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黄银色

    

    

    

    [摘? 要]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让抽象而又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如何让学生在数学 “活动”中学习,在数学“探究”中发现,在数学“锤炼”中顿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动”起来.

    [关键词] 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

    初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参与、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实施新课改以来,如何营造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尝试、认真思考、合作交流的活跃课堂,已成为一线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 而数学课由于概念、性质、定理多,又比较严谨和抽象,题目更是千变万化,导致很多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 那如何让抽象而又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数学“探究”中发现,在数学“锤炼”中顿悟呢?笔者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结合多年的授课经验,对“让数学课堂动起来”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巧设情境,让学生的“兴趣”动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学习的“助力器”“启明灯”. 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能激发高涨的学习热情,创造学习的奇迹. 教学实践也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主动地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如播放动画视频、做小游戏、讲故事、组织表演展示、组织各种数学小竞赛等,诱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爱学.

    案例1讲授初中数学第九章“不等式及其解集”第一节时,笔者上新课前先播放一段视频:“一辆小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到达A地,车速应为多少?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通过动画演示汽车的行驶视频,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很快便感悟出方程和不等式的联系与区别,轻松地概括出了不等式的定义. 可见,借助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而且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这样,学生便学得振奋,学得生动活泼,学得轻松愉悦.

    引导操作,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内心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自己是探究者、发现者. ”所以教师应创设条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发现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奠. 而新课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文字阐述较少,而活动、动手探究等技能训练较多,许多新知识、新观点都必须通过活动或实践探究来归纳、总结. 因此,教学中的许多环节笔者都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以及进行分割、拼合等数学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

    案例2教学八年级上册第11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笔者引导学生有序操作: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用量角器量一量三个内角和的度数;

    (3)将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合在一起,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4)你能发现证明的思路吗?

    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拼一拼、想一想等,把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发现规律、激发创造力,更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动”起来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组织“讨论”,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交流互动、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争辩、敢否定他人意见,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能让每个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理顺解题思路,锻炼表达能力,增强胆量,有助于学生相互碰撞、集思广益、激发解题灵感.

    案例3练习题: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如图1,用箭头代替火柴棒).

    问题: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個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在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经过学生的热烈讨论,得出如下结论:

    在讨论的民主教学氛围中,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发言,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交流多种解题方法,相互间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既快速有效地增强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又使“自信”“创新”思想在孩子的心灵中不断萌发,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巧设练习,让每个学生的“脑”

    “动脑”即思考,数学家波利亚说:“学数学,其实就是做数学,就是思考数学. ”而数学教学中的练习环节则是学生动脑思考的主要阵地,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和创造意识,为了使枯燥、乏味、平淡的数学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高峰状态,对于教学的每一节课,笔者都精心设计练习,充分体现练习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等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动脑,积极参与.

    案例4教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练习题.

    (1)抢答(如图2).

    (2)在Rt△ABC中,AB=c,BC=a,AC=b.

    ①若∠B=90°,a=9,b=15,求c;

    ②若∠C=90°,a=24,b=7,求c.

    (3)动动手:如图3,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能否用它们拼摆成以(a+b)为边长的大正方形?

    (4)了解历史:赵爽弦图.

    上述4道题,既有知识的直接应用,又有动手拼摆三角形验证勾股定理,还有上网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故事. 这样的数学练习,能使学生在比赛、摆放、探索中体验动脑思考的愉悦,能使平淡、枯燥的数学练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发挥赏识,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被别人赏识是人性最本质的需求. 这种需要一旦能够满足,那么赏识就成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奋进的催化剂. 教学实践表明,赏识是一把挖潜启智、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金钥匙. 数学学习本来就是一件非常辛苦和枯燥的事,有解不完的题目和考不完的测试. 如果数学教学能适时用赏识教育的理念肯定学生的优点,教师时时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和优点,用赏识的语言去肯定学生的点滴成长,那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会更积极地思考、努力地探究并发现问题,从而发展能力,变苦学为乐学. 赏识,会让学生的心“动”起来,会让学生在“我能行的”状态中觉醒、舒展、成功!

    总之,新课改下我们倡导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交往互动、积极思考、有话可说、敢于表现、共同发展的过程.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带着课改信念和激情,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如此,相信学生便会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动”起来!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