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柯罗风景油画意境之美
【摘 要】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中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对于油画中意境表达的探索,随着艺术的发展,意境在中国现当代油画发展中越来越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柯罗的风景画创作在19世纪的欧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宁静、安详的画面让观者难以忘怀,沉浸在他那诗一样的画面之中,他仿佛是一座连接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桥梁。
【关键词】意境;柯罗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152-01
何为“意境”?“意境”的内涵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各异,在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面貌中,自然赋有迥异于西方美学范畴的异质性,从而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一种独特的价值。
“意境指的是通过形象性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想象的空间的艺术境界。意境的基本构成在于情景交融,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即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作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前者叫做‘境的方面,后者叫做‘意的方面,这两个方面有机统一浑然交融而形成意境。”艺术创作是属于人类的高级精神活动,其过程不仅仅是纯客观的再现,也不是艺术家纯主观的思想情感表现,而是艺术家心灵与自然的不断感应、交流、融合,是客观实在逐渐“人性化”、艺术化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对于意境之美的追求在东西方艺术创作中都不乏杰出的艺术大师。柯罗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油画艺术创作中往往带有一种诗化的意境。
19世纪的欧洲,已不是古典主义一枝独秀的时期,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描绘户外风光的风景画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众多风格派别和杰出的艺术家。柯罗就是其中之一,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他在风景画艺术上继承欧洲风景画传统的同时,又融入了时代的特点及个人情愫,一生中几乎在旅行中度过,他的风景画创作中往往可以感受到大自然中最美好的自然风光,通过欣赏柯罗的风景画作品更能感受到创作主体对于大自然的喜爱和崇敬。在他的风景画作品中既有充满古典主义气息的表现风格,也有充满浪漫气息的风景画作品。在“境”的营造和“意”的表达中,柯罗不断地探索着自己的艺术风格。画面中那看似平淡的语言形式,实质上有着深刻的时代精神,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先声。作品大部分是明朗清新的田园风光,干净的画面,简练的构图,丰富的色彩,宁静含蓄的意境中弥散着浪漫的诗意。柯罗算得上法国19世纪中早期最为出色的风景画家。他在创作思想上认为“对我们画家来说,有四个要点:素描中的形、从准确的色价出发的色彩、由印象产生的感受、最后则是这一切的总括一一表现手法。至于我,我觉得,我是有感受,有诗情的,这种诗情常常帮助我掌握自己所看到的东西。”[1]柯罗的这番感悟,正是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所看到、感受到的。
柯罗的绘画追求“美”的形式与感性情感的外化,从他的画面元素(丛林、河流、田野与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古典艺术的理解与对现代艺术的思考。在他的作品中透露出表现“真实的自然”的创作意图,与此同时他又能够通过自己高超的艺术语言,赋予画面整体的朦胧与诗意。这种浪漫的诗意感不像洛可可艺术中那样矫揉做作,而是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柯罗极为重视在绘画中融入主观情愫,这正是将自身情感与客观对象相融合的审美体验。沃林格称这种审美体验为“移情”,认为“审美享受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审美享受就是在一个与自我不同的感性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即把自我移入到对象中去。”[2]通过“移情,物象就具有了人的情感,具有了本身意义和画面功能之外的深刻内涵。柯罗用移情的方式使其风景画于描绘自然景致之外呈现出由孤独、沉思、叩问、及执着共同编织的独特意境。
在柯罗的风景画中,对于“树”的表现,在众多风景画中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如《孟特芳丹的回忆》《孟特芳丹的的船夫》等。在这些画面中欣赏者往往会看到前景中类似的一棵与其他树木相比明显疏落的枝叶以及在每幅画中都极为相似的弯曲姿态使它很容易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正是作者这样有意的安排才引发了更深层地思考。
通过解读柯罗风景画中关于“意境”的表达,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所描绘的景色之中,方能以情写景的“有我之境”,正如王国维先生的一段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3]这也提示我们对于自身的绘画思考,更应该发掘内在的向往,努力挖掘出自己的真情所感,将视角投向真实生活,寄情于景创作具有“真实”美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苏]盖多凯维契.柯罗艺术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90,126,130.
[2][德]沃林格.工才勇译.抽象与移情:对艺术风格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1.
[3]王国维.周锡山编校.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19.
作者简介:
李军磊,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