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和合文化”旗帜 促进21世纪和平与合作

    方卫星

    摘要:“和合文化”是内涵深刻的民族文化、大众文化和先进文化。以“和合文化”为底蕴,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和合文化”为旗帜,可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以及协调更广泛的国际关系,促进和维护21世纪世界的和平与合作。

    关键词:和合文化;文化底蕴;文化旗帜;和平合作

    美国等一些国家的舆论,长期以来极力宣扬中国威胁论,而程思远先生则极富远见地提出:在世界正在走向开放、合作与竞争的关键时刻,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完全应该也可以成为我们面向21世纪的重要文化旗帜①-②。

    一、“和合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与活力的民族文化、大众文化和先进文化

    (一)“和合文化”是内涵深刻、历史悠久、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

    程思远先生认为①-②:“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含有和谐、协调、结合、合作等意思。中华“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之一和主要组成部分。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谐统一、形成合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是中华“和合文化”的思想核心。先秦时期,“和合”概念开始出现。《国语·郑语》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五教是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教和合能使百姓安身立命)。”《管子》中正式对“和合”概念进行了表述:“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同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把民众的“和合”作为民众道德的直接体现,认为学习“和合”,就是学习道德,民众只要能够“和合”,就能产生“莫之能伤”的强大力量。把“和”与“合”联用,体现了中国人民崇尚团结、热爱和平的价值观念。如孔子说的“和为贵”,其实质就是“和合”的整体含义和价值观念。《尚书·尧典》还曾提出了“和合”的理想模式,即“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个模式要求由近及远,逐步搞好团结,依次协调各种关系,直至“协和万邦”,使普天下各民族、各邦国团结无间、亲如一家①。

    (二)“和合文化”是中国最具活力的优秀的大众文化

    由于我们的祖先历来重视“和”,崇尚“人和”,主张“和为贵”,所以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和谐、和气、祥和、谦和等话语时常听到。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词句,在生活、工作中仍然经常使用。“和为贵”的观念世代相传,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在人际关系方面,“和合文化”倡导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倡导建立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在中国民间,长期以来以“和合二仙”为吉祥、喜庆、团结的标志。这说明,“和合”思想在民俗民风中广为流传①;说明“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③。

    (三)“和合文化”是中国杰出人物大力弘扬、倡导的先进文化

    程思远先生曾以20世纪的历史为例,说明中国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中华民族“和”与“合”的优秀“和合文化”传统,一直为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和杰出人物所不断继承并综合创新为先进的思想文化,经常运用于处理党派、民族和国际关系等。如孙中山提出的新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文化观念上,就是运用“和合精神”,正确处理党派关系、阶级关系和国际关系的。孙中山先生的著名遗训:“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实质是要实现国内关系与国际关系的团结、“和合”①。再如毛泽东同志,不仅重视党内的团结和人民的团结,而且重视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注重正确处理党派关系、阶级关系、国际交往和国际联系。他曾亲自决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建国以后,他十分注重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就处理台湾问题提出了“和为贵”、“爱国一家”的政策主张。20世纪70年代,他又亲自决断,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的和平共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并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万隆会议就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宣言把和平、合作联在一起提出,使中国“和”与“合”联用的文化传统,有效而成功地运用到了处理较广泛的国际关系方面①。改革开放以来,和平、合作更加被中国政府所重视。邓小平同志不仅多次谈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和时代主题,同时也提出要实行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在处理国内关系方面,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指引我们顺利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这是全世界都没有的成功范例,为国家统一和国际和平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二、高扬“和合文化”旗帜,促进21世纪和平与合作

    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反对台独、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长远任务,面对美国等一些国家长期以来极力宣扬的中国威胁论,中华民族应当以怎样的文化旗帜与世界各国人民实现理解与沟通?1997年江泽民主席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和在东亚首脑非正式会晤时的讲话中已经精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江泽民指出:“阳光包含七种色彩,世界也是异彩纷呈。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④。“东亚各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以社会集体为重,崇尚自尊自强、艰苦奋斗、勤劳节俭、谦逊好学的美德,处理人际关系提倡和洽协调,对待国际关系主张和平共处。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只要东亚各国结合本国的实际,顺应时代的潮流,弘扬和运用这些具有东方特色的传统和智慧,同时积极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进步文明成果,就可以为不断发展东亚经济合作提供精神的动力”⑤。江泽民同志这两段话实质也是对中华“和合文化”精神的深刻阐述,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完全应该也可以成为我们面向21世纪的重要文化旗帜。

    (一)以“和合文化”为底蕴,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的认识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这说明,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民族团结等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建设一个全社会互帮互助、全体人民融洽相处的诚信友爱的社会,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和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以“和合文化”为底蕴,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和谐人际关系、和谐舆论氛围、和谐心态等,都有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以“和合文化”为旗帜,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由于中华“和合文化”精神贯穿渗透在儒、释、道和中华文化各学派之中,它已成为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精神武器。为了有效地反对台独、藏独等分裂祖国的势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我们必须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高举中华“和合”精神的文化旗帜,牢记江泽民同志关于两岸关系的谈话:“合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并进”⑥497;“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⑥501。2005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指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⑦。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主席连战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表明,“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中华文化,是全民族共同认可的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思想纽带。

    (三)牢记世界上歧视、排斥、对抗、冲突的沉痛教训,促进和维护21世纪和平与合作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以及多种宗教。正确处理世界上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应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相互之间应提倡兼容而不歧视,交流而不排斥,对话而不对抗,共处而不冲突,在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发挥各种文明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进步。古往今来,在一些不同民族和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和人民之间,发生的这样那样的相互歧视、排斥、对抗、冲突,不仅给相关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损失和灾难,也影响了不少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安宁和发展。这种沉痛的教训,国际社会应该普遍记取。那种在世界上‘唯我独尊的做法,那种挑动民族分裂甚至民族仇视的行径,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都是有害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崇高事业的”⑧。

    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是有史以来人类最大的两次全球性冲突;20世纪的后半个世纪,人类在以和平为主旋律的环境中,步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崭新岁月。在这种战争与和平两种历史背景的相互对比下,在经济全球化的崭新形势下,“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总结过去,面向未来,我们需要确立顺应时代潮流的合作观念和合作方式。因此,中华“和合文化”,恰是顺应21世纪“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时代主流的一面重要的文化旗帜。应当说,程思远先生的这一预言正在实现。今天,中国正“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真诚愿意同各国广泛开展合作,真诚愿意兼收并蓄、博采各种文明之长,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③。

    参考文献:

    1、程思远.论世代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N].光明日报,1997-06-28.

    2、程思远.二论世代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J].中华文化论坛,1998(1).

    3、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6-04-23.

    4、江泽民.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N].人民日报,1997-11-02.

    5、江泽民.携手合作 共创未来——在东亚首脑非正式会晤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7-12-16.

    6、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7、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N].人民日报,2005-04-30.

    8、江泽民.在德米雷尔总统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04-20.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学报编辑部。作者为副教授)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