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赵培宝 任爱芝

    摘 要:植物保护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应用性强,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植物病虫害诊断和防治不当,轻则影响着植物的产量和质量,重则破坏生态环境和危及人们的健康,所以就在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本科生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刨析,提出了几点提高教学效率改革的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1-013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4;G642 文献标志码:A

    近几年,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生考研热情高涨,比较注重考研基础课程的学习,而忽略实践能力的强化与提高,普遍存在着实践能力差,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就业压力大。为此,我们作为应用型高等农业院校培养优秀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责任重大,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分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是提高本专业大学毕业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的重要举措,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在科教兴农的大潮中做出应有贡献。

    1 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有的实践教学理念和与农业生产脱节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新世纪以来,随着学生生源的不断扩张,现有的教学条件使得教学实习环节得不到基本性保障,根本谈不上培养和鍛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本学科的热爱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1],从根本上背离了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结合多年来在实践教学指导中,以及参加校外生产基地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此进行总结和剖析:

    1.1 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弱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设施果、菜和木本油料植物的规模化种植,栽培模式多样化,生产中影响植物生长的生物及非生物因素越来越复杂,有害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病虫害种类多且危害严重,如果没有身体力行的实践经验,就无法全面指导学生实习。目前高校引进人才大多是科研型直读博士,以发表高水平的外文文章为评价标准;由于高校的扩招,师资问题更加凸显,学校出现了师资青黄不接的现象,教学线上“以老带新”的传统无法传承,年轻的博士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刚毕业就必须承担主要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实习中因缺乏实践经验,指导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相抵,每次教学实习时只能采取临时外聘教师,或者一名教师同时带领多个班学生进行实习的局面,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甚至无法完成正常的实践教学任务。

    1.2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质量与其保障和监控体系不够完备,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以发表论文的层次及数量为主要标准,教学课时数和学生评价等可以量化的几个方面为参考,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采集和制作病虫标本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提前很长时间准备,工作量是一天6个学时数,在职称晋升中所占比重很少。因没有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所以年轻的博士教师深入生产实践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弱,把精力大多用在科研、编书及论文写作方面,这样实践教学环节就形成了不良循环。

    1.3 实践教学方法陈旧

    学生在实习中仍以被动学习为主, 1~2名教师带领一大帮学生沿着老路子在实习地点做简单讲解完后,学生采集病虫标本,回校整理,但生产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不能发现或没有解决方案,实习结束时,交出几十种病虫害,写写实习报告,然后就算完成实习任务,整个过程看似完整,既有老师的讲解,又有学生动手采集和制作标本,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学生马上会遗忘所学的内容,实习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和实习模式固化,学校要求必须按照已定实习方案和计划进行,这样就束缚了教师的实践创新,不能根据生产季节实际存在的问题灵活安排,学生也很难掌握新的病虫害的发生动向与为害规律。

    1.4 没有固定理想的实习基地

    目前通常是教师通过关系找几个实习地点,临时聘请当地技术员讲解一下病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内容的真实性及实用性不强,实习过程走马观花,学生印象不深,换了地方对同样的病虫害又不认识了,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进行药效防治的话,因缺乏固定的自主实习基地,对百姓农田无法承担日趋昂贵的实习补偿费用,面对目前这一现状,传统的基地实习模式已难于解决实践教学面临的这一现实性困难,花费了时间得不到好的效果,可以说植保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2-3]。

    1.5 实践内容滞后形式单一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实践创新能力,单一重复的实习内容,简单陈旧的实习用具,认识几种病虫害,制作几十种标本,已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掌握不到先进的农业技术、测试方法及先进设备的科学使用,实践教学体现不到应用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等特点,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更应有与时俱进的理念,有与生产绿色环保健康食品相匹配的基本研究方法。但因实习经费投入少,或投入不当,而导致实习内容与农业生产存在的现状脱节,达不到实践创新的实践效果。

    2 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应针对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借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契机,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尤其以学校评价体系的改革为先,通过创新方法和丰富实习内容,制定灵活的考核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争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2.1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植物保护是应用型很强的农业学科,服务对象广,包括:大田作物、果蔬、油、茶、烟草等,而且事关生态环境维护及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所以开展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实习与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密切结合。近些年农业院校教师包括中年以上教师实践能力严重下降,是综合因素共同影响和长期积累造成的,应用型农业院校的教师,根据学校的定位,把教师也相应地分为科研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教学型三种类型,学校应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不断改革,提高教师深入生产实践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4],对他们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使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实践教学中,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一是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把理论和实践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二是建立精品实践课程,争取单独的经费支持,比如争取2~3年内把生产实践课程做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教学效果。

    2.2 改进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一是,规定必须完成的实习任务,分组采集不同类型的植物病虫害标本种类和数量;二是根据个人兴趣创作,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创新拍摄专题片、设计防治方案、制作绿色植保宣传项目、标本制作方法改进、撰写实践创新论文等多种形式。尽可能避免学生制作标本时互通有无,抄袭报告等问题,真正地反映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真实情况和实际效果,为此,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以考勤(10%)、现场考核(20%)、标本考核(20%)、个人作品(50%)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对农作物病、虫、草害的认知能力以及控制有害生物的综合实践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均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样的考核办法效果显著。

    2.3 加强年轻教师实践锻炼

    每位年轻教师由老教师帮带深入基层实践锻炼,了解生产一线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病、虫、杂草的发生与危害、流行与防治措施等问题,把科研成果更好的转化应用到生产中,同时,每年有3名以上的老教师参与学生的农业生产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传授经验。每年选派年轻教师在国内外进修学习,他们在科学研究的同时,还了解和学习国内外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情况和好的做法,运用到自己的实践教学中。

    2.4 加强实践基地和标本室建设

    实习基地的合理选择和建立是关系到实习内容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为适应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改变传统的粗放管理和操作模式,实习基地尽量多元化,校内校外基地相结合,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当地和外地相补充,安排学生到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高标准蔬菜大棚、果蔬育苗和生产基地等场所进行阶段性实习,还可与地方科研院所、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相关科研和生产机构共建基地,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长期,定期进行病虫害的调查与防治,不但能与栽培管理有机结合,还能系统掌握植物生长与环境与病虫害之间的互作关系。把不同季节不同植物,不同栽培环境中相同植物不同部位发生的病虫害种类,进行标本制作和保存,同时建设多媒体标本实验室,结合高清图片,建立病原、病状、病症,害虫各个虫态及危害症状数字标本库[5],力争3~5年内摸索出具有鲜明特色和切实可行的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2.5 更新实践教学观念和内容

    在教学中,适当地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得知识,注重实践反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要看准、讲清、讲深、讲透。根据毕业生的就业趋势,我们在教学计划上进行适当调整,如考虑到当前设施果蔬、花卉及热带水果的 “客土”栽培的经济效益高,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半封闭环境中病虫害种类多,实际存在复杂多变的问题,要进行现场分析和建议改进管理办法,这就给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观学习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对特种经济植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及效益分析,化学农药的安全使用进行现场讲解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和生态意识。

    2.6 增加实踐经费投入

    “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安全已是全民关注的问题,农产品依然是餐桌上的主流,应用型高等农业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和创新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基础研究固然重要,但也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加强实践教学的长期性、迫切性、复杂性和严重性改革力度的宣传,使学校相关领导逐步转变观念,把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作为真正的头等大事来抓。同时要让学校主管部门领导充分了解本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目前窘迫的经济状况,加大对实践教学经费投入,逐步改善实验、实习教学和科研条件,为培养合格的“植物卫士”、“植物医生”创造条件,科学防治植物病虫害,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产品的健康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最终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在科教兴农的大潮中做出应有贡献。

    总之,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生态农业,科教兴农,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作为应用型农业院校培养合格的新一代农业接班人任重道远,从源头抓起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植保人才,植物保护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优化实验和实习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还可以更好的掌握必要的专业技术、测试方法、先进设备的使用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6],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因此,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谢俊荣.高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4):158-159.

    [2]李保同,熊忠华,等.植物化学保护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107-109.

    [3]杜丰玉.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80.

    [4]杨洪,等.本科实践教学中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与管理.黑龙江教育,2010(11):85-87.

    [5]吴利民,等.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76-79.

    [6]刘春元,刘建华,邢小萍.谈植病实验教学标本的建设和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6(2):121-122.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