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的采摘贮藏管理
王少斌??张亮 +彭慧 +林丽 徐长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油茶(山茶)的认识程度也越来越高。山茶油营养物质丰富,是油中之王,富含维生素E和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被医学家和营养学家誉为“生命之花”的锌元素是大豆油的10倍,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 %左右,比橄榄油高,比其它食用油高的多,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而且其烟点高达230 ℃以上,对人体的伤害较小。
目前中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为70 %左右,为了解决我国食用油安全问题和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生命质量,国家鼓励和大力支持油茶产业的发展,油茶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但在生产实践中,还存在很多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给油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油茶果从采摘到贮藏主要靠人工,且按目前传统的采摘收贮方法,尤其是采摘后的的处理、贮藏工作,往往使丰产不能丰收,或丰收后容易造成浪费,贮藏不当导致油茶籽质量差,出油率相对较低、成本高。
通过5年的探索、实践、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油茶采摘及收贮管理方法,既简单易行,劳动力投入又少,成本低,且质量好,出油率也相对较高。本文对常规的采摘收贮方法和我们探索总结出的收贮方法分别进行了论述和比较分析。
1常规的采摘贮藏管理方法
1.1采摘期的确定
由于油茶品种不同,其成熟期也不同(一个茶园内必须配置2个以上的品种,一般为3~5个,以便相互授粉,提高产量),因此采摘期也不同。早熟品种9月中、下旬就达到成熟期,晚熟品种10月中下旬才成熟,如果将早熟、晚熟品种一起采摘,势必会导致晚熟的未完全成熟或早熟油茶果因过熟而炸裂、脱落,所以人们一般就分批次进行采摘,而这种采摘方式也存在问题,分批次采摘增加了工序,劳动力投入大,成本高,如遇阴雨连绵天气,没有及时采摘,油茶果因过熟而炸裂、脱落,而导致浪费。
1.2采摘后的处理
(1)油茶果采摘运回后,常规的方法是立刻直接放在晒场里晒裂,筛选分离出茶籽,或直接用机械脱粒后晒干,再进行销售、加工或贮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由于刚采摘回来时气温尚高,分离出来的茶籽需要经过10 d左右的日晒,这时的茶籽的呼吸作用还很强,营养物质消耗大,特别是晒干前的茶籽含水量高,细胞活性强,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呼吸作用强,营养物质损耗快;采用机械青果脱粒的茶籽含水量高,脱粒过程容易造成茶籽破裂,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面积增大,从而加快了茶籽的呼吸作用,营养消耗增大,且破裂的茶籽容易发霉变质。
(2)若遇阴雨天气,只能运回室内存放,一般存放的方式是:①堆放或袋装码放,②从袋子里倒腾出来散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第一种存放方式容易使茶果发热,发霉变质,为避免发热要经常翻动又费工费时,劳动力成本较高。刚采摘回来的茶果由于气温高,茶果呼吸作用强,发热快,且湿度大,茶籽含水量高,不及时翻动散热、风干,茶果及茶籽的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积累致温度升高,高温高湿导致茶果内细菌滋生,使茶籽发霉、腐烂、变质,茶籽品质下降。第二种散放存放方式需要占很大存放的空间,也还要经常翻动,实际生产难度大,成本高。
(3)根据市场和加工情况,如短时间内不能销售和加工,还要将茶果放在仓库或冷库贮藏,成本不断增加;因气温高,散放易因空
气流动快,茶果的呼吸作用强,营养物质损耗大;堆放易发热发霉变质。
2实践探索试验总结出的收贮方法
2.1采摘期的确定
待茶果9成熟左右(果壳略带青褐色)、茶果未裂开前(一般在9月下旬,根据不同年份和茶园的具体实际情况而确定)统一一次性采收。
2.2采摘后的处理
(1)直接将采摘回来的茶果存放在仓库或者简易棚子内,一袋一袋的竖立着排放,每袋之间挨着自然摆放,不要挤紧。(采摘时直接用编织袋装好,扎紧袋口)。
(2)待11月分以后至翌年1月份左右选择晴天将茶果搬出晾晒,待茶果晒裂后,用耙子耙动果壳就能使籽壳分离,再用大孔筛筛出茶籽,晾晒两三日后即可进行加工、销售或存放在仓库。
2.3优点
(1)简单易行,节省劳动力;节约贮藏空间,且避免了集中使用劳动力的矛盾;降低了生产成本;
(2)增加了千粒重,茶籽质量好,出油率高。
2.4原因分析
(1)因一次性采摘,减少了采摘工序,劳动力投入少,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同时在茶果未过熟时就采摘,避免了茶果自然开裂后茶籽脱落而造成浪费。
(2)采摘和脱粒不用同时进行,中间间隔了两三个月,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用工矛盾,不用抢收,从而节省了劳动力。
(3)刚采摘回来时,因气温尚高,果壳未裂开,茶籽没有暴露在空气中,这就抑制了茶籽的呼吸作用,降低了呼吸强度,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损耗。每个果壳都是一个天然的自我调节的气调贮藏室--因果壳的致密性,抑制了氧气的输入,使茶籽的呼吸受到了限制,从而降低了呼吸强度,同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导致浓度增大,使果壳内呼吸所需的氧气浓度降低了,从而使茶籽的呼吸作用进一步减弱,损耗的营养物质减少。同时果壳上尚存的营养物质还在通过细胞的渗透压渗透到茶籽内,增加了茶籽的营养物质,促进茶籽后熟,从而增加了千粒重,提高了出油率。
(4)由于编织袋的不完全透气性,使茶果风干速度较慢,茶果的新鲜度保持时间延长,加上袋与袋之间的缝隙使热量不易积累而增加茶果的自身温度,呼吸作用也在逐步减弱,营养物质损耗少,且茶果有足够的时间将存留在果壳中的营养成分供给给茶籽,从而使茶籽既不会因长时间堆放而霉变又使茶籽得到充分后熟,而增加千粒重。
(5)随着气温的下降,果壳内的剩余营养物质供给完毕后,果壳老化开裂,此时将茶果进行籽壳分离,既不费力又不费时,又避免了因机械脱粒而造成的茶籽损伤,又能使茶籽充分后熟,既保障了茶籽的质量又保证了茶籽的产量。到“小雪”节气以后至翌年1月份左右再将茶果搬出晾晒或脱粒,使茶籽从果壳内分离出来,茶籽因气温低,呼吸作用弱,营养物质损耗相对减少,同时由于气温低也不易发霉变质,所以质量好,千粒重大,出油率高。
3结论
综上所述,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的油茶采摘貯藏管理方法与常规的方法相比,操作简单,切实可行,工序少,劳动力投入少,成本低,茶籽质量高,千粒重大,出油率高,解决了当前种植大户生产中收贮管理难的后顾之忧,若能得以推广,也能为油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夏剑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油茶(山茶)的认识程度也越来越高。山茶油营养物质丰富,是油中之王,富含维生素E和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被医学家和营养学家誉为“生命之花”的锌元素是大豆油的10倍,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 %左右,比橄榄油高,比其它食用油高的多,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而且其烟点高达230 ℃以上,对人体的伤害较小。
目前中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为70 %左右,为了解决我国食用油安全问题和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生命质量,国家鼓励和大力支持油茶产业的发展,油茶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但在生产实践中,还存在很多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给油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原因是:油茶果从采摘到贮藏主要靠人工,且按目前传统的采摘收贮方法,尤其是采摘后的的处理、贮藏工作,往往使丰产不能丰收,或丰收后容易造成浪费,贮藏不当导致油茶籽质量差,出油率相对较低、成本高。
通过5年的探索、实践、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油茶采摘及收贮管理方法,既简单易行,劳动力投入又少,成本低,且质量好,出油率也相对较高。本文对常规的采摘收贮方法和我们探索总结出的收贮方法分别进行了论述和比较分析。
1常规的采摘贮藏管理方法
1.1采摘期的确定
由于油茶品种不同,其成熟期也不同(一个茶园内必须配置2个以上的品种,一般为3~5个,以便相互授粉,提高产量),因此采摘期也不同。早熟品种9月中、下旬就达到成熟期,晚熟品种10月中下旬才成熟,如果将早熟、晚熟品种一起采摘,势必会导致晚熟的未完全成熟或早熟油茶果因过熟而炸裂、脱落,所以人们一般就分批次进行采摘,而这种采摘方式也存在问题,分批次采摘增加了工序,劳动力投入大,成本高,如遇阴雨连绵天气,没有及时采摘,油茶果因过熟而炸裂、脱落,而导致浪费。
1.2采摘后的处理
(1)油茶果采摘运回后,常规的方法是立刻直接放在晒场里晒裂,筛选分离出茶籽,或直接用机械脱粒后晒干,再进行销售、加工或贮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由于刚采摘回来时气温尚高,分离出来的茶籽需要经过10 d左右的日晒,这时的茶籽的呼吸作用还很强,营养物质消耗大,特别是晒干前的茶籽含水量高,细胞活性强,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呼吸作用强,营养物质损耗快;采用机械青果脱粒的茶籽含水量高,脱粒过程容易造成茶籽破裂,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面积增大,从而加快了茶籽的呼吸作用,营养消耗增大,且破裂的茶籽容易发霉变质。
(2)若遇阴雨天气,只能运回室内存放,一般存放的方式是:①堆放或袋装码放,②从袋子里倒腾出来散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第一种存放方式容易使茶果发热,发霉变质,为避免发热要经常翻动又费工费时,劳动力成本较高。刚采摘回来的茶果由于气温高,茶果呼吸作用强,发热快,且湿度大,茶籽含水量高,不及时翻动散热、风干,茶果及茶籽的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积累致温度升高,高温高湿导致茶果内细菌滋生,使茶籽发霉、腐烂、变质,茶籽品质下降。第二种散放存放方式需要占很大存放的空间,也还要经常翻动,实际生产难度大,成本高。
(3)根据市场和加工情况,如短时间内不能销售和加工,还要将茶果放在仓库或冷库贮藏,成本不断增加;因气温高,散放易因空
气流动快,茶果的呼吸作用强,营养物质损耗大;堆放易发热发霉变质。
2实践探索试验总结出的收贮方法
2.1采摘期的确定
待茶果9成熟左右(果壳略带青褐色)、茶果未裂开前(一般在9月下旬,根据不同年份和茶园的具体实际情况而确定)统一一次性采收。
2.2采摘后的处理
(1)直接将采摘回来的茶果存放在仓库或者简易棚子内,一袋一袋的竖立着排放,每袋之间挨着自然摆放,不要挤紧。(采摘时直接用编织袋装好,扎紧袋口)。
(2)待11月分以后至翌年1月份左右选择晴天将茶果搬出晾晒,待茶果晒裂后,用耙子耙动果壳就能使籽壳分离,再用大孔筛筛出茶籽,晾晒两三日后即可进行加工、销售或存放在仓库。
2.3优点
(1)简单易行,节省劳动力;节约贮藏空间,且避免了集中使用劳动力的矛盾;降低了生产成本;
(2)增加了千粒重,茶籽质量好,出油率高。
2.4原因分析
(1)因一次性采摘,减少了采摘工序,劳动力投入少,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同时在茶果未过熟时就采摘,避免了茶果自然开裂后茶籽脱落而造成浪费。
(2)采摘和脱粒不用同时进行,中间间隔了两三个月,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用工矛盾,不用抢收,从而节省了劳动力。
(3)刚采摘回来时,因气温尚高,果壳未裂开,茶籽没有暴露在空气中,这就抑制了茶籽的呼吸作用,降低了呼吸强度,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损耗。每个果壳都是一个天然的自我调节的气调贮藏室--因果壳的致密性,抑制了氧气的输入,使茶籽的呼吸受到了限制,从而降低了呼吸强度,同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导致浓度增大,使果壳内呼吸所需的氧气浓度降低了,从而使茶籽的呼吸作用进一步减弱,损耗的营养物质减少。同时果壳上尚存的营养物质还在通过细胞的渗透压渗透到茶籽内,增加了茶籽的营养物质,促进茶籽后熟,从而增加了千粒重,提高了出油率。
(4)由于编织袋的不完全透气性,使茶果风干速度较慢,茶果的新鲜度保持时间延长,加上袋与袋之间的缝隙使热量不易积累而增加茶果的自身温度,呼吸作用也在逐步减弱,营养物质损耗少,且茶果有足够的时间将存留在果壳中的营养成分供给给茶籽,从而使茶籽既不会因长时间堆放而霉变又使茶籽得到充分后熟,而增加千粒重。
(5)随着气温的下降,果壳内的剩余营养物质供给完毕后,果壳老化开裂,此时将茶果进行籽壳分离,既不费力又不费时,又避免了因机械脱粒而造成的茶籽损伤,又能使茶籽充分后熟,既保障了茶籽的质量又保证了茶籽的产量。到“小雪”节气以后至翌年1月份左右再将茶果搬出晾晒或脱粒,使茶籽从果壳内分离出来,茶籽因气温低,呼吸作用弱,营养物质损耗相对减少,同时由于气温低也不易发霉变质,所以质量好,千粒重大,出油率高。
3结论
综上所述,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的油茶采摘貯藏管理方法与常规的方法相比,操作简单,切实可行,工序少,劳动力投入少,成本低,茶籽质量高,千粒重大,出油率高,解决了当前种植大户生产中收贮管理难的后顾之忧,若能得以推广,也能为油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夏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