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创新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冯利斐 孙良宏
摘 要:本文首先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现状、功能、定位入手,介绍了未来科技城在集聚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效,接着本文研究在未来科技城这个平台下集聚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政策、机制等分析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未来科技城集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集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生态系统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1-013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3.1 文献标志码:A
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的发展定位为高端人才集聚区、体制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定位,充分体现了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对科技资源集聚和科创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业“种子”、创业“土壤”、“阳光雨露”等的系统集成,在此大背景下,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以梦想小镇为载体,积极探索创新创业的浙江实践、打造特色小镇的杭州样板,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未来科技城的建设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角进一步梳理未来科技城的的定位、目标、要求,对于未开科技城构筑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现高起点上的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杭州未来科技城创新创业取得的成效
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是以创新资源集聚促科创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四个方面,集聚人才资源、抓好企业主体、构建支撑平台、优化科技服务。
1.1 集聚以人才为核心的科技资源,汇聚智力
以“人才引领科技”为理念,科技城始终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多措并举,广开进贤之路,通过多条渠道、多个平台、多种媒体,广纳天下英才。一方面加强直接引才,主要通过召开推介会,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海外联络站等途径,全方位加强宣传推介;另一方面推行中介引才,创新以才引才、以资引才、团队引才的引才模式。与美国湾区委员会、美中合作发展委员会开展引才合作。截止2016年底,科技城已累计引进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逾2 327名,均是带技术、带项目的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
在人才创新创业方面,目前未来科技城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2家,省级研发中心19个、重点研究院6家、技术中心5个,专利1 113件(发明专利171件),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8%以上,人才创新创业势头良好。
总的来看,在城西科创大走廊中,未来科技城处于领头羊地位,在发展理念、发展速度、运行机制、政策力度、区位优势、人才集聚度等方面,比其他区域有更好的综合优势和基础,客观上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1.2 扶持以企业为抓手的科技主体,增强动力
以“企业主导科技”为理念,杭州未来科技城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技术条件好的初创型企业,着力完善创业环境,提升孵化服务功能,助推项目研发以尽快实现产业化。2013年以来,孵化器事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累计培育或引进上海苏河汇、北京36氪、深圳紫金港创客等知名孵化器以及500Startups、plug&play等众多知名孵化器。除此之外,科技城更注重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工作,鼓励和帮助企业积极申报科技城创新平台和高端人才招引落户的载体。目前,杭州未来科技城内拥有市级高新技术企业7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9家,市级研发中心27家,省级研发中心1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0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7家,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支。
此外,杭州未来科技城还实行“大孵化”机制,通过“先租房、再售房”、“先落户、再落地”等方法,优化资源配置,加快项目入驻进程,累计打造科创园区15个、100万方的物理空间,引进培育1 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1.3 构建以平台为支撑的科技载体,凝聚合力
首先,加快物理载体平台建设。目前,37万方海创园首期研发孵化平台、22万方梦想小镇和10万方的健康谷已建成投用。其次,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深化与浙江大学的合作,充分利用浙江大學向海创园的企业和人才开放69个实验室、技术平台。再次,加快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着力促进海归人才与民间资本融合共进。对外合作不断加强,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与法国共建梦想小镇法国村,设立浙欧(杭州)创新产业基金;与乌克兰共建中乌人工智能产业中心;与浙江大学合作更加深入,之江实验室、超重力实验室等项目顺利推进;与阿里合作更加密切,菜鸟网络中国总部及智慧产业园等重大项目顺利落户。
2 未来科技城在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招才引智的市场机制不足
高端人才招引仍然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各类引才活动,市场机制介入有限,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引入有限,人才招引的综合成本偏高,人才集聚高地的市场效应仍在形成阶段。
2.2 人才结构的系统优势不足
人才结构上存在偏科现象,除信息经济外的产业方向上,人才和创业项目集聚度不高,有较强资源配置和市场运营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有待引进和培育,人才体系的系统工程优势尚待进一步强化。
2.3 政策工具的精准支持不足
现行政策对重点产业方向人才的针对性有限,缺乏紧缺人才和中高层人才的激励政策,对各类人才的政策覆盖广度与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政策工具的效能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目前扶持政策来看,存在两方面的不平衡:一方面是对大企业、大项目支持力度大,对中小微企业帮扶不足,不利于整体水平提升;另一方面是目前对电子商务支持较多,对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扶持力度较小,不利于信息经济的有效推进。
2.4 服务体系的支撑作用不足
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平台和服务机构相对缺乏,与孵化器相衔接的加速器效能有待强化,产业服务能力总体偏弱,发展支撑作用有限,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公共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为企业提供公益性产品开发、信息咨询和其他配套服务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亟待整合企业、市场、政府资源,大力建设满足信息产业共性需求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专业孵化、培训、推介、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
3 推进杭州未来科技城创新创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快资源整合,推进创业创新载体建设
根据现有空间载体及功能定位,加快资源整合,着力构筑“3+X+5”的空间发展格局,形成“孵化+加速+产业化”的产业梯度成长布局。“3”即三大孵化核心(海创园首期研发孵化平台、梦想小镇、健康谷),“X”即各类科创园区(整合、挖潜科创园区空间资源,主要作为企业加速阶段发展空间),“5”即五大产业化区块(永乐、中泰北部、义桥、闲富路、瓶窑南等产业化功能区)。
3.2 着力推动资智对接,形成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咨询、辅导培训、项目对接、评估交易等全方位、专业化、一站式投融资服务,落实各项科技金融配套政策。在平台上进一步集聚银行、投资公司、保险机构、担保机构、创投中心、引导基金、小额贷款和金融研发等金融机构。继续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用足用好政府引导基金、创业基金、产业基金、2亿元贷款风险池的运作,实现政府扶持“直接变间接、低效变高效、分配变竞争、无偿变有偿、事后变事先”5个变。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资源集聚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财务等方面的咨询指导和服务。
3.3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
进一步推广实行网络远程审批,移动端审批,对创业项目放开住所要求、放宽冠名限制、推行“五证合一”,开通企业核名自助查询终端,对需要省市审批的实行“就地受理、网络审核、就地发照”,降低创办企业门槛和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资金成本。转变以往“面对面、点对点”式的传统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服务项目和服务窗口“搬到线上”,着力探索“O2O”式(线上+线下)的服务流程,为众创空间和创业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扁平高效、互联互通的服务。
3.4 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构建接力式的全程孵化培育链条
本着“政府引导、市场参与、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在政府、孵化器、中介、金融、产学研等创新创业资源的整合上寻求突破,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程孵化链条,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和团队全程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孵化服务。创业苗圃以孵化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为目标,在苗圃内“育苗”成功的团队和项目进入孵化器。孵化器以孵化初创期企业为目标,从孵化器毕业的高成长性企业进入加速器。加速器主要以培育孵化器毕业的高成长性企业为目标,促进企业快速进一步发展壮大。而产业园可进一步承接加速器无法承接的项目。重点要进一步梳理完善对众创空间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孵化平台和创业项目的积极性,推动项目在这一系列平台间进行有序流动,进行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核心区有限空间的无限利用。
参考文献:
[1]董保宝,李白杨.新创企业学习导向、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J].管理學报,2014(3):376-382.
[2]罗珉,马柯航.后发企业的边缘赶超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13(12):91-103.
[3]汪涛,牟宇鹏,王铵.企业创新战略模式的选择和效应[J].中国软科学,2013(6):101-110.
[4]董保宝,葛宝山,王侃.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阴[J].管理世界,201l(3):9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