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林长富
摘要:文章通过对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分析,指出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中存在的市场环境待改善、土地资源的紧缺、集群化水平不高、企业人才的缺乏、创新能力的不足、经营管理水平低等问题,提出通过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合理布局促进协作、培育新的生产要素、发挥行业协会功能、培养引进各类人才、提高集群创新能力等措施,以促进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
关键词: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对策
产业集群是以专业分工高度化和集中化为特征的,专业分工程度很高的企业集中在一起,具有群体效应,这也是一种规模效应,其管理费用和经营成本要比单个的大型企业低得多。因此,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显得颇为重要。
一、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
在温州的一个村或邻近几个村是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产销小基地,一个镇或邻近几个镇是某一类或某一种产业的产销大基地。乐清市柳市镇是全国最大低压电器产销基地,低压电器产销量约占全国1/3;并建成了19个“国”字号生产基地。
(一)“中国鞋都”
中国轻工联合会命名温州市为“中国鞋都”。温州鞋革企业有5500多家,总产值31亿产值,超亿元企业24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25%,并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温州鞋业质量、品牌走在全国前列,有“中国驰名商标”3家,“中国名牌”产品3家,“十大中国真皮鞋王”3家。14家国家免检产品,70余家获准佩挂真皮标志。
(二)“中国电器之都”
温州市低电压电器生产企业集中的乐清市枊市镇、北白象镇和乐成镇。有股份制、股份合作企业100余家,总产值241.5亿。产品100多个系列,5000多个品种,2万多个规格。企业持有中国电工委员会安全认证的有150个,200多个企业已通过美国UL欧共体CE德国VDE认证,262家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全市有29家电器企业集团,其中全国性无区域集团22家。正泰、德力西集团获“中国驰名商标”,此后又涌现出一批知名商品和名牌产品。一批企业走出国门,在西欧、中东、南美非洲等地设20多个办事处、开办工厂、约定独家代理商。
(三)“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温州是世界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地,有打火机生产企业500多家。年产金属外壳打火机5亿多只,大多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市场份额的70%,占国内市场的95%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温州为“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四)“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
温州市剃须刀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剃须刀企业100多家,年产值12亿元,占国内市场份额60%以上。产品销往美洲、西欧、 非洲、中东及日本、澳大利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中国眼镜生产基地”
温州市命名为“中国眼镜生产基地”。有眼镜企业800多家,年生产总值50亿元,产品60%上出口世界各地。
(六)“服装业”
服装业是温州传统产业。全市有服装工业企业3000家,年产值302亿。约占全国市场的8%产品以男西服为主,女装、休闲装、童装竞争发展。
(七)“中国泵阀之乡”
温州市有泵阀企业300家,年产值57亿。阀门产品有2500多种规格型号,泵类产品有500多种规格型号。9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论证,5家企业获美国泵油协会API论证,并出口美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家和东南亚地区。
(八)“中国印刷城”
温州市现有印刷企业约2200余家,从业人员十多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就有3000余人。全年产值101亿。有16家企业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其中6家超亿元。9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认证。
(九)“塑料制品”
温州市塑料制品主要是合成革、塑料编织和塑料薄膜。现合成革企业近百家,年产值85亿元,占国内市场份额70%;塑料编织企业500家,年产值80亿元,占国内市场份额50%;塑料薄膜企业32家,年产值21.6亿元,占国内市场份额10%。分别被命名为“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编塑之都”和“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
温州产业集群经济,以其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温州企业的群体规模以及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品牌的集聚优势。产业集群中大多数企业虽然单体规模不大,但都有几千家甚至上万家同类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较大的总量规模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这种优势最终体现到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和竞争优势,使温州区域经济不仅具有“小”的活力,而且具有“大”的实力。
二、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环境待改善
温州有较为宽松的市场经济环境,但政府管理相对内向和封闭导致外向型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时滞和力度上的局限。一方面,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在起步、发展中遇到部分税收、贷款、用地等方面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化持续迅猛的发展。另一方面,引进外资部分相对不足,支持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产业政策、金融、技术、社会服务等都还有待于逐步建立和完善。
(二)土地资源的紧缺
随着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生产要素瓶颈问题已日益突出。温州土地资源非常紧缺,已经到达寸土寸金的程度,工业用地价格是200万元/亩,是全中国最昂贵的土地价格,内地很多地方只有5.6万元/亩,即使上海这种中心城市,其土地价格比温州也低得多。从而出现了温州企业由单一的个别企业外迁向区域部分群体企业外迁现象。生产要素的瓶颈问题已逐渐成为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从而削弱了集群产品的竞争力。
(三)集群化水平不高
产业集群处于较低水平集群的阶段,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主导核心企业,企业布局分散且缺乏层次性。集群内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不深,组织度不高,协作力不强,行业缺乏自律,造成企业相互仿冒、偷工减料、低价倾销等无序竞争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集群的整体利益。
(四)企业人才的缺乏
温州的区位劣势与本地高校资源不足,使得人才难以集聚。一是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对集群内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存在不足。人力资源中介组织不发达,猎头服务等高级人才服务发展滞后。二是缺乏高技术人才集聚的有效载体。温州的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高等教育资源不丰富,集群内企业很少拥有技术研发中心等吸引高新技术人才的有效载体。三是集群内企业人力资源投入不足。集群内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对人力资源规范管理。在教育培训上,企业只重产出,不求投入,严重限制了人才的自我发展空间,降低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四是工作环境欠佳和城市生活成本高昂。温州的房价偏高,导致城市生活成本高昂,也是制约外来人才留在温州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创新能力的不足
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大多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产业为主,由于缺乏必要的科技支撑与依托,群内技术创新速度不快,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的是中低档产品,而且不少是无品牌生产,名牌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很低;绝大部分温州民营中小企业资助创新产品的能力很弱。
(六)经营管理水平低
集群内的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初期绝大多数是以家族、血缘为主要纽带,以经验管理为主要手段运作。这种运作方式在企业初创时期有其合理性,有利于资本的快速集聚和企业决策的实施。但是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下,这种运作方式就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中家族成员的“围墙”妨碍了非家族成员的升迁,内部“近亲繁殖”现象严重,易造成非家族职员甚至高级职员的短期行为,人才流动频繁,有的企业每个生产旺季过后,甚至要更换60-70%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家族式管理使企业难以形成制度化管理,往往以情代理,使制度流于形式。企业老板权力无制约,决策随意性大,往往影响决策的质量和科学性。这种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管理与现代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导向作用
政府作用不可轻视,政府应该提供激励性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对教育和科研进行持续投资,提供与规范公共基础研究。要全面清理和修订阻碍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除国家明令禁止以外的所有领域。在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改立项、用地用电、银行信贷、发行股票债券等方面,做到与国有等其他企业一视同仁。要优化资源配置和调度,努力缓解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瓶颈对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
引导温州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中心、科技开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中心、融资担保机构等中介服务组织,为广大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同时,政府还应该积极营造有着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创新成果、尊重产权私有的法制环境。
(二)合理布局促进协作
合理布局产业集群,推动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的专业化集聚,引导布局分散的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区内,引导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往专、精、细转变,改善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层次性布局,促使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协作是当代商业活动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它使知识和构思得到更大范围的更换和共享,从而提高商业活动的效率。它包括两个部分,对内:对于集群内已有的企业,要努力引导形成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对外:要加强与国际间其他集群间的合作。其关键在于通过合作引进那些集群中代表管理、技术领先水平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从而加速温州民营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结构升级(见图1)。
(三)培育新的生产要素
对温州而言,随着产业集群内生产要素价格持续攀升,传统生产要素优势已近乎被挖掘殆尽,不寻求新的生产要素,寻找新的突破点,温州产业集群的发展将被挟制于瓶颈中。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积极寻找或研发新的可替代性生产要素,加速改造和提升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四)发挥行业协会功能
行业协会以会员需求为协会工作的着力点,实实在在地为会员办事,积极帮助会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会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平台。一方面是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和服务功能,办成许多单个企业难以办成的事。民间商会作为集体利益的代表和反倾销申诉中提诉人,通过组织集群内所有企业的力量,共同集资动用法律手段、游说政府有关部门,增加了在国际谈判中讨价还价的能力,维护产业集群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发挥协调和管理功能,开展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规则,规范同业竞争。协会应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规范市场秩序,严格执行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加大对假冒伪劣行为打击与惩罚力度,着力维护企业权利和行业利益。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正同一的市场秩序。
(五)培养引进各类人才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关键条件。人才体系建设包括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引进体系,产业集群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企业内部要营造“爱学习”的氛围,提高员工学习主动性,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不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给骨干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以达到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企业也可以与职业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实行“定单式培养”,为企业输送所需的人才。此外,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由政府或协会组织,根据某个集群的特色举行专业人才招聘会和人才的专业培训,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问题。
(六)提高集群创新能力
1、技术创新。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应加强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借助高校科研机构科研、创新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其市场实用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进而提高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项目的应用水平。
2、市场创新。顺应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流通手段,在充分发挥传统专业市场营销优势,同时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群内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集群内专业市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并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对产品需求,实现电子商务。近年来温州集群经济外向化发展主要集中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今后要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通过海外分市场的扩展,建立起完善的海外营销网络,促进温州集群经济外向化发展。
3、精神创新。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正处在一个寻求突破的阶段,应该进一步发扬温州人敢于探索、敢于拼搏、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克服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进一步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七)转变经营管理方式
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经营者需要加强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转变经营者观念,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从观念到制度进行变革,建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制度,从而促进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温州民营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己经或正在成为温州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载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很好解决制约它发展的市场环境、土地资源、企业人才、经营管理等问题,提升集群化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晔.温州产业集群发展瓶颈及对策[J].文史博览,2008(7).
2、赵焱.温州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3).
3、夏晓军,吴建明.温州制造业集群的升级障碍分析与路径抉择[J].企业经济,2007(4).
(作者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