和情节的设计都建立在自己的文化上,只能说这是一种借鉴。《疯狂的石头》这类小成本的娱乐电影正是中国电影目前可以努力发展的方向,此类电影很适合中国电影现在的国情,毕竟能够像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这样引来巨资拍摄大片的导演屈指可数。

    中国影迷喜欢《疯狂的石头》轻松的个性、跳跃的节奏、黑色的线条,让人觉得又酷又有趣,这是典型的黑色幽默形式。

    《疯狂的石头》影片以极小的成本,换回了高票房,更赢得了无数的赞誉与惊叹,虽说难以在这部“见习”式作品看到什么成熟不成熟,但至少他受人喜欢,换来了良好的观众口碑。为什么没有一流投资,没有大牌明星加盟,却也混了个满堂红?想到这些前提着实让许多泡在影视江湖里的行家们大呼费解。

    事实上,原因很简单,片子的喜剧调子很讨巧,而更有赖于它那用现实主义外壳包装却显现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好故事。中国电影开始学聪明了,开始玩起了黑色幽默,开始以疯狂的喜剧节奏去嬉笑怒骂,这算是突破。《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归根结底是有一个黑色幽默的精彩剧本,这也许是国产小成本电影一个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郑克鲁 董衡巽《黑色幽默 魔幻现实主义》

    橘玲《黑色幽默经济学》

    孔庆东《黑色的孤独:北大醉侠的冷面幽默》

    约瑟夫?海勒《得过且过》

    作者简介

    洪潇,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研究生。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