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凉乡”如何“桃”离困境?
张能秋
“‘高原凉乡凉又凉,产业扶贫桃飘香,漫山种植致富果,春秋两收似银行。近年来,岑巩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加强思州水蜜桃精品林果种植,让许多果农交上“桃花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试验引种致富果
岑巩县客楼镇由于海拔较高,地处偏僻,经济十分落后。1993年,当时做水果生意的客楼镇陈智到湖南芷江县果品批发市场采购果品时,被当地自产的颐红水蜜桃吸引住了。但没过几天,他再去采购时,就见不到水蜜桃了。陈智得知水蜜桃市场好,就是贮藏时间短。陈智当时想,客楼海拔高、气温低,如果种植成功的话,就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他投入10万元率先建起示范园。果苗栽种时,群众对陈智的举动持怀疑态度:外地的树苗能否适应本地的高寒气候……
3年后,桃树开始挂果,陈智种植的水蜜桃具有果形美观、清脆可口、汁多昧甜等特点,在当地赢得了市场,当年创收8万余元。试种成功后,其他果农也纷纷仿效种植,陈智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桃专家。2010年10月,通过公推直选,陈智被选为安山村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动下,客楼镇水蜜桃种植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已有78户林农种植水蜜桃,种植面积近l万亩。全镇采取“果品+养殖”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链,增加水蜜桃种植面积。目前已有近3 000亩挂果,年创收近1 800万元。
合作社“抱团”发展
客楼镇安山村果农曾朝坤是第一批种植思州水蜜桃的林农。1995年他开垦60多亩荒地种植思州水蜜桃,种植的水蜜桃个头大、产量高,每年收入都在30多万元以上。2012年,曾朝坤带头成立了岑巩县楼外楼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将产品商标注册为“思州颐红水蜜桃”。社员除以客楼为中心外,还向思阳、平庄、凯本、龙田等周边乡镇以及邻近的石阡县接壤村寨的种植户辐射延伸,拥有社员100余户。仅连片种植100亩以上、年产值20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就有20多户,集中连片建立思州水蜜桃基地5 000余亩,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较好地促进了林农增收。
安山村杨宗军、何文权等5户村民要求种植桃树,苦于缺乏土地、不懂技术,安山村委会主任、合作社副理事陈智就挨家挨户做工作,为他们协调出土地,并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帮助这5户村民均建起100余亩的果园。“如果没有专业合作社的帮助,我滞销的水蜜桃可能就会烂在树上,那损失可就大了。”去年,在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昌木塘组果农李远江的滞销水蜜桃得到销售创收后,他高兴地说。当时由于长期下雨,部分果农近300亩、75万千克水蜜桃滞销。陈智通过互联网、手机推销,一下子来了四五个贵阳和湖南的客商,将滞销的水蜜桃抢购一空。
如今,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果农“抱团”闯市场,以合作社为龙头,采取电话预约、现场选购、网络销售等多种方式整合营销,不仅与省内外一些水果市场建成销售网点,而且还建成网络销售体系,打开了水蜜桃销售市场,产品远销湖南、重庆等10余个省市。周边地区的水果批发商也直接上门订购,让果农吃了“定心丸”。
小桃撑起大产业
在思州水蜜桃发展初期,果农在岑石公路摆“路边摊”、挑着桃子赶“转转场”。然而,随着面积增加产量增大,“路边摊”“转转场”已不能适应水蜜桃产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特,历经一次次“阵痛”后,客楼镇对水蜜桃产业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近年来,按照“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的理念,容县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林农产品,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客楼发展水蜜桃微企21户,注重产品品质,做大做强水蜜桃产业。
“2012年,我们取得思州水蜜桃包装盒外观设计后,产品销路太好了。”楼外楼种植专业合作社注重思州水蜜桃知识产权保护。如今,又通过政府引导、合作社搭桥、发挥品牌效应,县内外已建成销售网点20余个,使水蜜桃市场得到拓展。
在扶贫项目的支持下,客楼、天马、大有等乡镇群众种植水蜜桃的积极性高涨,今年又新增100余户林农,新开垦荒山种植水蜜桃2000余亩。在水蜜桃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又实现了20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此外,果农们还在桃园里发展起林下养鸡产业,利润更是成倍增长。
从小桃子到大产业,通过不断发展,岑巩县已种植水蜜桃1.2万亩,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今年已有近5 000亩桃树挂果,产量预计750余万千克,林农创收2 000余万元。明后年桃树全部挂果进入盛果期后,年可创收6 000万元左右,让2 000余林农受益。
(据《中国绿色时报》2015年8月13日)
“‘高原凉乡凉又凉,产业扶贫桃飘香,漫山种植致富果,春秋两收似银行。近年来,岑巩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加强思州水蜜桃精品林果种植,让许多果农交上“桃花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试验引种致富果
岑巩县客楼镇由于海拔较高,地处偏僻,经济十分落后。1993年,当时做水果生意的客楼镇陈智到湖南芷江县果品批发市场采购果品时,被当地自产的颐红水蜜桃吸引住了。但没过几天,他再去采购时,就见不到水蜜桃了。陈智得知水蜜桃市场好,就是贮藏时间短。陈智当时想,客楼海拔高、气温低,如果种植成功的话,就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他投入10万元率先建起示范园。果苗栽种时,群众对陈智的举动持怀疑态度:外地的树苗能否适应本地的高寒气候……
3年后,桃树开始挂果,陈智种植的水蜜桃具有果形美观、清脆可口、汁多昧甜等特点,在当地赢得了市场,当年创收8万余元。试种成功后,其他果农也纷纷仿效种植,陈智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桃专家。2010年10月,通过公推直选,陈智被选为安山村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动下,客楼镇水蜜桃种植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已有78户林农种植水蜜桃,种植面积近l万亩。全镇采取“果品+养殖”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链,增加水蜜桃种植面积。目前已有近3 000亩挂果,年创收近1 800万元。
合作社“抱团”发展
客楼镇安山村果农曾朝坤是第一批种植思州水蜜桃的林农。1995年他开垦60多亩荒地种植思州水蜜桃,种植的水蜜桃个头大、产量高,每年收入都在30多万元以上。2012年,曾朝坤带头成立了岑巩县楼外楼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将产品商标注册为“思州颐红水蜜桃”。社员除以客楼为中心外,还向思阳、平庄、凯本、龙田等周边乡镇以及邻近的石阡县接壤村寨的种植户辐射延伸,拥有社员100余户。仅连片种植100亩以上、年产值20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就有20多户,集中连片建立思州水蜜桃基地5 000余亩,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较好地促进了林农增收。
安山村杨宗军、何文权等5户村民要求种植桃树,苦于缺乏土地、不懂技术,安山村委会主任、合作社副理事陈智就挨家挨户做工作,为他们协调出土地,并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帮助这5户村民均建起100余亩的果园。“如果没有专业合作社的帮助,我滞销的水蜜桃可能就会烂在树上,那损失可就大了。”去年,在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昌木塘组果农李远江的滞销水蜜桃得到销售创收后,他高兴地说。当时由于长期下雨,部分果农近300亩、75万千克水蜜桃滞销。陈智通过互联网、手机推销,一下子来了四五个贵阳和湖南的客商,将滞销的水蜜桃抢购一空。
如今,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果农“抱团”闯市场,以合作社为龙头,采取电话预约、现场选购、网络销售等多种方式整合营销,不仅与省内外一些水果市场建成销售网点,而且还建成网络销售体系,打开了水蜜桃销售市场,产品远销湖南、重庆等10余个省市。周边地区的水果批发商也直接上门订购,让果农吃了“定心丸”。
小桃撑起大产业
在思州水蜜桃发展初期,果农在岑石公路摆“路边摊”、挑着桃子赶“转转场”。然而,随着面积增加产量增大,“路边摊”“转转场”已不能适应水蜜桃产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特,历经一次次“阵痛”后,客楼镇对水蜜桃产业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近年来,按照“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的理念,容县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林农产品,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客楼发展水蜜桃微企21户,注重产品品质,做大做强水蜜桃产业。
“2012年,我们取得思州水蜜桃包装盒外观设计后,产品销路太好了。”楼外楼种植专业合作社注重思州水蜜桃知识产权保护。如今,又通过政府引导、合作社搭桥、发挥品牌效应,县内外已建成销售网点20余个,使水蜜桃市场得到拓展。
在扶贫项目的支持下,客楼、天马、大有等乡镇群众种植水蜜桃的积极性高涨,今年又新增100余户林农,新开垦荒山种植水蜜桃2000余亩。在水蜜桃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又实现了20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此外,果农们还在桃园里发展起林下养鸡产业,利润更是成倍增长。
从小桃子到大产业,通过不断发展,岑巩县已种植水蜜桃1.2万亩,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今年已有近5 000亩桃树挂果,产量预计750余万千克,林农创收2 000余万元。明后年桃树全部挂果进入盛果期后,年可创收6 000万元左右,让2 000余林农受益。
(据《中国绿色时报》2015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