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现代职业农民的几点认识
潘锡辉 刘丽萍
[提要]农业的现代化,需要农民的专业化、职业化,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文章基于上述视角,深入探讨现代职业农民有关基本概念和如何培育发展问题,以期对这个新生事物有一个全面、清楚的把握和理解,为加快发展“三农”工作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三农;现代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培育发展
依据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6000美元左右时,经济进入了转型期,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优化,生产方式加快变革。对农业而言,市场化、产业化、技术化以及农民的知识化、职业化是这个阶段发展的重要特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现代职业农民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顺势应时培育造就一支与农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代职业农民队伍,反过来说,对加快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及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体制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大力培训实用人才,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也充分表明,我国“三农”发展已经到了需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农民的阶段。
一、现代职业农民的定义和类型
(一)现代职业农民的定义
“职业农民”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许多学者认为,职业农民是掌握农业专业技能,拥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发展潜力,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新一代农业生产者、管理者和经营者。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对职业农民的阐述,他认为,职业农民是指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按照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综合各种观点,作者认为,现代职业农民是指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现代经营理念、科学文化知识和农业专业技能,以市场为导向,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并能获取地区平均水平以上收益(或报酬)的劳动者。现代职业农民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但可以肯定的是现代职业农民是农民队伍中的精英阶层和重要力量。
(二)与传统农民的区别
“现代职业农民”的形成过程,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从传统的以“生计”为基础的小农生产生活方式向产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城市化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现代职业农民”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有本质上的不同,具体表现在:
1.从业选择不同。“传统农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受土地和户籍的约束,不能自主选择。“现代职业农民”则是一种职业,能够自由流动,不受土地和户籍的限制。现代职业农民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外地的;可以是原来的农民,也可以是城镇居民;可以是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家,也可以是“农业工人”、农业经理人以及农技科技人员。
2.综合素质不同。“传统农民”一般文化程度较低,现代科技知识缺乏,劳动技能主要依靠经验和习惯,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现代职业农民”则具有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理念,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能够按照市场要求组织生产。
3.生产方式不同。“传统农民”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生产经营粗放,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现代职业农民”则从事集约化生产经营,生产规模较大,生产销售市场化程度高,社会化分工细密,专业化生产明显。
4.价值取向不同。“传统农民”是一种“生计”农民,从事农业主要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现代职业农民”是在把从事农业作为一种致富手段的同时,还更多地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并且“现代职业农民”能取得不低于地区社会平均水平的劳动收益。
(三)现代职业农民的主要类型
发达国家或地区对职业农民进行分类有多种角度和方法,但大多数还是从分工类别上进行划分。参照这种方法,可以将现代职业农民划分为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和技术服务型三类。
——生产技能型职业农民。这类职业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具备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生产经验,并直接从事园艺、鲜活食品、经济作物、创汇农业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业生产。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和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以及农业龙头企业中的“农业工人”等。
——经营管理型职业农民。这类职业农民具备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理念和丰富的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充分了解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并能够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要求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员等。
——技术服务型职业农民。这类职业农民是指掌握一定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并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职业的群体。主要包括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的农业科技人员,以及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员,如嘉兴的“田保姆”等。
总之。职业农民是工业化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是农业内部分工的必然结果。现代职业农民的涌现,改变了传统农业一家一户分散,有利于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成为可能,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培育现代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一)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断提升市民特别是农民素质,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举措。而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通过培育现代职业农民这个载体,完善农民自身发展的规划,增强农民培训的科学性、实用性、特色性和针对性,健全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浓厚农村文化建设和人文氛围,从而不断提升农民的道德、科学、文化素养,提升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满足农民对自身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二)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是农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只有通过人的运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人力资本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水平。传统农业技术水平比较低,生产手段比较落后,农耕文明主要依靠经验习俗在代际之间传承。而现代农业则越来越注重应用科技手段,用现代的物质装备来改造农业,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推动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越来越重视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把产前组织、生产过程和产后服务各环节有效组织起来,形成比较完善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这不仅要求从事农业的劳动者普遍提高文化素质,掌握农业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理念,还需要有一批农民精英——现代职业农民的引领和带动,才能完成农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因此,只有加快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才能加快农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三)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但也要看到,继续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任务艰巨。下一步农民增收的动力将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制定更优惠的政策,营造更好的增收环境;二是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拓展“三农”发展空间;三是注重内涵提升,特别是提升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发挥在持续增收中的能动作用。在这三个方面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是关键。而培育现代职业农民,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和市场经营能力,掌握更多的致富方法,提升增收致富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现代职业农民的示范引领和帮扶带动,加快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大大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整体上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效益,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因此,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三、以嘉兴为例分析现代职业农民现状与发展问题
嘉兴地处富饶的杭嘉湖平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嘉兴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促进了农民——这个传统意义上人口最多的社会群体加剧分化裂变,一批专业化、知识化的现代职业农民正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引领广大农民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一)嘉兴现代职业农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现代职业农民的定义,结合前期对嘉兴农民队伍的调研,目前嘉兴现代职业农民总数约为3.4万人。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和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以及农业龙头企业中的“农业工人”约2.24万人(生产技能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员约0.6万人(经营服务型),农业科技人员和“田保姆”约0.56万人(科技服务型)。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将小幅下降,但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将呈上升态势,与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逐步缩小。与此同时,嘉兴农业所需劳动力人数仍将延续小幅下降趋势,现代职业农民将稳步增长。这一趋势与法、德、英、韩、日等国提出的以核心农户为重点大力培养职业农民的情况基本吻合,如韩国在80万农户中筛选培育了15万个核心农户(相当于现代职业农民),占农户总数的18.7%;日本政府1999年制定的新农业法中明确提出,从事农业的核心农户要占农村劳动力的30%左右。日、韩等国对核心农户的选择,主要倾向于农场主、龙头企业主、种养大户以及农业技术人员等。
(二)嘉兴培育发展现代职业农民的问题
现代职业农民的产生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现有农民队伍素质是基础,农业产业化程度是前提条件,农业教育培训机制是核心环节,制度环境是保障支撑。上述因素也是造成现代职业农民培育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农民队伍素质来看。现代职业农民绝大部分是从现有的农民队伍(农村劳动力)中产生发展起来的。现有农民群体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职业农民产生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当前,嘉兴农村劳动力约有152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的纯务农劳动力有26万人,但群体中年龄普遍偏大,老龄化现象较严重,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偏少,大多数农民还是依赖于传统方式开展农业生产,对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感知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比较弱。
从农业产业化程度来看。农业产业化是现代职业农民产生发展的重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农业就有什么样的农民。总体上说,近年来,嘉兴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区域产业化的框架已初步形成。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强,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快发展,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或连农户)的生产经营体系。但是嘉兴农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弱质型、传统型农业仍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总体还较弱,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还较少,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带动力还不强。
从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情况来看。虽然嘉兴各级党委、政府将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出台了《关于开展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意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仔细分析,还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现有的农民培训偏重于转岗就业培训,对以农民职业化为方向的农业技能培训相对较少;二是农民培训工作存在多个职能部门重复开展的问题,培训效果不够理想;三是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农业发展实际和农民需求结合不紧密,年青人对农业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从现代职业农民成长的制度环境来看。随着嘉兴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的微观经营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市场机制不断健全,为农民职业化提供了制度和政策基础。特别是嘉兴推行的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的改革,为现代职业农民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嘉兴开展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实施“两分两换”、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为核心,推进包括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服务、涉农管理、村镇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规划管理等改革的“十改联动”,推动了城乡资源优化配置、要素自由流动、经济互促共进、社会和谐共融,这些都为培育壮大现代职业农民队伍提供了强劲动力。综上分析,嘉兴现代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优、产业基础好,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农民知识、技能素质与现代职业农民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职业农民发展的需要。因此,以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农民文化技能素质,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五、培育现代职业农民队伍的几点建议
基于上面几点认识,并结合嘉兴正在开展的工作,可以看出,现代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要以大量培育发展现代职业农民为目标,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抓手,以增强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农业技能为重点,抓住农民文化技能素质提升这个关键,改革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机制,深入开展农业实用人才转型、传统农民素质提升、农业人才引进、农民后备力量培育等四大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现代职业农民发展壮大的环境,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队伍。
1.改革农业职业教育模式。贴近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农业专业,增强农业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充实完善农业专家师资库,将具有较高农业生产经营技能的一线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到农业专家师资库中,不断增强农业教育的实用性。整合农业职教资源,完善农业职教网络,积极拓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职教形式,更好地发挥农业职教资源的作用。创新农业职教方式,探索教学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多形式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2.创新农业技能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健全以职业院校为龙头、各培训机构和镇(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的农业职业培训网络,并按照分期、分类、分批和分级负责的要求,建立分工协作机制。深入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培训项目,多形式开展农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拓展培训方式,依托种养殖大户、经营大户的示范基地,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组织优势,通过现场观摩、专家指点、名师带徒、典型引领等方式,积极开展多形式的现场培训,鼓励中心户帮带培训。建立农民培训需求分析预测机制,不断根据农民实际需要来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大农业人才引进力度。在继续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制度的基础上,出台政策,积极引导涉农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来创办农业经济实体,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吸引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和乡土人才到嘉兴创办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企业和科研组织。鼓励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农民带技术、资金返乡创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4.完善保障措施。一是注重规划引领。把现代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列入政府现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编制现代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现代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加强利益引导。建议各级财政在“三农”发展资金中,专门辟出一块作为现代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现代职业农民教育培育的投入。进一步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税费优惠、政府补贴、土地流转、信贷激励、收购价保护、优先采购等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模式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投资现代农业。同时,通过财政风险补偿机制、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及鼓励各类保险公司开发“三农”保险产品的力度,不断降低职业农民的从业风险。三是建立评价激励。逐步建立农业职业岗位分类制度,推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农民绿色证书制度,鼓励职业农民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或岗位资格)考核。探索实施现代职业农民技能评价和认定。广泛开展农民技能比武和竞赛活动,使拥有一技之长的职业农民脱颖而出。研究制定现代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考核办法,纳入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四是完善政策服务。加强就业引导,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将现代职业农民作为重要的就业岗位,吸引城乡劳动者从事现代农业。进一步深化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对“土地保险”的依赖。探索现代职业农民补贴制度,对具备资格的农业人才从事农业生产给予岗位补贴或社保补贴。鼓励建立各类现代职业农民协会,发挥协会在现代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中的自律和服务作用。不断总结建设经验,积极探索推进规律,不断提高现代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水平。
[责任编辑: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